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和利用技术》主要对目前备受关注的温室气体c02减排与控制技术进行阐述。全书共分11章。第1章系统介绍了温室效应和c02排放控制现状;第2章重点介绍了c0z吸收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工艺设计和工业应用;第3章介绍了c02吸附分离原理、方法、工艺和应用;第4章阐述了c02膜分离与膜吸收技术,介绍了膜分离和膜吸收原理、膜材料选择、工艺设计和应用;第5章介绍了富氧燃烧技术原理特点和典型工艺;第6章系统阐述了化学链燃烧技术的原理和关键过程;第7章系统分析了燃烧前控制c02排放的动力系统;第8章介绍了002的输送技术,重点介绍了管道输送原理、设计方法与应用;第9章和第10章分别介绍了co2用于采油与置换天然气水合物的原理和应用前景;第11章从c02油气藏封存、咸水层封存、化学固定与生物固定等方面详细介绍了c02的封存、固定与利用技术。
《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和利用技术》可供从事燃煤电厂烟气污染物控制、化工尾气处理、油气开采、大气环境保护等工作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研究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热能工程、环境工程、化学工程等领域的研究生、本科生教材。
目录
《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和利用技术》
前言
第1章温室效应和co2排放控制状况
1.1温室效应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1.1.1温室效应与温室气体
1.1.2温室效应的影响
1.2co2排放状况
1.2.1全球co2排放
1.2.2电力、工业和交通运输行业的co2排放情况
1.2.3各国co2排放情况
1.2.4温室效应和co2排放
1.2.5减缓co2排放与国际合作
1.3co2排放控制技术
1.3.1可再生能源技术
1.3.2先进发电技术
1.3.3节能技术
1.4co2捕集与封存技术
1.4.1co2捕集技术
1.4.2co2封存技术
1.4.3ccs技术发展现状
.1.5国际合作和清洁发展机制
1.5.1清洁发展机制的基本概念
1.5.2我国cdm项目概况
参考文献
第2章co2吸收分离技术
2.1co2吸收分离原理
2.1.1引言
2.1.2co2物理吸收分离原理
2.1.3co2化学吸收分离原理
2.2co2化学吸收分离关键技术
2.2.1典型co2化学吸收分离工艺系统
2.2.2co2化学吸收分离的关键技术
2.2.3典型化学吸收技术
2.3co2化学吸收分离工艺设计
2.3.1收集基础资料,明确设计目标
2.3.2吸收剂种类和浓度比选
2.3.3物料平衡计算
2.3.4填料吸收塔和解吸塔设计
2.4co2化学吸收工业应用
2.4.1国外应用状况
2.4.2国内应用状况
2.5co2物理吸收分离技术
参考文献
第3章co2吸附分离技术
3.1吸附分离原理
3.1.1吸附技术背景
3.1.2吸附机理
3.2吸附分离co2技术
3.2.1吸附分离基本原理
3.2.2变温吸附法
3.2.3变压吸附法
3.2.4co2吸附剂
3.3吸附工艺
3.3.1固定床
3.3.2流化床
3.3.3移动床
3.4co2吸附工业应用
3.4.1变压吸附(psa)
3.4.2低压变压吸附(vpsa)
参考文献
第4章co2膜分离和膜吸收技术
4.1co2膜分离原理
4.1.1膜及膜分离的概念
4.1.2气体膜分离原理
4.2co2膜分离材料
4.2.1气体分离膜材料
4.2.2气体分离膜材料的评价
4.3co2膜分离工艺设计
4.3.1膜分离器
4.3.2系统及工艺流程
4.3.3促进传递膜
4.4 co2膜分离工业应用
4.4.1天然气脱酸性气体
4.4.2生物气(沼气)脱除co2
4.4.3油田气脱除co2
4.5co2膜吸收技术和工艺设计
4.5.1中空纤维膜接触器
