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中国少年儿童文史百科》概要介绍了中华民族文明与文化的成果,使青少年儿童了解我们伟大祖国的悠久的文明与文化历史,从传统文明与文化的成果中汲取德性和智慧的营养,教育他们珍惜民族文明与文化的优秀遗产,学会以未来的眼光向历史学习。激励他们以自己的聪明才智报效祖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本书分民族·历史卷、民俗·民生卷、思想·文化卷、文学·艺术卷、创造·发明卷五个部分。该书以文配图的形式对中华民族文明与文化成果作了一个概要的介绍,希望它对青少年朋友会开卷有益。
目录
目录
民族·历史卷
中国溯源
“中国”一词的历史文化含义
中国的文化地理环境
中华文明的摇篮——黄河与长江
中华民族的象征——龙
从秦长城到明长城——万里长城的历史
中国历代疆域的沿革
华夏-汉族的区域文化格局
中国著名的六大古都
历史上经济中心区域的变迁
历史上文化中心区域的变迁
中国最早的直立人——元谋猿人
北京猿人与山顶洞人
中原新石器文化代表——仰韶文化
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
新石器晚期的龙山文化
北方地区的红山文化
青藏地区的卡若文化
台湾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盘古开天与女娲造人的传说
燧人氏、伏羲氏与神农氏
炎黄子孙的始祖——炎帝与黄帝
尧舜禅让的传说
大禹治水的故事
中华民族的形成
56个民族的源与流
从华夏族到汉族
南方民族的先民——百越
西南民族的先民——西南夷
古代西南的巴蜀民族
古代南方的俚、僚
瑶族的祖先——莫徭
以蚩尤为祖先的苗族
西南民族的先民——乌蛮、白蛮
历史悠久的僮——壮族
台湾的高山族
东北的高句丽——朝鲜族
北方强胡——匈奴
古代东胡部落联盟
东胡的分支——乌桓
东胡的分支——鲜卑
历史悠久的氏和羌
古老的游牧部族——铁勒
辉煌一时的北方突厥
回纥-畏兀儿-维吾尔
藏族的祖先——吐蕃
建立西夏国的党项
建立北方强国辽朝的契丹
马背民族——室韦-蒙古
元代的色目人——回回
满族的祖先——女真
民族融合与国家统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大融合
西汉与匈奴的和战关系
西汉张骞开通西域
从胡饼、胡床看民族生活习俗的交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
岭南冼冯家族及其与中原的关系
盛唐时期的民族大融合
唐朝与北方突厥的关系
唐朝与北方回鹘的关系
唐蕃会盟——唐朝与吐蕃的和战
唐朝与南诏的关系
五代十国时期的民族文化交流
北宋与契丹-辽的关系
北宋与西夏的和战
宋朝与大理国的关系
宋金南北对峙
从绢马贸易到茶马贸易
元代民族大融合
元代的宣政院与帝师制度
黄教的创立与发展
凉州乐与龟兹乐
明朝与蒙古各部的关系
清兵入关与清帝国的建立
清代多伦会盟
从胡服骑射到旗袍礼服
王朝的开基与更迭
中国第一朝——夏朝
商汤革命——商朝建立
武王伐纣——周朝建立
诸侯争霸的春秋
群雄角逐的战国
秦始皇统一中国
刘邦开创汉朝
托古改制的王莽新朝
刘秀建立东汉王朝
鼎足而立的三国
内乱不已的西晋
偏安江南的东晋
频繁更迭的南朝
列国纷争的北朝
重新统一的隋朝
雄视天下的唐帝国
战乱不休的五代十国
陈桥兵变与宋朝的建立
一朝两制的辽国
党项族建立的西夏
偏安江南的南宋
与南宋对峙的金朝
横跨欧亚的蒙古帝国
朱元璋建立明朝
末代王朝——清帝国
历史事件
陈胜、吴广起义
巨鹿之战
楚汉之争
白登之围
苏武牧羊
司马迁著《史记》
昭君出塞
赤壁之战
淝水之战
玄武门之变
