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中國史新論:科技與中國社會分冊
本書題為《科技與中國社會》,乃藉目前西方S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的研究取逕,作為中國科技史研究的借鏡,並圖以此促進科技史和其他歷史研究的對話。
本書的目標有五:
1.反對實證論的科學理性與線性進步的史觀。
2.重視研究科技實作(practice)。
3.視科技為社會建構的產物。科技研究者不是獨處於象牙塔中的天才,而是不斷在同僚、體制、儀器和大自然之間穿梭,來往協調,以形成科技知識。
4.討論科技知識和物件如何形塑社會並從使用者的角度看待科技知識的生產。從科技知識的形成與擴散,檢討我們目前所身處的科技世界中的種種現象,以及日常生活中,人們如何應對這些科技知識。
5.反省科技本身的價值。不預設科技是人類理性發展的極致,並指出科技的研究成果及其體制,不但用以控制自然,亦用以控制人群,成為支配者(國家、階級、種族、性別)形塑特定秩序和常規標準的利器。
本書共收論文十篇,分別討論上古宇宙觀與天文星占、中國醫學與數學的知識形構、宋代科技的實作和文化間的關係、明代的數學與社會及中國和其他文明間的科技交流。雖非未涵蓋中國科技史的全部斷代或議題,卻指出了一些重要的研究課題與方法。就議題方面而言,技術史、博物學、數術、帝國主義的擴張與近代中國科技發展等都有待更進一步的挖掘;方法方面,除了一般人已熟知的脈絡化研究外,歷史上的知識論和實作、書的歷史與科技發展、科技知識與實作的跨地網絡、科技知識和科技物與權力支配和反抗的關係等,都是本書試圖拓展新思考方向。
經由複雜的歷史個案,我們盼望讀者與我們分享中國科技史的趣味,而不總是問:「為何中國科技落於西方之後」;並反思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科技,如何影響我們的社會、文化與自我,而不只想著:「如何利用科技促進經濟發展與提振國力」。
< TOP>
目录
《中國史新論》總序/王汎森
導言/祝平一
馮時:
天文考古學與上古宇宙觀
一、天文考古學概述
二、天文學的起源與文明的起源
三、天文考古學與上古宇宙觀
四、結語
張嘉鳳:
天事恆象─殷周至漢初天文占卜體系的發展與演變
一、前言
二、殷商至漢初天文的發展與轉折
三、分野與天文占卜
四、結論
李建民:
古典醫學的知識形式
一、問題意識─古史傳說與知識傳承
二、「禁方」時代─秘密的醫療技術
三、「依託」新論─知識的權威與系譜的重建
四、正典的胎動─授書儀式的式微及其意義
五、結論 ─「極端的中間」(radical middle)
林力娜(Karine Chemla):
從古代中國數學的觀點探討知識論文化
一、原始資料與文化要素
二、描述中國古代對於這些要素之實作與確定詮釋的基礎
三、結論:操作的?結合與知識論文化
傅大為:
從文藝復興到新視野─中國宋代的科技與《夢溪筆談》
一、一個宋代中國的文藝復興?
二、以分別的「理」為原型、為主導的解釋與理解
三、除魅、世俗化與日常經驗性的興趣
四、作為一鬆動而多元概念網絡的對應宇宙論
五、餘緒
毛傳慧:
宋元時期蠶桑技術的發展與社會變遷
一、有關宋元蠶書及蠶桑業的研究
二、宋元時期的蠶桑絲綢發展
三、宋元蠶書的背後
四、促使蠶桑技術發展的因素
五、結論
洪萬生:
數學與明代社會:1368-1607
一、前言
二、文獻回顧
三、明初教育制度與《永樂大典》之算學
四、吳敬的《九章算法比類大全》
五、顧應祥與周述學
六、王文素與程大位
七、利息與牙錢等商業問題
八、數學、商業與社會
九、結論
張哲嘉:
占星術與中西文化交流
一、討論範圍的釐清:「天變占星術」與「宿命占星術」的區別
二、早期的中國「宿命占星術」
三、佛教與西洋占星術的東傳及其本土化
四、明清時期西洋占星術的東傳及其本土化
五、結語
韓琦:
西方數學的傳入和乾嘉時期古算的復興─以借根方的傳入和天元術研究的關係為例
一、借根方與阿爾熱巴拉新法的傳入
二、梅?成與「天元一即借根方」說
三、借根方與宋元數學的復興
四、餘論:晚清有關借根方與天元術的爭論
范發迪:
文化遭遇中的科學實作─清代中國的英科學帝國主義與博物學研究
一、引言
二、海貿、商埠與科學事業
三、田野科學與科學帝國主義
四、文化遭遇與科學實作
五、結論
< TOP>
導言/祝平一
馮時:
天文考古學與上古宇宙觀
一、天文考古學概述
二、天文學的起源與文明的起源
三、天文考古學與上古宇宙觀
四、結語
張嘉鳳:
天事恆象─殷周至漢初天文占卜體系的發展與演變
一、前言
二、殷商至漢初天文的發展與轉折
三、分野與天文占卜
四、結論
李建民:
古典醫學的知識形式
一、問題意識─古史傳說與知識傳承
二、「禁方」時代─秘密的醫療技術
三、「依託」新論─知識的權威與系譜的重建
四、正典的胎動─授書儀式的式微及其意義
五、結論 ─「極端的中間」(radical middle)
林力娜(Karine Chemla):
從古代中國數學的觀點探討知識論文化
一、原始資料與文化要素
二、描述中國古代對於這些要素之實作與確定詮釋的基礎
三、結論:操作的?結合與知識論文化
傅大為:
從文藝復興到新視野─中國宋代的科技與《夢溪筆談》
一、一個宋代中國的文藝復興?
二、以分別的「理」為原型、為主導的解釋與理解
三、除魅、世俗化與日常經驗性的興趣
四、作為一鬆動而多元概念網絡的對應宇宙論
五、餘緒
毛傳慧:
宋元時期蠶桑技術的發展與社會變遷
一、有關宋元蠶書及蠶桑業的研究
二、宋元時期的蠶桑絲綢發展
三、宋元蠶書的背後
四、促使蠶桑技術發展的因素
五、結論
洪萬生:
數學與明代社會:1368-1607
一、前言
二、文獻回顧
三、明初教育制度與《永樂大典》之算學
四、吳敬的《九章算法比類大全》
五、顧應祥與周述學
六、王文素與程大位
七、利息與牙錢等商業問題
八、數學、商業與社會
九、結論
張哲嘉:
占星術與中西文化交流
一、討論範圍的釐清:「天變占星術」與「宿命占星術」的區別
二、早期的中國「宿命占星術」
三、佛教與西洋占星術的東傳及其本土化
四、明清時期西洋占星術的東傳及其本土化
五、結語
韓琦:
西方數學的傳入和乾嘉時期古算的復興─以借根方的傳入和天元術研究的關係為例
一、借根方與阿爾熱巴拉新法的傳入
二、梅?成與「天元一即借根方」說
三、借根方與宋元數學的復興
四、餘論:晚清有關借根方與天元術的爭論
范發迪:
文化遭遇中的科學實作─清代中國的英科學帝國主義與博物學研究
一、引言
二、海貿、商埠與科學事業
三、田野科學與科學帝國主義
四、文化遭遇與科學實作
五、結論
< TOP>
英文共同题名:New perspectives on Chinese history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