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这是一本关于陈鹤琴先生的纪念文集。
陈鹤琴(1892年3月5日-1982年12月30日),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教授,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一生主要从事于一系列开创性的幼儿教育研究与实践,有《家庭教育》等著作。本书收录了好友、学生、子女等的三亲回忆文章近50篇及本人文章近10篇,从多角度展现了陈鹤琴一生的生平际遇、教育成就及人格魅力,真实再现了一代教育家的形象。
目录
*辑 永远微笑的儿童教育家
愿与天下父母共读之
行年五十尚婴儿
永远微笑的儿童教育家
二十年的老师
中国的福禄培尔
儿童教育实验区与中华儿童教育社
斑白的儿童
第二辑 爱国、爱人、爱学问
陈鹤琴与晓庄 026
陈鹤琴在聂家花园办小学 031
在“爱国爱人爱学问”的校歌声中成长 034
陈鹤琴与上海工部局西区小学 037
工部局西区小学的创建 041
陈鹤琴先生创办蓬路小学的经过 045
陈鹤琴和中国现代木偶戏 048
陈鹤琴先生与上海工部局女中 051
“小先生”与我的体育教学 055
怀念母校上海工部局女中 057
我珍贵的华德路小学生活 063
第三辑 在抗战的洪流中 067
为国争光的“大脑”代表 068
和陈鹤琴先生相处的日子 071
高山仰止,景行行之 079
热心普及教育和文字改革的老教育家陈鹤琴先生 081
陈鹤琴先生和拉丁化新文字 088
怀念启蒙老师陈鹤琴先生 090
我所知道的陈鹤琴先生 092
孤岛时期报童学校的抗日活动 096
忆陈鹤琴先生 100
永不消逝的光和热
终生难忘的一幕 105
第四辑 “ 活教育”诞生 107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 108
谦谦君子 白发童心 110
追念陈鹤琴老师 114
记江西国立幼师二三事 116
深切缅怀我的恩师陈鹤琴先生 124
为开创中国化的幼稚教育艰苦办学 129
校长教诲 终身受益 135
哺育新生命的摇篮 138
从赣州到饶家堡 144
恩师深情 154
陈鹤琴先生及国立幼师在广昌饶家堡 157
我所认识的陈鹤琴先生 161
陈鹤琴先生饶家堡逸事 165
忘不了恩师 忘不了饶家堡 172
难忘的往事 174
亲历“活教育”
第五辑 黑暗与光明 187
回忆与陈鹤琴先生共事的一段时间 188
抗战胜利后南京鼓楼幼稚园复园情况回忆 190
大地一声笑 196
回忆鹤琴先生 学习鹤琴先生 200
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开拓者——陈鹤琴先生 208
忠于友谊 忠于人民 213
“陶先生,我的挚友和同志” 217
“活教育”在上海幼专 221
深受农友热爱的上海大场农村托儿所 225
做陈校长的门徒,传播“活教育” 229
刻骨铭心的回忆 232
怀念陈鹤琴先生对上海教师运动所做的贡献 236
记陈鹤琴先生支持革命学运一二事 240
陈校长掩护我们战斗 242
陈鹤琴先生与特殊儿童教育 245
两次被捕 两次营救 248
第六辑 新中国,新教育 253
跟随陈老在南京
我在南师幼教系50 年 259
麦种的故事 266
南师幼教科研的带头人 268
记忆长河中的亮点 272
陈老对我的教导 276
第七辑 慈父 良师 益友 279
在父亲的引导下追求真善美的历程 280
父亲对我的教育和培养 284
在父亲教导下成长 290
回忆父亲陈鹤琴 292
牢记父亲珍贵的教诲 301
学习父亲献身教育的骆驼精神 309
父亲母亲支持我参军
【书摘与插画】
愿与天下父母共读之
陶行知*
此书为东南大学教育科丛书之一,系近今中国出版教育专著中*有价值之著作。全书分十二章,立家庭教育原则一百零一条。前两章述儿童心理及普通教导法,为提纲挈领之讨论;后十章都是拿具体的事实来解释各项建议之涵义。在这书里,小孩子从醒到睡,从笑到哭,从吃到撒,从康健到生病,从待人到接物的种种问题,都得了很充分的讨论。这些讨论对于负家庭教育责任的,都有很具体的指导。
