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改革史

副标题:无

作   者:李忠杰, 徐耀新, 魏力著

分类号:

ISBN:9787506900232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目录


前言页
前言
一、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必然性
二、社会主义改革史的分期
三、研究社会主义改革史的意义和方法
第一篇 社会主义体制的形成
引言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初步实践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的设想
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和系统阐述
二、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
三、马克思恩格斯的方法论思想
第二节 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十月革命前列宁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
二、十月革命后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三、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的战略构想
第二章 苏联社会主义体制的形成
第一节 苏联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形成过程
一、苏联政治体制溯源
二、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三、1918年宪法所确立的政治体制
四、苏联的建立以及1924年宪法所规定的政治体制
五、苏联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最终确立
六、党的领导体制的变化
第二节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形成过程
一、十月革命后的经济改造
二、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经济体制
三、新经济政策时期的经济体制
四、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
五、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本定型
第三节 苏联社会主义体制的主要特征及其弊端
一、政治体制的主要特征及其弊端
二、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及其弊端
一、制约苏联体制的主客观因素
第四节 苏联社会主义体制的历史地位
二、苏联社会主义体制的历史功绩
三、苏联体制的消极影响
第三章 东欧、中国及其他国家社会主义体制的建立
第一节 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体制的建立
一、南斯拉夫社会主义体制的初步形成
二、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体制的建立
第二节 其他东欧国家社会主义体制的建立
一、历史遗产:政治经济旧貌略述
二、政治体制的确立
三、经济体制的形成
一、中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形成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体制的建立
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形成
第四节 朝鲜、蒙古、越南、老挝、古巴社会主义体制的建立
一、朝鲜、蒙古社会主义体制的建立
二、越南、老挝社会主义体制的建立
三、古巴社会主义体制的建立
第二篇 改革的最初尝试
引言
第四章 南斯拉夫自治制度的发端
第一节 改革发端的历史环境
一、社会主义发展必然面临抉择
二、南苏冲突及其实质
三、在抵抗外来压力中确立改革方针
第二节 工人自治的理论前提和实践
一、自治的基本理论及其来源
二、《工人自治法令》及其初期实践
三、工人自治的缓慢发展
第三节 农业政策的调整与改革
一、解放初期农业落后的原因
二、新农业政策的推行及其内容
第四节 政治体制的初步改革
一、“民主化、分散化、非官僚化”
二、1953年《根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三、政治改革的曲折发展
第五章 苏联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
第一节 重大的历史转折
一、党政领导的变动
二、初步的政策调整
三、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
第二节 农业改革
一、提高农业的战略地位
二、改革农业管理体制和制度
三、改革的成效和失误
一、对垂直型管理结构的批判性认识
第三节 工业建筑业管理体制改革
二、工业建筑业管理体制的改组
三、改组的效果及修补措施
第四节 关于利别尔曼建议的讨论
一、经济理论的新探索
二、利别尔曼建议的主要内容
三、关于利别尔曼建议的讨论
四、新的改革方向和试验
第五节 政治体制改革
一、党内生活和领导体制的变化
二、国家政权机关的变化
三、民主和法制建设
四、干部队伍建设
