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颜色信息是现代信息领域中的一个大类,颜色科学作为一门心理物理的综合性学科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颜色技术在科研和工业中的应用日益重要和广泛。本书是作者根据多年的科研实践和教学经验并参考了国内外大量的科技文献,经过系统的整理和总结而写成的。
全书内容共分七章。第1章简要阐述了光与颜色的基本原理,包括光源、光度学基本概念、物体的光谱特性、颜色的感知、颜色视觉等。第2章系统介绍了各种CIE标准色度系统、色温、标准照明体和标准光源、CIE色度计算方法、主波长和色纯度等。第3章主要介绍CIE均匀颜色空间,详细讨论了颜色差异评价的数学模型、同色异谱颜色及其评价方法、光源显色性的评价和计算方法等。第4章介绍了国内外现有的主要色序系统,着重讨论了孟塞尔颜色系统和自然色系统及其比较。第5章论述颜色的混合、色适应、颜色视觉模型、加色法和减色法等颜色再现的方法、目标及其评价等颜色预测再现的基本原理。第6章详细讲述了颜色测量的基本原理以及光电积分式和分光光度测色仪器的设计方法,同时分析了荧光材料的颜色测量和色温的测量技术。第7章主要介绍颜色信息技术的应用,涉及彩色电视、彩色摄影与彩色印刷、颜色灯光信号、计算机自动配色、颜色信息管理等工业和学术领域。
目录
第1章 光与颜色
1.1 光与光源
1.1.1 可见光
1.1.2 光源及其光谱分布
1.1.3 黑体辐射及其光谱分布
1.2 光度学的基本概念
1.2.1 光度量的定义及其单位
1.2.2 光度基准及其发展
1.2.3 光度学基本定律
1.3 物体的光谱特性
1.3.1 光的透射和吸收
1.3.2 光的反射
1.3.3 光的散射
1.3.4 荧光
1.4 颜色的感知
1.4.1 眼睛的构造
1.4.2 人眼的适应性和光谱光视效率
1.4.3 光度量与辐射量之间的转换关系
1.5 颜色视觉
1.5.1 颜色视觉机理
1.5.2 颜色的表示与感知特性
1.5.3 颜色的对比
1.5.4 色适应与颜色恒常性
1.5.5 记忆色与喜好色
1.5.6 色觉异常
第2章 CIE标准色度系统
2.1 颜色匹配
2.1.1 颜色匹配实验
2.1.2 颜色的矢量表示与匹配方程
2.1.3 格拉斯曼颜色混合定律
2.2 CIE1931 RGB色度系统
2.3 CIE1931 XYZ标准色度系统
2.3.1 色度系统的转换
2.3.2 CIE 1931 RGB系统向CIE1931 XYZ系统的转换
2.3.3 CIE 1931 XYZ色品图
2.4 CIE1964补充标准色度系统
2.5 色温与相关色温
2.5.1 分布温度
2.5.2 色温
2.5.3 相关色温
2.6 标准照明体和标准光源
2.6.1 标准照明体
2.6.2 标准光源
2.7 CIE色度计算方法
2.7.1 CIE三刺激值和色品坐标的计算
2.7.2 物体色计算实例
2.7.3 光源色计算实例
2.7.4 颜色相加的计算
2.8 主波长和色纯度
2.8.1 主波长
2.8.2 兴奋纯度和色度纯度
第3章 均匀颜色空间及颜色差异的评价
3.1 均匀色品图
3.2 均匀明度标尺
3.3 均匀颜色空间
3.3.1 CIE1964均匀颜色空间
3.3.2 CIE1976均匀颜色空间
3.4 色差的评价
3.4.1 色差的视觉判断
3.4.2 色差研究的指导原则
3.4.3 色差公式
3.5 一维颜色标尺
3.5.1 黄度标尺
3.5.2 白度标尺
3.6 同色异谱颜色及其评价
3.6.1 同色异谱颜色的概念
3.6.2 同色异谱颜色的分析
3.6.3 照明体同色异谱程度的评价
3.6.4 观察者同色异谱程度的评价
3.7 光源显色性的评价
3.7.1 光源的显色性
3.7.2 CIE光源显色性指数的计算方法
3.7.3 光源显色性指数计算流程
第4章 色序系统
4.1 颜色立体
4.2 孟塞尔颜色系统
4.2.1 孟塞尔颜色立体
4.2.2 孟塞尔新标系统
4.2.3 孟塞尔颜色图册的应用