4.5.2co2在中空膜接触器中的传质
4.5.3co2膜吸收法的工艺设计
参考文献
第5章富氧燃烧技术
5.1富氧燃烧技术的基本原理与类型
5.1.1富氧燃烧的技术背景
5.1.2富氧燃烧技术的基本原理与特点
5.1.3富氧燃烧技术的主要类型
5.1.4富氧燃烧技术的经济性分析
5.2空气分离制氧技术
5.2.1制氧技术概述
5.2.2深度冷冻技术
5.2.3变压吸附(psa)技术
5.2.4膜法富氧技术
5.2.5离子输运膜技术(1tm)
5.3煤粉锅炉富氧燃烧技术
5.3.1系统简述
5.3.2煤粉在o2/co2气氛下的燃烧与污染物排放特性
5.3.3富氧煤粉燃烧器的设计特点
5.3.4富氧燃烧锅炉的设计与传热特点
5.3.5烟气再循环系统
5.3.6煤粉制备与锅炉辅机
5.3.7氧气与烟气的混合
5.4循环流化床锅炉富氧燃烧技术
5.4.1循环流化床空气燃煤锅炉的炉膛设计特点
5.4.2循环流化床富氧燃煤锅炉的炉膛设计特点
5.4.3循环流化床富氧燃煤锅炉的主要特点
5.5增压富氧燃煤流化床锅炉整体化发电技术
5.5.1常压富氧燃烧与捕集co2系统的分析
5.5.2增压富氧燃烧与捕集co2整体发电系统
5.6氧气与空气混合富氧燃烧技术
5.6.1技术背景
5.6.2烟气中co2的分离与捕集
5.6.3主要优点
5.7蒸汽调温的富氧燃烧技术
5.7.1基本原理与系统
5.7.2主要技术特点
参考文献
第6章化学链燃烧技术
6.1化学链燃烧原理
6.2化学链燃烧关键问题
6.2.1氧载体的制备及其反应性
6.2.2化学链燃烧反应器的设计和运行
6.2.3化学链燃烧系统集成优化及系统分析
6.3其他化学链循环系统的研究
6.3.1化学链重整
6.3.2太阳能一金属氧化物碳热还原
6.3.3太阳能驱动的水分解研究
参考文献
第7章燃烧前控制co2排放的动力系统
7.1co2分离过程理论基础
7.1.1理论基础
7.1.2不同co2分离方式的能量利用对比
7.21gcc系统co2分离
7.2.11gcc系统
7.2.21gcc系统中co2分离技术
7.3控制co2排放的多联产系统
7.3.1控制co2分离的煤基甲醇多联产系统
7.3.2零能耗分离co2的双燃料制氢多功能系统
7.4控制co2分离的igcc能源动力系统
7.4.1内外燃煤一体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
7.4.2控制co2排放的双循环igcc系统
参考文献
第8章cox输送技术
8.1co2的输送方式
8.1.1罐车运输
8.1.2船舶运输
8.1.3管道运输
8.2co2管道输送原理及其他相关问题
8.2.1co2管道输送原理
8.2.2co2管道输送关键技术
8.2.3其他相关问题
8.3 co2管道输送系统设计
8.3.1管道设计
8.3.2co2管道输送系统的压缩方案
8.4co2输送系统工业应用
参考文献
第9章印2采油
9.1co2采油的基本原理
9.1.1co2混相驱与非混相驱
9.1.2co2采油机理
9.1.3co2采油的影响因素
9.2沥青质沉积对原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
9.2.1原油/水界面张力的测定
9.2.2沥青质沉积对原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
9.3co2/水/岩石的相互作用
9.3.1co2与水、岩石作用对地层渗透率的影响
9.3.2co2与水、岩石作用对结垢的影响
9.4co2采油技术及发展趋势
9.4.1co2采油技术
9.4.2co2采油在国外的发展
9.4.3co2采油在国内的发展
9.4.4co2采油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第10章002置换法开发天然气水合物
10.1甲烷和co2水合物的性质
10.2co2置换法开发天然气水合物中甲烷的热力学
10.2.1置换反应的相平衡实验
10.2.2水合物相平衡计算模型
10.2.3co2-ch4体系生成水合物的v-h相平衡计算
10.2.4co2水合物和ch4水合物的分解/生成热
10.3置换反应的化学平衡
10.4置换反应的动力学
