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纲

副标题:无

作   者:胡德坤,罗志刚主编

分类号:K152

ISBN:9787307045279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是受国家教育部委托编写的高等学?@史专业专题课教材,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在作者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多年研究的基础上,吸收国内外史学界研究的新成果,较为准确、完整地揭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产生、发展、结局及其影响的内在规律性,对分析当今社会国际形势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

目录

第一编 通向全面战争之路 13页
第一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源 14页
第一节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孕育着新的世界战争因素 14页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新格局的形成 14页
二、资本主义世界矛盾重重 19页
第二节 30 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帝国主义矛盾的加剧 23页
一、1929—1933 年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23页
二、帝国主义国家寻求摆脱危机的出路 24页
第三节 法西斯国家的崛起 26页
一、法西斯在意大利首先兴起并夺取政权 26页
二、纳粹党在德国上台 30页
三、日本法西斯政权的确立 37页
第二章 日德意法西斯挑起局部战争与英法美的绥靖政策 42页
第一节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与英美的妥协退让 42页
一、“九一八”事变与李顿调查团 42页
二、日本走向全面侵华战争 46页
三、“七七”事变和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50页
四、美英等国继续绥靖日本 53页
第二节 德意法西斯在欧非的侵略扩张和英法的绥靖政策 55页
一、意大利侵略阿比西尼亚 55页
二、德国扩军备战与进军莱茵区 58页
三、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战争 61页
四、慕尼黑危机——英法绥靖政策的顶峰 63页
五、波兰危机 68页
第三节 法西斯轴心的形成 71页
一、德意日三国的最初勾结 71页
二、《德意协定》 72页
三、《反共产国际协定》 74页
四、钢铁条约 75页
第三章 中国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 78页
第一节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78页
一、中国的局部抗战 78页
二、中华民族走向团结抗战 82页
第二节 中国全面抗战的展开 86页
一、华北争夺战 86页
二、沪京会战 89页
三、武汉会战 91页
第三节 敌后解放区战场的开辟 94页
一、中国共产党游击战争战略方针的确立 94页
二、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95页
三、新四军挺进大江南北 98页
四、中国全面抗战的国际意义 99页
第四章 世界各国人民为制止世界大战而努力和苏联建立欧洲集体安全制的失败 101页
第一节 世界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民主运动 101页
一、各国共产党和人民的反法西斯反战斗争 101页
二、共产国际“七大”的召开 103页
第二节 苏联为建立欧洲集体安全制而斗争 105页
第三节 苏英法三国政治军事谈判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07页
一、英法外交策略的变化 107页
二、三国政治军事谈判 108页
三、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112页
第二编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16页
第五章 德国法西斯发动全面战争 118页
第一节 德波战争和英法参战 118页
一、德波战争的爆发 118页
二、英法参战 120页
三、波兰的沦陷 121页
第二节 “奇怪战争” 123页
一、希特勒的“和平”烟幕 123页
二、英法的防御战略与经济封锁 125页
第三节 北欧、低地国家和法国的沦陷 128页
一、希特勒征服北欧 128页
二、德国占领低地国家 131页
三、法国的败降 134页
第四节 英伦保卫战和大西洋海战 139页
一、英伦保卫战 139页
二、大西洋海战 142页
第五节 德意日三国政治军事同盟的建立 146页
一、德日重开谈判 146页
二、《三国同盟条约》 148页
三、三国同盟的扩大 150页
