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修订版)》系统论述了现代质量管理与可靠性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全书共分为十四章,包括现代质量管理概述、全面质量管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过程能力分析和多变异分析、测量系统分析、控制图、抽样检验、实验设计与质量改进、可靠性工程与管理、质量成本、数字化质量管理系统、产品责任与产品质量法、现代质量管理新技术等内容,每章后附有习题,便于深入理解教材的内容并检查学习效果。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修订版)》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或成人高等院校工业工程、管理工程等专业学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机电工程类专业学生的教材或参考书,还可作工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生产管理人员、质量管理人员、质检人员、科研部门研究人员及企业各级领导参考和自学用书。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现代质量管理概述
第一节 质量及其相关定义
一、质量
二、产品质量
三、过程质量
四、工作质量
五、质量管理
六、狭义质量和广义质量
七、寿命周期质量
第二节 现代质量观
一、朱兰的质量观
二、戴明的质量观
三、克劳士比的质量观
四、田口玄一的质量观
第三节 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
一、我国质量管理的发展概况
二、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
三、质量管理四个发展阶段的特性比较
第四节 质量管理的概述及意义
一、质量管理的概述
二、质量管理的意义
第五节 质量经营战略和质量文化
一、质量经营战略
二、质量文化
第六节 质量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一、标准化工作
二、计量工作
三、质量信息管理
四、质量责任制
五、质量教育工作
思考与练习1
第二章 全面质量管理
第一节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及其核心思想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三、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观点
第二节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
一、市场营销质量管理
二、设计过程质量管理
三、制造过程质量管理
四、辅助过程质量管理
五、用后处理过程质量管理
六、工作质量管理
第三节 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方法
一、戴明环——PDCA循环
二、质量目标管理
第四节 全面质量管理的组织与实施
一、企业引进和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步骤和内容
二、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技术
三、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成败的因素
第五节 质量管理诊断
一、质量管理诊断的基本概念
二、质量管理诊断的内容
三、质量管理诊断的程序
四、质量管理诊断的技术
思考与练习2
第三章 ISO 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
第一节 ISO 9000系列质量管理标准概述
一、ISO 9000系列质量管理标准的产生和发展
二、ISO 9000∶2000系列标准的结构和特点
三、贯彻ISO 9000系列标准的作用和意义
第二节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一、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概述
二、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的内容
第三节 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概念
一、质量管理体系的定义
二、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理
三、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和步骤
第四节 ISO 9001∶2000的基本条款(摘录)
第五节 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价和持续改进
一、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价
二、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第六节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一、概述