10.4.1置换反应的动力学实验
10.4.2置换反应过程的机理
10.4.3置换反应过程的强化方法研究
10.4.4置换反应的动力学模型和计算
参考文献
第11章002封存及固定利用
11.1co2油气藏封存
11.1.1co2在枯竭油气藏的封存
11.1.2 co2在原油开采中的封存
11.1.3油气藏封存co2的影响因素
11.2咸水层封存
11.2.1概述
11.2.2co2深部咸水层封存机制
11.2.3数值模拟方法在co2封存中的应用
11.2.4co2封存和监测
11.2.5咸水层封存co2实例
11.3co2化学固定
11.3.1co2的工业利用
11.3.2矿物碳酸化固定
11.4co2生物固定
11.4.1森林固定
11.4.2微生物固定
参考文献
前言
第1章温室效应和co2排放控制状况
1.1温室效应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1.1.1温室效应与温室气体
1.1.2温室效应的影响
1.2co2排放状况
1.2.1全球co2排放
1.2.2电力、工业和交通运输行业的co2排放情况
1.2.3各国co2排放情况
1.2.4温室效应和co2排放
1.2.5减缓co2排放与国际合作
1.3co2排放控制技术
1.3.1可再生能源技术
1.3.2先进发电技术
1.3.3节能技术
1.4co2捕集与封存技术
1.4.1co2捕集技术
1.4.2co2封存技术
1.4.3ccs技术发展现状
.1.5国际合作和清洁发展机制
1.5.1清洁发展机制的基本概念
1.5.2我国cdm项目概况
参考文献
第2章co2吸收分离技术
2.1co2吸收分离原理
2.1.1引言
2.1.2co2物理吸收分离原理
2.1.3co2化学吸收分离原理
2.2co2化学吸收分离关键技术
2.2.1典型co2化学吸收分离工艺系统
2.2.2co2化学吸收分离的关键技术
2.2.3典型化学吸收技术
2.3co2化学吸收分离工艺设计
2.3.1收集基础资料,明确设计目标
2.3.2吸收剂种类和浓度比选
2.3.3物料平衡计算
2.3.4填料吸收塔和解吸塔设计
2.4co2化学吸收工业应用
2.4.1国外应用状况
2.4.2国内应用状况
2.5co2物理吸收分离技术
参考文献
第3章co2吸附分离技术
3.1吸附分离原理
3.1.1吸附技术背景
3.1.2吸附机理
3.2吸附分离co2技术
3.2.1吸附分离基本原理
3.2.2变温吸附法
3.2.3变压吸附法
3.2.4co2吸附剂
3.3吸附工艺
3.3.1固定床
3.3.2流化床
3.3.3移动床
3.4co2吸附工业应用
3.4.1变压吸附(psa)
3.4.2低压变压吸附(vpsa)
参考文献
第4章co2膜分离和膜吸收技术
4.1co2膜分离原理
4.1.1膜及膜分离的概念
4.1.2气体膜分离原理
4.2co2膜分离材料
4.2.1气体分离膜材料
4.2.2气体分离膜材料的评价
4.3co2膜分离工艺设计
4.3.1膜分离器
4.3.2系统及工艺流程
4.3.3促进传递膜
4.4 co2膜分离工业应用
4.4.1天然气脱酸性气体
4.4.2生物气(沼气)脱除co2
4.4.3油田气脱除co2
4.5co2膜吸收技术和工艺设计
4.5.1中空纤维膜接触器
4.5.2co2在中空膜接触器中的传质
4.5.3co2膜吸收法的工艺设计
参考文献
第5章富氧燃烧技术
5.1富氧燃烧技术的基本原理与类型
5.1.1富氧燃烧的技术背景
5.1.2富氧燃烧技术的基本原理与特点
5.1.3富氧燃烧技术的主要类型
5.1.4富氧燃烧技术的经济性分析
5.2空气分离制氧技术
5.2.1制氧技术概述
5.2.2深度冷冻技术
5.2.3变压吸附(psa)技术
5.2.4膜法富氧技术
5.2.5离子输运膜技术(1tm)
5.3煤粉锅炉富氧燃烧技术
5.3.1系统简述
5.3.2煤粉在o2/co2气氛下的燃烧与污染物排放特性
5.3.3富氧煤粉燃烧器的设计特点
5.3.4富氧燃烧锅炉的设计与传热特点
5.3.5烟气再循环系统
5.3.6煤粉制备与锅炉辅机
5.3.7氧气与烟气的混合
5.4循环流化床锅炉富氧燃烧技术
5.4.1循环流化床空气燃煤锅炉的炉膛设计特点
5.4.2循环流化床富氧燃煤锅炉的炉膛设计特点
