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漓江边》是“首届广西文化名家”系列出版的*本书。作者沈伟东生于浙江,长于陕西,后又到桂林工作,又加上作者本人喜欢四处游历,种种经历,形成了这本书。本书分为两个部分,漓江边和在北方,“漓江边”这部分写的是桂林以及周边地区的风土人情、街巷状物。桂林以风景出名,古今文人也大多抒写其山水美景,而沈伟东则将视角对准生活在此山水间的人,写六合路、古东、訾洲、七星路……这些人和事,平常得不能再平常,但他却观察得很入微,其中的点点滴滴,在他质朴却充满人情味的文字下有了一种新的解读。
目录
目录
001/第三只眼看漓江(代序)
003/六合路
007/古东
011/雷公使
015/訾洲
020/布店
025/温泉
031/夜空
036/爬山
040/山道
044/闲居
049/七星路
054/书店
059/徒步
064/拔罐
069/擦地板
073/理发
078/器物
084/木槌
089/听书
094/茶店
099/糍粑
104/油茶
108/茶香
113/马蹄糕
118/樊老师
123/莫雅平
128/山药
133/种菜
138/百香果
143/甘蔗
148/梧桐
153/桑葚
158/玉兰
163/薏米
168/荔枝
173/藿香
178/艾叶
183/丝瓜
188/黄皮果
193/无花果
198/南酸枣
203/榆树
209/扶桑
【书摘与插画】
古东冬天的气息清冽应如冷泉,如冬天纯净的星空。
古东的阳光在漫山攀缘的植物上。春日阳光是温煦的绿色,走在溪流里,光片在溪流里飞来飞去,犹如活泼的儿童在林间奔跑。夏日,光线穿过摇曳的树冠,化成浓厚的青绿色痛快淋漓地泼在山间,像健硕的壮年,披荆斩棘,留下厚实的背影。秋日,温和的阳光在黄栌、枫香的叶片上翻飞。我想做一个老和尚漫步在枫林小道上,和叔本华聊天,洞穿生命的真相——可是,真相洞穿了,生命还是现在的生命吗?我宁愿什么都不想,只在这样若有若无的阳光里,看红叶随风飘散。
古东的悠闲,还在村头那棵荫蔽半亩地的老树下。在斑驳的标语“农业学大寨”的残破短墙下,坐在榆木小椅子上,读夏达的漫画《游园惊梦》。我想像我就是那个漫步秋林的老和尚,老得懒得动了,就坐在这里晒太阳。夏达漫画里的柳梦梅、杜丽娘是老和尚破旧袈裟兜起的一段阳光,里面浮动着凌乱的梦影。
——《古东》
山石粗粝。登山登得多了,手会磨出血,时间长了就结成厚皮。大多数登山晨练的人都戴手套。我买了建筑工人用的白线手套。半个月下来,手套就会磨得露出手指头。桂林在三亿年前是海底,嶙峋的岩崖间,曾经有鱼群在清澈透明的海水里畅游。上亿年的沉积,形成沉积岩,青灰色的岩石,有的石质细密,有的有细小的孔隙,偶或看到鳞甲状的化石。在山顶四顾,西面漓江前横,訾洲、象鼻山、独秀峰、老人山、伏波山,如画轴展开在眼前;东面三里店在望,七星路上车如甲虫人如蚂蚁,在这个世界里忙碌。你可以作为旁观者,把数亿年变迁想象成两个小时的地质变化的电影。海水涌来又退去,北面五岭起伏,南面海洋涌动。桂林就在这涌动起伏的地质变化中成为今天的模样。人类居住在甑皮岩烤火的时候,用在地质史的标尺衡量,离现在很近。秦始皇从关中派人来这里修渠,好像就在眼前。
——《爬山》
米粉是桂林的招牌之一。记得有一年在洛杉矶市区,我坐在大巴上,就看到街头有大大的汉字招牌:桂林米粉”。不知道漂洋过海的“桂林米粉”是什么味道,反正老桂林人都说,出了桂林城就没有“正宗”的桂林米粉了。“二两卤菜,加个卤蛋”——“二两卤菜”不是“菜”,是加卤制牛肉和卤水的米粉。据说秘密全在卤水上,用桂皮、沙姜、草果还有十几种中药香料熬制成的,一般是酱色,也有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酱色熬成了无色,但味道更浓郁。米粉上铺上几片切得薄薄的牛肉,来一勺卤水,再放上葱花、酸豆角、酸萝卜丁、炒黄豆,搅拌。对了,真正的老桂林是不加汤的,吃干捞粉。米粉的香气让居民和这小城有了亲近感。好多桂林人从外地回来的第一件事情是到米粉店来“二两卤菜”。老桂林人白崇禧先生的公子、作家白先勇前几年回到桂林,据说在“石记”老店一连吃了几个“二两”才过瘾。有桂林米粉,一般桂林市民是不做早餐的。街头隔几十米一家的米粉店就是自家的厨房。
——《闲居》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