第六章 东欧各国的改革尝试
第一节 波兰的动荡与改革
一、波兹南悲剧
二、波苏十月风波
三、哥穆尔卡改革
第二节 匈牙利事件和局部改革
一、1953~1955年的改革尝试
二、匈牙利事件
三、局部改革及其效果
一、第一次改革的动因
第三节 捷克斯洛伐克的第一次改革及其中止
二、第一次改革的内容和特点
三、第一次改革的中止及其原因
第四节 保加利亚的管理体制和行政区划改革
一、改革前的社会发展
二、管理体制和行政区划改革
第五节 民主德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改组
一、“六·一七事件”
二、经济管理体制改组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第一节 中共八大前后的初步改革
第七章 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道路
二、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三、党的建设和党的体制的改革
四、经济体制的初步改革
一、“左”倾错误思潮的发展
第二节 50年代后期的严重失误
二、“大跃进”时期的体制变动
三、“左”倾错误的局部纠正与新的反复
第三节 60年代初期的调整和改革
一、“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二、调整的主要措施
三、继续调整中的探索性改革
四、其他方面的调整和改革
五、“左”倾错误的再发展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
一、“文化大革命”的基本过程
二、政治体制的变动
三、经济体制的变动
四、文化、教育、科技体制的变动
第三篇 改革的深入发展
引言
第一节 工人自治向社会自治扩展
一、工人自治向社会自治扩展的历史动因
第八章 南斯拉夫自治制度的发展
二、1963年《自治宪章》的内容和意义
三、工会五大和南共联盟八大
第二节 “新经济措施”及其效果
一、经济制度危机及其出路
二、“新经济措施”的内容和实质
三、“新经济措施”的实施及其效果
第三节 社会自治原则指导的政治改革
一、清除“兰科维奇集团”,改革国家安全工作
二、改组南共联盟,推进党内民主
三、通过42条宪法修正案,实行联邦改革
第九章 苏联勃列日涅夫当政前期的改革
第一节 新经济体制的试验和推行
一、领导层的变动和政策调整
二、新经济体制的试验
三、新经济体制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四、新体制的特点、推行过程及成效
第二节 工业管理机构的改组
一、联合公司的出现和推广的原因
二、工业管理体制的改组
三、各种完善经济机制的试验
一、恢复和改进农业部门管理体制
第三节 农业体制和发展战略的调整
二、加强经济核算,运用经济杠杆刺激农业发展
三、实行集约化的发展战略
四、发展跨单位合作与农工一体化
第四节 政治体制的变化与改革
一、党政领导体制的变化
二、民主与法制建设
三、干部队伍的建设
第十章 “布拉格之春”及其夭折
第一节 国民经济新体制和改革序幕
一、国民经济新体制方案的提出
二、经济改革受阻
三、捷共中央的三次会议
第二节 “布拉格之春”
一、杜布切克和“布拉格之春”
二、“布拉格之春”的理论和实践纲领
三、“布拉格之春”的特点
第三节 苏联出兵干涉和改革的夭折
一、苏联的干预和出兵
二、“正常化”与改革的夭折
第十一章 60~70年代其他东欧国家的改革
第一节 匈牙利新体制的全面实行和局部调整
一、改革前的准备
二、全面实行新体制
三、局部调整
第二节 波兰的新体制新战略及社会动乱
一、“十二月危机”
二、新体制的政治前提
三、新体制新战略
四、社会动乱与调整的努力
第三节 保加利亚的国民经济领导新体制
一、改革的准备
二、新经济体制
三、政治体制的初步改革
一、改革前的社会发展
第四节 罗马尼亚的改革
二、首次改革
第五节 民主德国新体制的试行和中止
一、背景与准备
二、新经济体制的试行
三、新经济体制的效果与中止实行
第十二章 朝鲜、古巴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
第一节 朝鲜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过程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建设
二、第一个七年计划期间的建设
三、六年计划和第二个七年计划期间的建设
一、“主体思想”的形成
第二节 朝鲜金日成的“主体思想”
二、“主体思想”的实质及其体现
三、“主体”社会主义的其它理论观点
第三节 古巴的政治、经济生活体制化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争论与尝试
二、经济政策的调整和体制化
三、政治生活的体制化
第四篇 改革的全面高涨
引言
第一节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第十三章 中国的改革及其伟大成就
二、拨乱反正的重大成就
三、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纲领
第二节 农村经济改革及其伟大成就
一、农村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
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发展
三、农村改革的逐步深化
四、农村经济的第二步改革
第三节 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改革的全面展开
一、经济管理体制的初步改革
二、经济体制改革的宏伟纲领
三、城市经济改革的全面展开