唐蕃和亲
玄奘西行
鉴真东渡
安史之乱
王安石变法
靖康之难
襄樊之战
郑和下西洋
于谦与北京保卫战
戚继光抗击倭寇
张居正改革
徐光启研究西学
郑成功收复台湾
康熙平定三蕃
鸦片战争
洪秀全与太平天国
洋务运动
甲午战争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民俗·民生卷
岁时篇
辞旧迎新的春节
张灯结彩的元宵
踏青祭祖的清明节
初入仲夏的端午节
乞求智巧的七夕节
花好月圆的中秋节
寓意天长地久的重阳节
欢快的傣族泼水节
不忘民族母亲的瑶族达努节
载歌载舞的景颇族木脑节
开怀对唱的三月三歌会
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
藏族传统佳节——雪顿节
喜庆丰收的藏族望果节
穆斯林的古尔邦节
穆斯林的斋月与开斋节
少数民族的新年习俗
信仰篇
祭天与天象崇拜
先民的图腾崇拜
先民的祖灵信仰
古老的占卜习俗
祭山与对山的崇拜
沿海人民对妈祖的祭祀
广为流行的祭祖
祭灶神与门神
祈求财源的供财神
虔诚的城隍信仰
对孔子的神化与祭孔
由人变“神”的关公
祭拜行业祖师
社会篇
十二生肖
订婚与送聘礼
热闹隆重的婚礼
喜庆吉祥的做寿习俗
哀悼死者的丧礼
严格的居丧守制
褒贬一生的谥法
雄伟宏大的帝王陵墓
家庭日常礼仪
亲属关系和称谓
妇女和我国的家政传统
封建家族制和聚族而居
渗透着封建意识的门第观念
饮食篇
古代的饮食习俗
茶与茶文化
酒与酒文化
丰富多彩的节日食俗
四大菜系
独树一帜的素食
古代饮食中的养生之道
炊具与餐具
油盐酱醋的来历
少数民族食俗
衣饰篇
影响深远的先秦服饰
华丽精致的汉代服饰
随意的魏晋士人服装
色彩浓烈的唐代服饰
“东方女装”旗袍
汉族的发式
妇女的头饰
视女子为玩偶的缠足陋习
形形色色的古代佩饰
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
性别与服饰
年龄与服饰
等级与服饰
古代的礼服
吉服和凶服
居住篇
穴居的初民生活
汉代廊院制建筑
唐宋宅第的发展
堪称古代建筑精华的清代皇苑
幽静舒适的北京四合院
“逐水草而居”的蒙古包
徽州民居和牌坊
船民的水上之家
客家人的土楼住宅
傣族的干栏式住宅
富有特色的白族民居
交通篇
古代的乘车之礼
古代主要的代步方式——骑马
轿子的演变
江南水乡的乌篷船
穿行于深山密林的马帮
沙漠之舟——骆驼
高原之舟——牦牛
客舍与驿站
行旅禁忌种种
古人的饯行赠别
溜索·竹索桥·天梯
“拖日气”与“萨拉”
生产篇
“鞭打春牛”俗
民间“祈年丰”俗
浙江蚕民的祷神俗
渔民的生产习俗
民间工匠的敬业俗
善歌动听的市声叫卖
招揽生意的商店幌子
行商与坐贾
行会与会馆
集市与庙会
正月初五开市
游艺篇
舞龙灯和舞狮子
流传千年的踩高跷活动
文雅游戏行酒令
妇女酷爱的荡秋千
风靡古代的斗鸡
备受青睐的古代足球
龙舟竞飞传千年
纸鸢翻飞风筝热
“乌号之弓”与射箭
博戏和赌博
象棋和围棋
少数民族钟情的赛马运动
思想·文化卷
博大精深的学术思想
最早的学术著作——《周易》
周公与周礼
屈原与《天问》
至圣先师孔子
老子与《道德经》
墨子及其“兼爱”说
“亚圣”孟子
庄子的相对主义哲学
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
集法家学说之大成的韩非子
孙子与《孙子兵法》
影响深远的经学传统
董仲舒与“独尊儒术”
魏晋玄学与魏晋名士
儿童教育的学问:蒙学
朱熹与理学
强调心性的陆王心学
李贽和他的“童心”说
明清启蒙思想
修身养性的处世之道
诸德之首:仁
礼乐与礼乐教化
人伦之本:孝与悌
君子之风
修身是根本的处世之道
人贵在有知耻之心
安贫乐道的生活方式
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