二、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步骤
第七节 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和审核
一、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定义和内涵
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及其管理
思考与练习3
第四章 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 过程变异和数据
一、质量管理中的过程变异
二、数据的分类
第二节 常用的质量管理方法
一、调查表
二、分层法
三、排列图
四、因果图及其方法
五、直方图
六、散布图
七、流程图
第三节 质量管理的新七种工具
一、关联图法
二、亲和图法(KJ法)
三、系统图法
四、矩阵图法
五、矩阵数据分析法
六、过程决策程序图法(PDPC法)
七、网络图法
思考与练习4
第五章 过程能力分析
第一节 过程能力分析的基本概念
一、过程能力和过程变异
二、过程能力分析的目的
三、过程能力分析的流程
第二节 多变异分析
一、多变异分析的分类及分析方法
二、多变异分析对过程质量分析和过程控制的意义
第三节 计量值过程能力计算
一、过程能力指数C_p
二、过程能力指数C_(pk)
三、短期过程能力指数[C_p和C_(pk)]和长期过程能力指数[P_p和P_(pk)]
四、田口过程能力指数C_(pm)
五、过程能力指数与不合格品率的关系
六、计数值特征的过程能力分析
第四节 过程能力计算中的一些问题
一、过程能力评价
二、过程能力计算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思考与练习5
第六章 测量系统分析
第一节 测量系统分析概述
一、测量系统及其构成要素
二、测量系统分析的作用、目的及需做测量分析的情况
三、测量系统分析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四、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和再现性的进一步讨论
第二节 均值—极差法
一、测量系统分析模型
二、均值—极差分析法的计算
三、均值—极差法应用举例
第三节 方差分析法
一、方差分析法数据的采集
二、方差分析法的计算
三、方差分析法的应用举例
第四节 典型测量系统分析方法的比较
思考与练习6
第七章 控制图原理及其应用
第一节 控制图的基本概念
一、控制图的基本形式和基本功能
二、控制图的基本原理及上下控制界限值的计算
三、控制图的分类
第二节 控制图的应用
一、应用控制图应考虑的问题
二、控制图的应用程序
三、控制界限的确定
四、计量值控制图的应用
五、计数值控制图的应用
第三节 控制图的观察和分析
一、受控状态的判定
二、失控状态的判断
第四节 控制图的两类错误和检出力
一、控制图的两类错误
二、控制图的检出力
思考与练习7
第八章 质量检验与抽样方法
第一节 质量检验概述
一、质量检验的定义
二、质量检验的目的和意义
三、质量检验的职能和工作程序
四、质量检验的分类及特点
五、质量检验的依据
六、检验状态的标识与管理
第二节 抽样检验的基本原理
一、抽样检验的基本概念
二、批质量与抽样方案
三、抽样方案的分类
四、合格质量水平AQL
五、随机抽样法
六、接收概率
七、抽样特性曲线(OC曲线)
八、抽样方案的两类风险
九、抽样方案的确定
第三节 计数标准型一次抽样方案与操作
一、计数标准型一次抽样方案及其特点
二、计数标准型一次抽样方案的抽样检验程序及操作
第四节 计数调整型抽样方案与操作(GB/T2828.1—2003)
一、计数调整型抽样方案及其特点
二、GB/T2828.1—2003标准的检验程序及其应用
思考与练习8
第九章 实验设计与质量改进
第一节 实验设计概述
一、实验设计的提出和发展
二、实验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
三、实验设计的分类
四、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五、实验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节 全因子实验
一、全因子实验简介
二、2^k析因设计
第三节 部分因子实验和RSM简介
一、部分因子实验简介
二、2^k析因实验的部分设计
三、RSM简介
第四节 田口方法
一、田口方法简介
二、田口方法的重要概念
思考与练习9
第十章 可靠性工程与管理
第一节 可靠性工程基础
一、可靠性的基本概念
二、可靠性的特征量
三、可靠性工程
四、可靠性工程中的几种失效分布函数
第二节 可靠性设计
一、产品的可靠性模型
二、可靠性预测
三、可靠度分配
四、可靠性设计方法
第三节 故障模式及效应分析
一、故障模式及效应分析的基本概念
二、故障模式及效应分析的工作内容
三、实施程序
第四节 故障树分析
一、故障树分析方法概述
二、故障树的建立
三、故障树的定性分析
四、故障树的定量分析
第五节 可靠性管理
一、可靠性管理工作的内容
二、可靠性的标准化
三、可靠性过程管理
四、可靠性数据的管理
思考与练习10
第十一章 质量成本的分析与控制
第一节 质量成本概述
一、质量成本的概念
二、质量成本的组成
三、质量成本管理的意义
第二节 质量成本数据的收集和计算
一、质量成本数据的来源
二、质量成本数据的收集方法
三、质量成本计算
第三节 质量成本分析
一、质量成本曲线
二、质量成本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第四节 质量成本的预测与控制
一、质量成本的预测
二、质量成本的控制
思考与练习11
第十二章 产品责任与产品质量法
第一节 产品责任制度概述
