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新文学》第7辑,共分“竹内好小辑”、“德里达与《论文字学》”、“鲁迅与左翼”、“阐释空间”、“专题”5个栏目,22篇文章。其中,“竹内好小辑”为本辑刊物的重点,围绕“国民”、“民族”、“文学”、“独立”、“近代”等关键语词收录了日本重要的左翼思想家竹内好的《近代主义与民族问题》、《文学的独立是什么》、《中国文学的政治性》3篇文章,以及佐藤泉、铃木将久、柳浚粥、孙歌等国内外学者对此展开的评论性文章7篇,集中展示了二战后日本的本土作家对文学及独立的不同看法及相关的种种论证。
目录
竹内好小辑
近代主义与民族问题
文学的独立是什么
中国文学的政治性
新颖的赵树理文学
解读“国民文学论”
——战后评论的元历史、近代记忆之场与教科书式文学史的来源
竹内好“国民文学论”与中国人民文学的问题
日常生活与历史
——阅读竹内好
对“东亚”的质问
——通过对竹内好的诠释
思想是如何成为自身的
——解读“竹内鲁迅”的一种线索
竹内好《鲁迅》三题
德里达与《论文字学》
徘徊许久的“在场的质疑”
——德里达与尼采、海德格尔、弗洛伊德、胡塞尔
文字结构:“被涂抹的形而上学”
鲁迅与左翼
共享的文本,独自的言说
——鲁迅在“两个口号”问题上的深层焦虑
历史中的鲁迅“向左转”问题
作为问题与实际的“鲁迅转变”
——以鲁迅进化论思想为中心
阐释空间
一部历史应该少到可以拿在手中
——关于《五香街》
时代语境中的异国伟人镜像变迁
——以20世纪50年代冯至的“席勒诠释”为中心
《历史与记忆》:曲径亦望通幽
《农民》报与孙伏园
关于“知识阶级”和平民
——由爱罗先珂的演讲想起
审美的与伦理的
——读《一条河与一个人》
专题
生活伦理、舞台形象与观念统制
——“新中国”旧戏改造及其阐释空间
近代主义与民族问题
文学的独立是什么
中国文学的政治性
新颖的赵树理文学
解读“国民文学论”
——战后评论的元历史、近代记忆之场与教科书式文学史的来源
竹内好“国民文学论”与中国人民文学的问题
日常生活与历史
——阅读竹内好
对“东亚”的质问
——通过对竹内好的诠释
思想是如何成为自身的
——解读“竹内鲁迅”的一种线索
竹内好《鲁迅》三题
德里达与《论文字学》
徘徊许久的“在场的质疑”
——德里达与尼采、海德格尔、弗洛伊德、胡塞尔
文字结构:“被涂抹的形而上学”
鲁迅与左翼
共享的文本,独自的言说
——鲁迅在“两个口号”问题上的深层焦虑
历史中的鲁迅“向左转”问题
作为问题与实际的“鲁迅转变”
——以鲁迅进化论思想为中心
阐释空间
一部历史应该少到可以拿在手中
——关于《五香街》
时代语境中的异国伟人镜像变迁
——以20世纪50年代冯至的“席勒诠释”为中心
《历史与记忆》:曲径亦望通幽
《农民》报与孙伏园
关于“知识阶级”和平民
——由爱罗先珂的演讲想起
审美的与伦理的
——读《一条河与一个人》
专题
生活伦理、舞台形象与观念统制
——“新中国”旧戏改造及其阐释空间
新文学.第七辑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