内圣外王的做人方式
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义利合一的处世之道
知行合一的成才之道
经世致用的学问之道
耕读传家的治家之道
可贵的人定胜天思想
安身立命之本:中庸之道
追求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
不朽之道:立德、立功、立言
源远流长的文化教育
汉字之祖:甲骨文
秦始皇统一文字
少数民族文字
先秦的官学制度
有教无类的私学
古老的国立大学:太学
以举荐选人才的九品中正制
以考试选人才的科举制度
贡生·举人·状元
书院与私学的再度兴盛
以史为鉴的《资治通鉴》
卷帙浩繁的《永乐大典》
兼收并蓄的宗教信仰
从儒学到儒教
道家与道教
佛教的传入与中国化
明心见性的禅宗
藏传佛教:喇嘛教
中国的伊斯兰教:回教
傣族的小乘佛教
景教与其他外来宗教
三教合一的中国文化
文学·艺术卷
书画艺术
诞生于原始时期的岩画
意境悠远的山水画
寄寓情怀的花鸟画
《清明上河图》与风俗画
神形皆备的人物画
率性抒情的文人画
富丽华贵的宫廷画
气势磅礴的寺观壁画
地下画廊——墓室壁画
藏族的壁画与唐卡
《南诏图传》与《大理国梵像卷》
与印刷业同步发展的版画
吉祥喜庆的年画
古朴典雅的汉隶
王羲之与行书
颜真卿与楷书
张颠素狂与草书
明清以前的古代印章
明清文人篆刻艺术
根深叶茂的文学创作
远古歌谣“诗三百”
屈原与楚辞
两汉乐府诗
“古诗十九首”
建安诗歌
陶渊明与田园诗
“大、小谢”与山水诗
南北朝民歌
盛唐边塞诗
诗画交融的王维诗
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
唐诗中坚白居易
唐诗殿军“小李杜”
皇帝词人李煜
横放杰出的苏轼词
婉约清丽的李清照词
陆游的爱国诗篇
横竖烂漫的辛弃疾词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
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
柯尔克孜英雄史诗《玛纳斯》
《山海经》与古代神话
少数民族神话
先秦历史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
《史记》与《汉书》
“一代之文学”——汉赋
六朝的志怪小说与志人小说
唐代骈文和名家名作
唐人传奇
唐宋散文与“八大家”
宋元话本小说
明代的拟话本“三言两拍”
民间的水浒故事与《水浒传》
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
神魔小说《西游记》
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曹雪芹与《红楼梦》
精彩纷呈的表演艺术
艺术的萌芽——原始舞蹈
舞蹈艺术的繁荣与演变
先秦礼乐与政治教化
清雅脱俗的文士音乐
自率质朴的民间音乐
曲艺的演变与繁荣
少数民族戏剧
少数民族音乐
南戏与民间戏曲
元代的杂剧
人民戏剧家关汉卿
马致远的《汉宫秋》
王实甫的《西厢记》
汤显祖的“临川四梦”
《桃花扇》与《长生殿》
婉媚柔丽的昆曲
表演艺术的卓越典范——京剧
工艺艺术与综合艺术
史前彩陶艺术
灿烂辉煌的青铜艺术
世界第八奇迹——秦兵马俑
富丽雅致的唐三彩
景德镇与官窑艺术
异彩纷呈的民窑艺术
玉雕艺术
再造自然的木雕与竹刻艺术
熠熠生辉的漆器艺术
绚丽多姿的织锦艺术
精美雅致的刺绣艺术
印染艺术
剪纸艺术
皮影艺术
古朴典雅的紫砂壶
富丽堂皇的景泰蓝艺术
麦积山石窟
炳灵寺石窟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四川石窟
艺术宝藏——敦煌莫高窟