第六节 德意法西斯在非洲和巴尔干的扩张 153页
一、出兵非洲 153页
二、入侵巴尔干 155页
第六章 苏德战争爆发 158页
第一节 苏联反侵略战争的准备 158页
一、外交措施 158页
二、国内战争准备 164页
第二节 德国法西斯突然袭击苏联 168页
一、侵略计划和准备 168页
二、德军“闪击”苏联 172页
三、德国法西斯“闪击战”首次受挫 174页
第七章 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 178页
第一节 日美谈判的破裂 178页
一、美英对日政策 178页
二、美日谈判 181页
第二节 日本南进体制的确立与珍珠港事件 187页
一、日本世界战略向南进转移 187页
二、日本偷袭珍珠港 189页
第三节 日本入侵东南亚 192页
一、日本南进作战计划与英美在太平洋的防御准备 192页
二 、攻陷菲律宾和荷属东印度 195页
三、占领马来亚和缅甸 197页
第八章 战略相持初期的中国战场 200页
第一节 日本制订新的对华政策 200页
一、日本制订新的对华政策 200页
二、汪精卫傀儡政权的建立 203页
第二节 国民党战场的抗战与蒋介石集团的动摇 206页
一、英美的对日绥靖与蒋介石集团的动摇 206页
二、国民党战场的抗战 209页
三、国民党掀起反共高潮 211页
第三节 解放区战场发展成为中国抗战的主要战场 213页
一、解放区战场战略地位的上升 213页
二、解放区军民在敌后奋战 215页
三、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 218页
第九章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221页
第一节 《租借法案》与美英同盟的建立 221页
一、罗斯福为美国走出中立而努力 221页
二、《租借法案》的通过与美英同盟的建立 223页
第二节 国际反法西斯力量走向大联合 225页
一、世界人民积极推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225页
二、苏英协定 227页
三、霍普金斯访问苏联 229页
第三节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232页
一、《大西洋宪章》———英美合作加强的标志 232页
二、《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及其历史意义 234页
第十章 德日法西斯的欧亚“新秩序” 236页
第一节 德国法西斯的欧洲“新秩序” 236页
一、纳粹在欧洲占领区的统治形式 236页
二、经济掠夺 238页
三、恐怖和暴力制度 240页
第二节 日本法西斯的“大东亚共荣圈” 243页
一、“大东亚共荣圈”的建立 243页
二、日本在“大东亚共荣圈”内的残暴统治 245页
第三编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转折 250页
第十一章 苏德战场 252页
第一节 莫斯科保卫战 252页
一、“台风”作战计划及其实施 252页
二、苏军转入反攻和希特勒“闪击战”的破产 255页
第二节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258页
一、希特勒南线进攻计划和目的 258页
二、苏军英勇保卫斯大林格勒 259页
三、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263页
第三节 库尔斯克会战 265页
一、德苏双方会战计划和准备 265页
二、苏军的胜利和苏德战场战略转折的完成 267页
第十二章 太平洋战场 270页
第一节 中途岛海战 270页
一、1942 年日美作战计划 270页
二、珊瑚海之战 272页
三、中途岛海战 274页
第二节 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 277页
一、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前夜 277页
二、瓜达尔卡纳尔岛激战 278页
三、莫尔兹比战役和阿留申群岛的收复 281页
第三节 盟军发动局部反攻 283页
一、1943 年太平洋战场的局势 283页
二、盟军的“双叉”冲击 285页
第十三章 北非和地中海战场 287页
第一节 盟军在北非的胜利 287页
一、英军夺取阿拉曼战役的胜利 287页
二、盟军在北非登陆 290页
三、美英首脑举行卡萨布兰卡会议 293页
第二节 盟军在地中海的反攻和意大利法西斯投降 295页
一、西西里岛战役 295页
二、意大利法西斯投降 298页
第十四章 1941—1943 年的中国战场 302页
第一节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的日本对华政策 302页
一、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日本对华政策 302页
二、1942—1943 年的日本对华政策 304页
第二节 国民党战场的抗战 308页
一、美国对华政策 308页
二、国民党政府的腐败统治 309页
三、国民党战场的抗战 311页
第三节 解放区战场的艰苦抗战 315页
一、中国共产党坚持敌后抗战 315页
二、华北解放区军民粉碎日军大“扫荡” 317页
三、华中解放区军民进行反“清乡”、反“扫荡”作战 322页