5.4.3循环流化床富氧燃煤锅炉的主要特点
5.5增压富氧燃煤流化床锅炉整体化发电技术
5.5.1常压富氧燃烧与捕集co2系统的分析
5.5.2增压富氧燃烧与捕集co2整体发电系统
5.6氧气与空气混合富氧燃烧技术
5.6.1技术背景
5.6.2烟气中co2的分离与捕集
5.6.3主要优点
5.7蒸汽调温的富氧燃烧技术
5.7.1基本原理与系统
5.7.2主要技术特点
参考文献
第6章化学链燃烧技术
6.1化学链燃烧原理
6.2化学链燃烧关键问题
6.2.1氧载体的制备及其反应性
6.2.2化学链燃烧反应器的设计和运行
6.2.3化学链燃烧系统集成优化及系统分析
6.3其他化学链循环系统的研究
6.3.1化学链重整
6.3.2太阳能一金属氧化物碳热还原
6.3.3太阳能驱动的水分解研究
参考文献
第7章燃烧前控制co2排放的动力系统
7.1co2分离过程理论基础
7.1.1理论基础
7.1.2不同co2分离方式的能量利用对比
7.21gcc系统co2分离
7.2.11gcc系统
7.2.21gcc系统中co2分离技术
7.3控制co2排放的多联产系统
7.3.1控制co2分离的煤基甲醇多联产系统
7.3.2零能耗分离co2的双燃料制氢多功能系统
7.4控制co2分离的igcc能源动力系统
7.4.1内外燃煤一体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
7.4.2控制co2排放的双循环igcc系统
参考文献
第8章cox输送技术
8.1co2的输送方式
8.1.1罐车运输
8.1.2船舶运输
8.1.3管道运输
8.2co2管道输送原理及其他相关问题
8.2.1co2管道输送原理
8.2.2co2管道输送关键技术
8.2.3其他相关问题
8.3 co2管道输送系统设计
8.3.1管道设计
8.3.2co2管道输送系统的压缩方案
8.4co2输送系统工业应用
参考文献
第9章印2采油
9.1co2采油的基本原理
9.1.1co2混相驱与非混相驱
9.1.2co2采油机理
9.1.3co2采油的影响因素
9.2沥青质沉积对原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
9.2.1原油/水界面张力的测定
9.2.2沥青质沉积对原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
9.3co2/水/岩石的相互作用
9.3.1co2与水、岩石作用对地层渗透率的影响
9.3.2co2与水、岩石作用对结垢的影响
9.4co2采油技术及发展趋势
9.4.1co2采油技术
9.4.2co2采油在国外的发展
9.4.3co2采油在国内的发展
9.4.4co2采油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第10章002置换法开发天然气水合物
10.1甲烷和co2水合物的性质
10.2co2置换法开发天然气水合物中甲烷的热力学
10.2.1置换反应的相平衡实验
10.2.2水合物相平衡计算模型
10.2.3co2-ch4体系生成水合物的v-h相平衡计算
10.2.4co2水合物和ch4水合物的分解/生成热
10.3置换反应的化学平衡
10.4置换反应的动力学
10.4.1置换反应的动力学实验
10.4.2置换反应过程的机理
10.4.3置换反应过程的强化方法研究
10.4.4置换反应的动力学模型和计算
参考文献
第11章002封存及固定利用
11.1co2油气藏封存
11.1.1co2在枯竭油气藏的封存
11.1.2 co2在原油开采中的封存
11.1.3油气藏封存co2的影响因素
11.2咸水层封存
11.2.1概述
11.2.2co2深部咸水层封存机制
11.2.3数值模拟方法在co2封存中的应用
11.2.4co2封存和监测
11.2.5咸水层封存co2实例
11.3co2化学固定
11.3.1co2的工业利用
11.3.2矿物碳酸化固定
11.4co2生物固定
11.4.1森林固定
11.4.2微生物固定
参考文献
著者还有:方梦祥、李明远、高林、胡基材、阎维平等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