4.3 自然色系统
4.3.1 自然色系统颜色立体
4.3.2 自然色系统的应用
4.3.3 孟塞尔颜色系统与自然色系统的评述及其比较
4.4 美国光学学会均匀颜色标尺系统
4.5 其他颜色系统
4.5.1 奥斯瓦尔德颜色系统
4.5.2 德国DIN系统
4.5.3 颜色体系统
4.5.4 亨特系统
4.5.5 颜色曲线系统
4.5.6 日本实用颜色坐标系统
4.5.7 中国颜色体系
4.5.8 “555”色调分类系统
第5章 颜色的预测与再现
5.1 颜色的混合
5.1.1 混色的种类
5.1.2 加法混色及其计算方法
5.1.3 减法混色及其计算方法
5.2 色适应
5.2.1 色适应过程
5.2.2 沃恩·克里斯色适应预测公式
5.2.3 CIE色适应预测公式
5.3 颜色视觉模型
5.4 颜色再现的目标
5.5 基于加色法的颜色再现
5.6 基于减色法的颜色再现
5.7 颜色再现性的评价
第6章 颜色测量及测色仪器
6.1 颜色测量的基本原理
6.2 目视测色
6.3 仪器测色的色度基准及其量值传递
6.3.1 双球法原理
6.3.2 色度基准
6.4 仪器测色的几何条件
6.4.1 CIE标准照明与观察几何条件
6.4.2 多角几何条件
6.5 分光光度测色仪器
6.5.1 机械扫描式分光光度测色仪
6.5.2 电子扫描式分光光度测色仪
6.5.3 分光光度测色仪器波长标尺的校正
6.6 光电积分式测色仪器
6.6.1 光电积分式色度计
6.6.2 彩色亮度计
6.6.3 色差计
6.6.4 光电积分式测色仪器的校正
6.7 其他测色仪器
6.7.1 扫描仪
6.7.2 数码相机
6.8 测量的精确性与准确度
6.8.1 校正与检验
6.8.2 精确度的评估
6.8.3 准确度的评估
6.9 荧光材料的颜色测量
6.10 色温的测量
6.10.1 光谱功率分布法
6.10.2 双色法
第7章 颜色信息技术的应用
7.1 彩色电视
7.1.1 彩色电视系统的基本原理
7.1.2 彩色电视的白场选择与调试
7.1.3 彩色电视三原色的选择及其转换
7.1.4 彩色电视系统理想光谱特性的实现
7.1.5 彩色电视颜色复现质量的评价
7.2 彩色摄影与彩色印刷
7.2.1 彩色摄影
7.2.2 彩色印刷
7.3 颜色灯光信号
7.4 计算机自动配色
7.4.1 综述
7.4.2 计算机颜色匹配的理论基础
7.4.3 色料的配方预测
7.4.4 颜色匹配的技术条件
7.4.5 计算机配色在纺织印染工业中的应用
7.4.6 计算机配色在其他行业中的应用
7.5 颜色信息管理
7.5.1 图像的颜色匹配
7.5.2 设备无关色与设备相关色
7.5.3 颜色管理系统
附表
参考文献
1.1 光与光源
1.1.1 可见光
1.1.2 光源及其光谱分布
1.1.3 黑体辐射及其光谱分布
1.2 光度学的基本概念
1.2.1 光度量的定义及其单位
1.2.2 光度基准及其发展
1.2.3 光度学基本定律
1.3 物体的光谱特性
1.3.1 光的透射和吸收
1.3.2 光的反射
1.3.3 光的散射
1.3.4 荧光
1.4 颜色的感知
1.4.1 眼睛的构造
1.4.2 人眼的适应性和光谱光视效率
1.4.3 光度量与辐射量之间的转换关系
1.5 颜色视觉
1.5.1 颜色视觉机理
1.5.2 颜色的表示与感知特性
1.5.3 颜色的对比
1.5.4 色适应与颜色恒常性
1.5.5 记忆色与喜好色
1.5.6 色觉异常
第2章 CIE标准色度系统
2.1 颜色匹配
2.1.1 颜色匹配实验
2.1.2 颜色的矢量表示与匹配方程
2.1.3 格拉斯曼颜色混合定律
2.2 CIE1931 RGB色度系统
2.3 CIE1931 XYZ标准色度系统
2.3.1 色度系统的转换
2.3.2 CIE 1931 RGB系统向CIE1931 XYZ系统的转换
2.3.3 CIE 1931 XYZ色品图
2.4 CIE1964补充标准色度系统
2.5 色温与相关色温
2.5.1 分布温度
2.5.2 色温
2.5.3 相关色温
2.6 标准照明体和标准光源