第十五章 欧洲反法西斯抵抗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325页
第一节 东欧和东南欧被占领国家人民的抵抗运动 325页
一、南斯拉夫 325页
二、波兰 328页
三、捷克斯洛伐克 331页
四、希腊 333页
五、阿尔巴尼亚 336页
第二节 西欧和北欧被占领国家人民的抵抗运动 338页
一、法国 338页
二、挪威 340页
三、荷兰 342页
四、比利时 343页
五、奥地利 345页
六、丹麦 347页
七、卢森堡 348页
第三节 苏联沦陷区人民反对占领者的斗争 350页
一、纳粹在苏联沦陷区的占领制度 350页
二、游击战争的兴起和发展 351页
三、地下活动和破坏斗争 353页
第四节 法西斯国家内部人民抵抗运动的发展 354页
一、德国 354页
二、意大利 356页
三、罗马尼亚 358页
四、保加利亚 359页
五、匈牙利 361页
六、芬兰 362页
第十六章 朝鲜和东南亚人民的抗日斗争 364页
第一节 朝鲜和越南人民的武装抗日斗争 364页
一、朝鲜 364页
二、越南 367页
第二节 菲律宾、缅甸、印度尼西亚等国人民的抗日斗争 369页
一、菲律宾 369页
二、缅甸 371页
三、印度尼西亚 373页
四、马来亚 374页
第四编 反法西斯战争的全面反攻与胜利 376页
第十七章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巩固和法西斯集团的经济政治危机 378页
第一节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巩固——德黑兰会议 378页
一、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壮大和合作的加强 378页
二、莫斯科会议和开罗会议 381页
三、德黑兰会议 383页
第二节 德日法西斯集团危机四伏 388页
一、德国法西斯日暮途穷 388页
二、德国卫星国的离心倾向和亲德国家政策的改变 391页
三、日本法西斯风雨飘摇 396页
第十八章 苏美英战略大反攻和欧洲的全部解放 400页
第一节 苏联将德国侵略军逐出国境 400页
一、1944 年初的大战形势和苏军战略任务 400页
二、苏联西北部领土的解放 402页
三、苏联西南部领土的解放 403页
四、苏联国土的完全解放 404页
第二节 东欧和东南欧国家的解放 407页
一、罗马尼亚 407页
二、保加利亚 408页
三、阿尔巴尼亚 408页
四、波兰 409页
五、匈牙利 411页
六、捷克斯洛伐克 412页
七、南斯拉夫 414页
八、希腊 415页
第三节 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417页
一、第二战场问题的由来 417页
二、盟军“霸王”作战计划 420页
三、德军在西欧的防御 423页
四、诺曼底登陆 424页
第四节 西欧、西南欧和北欧国家的解放 427页
一、法国的光复 427页
二、比、荷、挪、丹的解放 430页
三、意大利北部的解放 432页
第十九章 德意志第三帝国的覆灭 434页
第一节 雅尔塔会议 434页
一、1945 年初的世界战局 434页
二、雅尔塔会议 436页
第二节 苏美英盟军攻入德国本土 440页
一、美英盟军在西线的反攻 440页
二、苏军在东线迅速推进 442页
三、易北河会师 443页
第三节 德国法西斯投降 445页
一、苏军攻克柏林 445页
二、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447页
第二十章 日本法西斯的崩溃 450页
第一节 美军在太平洋发动强大攻势 450页
一、新几内亚和马里亚纳群岛的解放 450页
二、莱特湾激战和菲律宾的解放 453页
三、冲绳岛战役 456页
四、盟军在缅甸的反攻 457页
第二节 中国战场的局部反攻 458页
一、日本发动一号作战与国民党军队的溃败 458页
二、史迪威事件 460页
三、中国军队在缅甸北部奋战 462页
四、解放区战场的局部反攻 463页
第三节 波茨坦会议 465页
一、盟国在远东的战略 465页
二、波茨坦会议 467页
第四节 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赢得最后胜利 471页
一、苏联对日出兵 471页
二、美国对日本本土使用原子弹 473页
三、中国战场的总反攻 475页
四、亚洲各国人民的大反攻 477页
五、日本法西斯签署投降书 478页
第二十一章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481页
第一节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其经验教训 481页
一、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反法西斯盟国和人民的共同胜利 481页
二、历史的启示 485页
第二节 人类历史的又一伟大转折点 488页
一、法西斯侵略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无穷灾难 488页
二、人类历史的又一伟大转折点 490页
后记 495页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纲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