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国新文学中的新人文主义研究
》(项目批准号:05B2W044)的结项成果。
本书系统地揭示了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运作中新人文主义的基本范畴
,将辜鸿铭阿诺尔德式的近代人文观念以及新儒学人文主义纳入新人文主
义的价值视野进行审视与评骘,从而较为科学地完成了对新人文主义中国
影迹的历史把握。本书揭示了新人文主义的理论特征是意念理性,由此出
发判断中国新人文主义的思想内涵,判别新旧人文主义的原则分歧。书中
的新人文主义就概念内涵而言指向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白璧德
人文主义,将这种新人文主义输导到中国现代思想界和文化界的骨干人物
当然是学衡派文人如吴宓、梅光迪等,以及新月派批评家梁实秋等,而就
外延来说,则现代人文主义的先驱者辜鸿铭,以及后来的新儒学家,甚至
包括后来转向人文主义的林语堂,都与这种人文主义有着相当的学术联系
和理论联系。
目录
前言
导论 新人文主义与现代中国文人的文化认知
第一章 新人文主义:西方背景及中国场域的概念论辩
一 关于新人文主义的概念
二 新人文主义的宽泛倾向
三 新人文主义理性形态
第二章 中国新人文主义文人群体的确认
一 白璧德主义的现代认知
二 中国新人文主义文人群体的确认
三 新人文主义及其中国影迹
分论 辜鸿铭与中国新人文主义的前奏
第三章 辜鸿铭与新人文主义的理论关联
一 文化怪胎的人文主义理解
二 面向世界、面向现实的新人文主义意念理性
三 道德本体的人文政治理念
第四章 辜鸿铭的文学倾向及其与新人文主义的契合
一 辜鸿铭的文学批评本体特征
二 辜鸿铭的文学观与人文性情
第五章 辜鸿铭人文主义历史文化价值
一 不同角度的历史认知
二 辜鸿铭与历史文化屏蔽现象
分论二 新人文主义的中国主体:学衡派
第六章 新人文主义内宇宙系统——理性人文
一 新人文主义概念之进一步辨析
二 理性的深度及其古典意蕴
第七章 新人文主义内宇宙系统——道德人文
一 内心自省与道德实现的途径
二 人文道德与宗教道德
三 道德与文学的理论关联
第八章 新人文主义外宇宙系统——古典人文
一 新人文主义的古典主义文化情怀
二 新人文主义与古典主义的共同理性
三 人文主义的秩序意识与古典主义的规范化
第九章 新人文主义外宇宙系统——儒学人文
一 儒学人文法则:执中持正
二 儒学人文主义与仁学
三 人文道德与人道主义
第十章 新人文主义外宇宙系统——实证人文
一 实证人文主义的现实关怀
二 人文关怀的现实理路
三 对经验层次的意念性超越
四 新人文主义的社团实践
分论三 梁实秋的文学人文主义
第十一章 文学人文主义的确立
一 梁实秋与新人文主义关系的复杂性
二 意念理性的选择
三 文学人文主义的批判视角
第十二章 文学的纪律:新人文主义话语权
一 态度的严重性与文学的纪律
二 文学纪律的批判视野
第十三章 人文主义与古典主义意念理性
一 意念理性意义上的古典主义倡言
二 古典主义与新古典主义
第十四章 文学人文主义的理论张力
一 古典主义的意念理性及时代意义
二 永久性与人性
三 文学人文意念的辐射力
分论四 林语堂的性情人文主义
第十五章 复杂的新人文主义感兴
一 对于精神故乡的意念沼泽现象
二 与新人文主义的思想邻壑效应
第十六章 性情人文主义的阐示
一 与新人文主义的分歧:近情、个人化
二 一个近情的性情人文主义者
综论一 新人文主义的文学审视
第十七章 新人文主义与中国文学界
一 白璧德的感召与意念影响
二 学衡派的“拖累”及梁实秋的发现
三 白璧德在中国文学界的妖魔化