2.6.1 标准照明体
2.6.2 标准光源
2.7 CIE色度计算方法
2.7.1 CIE三刺激值和色品坐标的计算
2.7.2 物体色计算实例
2.7.3 光源色计算实例
2.7.4 颜色相加的计算
2.8 主波长和色纯度
2.8.1 主波长
2.8.2 兴奋纯度和色度纯度
第3章 均匀颜色空间及颜色差异的评价
3.1 均匀色品图
3.2 均匀明度标尺
3.3 均匀颜色空间
3.3.1 CIE1964均匀颜色空间
3.3.2 CIE1976均匀颜色空间
3.4 色差的评价
3.4.1 色差的视觉判断
3.4.2 色差研究的指导原则
3.4.3 色差公式
3.5 一维颜色标尺
3.5.1 黄度标尺
3.5.2 白度标尺
3.6 同色异谱颜色及其评价
3.6.1 同色异谱颜色的概念
3.6.2 同色异谱颜色的分析
3.6.3 照明体同色异谱程度的评价
3.6.4 观察者同色异谱程度的评价
3.7 光源显色性的评价
3.7.1 光源的显色性
3.7.2 CIE光源显色性指数的计算方法
3.7.3 光源显色性指数计算流程
第4章 色序系统
4.1 颜色立体
4.2 孟塞尔颜色系统
4.2.1 孟塞尔颜色立体
4.2.2 孟塞尔新标系统
4.2.3 孟塞尔颜色图册的应用
4.3 自然色系统
4.3.1 自然色系统颜色立体
4.3.2 自然色系统的应用
4.3.3 孟塞尔颜色系统与自然色系统的评述及其比较
4.4 美国光学学会均匀颜色标尺系统
4.5 其他颜色系统
4.5.1 奥斯瓦尔德颜色系统
4.5.2 德国DIN系统
4.5.3 颜色体系统
4.5.4 亨特系统
4.5.5 颜色曲线系统
4.5.6 日本实用颜色坐标系统
4.5.7 中国颜色体系
4.5.8 “555”色调分类系统
第5章 颜色的预测与再现
5.1 颜色的混合
5.1.1 混色的种类
5.1.2 加法混色及其计算方法
5.1.3 减法混色及其计算方法
5.2 色适应
5.2.1 色适应过程
5.2.2 沃恩·克里斯色适应预测公式
5.2.3 CIE色适应预测公式
5.3 颜色视觉模型
5.4 颜色再现的目标
5.5 基于加色法的颜色再现
5.6 基于减色法的颜色再现
5.7 颜色再现性的评价
第6章 颜色测量及测色仪器
6.1 颜色测量的基本原理
6.2 目视测色
6.3 仪器测色的色度基准及其量值传递
6.3.1 双球法原理
6.3.2 色度基准
6.4 仪器测色的几何条件
6.4.1 CIE标准照明与观察几何条件
6.4.2 多角几何条件
6.5 分光光度测色仪器
6.5.1 机械扫描式分光光度测色仪
6.5.2 电子扫描式分光光度测色仪
6.5.3 分光光度测色仪器波长标尺的校正
6.6 光电积分式测色仪器
6.6.1 光电积分式色度计
6.6.2 彩色亮度计
6.6.3 色差计
6.6.4 光电积分式测色仪器的校正
6.7 其他测色仪器
6.7.1 扫描仪
6.7.2 数码相机
6.8 测量的精确性与准确度
6.8.1 校正与检验
6.8.2 精确度的评估
6.8.3 准确度的评估
6.9 荧光材料的颜色测量
6.10 色温的测量
6.10.1 光谱功率分布法
6.10.2 双色法
第7章 颜色信息技术的应用
7.1 彩色电视
7.1.1 彩色电视系统的基本原理
7.1.2 彩色电视的白场选择与调试
7.1.3 彩色电视三原色的选择及其转换
7.1.4 彩色电视系统理想光谱特性的实现
7.1.5 彩色电视颜色复现质量的评价
7.2 彩色摄影与彩色印刷
7.2.1 彩色摄影
7.2.2 彩色印刷
7.3 颜色灯光信号
7.4 计算机自动配色
7.4.1 综述
7.4.2 计算机颜色匹配的理论基础
7.4.3 色料的配方预测
7.4.4 颜色匹配的技术条件
7.4.5 计算机配色在纺织印染工业中的应用
7.4.6 计算机配色在其他行业中的应用
7.5 颜色信息管理
7.5.1 图像的颜色匹配
7.5.2 设备无关色与设备相关色
7.5.3 颜色管理系统
附表
参考文献
颜色信息工程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