克孜尔千佛洞
聚景园——承德避暑山庄
诗情画意的苏州园林
江南三大名楼
创造·发明卷
巧夺天工的技艺
堪称经典的青铜冶炼技术
持续进步的钢铁冶炼技术
巧用自然能的“水排”
历经多次发展的指南车
从司南到罗盘
蔡伦与造纸术
炼丹炉中诞生的火药
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
瓷器与中国
源远流长的丝绸工艺
独具一格的制曲和酿酒
茶、《茶经》、茶叶
精美的古代漆器
重要的灌溉工具——翻车
意义非凡的车舆技术
船舶制造中的一系列创举
解放了人类的取火术
黄道婆与棉纺技术的改进
五彩灿然的壮族纺织品
独树一帜的建筑工程
绵延万里的长城
京杭大运河
都江堰与春秋大型水利工程
邗沟、鸿沟与先秦人工水系
潘季驯对黄河的有效治理
隋朝都城与古代城市建设
我国现存最早的砖塔——嵩岳寺塔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塔——应县木塔
雪域奇观布达拉宫
天坛建筑中的奇妙知识
清初太和殿重建工程
砖石筑成的地下宫殿——陵墓
特殊的古代交通工程——栈道
鬼斧神工的赵州桥
西域奇迹——新疆坎儿井
情趣独具的园林建筑
中国园林的精华——廊与假山
术穷天地的科学
阴阳合历与二十四节气
张衡与水运浑象
最古老的天文钟——水运仪象台
郭守敬对天文仪器的改进
以水计时的“漏刻”
算筹与十进位制
不可缺少的常数——圆周率
从天元术到四元术
中国古代的小孔成像研究
振动现象与声音的本质
世界首台测震仪器——地动仪
中国古代的地图
郦道元与《水经注》
炼丹术——中国古代化学的生长点
中国古代对生命的探究
天人相应的古代医学
《黄帝内经》——祖国医学宝库中的瑰宝
“起死回生”的神医扁鹊
首创麻醉手术的华佗
医方之祖张仲景
王叔和与诊脉技术
药王孙思邈
针灸铜人——中国科技史上的重大发明
刻意求学的朱丹溪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成绩斐然的古代外科手术
奇妙的人痘接种术
举世瞩目的针灸疗法
针灸学的理论核心——经络学说
古老而神秘的气功
魅力无穷的舌诊
具有鲜明特色的藏医学
蒙医与蒙药
民族·历史卷
中国溯源
“中国”一词的历史文化含义
中国的文化地理环境
中华文明的摇篮——黄河与长江
中华民族的象征——龙
从秦长城到明长城——万里长城的历史
中国历代疆域的沿革
华夏-汉族的区域文化格局
中国著名的六大古都
历史上经济中心区域的变迁
历史上文化中心区域的变迁
中国最早的直立人——元谋猿人
北京猿人与山顶洞人
中原新石器文化代表——仰韶文化
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
新石器晚期的龙山文化
北方地区的红山文化
青藏地区的卡若文化
台湾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盘古开天与女娲造人的传说
燧人氏、伏羲氏与神农氏
炎黄子孙的始祖——炎帝与黄帝
尧舜禅让的传说
大禹治水的故事
中华民族的形成
56个民族的源与流
从华夏族到汉族
南方民族的先民——百越
西南民族的先民——西南夷
古代西南的巴蜀民族
古代南方的俚、僚
瑶族的祖先——莫徭
以蚩尤为祖先的苗族
西南民族的先民——乌蛮、白蛮
历史悠久的僮——壮族
台湾的高山族
东北的高句丽——朝鲜族
北方强胡——匈奴
古代东胡部落联盟
东胡的分支——乌桓
东胡的分支——鲜卑
历史悠久的氏和羌
古老的游牧部族——铁勒
辉煌一时的北方突厥
回纥-畏兀儿-维吾尔
藏族的祖先——吐蕃
建立西夏国的党项
建立北方强国辽朝的契丹
马背民族——室韦-蒙古
元代的色目人——回回
满族的祖先——女真
民族融合与国家统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大融合
