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片断:
第一章时代的弄潮儿
本世纪最初的二三十年,正是中国社会新旧交替的年代,也
是外来思想文化以全然不同的内涵冲击东方文明的时代。在这样
一个社会、思想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人们普遍都在探寻中外思
想文化的关系。本书传主郭沫若,便是其中成就卓著、颇具影响
的人物之一。
一、“海棠香国”的叛逆
在四川大渡河与岷江汇合处,有一座3000多年的历史文化名
城——乐山市。这里为蜀王开明故治,秦为南安县,隶蜀郡,汉
改隶犍为郡。北周为平羌县、郡治所,宣帝时置为嘉州。清雍正
末,增置乐山县,始名乐山。其地自古盛产“色香并胜”的海棠,
故有“海棠香国”之称。
嘉州山水秀丽,有举世闻名的“仙山”峨眉山,有唐代凿建
的世界第一大佛。峨眉第二峰绥山,俗称二峨。又有三峨,名为
美女峰。在这美女峰正北有一小镇,唐代名为南林镇,清道光年
间旧址被冲毁,迁至今天称为沙湾的地方。100多年前,这里是清
朝末年的四川省嘉定府乐山县观峨乡沙湾镇。
“海棠香国”出骄子。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壬辰)11月16
日(旧历九月二十七日)午时,我们要评述的主人公来到人世间。
他的降生,颇带“反逆”的意味。不顾母亲忍受难产的巨大痛苦,
迫不及待地“脚先下地”,跨出“反逆者的第一步”。
他的祖上,原籍福建省汀州府宁化县,清乾隆四十六年
(1781)前迁蜀。传到传主时,已经是第六代了。其祖父爱散财,
以致家业凋零。其父郭朝沛,善理财,又把家业恢复起来。为教
育子女,在旧居后花园设立“绥山山馆”,为子弟延师授业。传主
的母亲杜邀贞,又作杜荪福,乃进士之女,耳濡目染,能够背诵
一些诗词。15岁嫁到郭家,勤苦操持,受到全家敬重。在受胎之
际,母亲梦一小豹咬自己左手虎口,遂以文豹为这“逆产”婴儿
的乳名。后以开贞为其学名,号尚武。1919年9月,开贞发表新
诗《抱和儿浴博多湾》、《鹭鸶》时,首次署名沫若,自谓是取其
故乡的两条河——沫(Mei,音妹)水(大渡河)与若水(雅河,
又名青衣江)“合拢”而成。从此,沫若之名便取代开贞了。20年
代中期,在出版几部翻译小说和戏曲集时,又开始使用“郭鼎
堂”三字。其后,在甲骨、金文领域,常以“四堂”——罗雪堂
(振玉)、王观堂(国维)、郭鼎堂(沫若)、董彦堂(作宾)并称,
成为显示其成就的一个代号。
以文化教养而论,可以说郭沫若是浸染于儒家经典,寝馈于
传统文化的。但是,浪漫的、叛逆的个性又使他对于旧学中的消
极面产生出极大的反感。
4岁的小文豹,便开始跟母亲口诵唐诗,为其所受诗教的“第
一课”。“淡淡长江水,悠悠远客情。落花相与恨,到地亦无声。”
四五十年后,仍然留在他的记忆中。甚至他那样小的年岁就产生
了“读书的好奇心”,也是由于“翩翩少年郎,骑马上学堂。先生
嫌我小,肚内有文章”这首诗激发起来的。入“绥山山馆”后,发
蒙读《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类很暖
昧的哲学问题,自然引不起蒙童的兴趣,于是便“逃起学来”,结
果是父亲“用强制手段”把小开贞“抱进学堂里去”。
后记:
一校校后记
在一校当中,得见一则关于《管子》的新材料,故在校后作
此补笔。
当年郭沫若集校《管子》,在广集版本方面有一项引以为憾的
事,就是宋刻墨宝堂蔡潜道本至清代中叶失传。因此,他在《管
子集校》一书中,再三表露出惋惜之情。
1956年3月,《管子集校》由科学出版社出版。7月初,郭沫
若收到潘景郑来信和所寄陈奂校《管子》抄本及丁士涵《管子
案》残稿二种。9月初复函云:“日前始得勘校毕,谨将原书璧
还”,“各书头曾略题数语”。并说:“墨宝堂本颇闻有在苏联之说,
如信然,后或可得一见。”现录郭沫若在“各书头曾略题数语”,以
备关注《管子》版本者参考。
在陈免校《管子》抄本书头所题:
余为《管子集校》,收罗版本颇多,独墨宝堂宋本未见,