一、产品责任法的产生
二、国际产品责任法的发展
三、产品责任的成因——产品缺陷的法律分析
四、我国《产品质量法》中的产品缺陷
第二节 我国的产品质量制度
一、我国的产品责任法及其发展
二、召回制度和3C认证
思考与练习12
第十三章 六西格玛管理
第一节 六西格玛质量管理
一、六西格玛概述
二、六西格玛项目选择
三、六西格玛改进模式
四、六西格玛设计
第二节 零缺陷质量管理
一、零缺陷质量管理概述
二、零缺陷质量管理的原则
思考与练习13
附录Ⅰ 标准正态分布函数表
附录Ⅱ t分布表
附录Ⅲ F分布的百分位数表
附录Ⅳ 控制图系数表
附录Ⅴ d^*_2常用系数表
参考文献
第一章 现代质量管理概述
第一节 质量及其相关定义
一、质量
二、产品质量
三、过程质量
四、工作质量
五、质量管理
六、狭义质量和广义质量
七、寿命周期质量
第二节 现代质量观
一、朱兰的质量观
二、戴明的质量观
三、克劳士比的质量观
四、田口玄一的质量观
第三节 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
一、我国质量管理的发展概况
二、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
三、质量管理四个发展阶段的特性比较
第四节 质量管理的概述及意义
一、质量管理的概述
二、质量管理的意义
第五节 质量经营战略和质量文化
一、质量经营战略
二、质量文化
第六节 质量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一、标准化工作
二、计量工作
三、质量信息管理
四、质量责任制
五、质量教育工作
思考与练习1
第二章 全面质量管理
第一节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及其核心思想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三、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观点
第二节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
一、市场营销质量管理
二、设计过程质量管理
三、制造过程质量管理
四、辅助过程质量管理
五、用后处理过程质量管理
六、工作质量管理
第三节 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方法
一、戴明环——PDCA循环
二、质量目标管理
第四节 全面质量管理的组织与实施
一、企业引进和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步骤和内容
二、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技术
三、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成败的因素
第五节 质量管理诊断
一、质量管理诊断的基本概念
二、质量管理诊断的内容
三、质量管理诊断的程序
四、质量管理诊断的技术
思考与练习2
第三章 ISO 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
第一节 ISO 9000系列质量管理标准概述
一、ISO 9000系列质量管理标准的产生和发展
二、ISO 9000∶2000系列标准的结构和特点
三、贯彻ISO 9000系列标准的作用和意义
第二节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一、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概述
二、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的内容
第三节 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概念
一、质量管理体系的定义
二、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理
三、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和步骤
第四节 ISO 9001∶2000的基本条款(摘录)
第五节 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价和持续改进
一、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价
二、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第六节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一、概述
二、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步骤
第七节 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和审核
一、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定义和内涵
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及其管理
思考与练习3
第四章 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 过程变异和数据
一、质量管理中的过程变异
二、数据的分类
第二节 常用的质量管理方法
一、调查表
二、分层法
三、排列图
四、因果图及其方法
五、直方图
六、散布图
七、流程图