西汉与匈奴的和战关系
西汉张骞开通西域
从胡饼、胡床看民族生活习俗的交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
岭南冼冯家族及其与中原的关系
盛唐时期的民族大融合
唐朝与北方突厥的关系
唐朝与北方回鹘的关系
唐蕃会盟——唐朝与吐蕃的和战
唐朝与南诏的关系
五代十国时期的民族文化交流
北宋与契丹-辽的关系
北宋与西夏的和战
宋朝与大理国的关系
宋金南北对峙
从绢马贸易到茶马贸易
元代民族大融合
元代的宣政院与帝师制度
黄教的创立与发展
凉州乐与龟兹乐
明朝与蒙古各部的关系
清兵入关与清帝国的建立
清代多伦会盟
从胡服骑射到旗袍礼服
王朝的开基与更迭
中国第一朝——夏朝
商汤革命——商朝建立
武王伐纣——周朝建立
诸侯争霸的春秋
群雄角逐的战国
秦始皇统一中国
刘邦开创汉朝
托古改制的王莽新朝
刘秀建立东汉王朝
鼎足而立的三国
内乱不已的西晋
偏安江南的东晋
频繁更迭的南朝
列国纷争的北朝
重新统一的隋朝
雄视天下的唐帝国
战乱不休的五代十国
陈桥兵变与宋朝的建立
一朝两制的辽国
党项族建立的西夏
偏安江南的南宋
与南宋对峙的金朝
横跨欧亚的蒙古帝国
朱元璋建立明朝
末代王朝——清帝国
历史事件
陈胜、吴广起义
巨鹿之战
楚汉之争
白登之围
苏武牧羊
司马迁著《史记》
昭君出塞
赤壁之战
淝水之战
玄武门之变
唐蕃和亲
玄奘西行
鉴真东渡
安史之乱
王安石变法
靖康之难
襄樊之战
郑和下西洋
于谦与北京保卫战
戚继光抗击倭寇
张居正改革
徐光启研究西学
郑成功收复台湾
康熙平定三蕃
鸦片战争
洪秀全与太平天国
洋务运动
甲午战争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民俗·民生卷
岁时篇
辞旧迎新的春节
张灯结彩的元宵
踏青祭祖的清明节
初入仲夏的端午节
乞求智巧的七夕节
花好月圆的中秋节
寓意天长地久的重阳节
欢快的傣族泼水节
不忘民族母亲的瑶族达努节
载歌载舞的景颇族木脑节
开怀对唱的三月三歌会
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
藏族传统佳节——雪顿节
喜庆丰收的藏族望果节
穆斯林的古尔邦节
穆斯林的斋月与开斋节
少数民族的新年习俗
信仰篇
祭天与天象崇拜
先民的图腾崇拜
先民的祖灵信仰
古老的占卜习俗
祭山与对山的崇拜
沿海人民对妈祖的祭祀
广为流行的祭祖
祭灶神与门神
祈求财源的供财神
虔诚的城隍信仰
对孔子的神化与祭孔
由人变“神”的关公
祭拜行业祖师
社会篇
十二生肖
订婚与送聘礼
热闹隆重的婚礼
喜庆吉祥的做寿习俗
哀悼死者的丧礼
严格的居丧守制
褒贬一生的谥法
雄伟宏大的帝王陵墓
家庭日常礼仪
亲属关系和称谓
妇女和我国的家政传统
封建家族制和聚族而居
渗透着封建意识的门第观念
饮食篇
古代的饮食习俗
茶与茶文化
酒与酒文化
丰富多彩的节日食俗
四大菜系
独树一帜的素食
古代饮食中的养生之道
炊具与餐具
油盐酱醋的来历
少数民族食俗
衣饰篇
影响深远的先秦服饰
华丽精致的汉代服饰
随意的魏晋士人服装
色彩浓烈的唐代服饰
“东方女装”旗袍
汉族的发式
妇女的头饰
视女子为玩偶的缠足陋习
形形色色的古代佩饰
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
性别与服饰
年龄与服饰
等级与服饰
古代的礼服
吉服和凶服
居住篇
穴居的初民生活
汉代廊院制建筑
唐宋宅第的发展
堪称古代建筑精华的清代皇苑
幽静舒适的北京四合院
“逐水草而居”的蒙古包
徽州民居和牌坊
船民的水上之家
客家人的土楼住宅
傣族的干栏式住宅
富有特色的白族民居
交通篇
古代的乘车之礼
古代主要的代步方式——骑马
轿子的演变