引以为憾。此本即钞自墨宝堂本,并经陈奂手校,校录以遗
高邮王氏(按:指王念孙),有铃印可证。潘君景郑远道惠假,
得细阅一过,弥补遗憾,良堪感荷。原书本缺自十三卷至十
九卷,黄丕烈曾据陆贻典校宋本补入。俾成全帙。此钞本即
据黄所校补本,而陈复曾以刘绩补注本对校。此可见前人之
勤,与其用心之仔细。陈氏经校后,更以转赠王氏,曩时学
者间友谊之敦厚,深可足令人感动。凡此均足师法,固不仅
为学会素研究增添一份善本而已。潘君实善体前修之懿行者,
谨让此数语璧还,用申谢意。一九五六年九月九日郭沫若
在丁士涵《管子案》残稿书头所题:
《管子》残稿,蒙景郑君假阅,确实可贵。稿曾经陈奂手
定,稿中朱书即陈氏笔迹。戴望亦曾过目,有案语数处。然
《管子校正》中所采丁说,与此稿不尽相符。有为稿本中所无
者,盖采自《管子注》,惜彼书已毁,不可复问耳。稿中颇有
胜义为戴所遗漏者,亦有丁误而戴亦同误者,足徵戴之功力
远不及丁。丁书残毁,殊可惜也。然残愈于毁,宜倍加珍护。
一九五六年九月九日郭沫若识①
校书不易,每校一次都会发现一些错漏,大到标题、正文、引
文,小到注脚。尤其数目字,稍一疏忽,便出差错。这里要特别
提出感谢本书的责任编辑孙彦。
1992年10月在郭沫若的故乡参加四川省纪念郭沫若百年诞
辰大会,与孙彦有过一面之识。今年1月12日她到社科院来送本
书的一校样,如果不是事先联系好见面的地点,几乎不能相认,彼
此都颇为感叹岁月如流!
回来看校样,从字里行间感到孙彦的认真和细心。原稿中的
笔误被改正,清样中的错录、漏录被钩改、补入。一时弄不清的
问题,她都在旁用有铅笔划出,提醒我核准。对于有的引文,她
似乎还曾查对过原著。总之,看完一校样后给我的最大感觉是:孙
彦对于本书的编辑很是尽心尽力,经过她的加工处理,可以说书
中不会有什么差错了。为此,特别在此补写一笔,表示对她的感
激之情,感谢她为本书付出的心血!
1999年1月
目录
目 录
二十世纪中国学术概论(代序言)
前 言
第一章 时代的弄潮儿
一“海棠香国”的叛逆
二 从立志学医到弃医从文
三“登上宝筏”的“戎马书生”
四 海外十年,自励坚贞
五 文化旗手,民主斗士
六“努力攀登不问高”
第二章 吞吐中西的文化观
一 划分世界旧有文化,瞩目异民族优秀精华
二 以国情为基点,考验外来文化适应度
三 吸吮外来甘乳 填写世界文化白页
第三章 再现历史画卷的成就
一 十二个“再现”的历史画面
二 史剧创作须得依赖正确的研究
三 历史科学呼唤艺术
第四章 学者 诗人与政治身份
一 情智交融的特点与风格
二 政治 学问相兼的得失
第五章 跳出“国故”的国学体系
一 跳出“国学 范围,认清国学真相
二 认识“古代真实”的新体系
三 以《周易》打开认识“古代真实”的大门
第六章 奴隶制时代研究
一 最初的中国历史阶段划分
二 奴隶制阶段的再划分
三 完善“战国封建说”
第七章 破译卜辞,打开“秘密”
一 急于“利用”卜辞的一段弯路
二 打开卜辞“秘密”的贡献
第八章 凿破彝铭之“浑沌”
一 考释器铭的新思路
二 条理金文成大系
三 潜心彝铭,探察两周社会
附:几组刻石考释与一部沉埋的遗稿
第九章 苏活古书生命
一 倡导古书今译
二 注重文献时代
三 广集版本与理校
四 整理、研究紧密结合
第十章 纵论周秦诸子思想
一 综合考察各家学说
二 辨识儒家的两重性
三 探究道家渊源与流派
四 区分法家与法术家
第十一章 诗词曲赋当中论人物
一一考骚赋,证屈原
二 力辨胡筋诗,意在文姬著作权
三 详校《再生缘》七考陈端生
四 品味唐诗,评李说杜
附:人物评价标准与研究特点
第十二章 主编两部巨著
一署名主编的《中国史稿》
二 没有留下“前言”的《甲骨文合集》
第十三章 文艺圈里的深厚情谊
一宗白华 田汉:神交“三叶”
二 成仿吾 郁达夫:创造社圆鼎三只脚
第十四章 古文字学领域的挚交
容庚:从“未知友”到“文字交”
二 田中庆太郎:“亲若一家人”
第十五章 史学研究中的友情
翦伯赞:文史交融两相知
二 侯外庐:论证古史“同属一派”
第十六章 并非朋友的交往
一 胡适:由认识东西文化的差异,到走那条道路
的敌对
二 鲁迅:生前“论争”,身后“恭维”
三 陈寅恪:“龙虎斗?”“马牛风”?