书中取材的来源不一,但有一个中心,这中心就是陈先生的儿子一鸣。著者在自序中曾声明各项材料之来源,但未指明一鸣就是这本书之中心人物。倘使我们把这本书从头到尾读它一遍,就觉得这是无可怀疑的。一百零一条举例当中,在一鸣那儿来的,就占了七十三条之多,其余的事实只可算为陪客。陈先生得了这个实验的中心,于是可以把别人的学说在一鸣身上印证,自己的学说在一鸣身上归纳。据他自己所说,我们晓得《佛戴之教育》(The Education of Karl Witte)一书对于他研究家庭教育这个问题是很有影响的。佛戴小时通五国语言,九岁进大学,十四岁得哲学博土,十六岁得法律博士并任柏林大学教授,都是他的父亲,大佛戴的教育理想之实现。一鸣就是陈先生的佛戴,《家庭教育》一书就当作《一鸣之教育》看也是可以的。
郑宗海氏的《序文》上说:“我阅过之后,但觉珠玑满幅,美不胜收,有数处神乎其技,已臻乎艺术的范域。”这种称赞并不过分。我现在要举一两个例来证明陈先生的艺术化的家庭教育。当他讨论游戏式的教育法时,他举了下面一个例:
“今天(十三年四月十八日)下午我手里拿着一只照相机,叫我的妻子把我们的女儿秀霞放在摇椅里。预备要替她拍照的时候,一鸣就捷足先登,爬到椅子里去,也要我替他拍照。我再三劝告他,他总是不肯。后来,我笑嘻嘻地对他说:‘一鸣!你听着!我叫一,二,三,我叫三的时候,你就爬出来,爬得愈快愈好。’他看见我同他玩,也很高兴地答应我。歇了一歇,我就‘一,二,三’地叫起来,说到‘二’的时候,他一只脚踏在椅子的坐板上,两只手挨在椅子边上,目光闪闪地朝我看着,等我说到‘三’的时候,他就一跃而出,以显出他敏捷的样子。”一鸣三岁大的时候,陈先生要一鸣把东西玩好以后,整理好放在原处,一鸣不依,他就想了下面说的一个法子:
“后来我对他说:‘我帮助你一同弄。’我就‘嗨嗬’‘嗨嗬’地叫着,替他整理起来;他看见我已经替他整理好,也‘嗨嗬’‘嗨嗬’地叫着,把书籍搬到他的书架上去了。”
他讨论小孩子为什么怕,为什么哭的时候举了两个例,也可以显出他神乎其技的教育法:
“我同一鸣(一岁零十个月)在草地上游戏的时候,他看见一只大蟾蜍就举起手来向后退,并且喊叫说:‘咬!咬!’我走过去,在地上拾了一根棒头轻轻地去刺着那只蟾蜍说:‘蟾蜍你好吗?’后来他拿了我的棒头也去刺刺看,但是一触就缩回,仍显出怕的样子,但比当初好得多了。”
“有一天,我带一鸣(一岁零三个月)到东大附小去看小学生做戏,做戏的小学生们共有三百多人,戏做得很好,观戏的人,大家都鼓掌。在这个当儿,小孩子应当发生惧怕,但我一抱一鸣进门,就笑嘻嘻地对他说:‘你看这里许多小孩子。’后来看到小孩子要鼓掌的时候,我就对他说:‘我们也来拍掌。’他一听见小孩子拍掌,也就欢欢喜喜地鼓起掌来。”
父母不会教养,小孩子不晓得要冤枉哭多少回。在这种家庭里面,小孩子早上醒了要哭,吃奶要哭,穿衣服要哭,换尿布要哭,拭鼻涕要哭,洗脸要哭,看见生人要哭,喊人抱要哭,讨糖吃要哭,跌了要哭,睡时脱衣服要哭,一天平均总得要哭十几回。估计起来全中国六岁以下的小孩子每年流的眼泪该有两万万斤。如果做父母的肯像陈先生这样细心教导儿童或是采用陈先生的教导方法,我敢说小孩的眼泪是可以省掉百分之九十九的。
陈先生写这本书有一个一贯的主张。这个主张就是做父母的对于子女的教育应有一致的措施。中国家庭教育素主刚柔并济。父亲往往失之过严;母亲往往失之过宽。父母所用的方法是不一致的。虽然有时相成,但流弊未免太大。因为父母所施方法之宽严不同,子女竟至无所适从,不能了解事理之当然。并且方法过严则易失子女之爱心;过宽则易失子女之敬意。这都是父母主张不一致的弊病。陈先生此书所述各种教育方法,或宽或严,都以事体的性质为根据,不以施教育的人为转移。他和他的夫人对于一鸣的教育就是往这条路去走的。我们看他教一鸣觉得他是个母亲化的父亲、姊姊化的父亲,但他从没有失掉父亲的本色。这本书出来以后,小孩子可以多发些笑声,父母也可以少受些烦恼了。这本书是儿童幸福的源泉,也是父母幸福的源泉。著者既以科学的头脑、母亲的心肠做成此书,我愿读此书者亦务须用科学的头脑和母亲的心肠去领会此书之意义。我深信此书能解决父母许多疑难问题,就说它是中国做父母的必读之书也不为过。这本书虽有许多贡献,但还是初步试验的成绩。有志儿童幸福者倘能拿此书来做个基础,再谋进一步的贡献,那就更是我们所希望的了。
[1]本文系陈鹤琴著《家庭教育》(1925年版)序,原题目《评陈著之,(家庭教育)——愿天下父母共读之》,载(《新教育评论》1925年*卷第二期)。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