江南水乡的乌篷船
穿行于深山密林的马帮
沙漠之舟——骆驼
高原之舟——牦牛
客舍与驿站
行旅禁忌种种
古人的饯行赠别
溜索·竹索桥·天梯
“拖日气”与“萨拉”
生产篇
“鞭打春牛”俗
民间“祈年丰”俗
浙江蚕民的祷神俗
渔民的生产习俗
民间工匠的敬业俗
善歌动听的市声叫卖
招揽生意的商店幌子
行商与坐贾
行会与会馆
集市与庙会
正月初五开市
游艺篇
舞龙灯和舞狮子
流传千年的踩高跷活动
文雅游戏行酒令
妇女酷爱的荡秋千
风靡古代的斗鸡
备受青睐的古代足球
龙舟竞飞传千年
纸鸢翻飞风筝热
“乌号之弓”与射箭
博戏和赌博
象棋和围棋
少数民族钟情的赛马运动
思想·文化卷
博大精深的学术思想
最早的学术著作——《周易》
周公与周礼
屈原与《天问》
至圣先师孔子
老子与《道德经》
墨子及其“兼爱”说
“亚圣”孟子
庄子的相对主义哲学
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
集法家学说之大成的韩非子
孙子与《孙子兵法》
影响深远的经学传统
董仲舒与“独尊儒术”
魏晋玄学与魏晋名士
儿童教育的学问:蒙学
朱熹与理学
强调心性的陆王心学
李贽和他的“童心”说
明清启蒙思想
修身养性的处世之道
诸德之首:仁
礼乐与礼乐教化
人伦之本:孝与悌
君子之风
修身是根本的处世之道
人贵在有知耻之心
安贫乐道的生活方式
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
内圣外王的做人方式
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义利合一的处世之道
知行合一的成才之道
经世致用的学问之道
耕读传家的治家之道
可贵的人定胜天思想
安身立命之本:中庸之道
追求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
不朽之道:立德、立功、立言
源远流长的文化教育
汉字之祖:甲骨文
秦始皇统一文字
少数民族文字
先秦的官学制度
有教无类的私学
古老的国立大学:太学
以举荐选人才的九品中正制
以考试选人才的科举制度
贡生·举人·状元
书院与私学的再度兴盛
以史为鉴的《资治通鉴》
卷帙浩繁的《永乐大典》
兼收并蓄的宗教信仰
从儒学到儒教
道家与道教
佛教的传入与中国化
明心见性的禅宗
藏传佛教:喇嘛教
中国的伊斯兰教:回教
傣族的小乘佛教
景教与其他外来宗教
三教合一的中国文化
文学·艺术卷
书画艺术
诞生于原始时期的岩画
意境悠远的山水画
寄寓情怀的花鸟画
《清明上河图》与风俗画
神形皆备的人物画
率性抒情的文人画
富丽华贵的宫廷画
气势磅礴的寺观壁画
地下画廊——墓室壁画
藏族的壁画与唐卡
《南诏图传》与《大理国梵像卷》
与印刷业同步发展的版画
吉祥喜庆的年画
古朴典雅的汉隶
王羲之与行书
颜真卿与楷书
张颠素狂与草书
明清以前的古代印章
明清文人篆刻艺术
根深叶茂的文学创作
远古歌谣“诗三百”
屈原与楚辞
两汉乐府诗
“古诗十九首”
建安诗歌
陶渊明与田园诗
“大、小谢”与山水诗
南北朝民歌
盛唐边塞诗
诗画交融的王维诗
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
唐诗中坚白居易
唐诗殿军“小李杜”
皇帝词人李煜
横放杰出的苏轼词
婉约清丽的李清照词
陆游的爱国诗篇
横竖烂漫的辛弃疾词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
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
柯尔克孜英雄史诗《玛纳斯》
《山海经》与古代神话
少数民族神话
先秦历史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
