A Personal Art Voyage

副标题:无

作   者:刘惠媛著;章光和摄影

分类号:

ISBN:9787507415537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旅行书写如此引人入胜。 我们不由自主地被置身于字里行间的异国风景,精采遭遇所吸引、满足。 而往往也有许多游记作者,在无意中就全然依赖起旅行国度的陌生,新奇,而回避,掩饰了自己的无知与贫乏。 面对刚起步的旅行文化,新兴的游记书写,我无法忽略的观察重点正是:旅者自身是否已有了足够的内函或准备,来和他所面对的景观,对象进行对话? 我指的,倒不一定说是对旅行目的地的行前恶补,而更像是一种多阅历的视野,或多元化的人文素质,或一种对知识自然流露的热切好奇。 旅者越有这样的深厚准备,就越可能体验到盛大的心灵洗礼…… 在以“灵魂的新陈代谢”这个概念诠释“旅行”活动特有的能量时,我反复以文学的创作与欣赏来作类比。因为这两者都是以创造全新的宫能经验来促成审美活动的。 可是一看到刘惠媛这本《旅游指南上找不到的艺术地图》时,我猛然想到,也许我更应该用“艺术”来代替“文学”,因为前者涵盖更广,更宽。 乍看之下,《旅》书的体例太难。第一部分“艺术,空间,城市”像是以艺术为主题的游记,第二部分“艺术家的故事”像是以旅行为印证的艺术笔记,第三部分其实就是艺术札记--除非我们把旅行的意义无限扩大到象征层面,否则也想不到要把它和广告摆在一起。 可是细读之后,你便会忘记抱怨本书这种“难以舍弃”的编辑态度了。因为刘惠媛在内容上所展现的厚度与敏感度令人十分惊艳。 几乎在我前面提到过的一些我所向往,期待的优质旅行书写的素质,她都具体地呈现了。 其中第一部分我最喜欢。因为在这旁征博引,主客观夹叙的文字中,我清晰感觉到她如何以美术史的专业眼光,人文工作者的浪漫情怀以及旅行者的直觉与敏感来和这些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进行对话。 也几乎以同样的态度,她用旅行到各个创作者的生活现场的片断记忆,来拼贴她在第二部分所讨论到的画家与作家。在具体可触的场所中,她把那些伟大的心灵还原为“生活”过的常人,也让我们有了更写实的角度来窥看这些不凡的创作者。 第三部分的篇幅较短,却由于不需要依赖伟大的城市与创作者,而更能纯粹地以日常生活的省思来表达出作者对艺术审美活动观察的深度与广度,以及呼之欲出的跨界思维的功力。 而不论在哪一部分,我都惊讶于刘惠媛的准备充足。我想这是因为,书中所谈论的都是作者最喜欢也是最熟悉的主题吧! 丰富的专业知识,多元的人文训练,深入浅出,自有见地,于是构成这本丰盛而嘹亮的节。 读着它,好像在异国街头或某个画廊,你听见了一个正娓娓诉说着的声音,它实在,真诚,让你的浏览不致孤单,冷清。

目录

迷路是旅行的开始----李序
准备对话----罗旭
世界一片昏暗,生活本身就是闪电-----序
艺术、空间、城市
神圣的咏叹-----伊斯坦布尔
Cinguec-enta -----威尼斯
时间和光线的游戏----里昂
艺术散步----东京
换装的苏活区-----纽约
相对的力量之美-----科隆
在山林间与艺术相遇-----箱根 雕刻之森
东京都的诺亚方舟----东京 国际会议厅
开向世界的窗----巴黎 新凯旋门
旅行不是为了到达目的地-----艺术家的故事
创造和破坏的综合体----毕加索
超现实主义大师----达利
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天才----米开朗基罗
人道主义作家-----雨果
艺术家、科学----达·芬奇
注视就是一种选择----生活美学
艺术让世界转动
我眼睛的眼睛,我耳朵的耳朵
诗意的置物篮
艺术家的忧郁
眼睛的旅行
小小幸福
消费美学
甜蜜与卑微
未来的名字叫也许
美的陷阱
旧时相识
多一点美学,少一点伦理
后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A Personal Art Voyage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