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儒学通论

副标题:无

作   者:许凌云,许强著

分类号:

ISBN:9787540645328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上编为中国儒学的发展历程,下编为中国儒学的理论与实践。上篇探讨了儒学发展阶段中的实质内容、历史联系、因果关系以及得失利弊等问题;下编重点分析了儒学与政治、文学、史学、教育、宗教等的关系。   

目录

上篇 论中国儒学的发展历程
一 论儒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两家权威评论
(二)几种儒学起源说
(三)“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四)“天广失官,学在四夷”
二 论孔子的仁学思想体系
(一)创立儒家学派
(二)孔子的仁学思想
(三)政治观、文化观、教育观
三 论孟子、荀子对“仁学”的发展
(一) “仁学”向内发展:孟子的“心学”
(二) “仁学”向外开拓:荀子的“礼学”
四 先秦儒学与百家争鸣
(一)白家争鸣的实质
(二)儒学与诸子百家的互相影响
五 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
(一)秦始皇“焚书坑儒”
(二)汉初黄老思想
(三)董仲舒“独尊儒术”
六 论司马迁的儒学思想
(一)弘扬儒学的功
(二)“成一家之言”的思想意义
七 两汉经今古文学之争
(一)什么是“经学”
(二)今文经学和古文纤学
(二)西汉今文经学
(四)今古文经学之争
八 儒学的玄学化
(一)魏晋玄学的兴起
(二)魏晋玄学的发展历程
(三)魏晋玄学的基本特点
九 隋唐儒学发展的历史趋势
(一)经学的统一
(二)三教融合与儒学更新
(三)盛唐经史之学的历史意义
十 儒学的哲学化:宋明理学
(一)宋明理学的演变
(二)宋明理学的特点
(三)宋明理学的历史地位
十一 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潮
(一)概说
(二)实学思潮的形成
(三)明清之际实学思潮的高涨
(四)乾嘉学术
十二 中国儒学的近代转换
(一)传统儒学的危机
(二)儒学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三)中国儒学近代化的动闪
十三 现代新儒学思潮
(一)现代新儒学思潮的涵义
(二)现代新儒学的发展历程
(三)现代新儒学思潮的历史评价
下篇 论中国儒学的理论与实践
一 儒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一)儒家文化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
(二)儒家文化的基本思想
二 儒家文化的基本特点
(一)学术界的邮分论述
(二)儒家文化最基本的特点
三 儒家文化的价值观
(一)人生价值观
(二)道德价值观
(三)理想人格的价值追求
四 论儒家的历史哲学
(一)儒家历史哲学的提出
(二)儒家历史哲学的形成
(三)儒家历史哲学的特点
五 儒学与马克思主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关于批判继承方针的理论与实践
(三)儒学与克思主义关系的发展方向
六 论儒道互补
(一)儒道互补的涵义
(二)儒道互补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
七 儒家文化与忧患意识
(一)忧患意识的涵义
(二)儒家的忧患意识
(三)儒家忧患意识的特点和现代价值
八 儒学与民族凝聚力
(一)什么是民族凝聚力
(二)儒家民族凝聚力思想
九 儒学与封建政治
(一)儒学与政治关系的基本表现
(二)伦理政治化,政治伦理化
十 儒学与文学
(一)中国文学思想的演进
(二)中国古代文学中所反映的儒学精神
十一 儒学与史学
(一)经史关系的历史回顾
(二)关于中国传统史学的优良传统
十二 儒学与教育
(一)中国古代学校的儒学教育
(三)中国古代教育、教学思想的儒学精神
十三 儒学与宗教
(一)儒学与佛教中国化
(二)儒学与道教
十四 儒家伦理与家庭道德建设
(一)儒家的孝道是家庭道德的主要内容
(二)儒家的仁爱是家庭道德的基本精神
十五 中国儒学在海外的传播及影响
(一)儒学朝鲜的传播及影响
(二)儒学在日本的传播技影响
(三)儒学在新加坡的传播及影响
(四)儒学在欧洲的传播技影响
[附录] 浅论儒学元典
(一)什么中儒学元典?
(二)儒学元典评介
后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中国儒学通论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