附 录
郭沫若学术著作年表
近20年郭沫若研究书目
一校校后记
三校校后补
二十世纪中国学术概论(代序言)
前 言
第一章 时代的弄潮儿
一“海棠香国”的叛逆
二 从立志学医到弃医从文
三“登上宝筏”的“戎马书生”
四 海外十年,自励坚贞
五 文化旗手,民主斗士
六“努力攀登不问高”
第二章 吞吐中西的文化观
一 划分世界旧有文化,瞩目异民族优秀精华
二 以国情为基点,考验外来文化适应度
三 吸吮外来甘乳 填写世界文化白页
第三章 再现历史画卷的成就
一 十二个“再现”的历史画面
二 史剧创作须得依赖正确的研究
三 历史科学呼唤艺术
第四章 学者 诗人与政治身份
一 情智交融的特点与风格
二 政治 学问相兼的得失
第五章 跳出“国故”的国学体系
一 跳出“国学 范围,认清国学真相
二 认识“古代真实”的新体系
三 以《周易》打开认识“古代真实”的大门
第六章 奴隶制时代研究
一 最初的中国历史阶段划分
二 奴隶制阶段的再划分
三 完善“战国封建说”
第七章 破译卜辞,打开“秘密”
一 急于“利用”卜辞的一段弯路
二 打开卜辞“秘密”的贡献
第八章 凿破彝铭之“浑沌”
一 考释器铭的新思路
二 条理金文成大系
三 潜心彝铭,探察两周社会
附:几组刻石考释与一部沉埋的遗稿
第九章 苏活古书生命
一 倡导古书今译
二 注重文献时代
三 广集版本与理校
四 整理、研究紧密结合
第十章 纵论周秦诸子思想
一 综合考察各家学说
二 辨识儒家的两重性
三 探究道家渊源与流派
四 区分法家与法术家
第十一章 诗词曲赋当中论人物
一一考骚赋,证屈原
二 力辨胡筋诗,意在文姬著作权
三 详校《再生缘》七考陈端生
四 品味唐诗,评李说杜
附:人物评价标准与研究特点
第十二章 主编两部巨著
一署名主编的《中国史稿》
二 没有留下“前言”的《甲骨文合集》
第十三章 文艺圈里的深厚情谊
一宗白华 田汉:神交“三叶”
二 成仿吾 郁达夫:创造社圆鼎三只脚
第十四章 古文字学领域的挚交
容庚:从“未知友”到“文字交”
二 田中庆太郎:“亲若一家人”
第十五章 史学研究中的友情
翦伯赞:文史交融两相知
二 侯外庐:论证古史“同属一派”
第十六章 并非朋友的交往
一 胡适:由认识东西文化的差异,到走那条道路
的敌对
二 鲁迅:生前“论争”,身后“恭维”
三 陈寅恪:“龙虎斗?”“马牛风”?
附 录
郭沫若学术著作年表
近20年郭沫若研究书目
一校校后记
三校校后补
郭沫若学术思想评传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