第三节 质量管理的新七种工具
一、关联图法
二、亲和图法(KJ法)
三、系统图法
四、矩阵图法
五、矩阵数据分析法
六、过程决策程序图法(PDPC法)
七、网络图法
思考与练习4
第五章 过程能力分析
第一节 过程能力分析的基本概念
一、过程能力和过程变异
二、过程能力分析的目的
三、过程能力分析的流程
第二节 多变异分析
一、多变异分析的分类及分析方法
二、多变异分析对过程质量分析和过程控制的意义
第三节 计量值过程能力计算
一、过程能力指数C_p
二、过程能力指数C_(pk)
三、短期过程能力指数[C_p和C_(pk)]和长期过程能力指数[P_p和P_(pk)]
四、田口过程能力指数C_(pm)
五、过程能力指数与不合格品率的关系
六、计数值特征的过程能力分析
第四节 过程能力计算中的一些问题
一、过程能力评价
二、过程能力计算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思考与练习5
第六章 测量系统分析
第一节 测量系统分析概述
一、测量系统及其构成要素
二、测量系统分析的作用、目的及需做测量分析的情况
三、测量系统分析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四、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和再现性的进一步讨论
第二节 均值—极差法
一、测量系统分析模型
二、均值—极差分析法的计算
三、均值—极差法应用举例
第三节 方差分析法
一、方差分析法数据的采集
二、方差分析法的计算
三、方差分析法的应用举例
第四节 典型测量系统分析方法的比较
思考与练习6
第七章 控制图原理及其应用
第一节 控制图的基本概念
一、控制图的基本形式和基本功能
二、控制图的基本原理及上下控制界限值的计算
三、控制图的分类
第二节 控制图的应用
一、应用控制图应考虑的问题
二、控制图的应用程序
三、控制界限的确定
四、计量值控制图的应用
五、计数值控制图的应用
第三节 控制图的观察和分析
一、受控状态的判定
二、失控状态的判断
第四节 控制图的两类错误和检出力
一、控制图的两类错误
二、控制图的检出力
思考与练习7
第八章 质量检验与抽样方法
第一节 质量检验概述
一、质量检验的定义
二、质量检验的目的和意义
三、质量检验的职能和工作程序
四、质量检验的分类及特点
五、质量检验的依据
六、检验状态的标识与管理
第二节 抽样检验的基本原理
一、抽样检验的基本概念
二、批质量与抽样方案
三、抽样方案的分类
四、合格质量水平AQL
五、随机抽样法
六、接收概率
七、抽样特性曲线(OC曲线)
八、抽样方案的两类风险
九、抽样方案的确定
第三节 计数标准型一次抽样方案与操作
一、计数标准型一次抽样方案及其特点
二、计数标准型一次抽样方案的抽样检验程序及操作
第四节 计数调整型抽样方案与操作(GB/T2828.1—2003)
一、计数调整型抽样方案及其特点
二、GB/T2828.1—2003标准的检验程序及其应用
思考与练习8
第九章 实验设计与质量改进
第一节 实验设计概述
一、实验设计的提出和发展
二、实验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
三、实验设计的分类
四、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五、实验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节 全因子实验
一、全因子实验简介
二、2^k析因设计
第三节 部分因子实验和RSM简介
一、部分因子实验简介
二、2^k析因实验的部分设计
三、RSM简介
第四节 田口方法
一、田口方法简介
二、田口方法的重要概念
思考与练习9
第十章 可靠性工程与管理
第一节 可靠性工程基础
一、可靠性的基本概念
二、可靠性的特征量
三、可靠性工程
四、可靠性工程中的几种失效分布函数
第二节 可靠性设计
一、产品的可靠性模型
二、可靠性预测
三、可靠度分配
四、可靠性设计方法
第三节 故障模式及效应分析
一、故障模式及效应分析的基本概念
二、故障模式及效应分析的工作内容
三、实施程序
第四节 故障树分析
一、故障树分析方法概述
二、故障树的建立
三、故障树的定性分析
四、故障树的定量分析
第五节 可靠性管理
一、可靠性管理工作的内容
二、可靠性的标准化
三、可靠性过程管理
四、可靠性数据的管理
思考与练习10
第十一章 质量成本的分析与控制
第一节 质量成本概述
一、质量成本的概念
二、质量成本的组成
三、质量成本管理的意义
第二节 质量成本数据的收集和计算
一、质量成本数据的来源
二、质量成本数据的收集方法
三、质量成本计算
第三节 质量成本分析
一、质量成本曲线
二、质量成本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第四节 质量成本的预测与控制
一、质量成本的预测
二、质量成本的控制
思考与练习11
第十二章 产品责任与产品质量法
第一节 产品责任制度概述
一、产品责任法的产生
二、国际产品责任法的发展
三、产品责任的成因——产品缺陷的法律分析
四、我国《产品质量法》中的产品缺陷
第二节 我国的产品质量制度
一、我国的产品责任法及其发展
二、召回制度和3C认证
思考与练习12
第十三章 六西格玛管理
第一节 六西格玛质量管理
一、六西格玛概述
二、六西格玛项目选择
三、六西格玛改进模式
四、六西格玛设计
第二节 零缺陷质量管理
一、零缺陷质量管理概述
二、零缺陷质量管理的原则
思考与练习13
附录Ⅰ 标准正态分布函数表
附录Ⅱ t分布表
附录Ⅲ F分布的百分位数表
附录Ⅳ 控制图系数表
附录Ⅴ d^*_2常用系数表
参考文献
Quality Control and Reliability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