《史记》与《汉书》
“一代之文学”——汉赋
六朝的志怪小说与志人小说
唐代骈文和名家名作
唐人传奇
唐宋散文与“八大家”
宋元话本小说
明代的拟话本“三言两拍”
民间的水浒故事与《水浒传》
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
神魔小说《西游记》
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曹雪芹与《红楼梦》
精彩纷呈的表演艺术
艺术的萌芽——原始舞蹈
舞蹈艺术的繁荣与演变
先秦礼乐与政治教化
清雅脱俗的文士音乐
自率质朴的民间音乐
曲艺的演变与繁荣
少数民族戏剧
少数民族音乐
南戏与民间戏曲
元代的杂剧
人民戏剧家关汉卿
马致远的《汉宫秋》
王实甫的《西厢记》
汤显祖的“临川四梦”
《桃花扇》与《长生殿》
婉媚柔丽的昆曲
表演艺术的卓越典范——京剧
工艺艺术与综合艺术
史前彩陶艺术
灿烂辉煌的青铜艺术
世界第八奇迹——秦兵马俑
富丽雅致的唐三彩
景德镇与官窑艺术
异彩纷呈的民窑艺术
玉雕艺术
再造自然的木雕与竹刻艺术
熠熠生辉的漆器艺术
绚丽多姿的织锦艺术
精美雅致的刺绣艺术
印染艺术
剪纸艺术
皮影艺术
古朴典雅的紫砂壶
富丽堂皇的景泰蓝艺术
麦积山石窟
炳灵寺石窟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四川石窟
艺术宝藏——敦煌莫高窟
克孜尔千佛洞
聚景园——承德避暑山庄
诗情画意的苏州园林
江南三大名楼
创造·发明卷
巧夺天工的技艺
堪称经典的青铜冶炼技术
持续进步的钢铁冶炼技术
巧用自然能的“水排”
历经多次发展的指南车
从司南到罗盘
蔡伦与造纸术
炼丹炉中诞生的火药
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
瓷器与中国
源远流长的丝绸工艺
独具一格的制曲和酿酒
茶、《茶经》、茶叶
精美的古代漆器
重要的灌溉工具——翻车
意义非凡的车舆技术
船舶制造中的一系列创举
解放了人类的取火术
黄道婆与棉纺技术的改进
五彩灿然的壮族纺织品
独树一帜的建筑工程
绵延万里的长城
京杭大运河
都江堰与春秋大型水利工程
邗沟、鸿沟与先秦人工水系
潘季驯对黄河的有效治理
隋朝都城与古代城市建设
我国现存最早的砖塔——嵩岳寺塔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塔——应县木塔
雪域奇观布达拉宫
天坛建筑中的奇妙知识
清初太和殿重建工程
砖石筑成的地下宫殿——陵墓
特殊的古代交通工程——栈道
鬼斧神工的赵州桥
西域奇迹——新疆坎儿井
情趣独具的园林建筑
中国园林的精华——廊与假山
术穷天地的科学
阴阳合历与二十四节气
张衡与水运浑象
最古老的天文钟——水运仪象台
郭守敬对天文仪器的改进
以水计时的“漏刻”
算筹与十进位制
不可缺少的常数——圆周率
从天元术到四元术
中国古代的小孔成像研究
振动现象与声音的本质
世界首台测震仪器——地动仪
中国古代的地图
郦道元与《水经注》
炼丹术——中国古代化学的生长点
中国古代对生命的探究
天人相应的古代医学
《黄帝内经》——祖国医学宝库中的瑰宝
“起死回生”的神医扁鹊
首创麻醉手术的华佗
医方之祖张仲景
王叔和与诊脉技术
药王孙思邈
针灸铜人——中国科技史上的重大发明
刻意求学的朱丹溪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成绩斐然的古代外科手术
奇妙的人痘接种术
举世瞩目的针灸疗法
针灸学的理论核心——经络学说
古老而神秘的气功
魅力无穷的舌诊
具有鲜明特色的藏医学
蒙医与蒙药
中国少年儿童文史百科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