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汉人民众宗教研究:论述、认同与社会再生产

副标题:无

作   者:丁仁杰著

分类号:

ISBN:9789570835144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當代漢人民眾宗教研究:論述、認同與社會再生產 本書主旨在對於「漢人民眾宗教」的範圍、發展背景、內在運作方式、與變遷模式等進行深度理解,並提出相關分析框架。本書由四個當代宗教個案為基礎,試圖以此建構「漢人民眾宗教」的一般性理論:一、民間信仰在台灣全島化過程裡所產生的兼具個人靈修與集體朝聖雙重目的的會靈山運動;二、慈濟所代表的現代公眾性參與;三、佛教菁英在面對現代化潮流與殖民主義衝擊中所被引發出來的人間佛教論述與實踐;四、民間教派將傳統經典和神明啟示相調和而產生的新的文化本位性運動。 討論中顯現,固定社會關係中的儀式與節慶,曾是傳統社會宗教權力展演的主要舞台,到了現代社會,則已是透過論述與認同機制,使文化權力的展演出現了新的形式。而就權力的生產而言,對比與傳統漢人社會的兩種權力生產模式「壟斷模式」和「後設再中心化模式」,現代社會則已顯現出一種新的「資本主義中的社群再建構模式」。 < TOP>

目录


第一章、導論
一、關於本書的書名
二、做為一種權力形式的宗教實踐
三、「意識型態╱規範性」權力的創造與施為:比較西方社會與漢人社會
四、討論兩個不同層次的「意識型態╱規範性」權力的生產
五、傳統社會村落裡的宗教實踐
六、「民眾宗教」:不限於地域性範圍的一個討論漢人宗教的概念範疇
七、社會變遷中論述、認同與社會再生產等面向上的變化:
1.規範性論述
2.認同歸屬
3.社會再生產
八、關於佛教與民間教派發展的歷史背景的補充:
1.佛教
2.民間教派
九、本章摘要與本書各章的主要內容

第二章、民間信仰的當代適應與重整:會靈山現象的例子
一、前言:地域化、去地域化、再連結,與民間信仰變遷
二、會靈山現象:定義、形式、教義、與實踐
1.定義
2.形式
3.具體的表現形態
4.在善書文本中所顯現出來的有關教義
5.會靈的具體步驟
6.與會靈山活動密切相關的幾個宗教團體
7.一貫道
8.慈惠堂
9.私人宮壇的角色:並以屏東南州忠德堂為例說明會靈山與私人宮壇間的關係
三、會靈與傳統進香活動之間的差異
四、對於會靈山現象的一個社會學的分析:以民間信仰的轉化與再連結為焦點
五、公眾意識仍是個體性信仰背後最主要的元素:一個嘗試性的說法
1.會靈山中的公眾性的層面
2.漢人信仰中象徵性的理想公共空間的建構
六、討論與結論
1.民間信仰在傳統社會中的位置
2.去地域化對於民間信仰所帶來的衝擊:危機與轉機
3.系統的擴張還是生活世界的復興?
4.「去地域化」情境中「再連結」的性質

第三章、公眾宗教——佛教的由社區到社會的擴張:以台灣佛教慈濟功德會的社會實踐模式為焦點
一、前言
二、慈濟的發展及知識份子對於慈濟的期待
三、市民社會、公共領域與公共宗教
1.啟蒙、進步、與市民社會的敘述結構
2.政治場域的不同層次以及公共宗教的概念
四、傳統華人社會的公概念以及其與佛教的接軌
1.傳統華人社會的公概念
2.佛教與公概念的接軌
五、對於慈濟有關論述的進一步檢視
六、關於社會治理的類型學分析
七、進一步的討論:與張維安和楊弘任兩人的論點進行比較
1.歸納本文的論點
2.與張維安論點的比較
3.與楊弘任論點的比較
八、結論

第四章、世界性宗教——佛教之重新尋找認知框架的過程:歷史情境中的人間佛教及其行動類型
一、前言
二、佛教的由出世到入世:由Weber對佛教的相關詮釋出發
三、當代世界中發生佛教入世轉向的歷史背景:由追尋進步到自我改革
四、1949年以前佛教在中國大陸的發展:人間佛教在各種文化抉擇中的位置
五、太虛與印順之間的一個初步比較
1.太虛所提出的人生佛教的藍圖
2.印順所提出的人間佛教的藍圖
3.進步與認同之間的抉擇
4.印順對於超越性的堅持,以及拒絕中國化的佛教
六、當代台灣的佛教團體與人間佛教行動類型之初
1.由1949年以前的中國大陸到1949 年以後的台灣
2.證嚴與慈濟功德會
3.星雲與佛光山
4.聖嚴與法鼓山
七、摘要、討論與結論
1.由Weber 宗教救贖的行動類型出發
2.太虛與印順兩人路線上的差異
3.印順所建構出來的一個「超越性的非二元性」的立足點
4.印順人間佛教的藍圖與當代台灣佛教的實際
5.代結語:論人間佛教落實之可能性

第五章、民間教派中的經典閱讀與文化實踐:當代一貫道的例子
一、導言:華人文化傳統下的經典回歸與社會實踐,與原教旨主義運動相對比
二、一貫道「發一崇德組」簡史
三、目前「發一崇德組」中所使用的經典
四、歷史發展脈絡中傳統經典位置的變化
1.外部環境的變遷中傳統經典位置的變化
2.一貫道內部對於傳統經典的愈益重視
3.本節小結
五、關於「啟示」與「經典」之性質的補充性說明
六、經典與啟示間的辯證性關係:在啟示中看見傳統經典
七、討論與結論

第六章、結論
一、本書主旨與各章摘要
二、規範性論述、認同歸屬與社會再生產
三、關於「民眾宗教」的進一步討論
四、文化權力網絡或是資源依賴?
五、一個補充性的說明:新興宗教
六、本書的限制以及未來研究的展望

附錄一、對於民間「私人宮壇」中之「會靈山」活動所做的一次實況紀錄

附錄二、捍衛社會身體:台灣SARS疫情中的災難治理及其宗教論述

參考書目
人名索引
主題索引
< TOP>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当代汉人民众宗教研究:论述、认同与社会再生产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