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智永与《真草千字文》文师华 智永(510—608),俗姓王,名法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是王羲之第七世孙。王法极出身于累世书家,师从南朝梁代著名书法家萧子云。在萧子云的引荐下,王法极在京城建康剃度为僧,得法名智永,后住在会稽兰渚山下的永欣寺,因此被世人尊称为“智永禅师”或“永禅师”。在永欣寺,智永深居阁楼,除了参禅礼佛,其余时间全部用来研习书法。在此期间,他用真草两种书体手书周兴嗣编次的《千字文》800多本,分送给浙东各寺庙,成为闻名遐迩的大书法家。智永书法“精熟过人”,在继承王氏家法的基础上,能够“逸于绳墨之外”,形成了平淡而清健的风格。《千字文》原是周兴嗣(?—521)奉诏编缀的一篇命题文字,篇名为《次韵王羲之书千字》。据唐代韦绚《刘宾客嘉话录》载:梁武帝为了教王子们学习书法,命令殷铁石从王羲之书法作品中摹搨一千个不重复的字,又命令周兴嗣把这一千个字变成韵文。周兴嗣一夜之间就编好了。“须发皆白,而赏锡甚厚。右军孙智永禅师自临八百本。”《千字文》用无一重复的一千个单字,条理贯通、叙事有序地吟咏了关于天文、地理、博物、社会、历史、伦理、教育等包罗万象的诸方面知识,且结构严简,文采飞扬,对仗工整,协韵流畅,令人叹服称绝。《千字文》在文采上独领蒙学读物风骚,堪称训蒙长诗。到清代《千字文》已成为流传最广、最久的蒙学课本,几乎长幼咸知,以致文书编卷都采用天、地、玄、黄……来排列分类。关于《千字文》流传的情况,当代书法大师启功撰写了《说》一文,认为“智永写本的周兴嗣《千字文》应是这篇文字今存的最早本子”,日本人小川为次郎用巨资购得并珍藏的《真草千字文》墨迹本为智永书法真迹。《真草千字文》采用真草两体隔行排列、以楷书对释草书的方式,这是智永的创造,既便于学书者释读草字,又能让人同时欣赏他两种体势的书法,可谓一举两得。此帖中的草书,完全得笔于乃祖王羲之,并师承了草字法规。但此帖每格一字,每字独立,写起来循规蹈矩,而不似乃祖王羲之那样“笔墨飞舞”、字字相连呼应。智永继承了王羲之的笔法,但每个字中又都有一两笔特别加重笔力,更显示出智永作书时的神情专注、神力内敛,重笔之处也显得圆润合拍,健肥适当。此帖中的真书(楷书)属于行楷,比正楷更轻快。智永行楷每字中也有一二重笔,因而字态更生动,更清劲秀雅,唐宋以后的书法大家也大多喜欢师承智永的楷字。《真草千字文》直接二王妙旨,而禅意更浓,神采超逸,充分展现出智永书法平淡而清健、高标出群、纤尘不染的风格。智永的书法对初唐虞世南等人有很大影响。《千字文》问世之后,历代有许多书家争相临写,如唐代怀素、宋徽宗赵佶、元代赵孟頫、明代祝允明和文徵明、清代傅山和王铎等,他们的作品流传很广,书体与风格各异,无疑大大促进了《千字文》在民间的传播。现代于右任在1927年前后潜心研究智永《草书千字文》,共收集《草书千字文》刻石拓本和墨迹本一百多种。智永书《真草千字文》,早在唐代已随归化之僧、遣唐之使流传到东邻日本,对日本书道产生过不小的影响。
目录
中国古代碑帖经典彩色放大本:智永真草千字文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