一、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
第四节 对外开放和“一国两制”
二、大力发展对外经济技术关系
三、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
四、“一国两制”的构想
第五节 政治体制的初步改革
一、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提出及其发展过程
二、党和国家机构的初步改革
三、民主、法制和干部队伍的建设
第六节 精神文明建设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任务的提出
二、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及其成就
三、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
第七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
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指导原则
三、改革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第十四章 南斯拉夫自治制度的完善和调整
第一节 联合劳动
一、联合劳动原则的提出与实质
二、联合劳动组织形式及其管理
三、自治利益共同体
四、自治社会计划
一、代表团制的确立及其意义
第二节 代表团制和以此为基础的政治体制
二、三级代表团议会制
三、自治政治制度的其他重要特征
第三节 总结经验,局部调整
一、自治制度的光辉成就与存在问题
二、以稳定经济为目标的经济调整
三、《对社会主义自治政治体制运转的批评性分析》
四、坚持改革,与经济困难作斗争
第十五章 匈牙利的改革与成绩
第一节 经济改革的完善与新方案
一、新的调节制度
二、组织制度的调整
三、改革新方案
第二节 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
一、理论上的突破
二、寻找政治结构模式的改革
第三节 成就与问题
一、政治生活民主化
二、“计划经济的神童”
三、有待解决的问题
第四节 “匈牙利模式”的特点和经验
一、鲜明的特点
二、宝贵的经验
三、新的改革态势
第十六章 波兰的动乱和整顿、改革
第一节 1980年开始的动乱
一、波兰新危机的根源
二、动乱的爆发与蔓延
三、政府与团结工会矛盾的激化
第二节 军管和整顿
一、战时状态的实行
二、军管时期的整顿与改革
一、第一阶段的改革
第三节 改革的发展与深入
二、第一阶段改革的成效与问题
三、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蓝图
四、政治改革的深入
五、改革的教训
六、第二阶段的改革浪潮
第十七章 苏联改革的平稳发展与过渡
第一节 勃列日涅夫后期的理论与实践
一、“发达社会主义”理论及经济战略的制定
二、70年代末的经济改革
三、精神文化建设
一、理论和政策调整
第二节 安德罗波夫时期的整顿和改革
二、整顿纪律和作风
三、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尝试
第三节 契尔年科时期的平稳状态
一、过渡性的班子
二、“完善发达社会主义”的方针
三、各项具体的政策、措施
第十八章 戈尔巴乔夫当政后苏联改革的新态势
第一节 戈尔巴乔夫的励精图治
一、富有生气的开端
二、调整干部,整顿纪律和作风
三、经济体制改革的新探索
四、筹备苏共二十七大
第二节 开拓前进的苏共二十七大
一、对苏联社会主义的再认识
二、“加速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
三、经济体制改革的构想
四、政治体制改革的构想
五、领导权力过渡的完成
第三节 改革实践的发展
一、经济体制改革
二、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改革
三、苏共中央一月全会
四、六月全会迈开的新步伐
第十九章 其他东欧国家的改革态势
第一节 保加利亚的全面改革
一、全面改革方针的确定与步骤
二、原则与理论
三、新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
四、改革的最新步骤
第二节 捷克斯洛伐克推行新体制
一、现行管理新体制的确定
二、《整套措施》的基本内容与农业新体制
三、改革新方案
四、改革浪潮日趋高涨
第三节 民主德国的改革
一、改革方针的重新确定
二、理论与特点
三、新方略的内容与成效
第四节 罗马尼亚经济政治体制的完善
一、新的改革方针的确立与完善
二、改革原则与理论特色
三、新经济一财政体制
四、政治体制的完善
第五节 阿尔巴尼亚的发展动向
一、60年代以来的政治经济状况
二、霍查逝世后的动向
三、九大提出的若干任务
第二十章 蒙古、越南、老挝、古巴、朝鲜的改革动向
第一节 蒙古完善经济机制的试验和改革
一、经济建设的方针和新体制的试行
二、80年代完善经济机制的试验
三、十九大以来改革的新进展
第二节 苦苦挣扎的越南改革
一、在内外交困中放宽政策
二、越共六大的姿态和改革措施
三、六大以后改革的新进展
一、缓慢走上改革道路
第三节 老挝的改革之风
二、老挝党四大的改革设想
第四节 古巴体制和政策的变动
一、70年代后期以来的体制和社会经济状况
二、1986年以来的“命革反击”
第五节 朝鲜的经济体制和发展动向
一、相对稳定的经济体制
二、新的要求和动向
结束语
一、社会主义改革的成就
二、社会主义改革的基本经验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社会主义改革史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