第十八章 中国新人文主义思潮的文学品性
一 新人文主义思想资源的片面性开发:归敛于文学
二 新人文主义理念的偏向性表达:聚焦于文学
三 新人文主义写作的文学化形迹:批评本体建构
综论二 新人文主义的文化论析
第十九章 新人文主义的意念理性及其中国影像
一 新人文主义的意念理性特征与品质
二 新人文主义意念理性的中国影像
第二十章 儒学人文主义与新人文主义
一 疏离意念理性的儒学人文主义
二 儒学意念理性与新人文主义
后记
参考文献与资料目录
导论 新人文主义与现代中国文人的文化认知
第一章 新人文主义:西方背景及中国场域的概念论辩
一 关于新人文主义的概念
二 新人文主义的宽泛倾向
三 新人文主义理性形态
第二章 中国新人文主义文人群体的确认
一 白璧德主义的现代认知
二 中国新人文主义文人群体的确认
三 新人文主义及其中国影迹
分论 辜鸿铭与中国新人文主义的前奏
第三章 辜鸿铭与新人文主义的理论关联
一 文化怪胎的人文主义理解
二 面向世界、面向现实的新人文主义意念理性
三 道德本体的人文政治理念
第四章 辜鸿铭的文学倾向及其与新人文主义的契合
一 辜鸿铭的文学批评本体特征
二 辜鸿铭的文学观与人文性情
第五章 辜鸿铭人文主义历史文化价值
一 不同角度的历史认知
二 辜鸿铭与历史文化屏蔽现象
分论二 新人文主义的中国主体:学衡派
第六章 新人文主义内宇宙系统——理性人文
一 新人文主义概念之进一步辨析
二 理性的深度及其古典意蕴
第七章 新人文主义内宇宙系统——道德人文
一 内心自省与道德实现的途径
二 人文道德与宗教道德
三 道德与文学的理论关联
第八章 新人文主义外宇宙系统——古典人文
一 新人文主义的古典主义文化情怀
二 新人文主义与古典主义的共同理性
三 人文主义的秩序意识与古典主义的规范化
第九章 新人文主义外宇宙系统——儒学人文
一 儒学人文法则:执中持正
二 儒学人文主义与仁学
三 人文道德与人道主义
第十章 新人文主义外宇宙系统——实证人文
一 实证人文主义的现实关怀
二 人文关怀的现实理路
三 对经验层次的意念性超越
四 新人文主义的社团实践
分论三 梁实秋的文学人文主义
第十一章 文学人文主义的确立
一 梁实秋与新人文主义关系的复杂性
二 意念理性的选择
三 文学人文主义的批判视角
第十二章 文学的纪律:新人文主义话语权
一 态度的严重性与文学的纪律
二 文学纪律的批判视野
第十三章 人文主义与古典主义意念理性
一 意念理性意义上的古典主义倡言
二 古典主义与新古典主义
第十四章 文学人文主义的理论张力
一 古典主义的意念理性及时代意义
二 永久性与人性
三 文学人文意念的辐射力
分论四 林语堂的性情人文主义
第十五章 复杂的新人文主义感兴
一 对于精神故乡的意念沼泽现象
二 与新人文主义的思想邻壑效应
第十六章 性情人文主义的阐示
一 与新人文主义的分歧:近情、个人化
二 一个近情的性情人文主义者
综论一 新人文主义的文学审视
第十七章 新人文主义与中国文学界
一 白璧德的感召与意念影响
二 学衡派的“拖累”及梁实秋的发现
三 白璧德在中国文学界的妖魔化
第十八章 中国新人文主义思潮的文学品性
一 新人文主义思想资源的片面性开发:归敛于文学
二 新人文主义理念的偏向性表达:聚焦于文学
三 新人文主义写作的文学化形迹:批评本体建构
综论二 新人文主义的文化论析
第十九章 新人文主义的意念理性及其中国影像
一 新人文主义的意念理性特征与品质
二 新人文主义意念理性的中国影像
第二十章 儒学人文主义与新人文主义
一 疏离意念理性的儒学人文主义
二 儒学意念理性与新人文主义
后记
参考文献与资料目录
新人文主义的中国影迹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