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能力研究

副标题:无

作   者:戴晓东

分类号:

ISBN:9787513575195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跨文化能力在全球化时代成为跨学科研究的主要概念之一,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跨文化能力研究》围绕跨文化能力概念界定、理论视角建构及评估方法三个基本问题,梳理与评析国内外研究成果,探索未来的研究方向。

全书共分为八章。*章对跨文化能力三个基本问题作简要阐述。第二章回顾20世纪60年代以来跨文化能力研究的历程,昭示其发展脉络。第三至五章综述、归纳与评介32个具有代表性的跨文化能力理论和模型,不仅包括西方视角,而且涵盖亚非与中东文化的非西方视角。第六、七章探讨如何评估跨文化能力及相应的评估工具。第八章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提出新的研究议题。

本书兼具学术性、前沿性和引领性,适合跨文化研究领域的硕博研究生、年轻教师和研究者作为研究参考,同时也适合对培养具有跨文化能力的国际化人才感兴趣的外语教师与研究者参阅。


目录


总序..................孙有中 xi

序..................陈国明 xiv

前言..................戴晓东 xvi

*章 导论..................1

1.1 跨文化能力概念的界定..................2

1.2 跨文化能力理论视角的建构..................5

1.3 跨文化能力评估方法与工具的发展..................9

1.4 本书的思路与架构..................14

1.5 小结..................17

第二章 跨文化能力研究的历史回顾..................19

2.1 跨文化能力研究的起步与成长:1960—1979..................19

2.2 跨文化能力研究的拓展与西方范式的建立:1980—1989..................23

2.3 跨文化能力研究的深化与西方范式面临的质疑:1990—1999..................28

2.4 非西方视角的兴起与跨文化能力研究的多元化:2000—2009..................35

2.5 跨文化能力研究的整合与新起点:2010年至今..................42

2.6 小结..................50

第三章 关于一般跨文化能力的理论(一):西方视角..................52

3.1 M. J. Bennett的跨文化敏感性发展模型..................52

3.2 T. Imahori & M. L. Lanigan的相互关系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型..................56

3.3 G. M. Chen & W. J. Starosta的综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型..................60

3.4 M. Byram以外语教育为中心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型..................63

3.5 B. H. Spitzberg的综合的跨文化能力模型..................67

3.6 L. A. Arasaratnam et al.的综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型..................71

3.7 P. M. King & M. B. Baxter Magolda的跨文化成熟发展模型..................74

3.8 D. Carbaugh & S. Lie文化话语分析视角下的跨文化能力理论..................77

3.9 S. Rathje新文化概念视角下的跨文化能力理论..................80

3.10 G. M. Chen的全球交际能力模型..................83

3.11 B. Hunter et al.的全球能力模型..................86

3.12 小结..................88

第四章 关于一般跨文化能力的理论(二):非西方视角..................90

4.1 X. S. Xiao & G. M. Chen的儒家视角的跨文化能力理论..................90

4.2 J. Takai & H. Ota的日本文化视角的跨文化能力模型..................93

4.3 J. O. Yum的韩国文化视角的跨文化能力模型..................97

4.4 P. O. Nwosu的非洲文化视角的跨文化能力理论..................99

4.5 R. S. Zaharna的阿拉伯文化视角的跨文化能力理论..................103

4.6 高一虹的“道”与“器”跨文化能力理论..................106

4.7 许力生与孙淑女的跨文化能力递进—交互培养模型..................109

4.8 高永晨的“知行合一”跨文化能力模型..................113

4.9 孙有中的中国外语教育视角下的跨文化能力模型..................116

4.10 X. D. Dai & G. M. Chen的文化间性视角下的跨文化能力模型..................118

4.11 小结..................123

第五章 关于特定跨文化能力的理论..................124

5.1 W. B. Gudykunst的跨文化焦虑与不确定性管理能力模型..................124

5.2 C. Gallois et al.的跨文化通融能力模型..................128

5.3 Y. Y. Kim的跨文化适应能力理论..................133

5.4 M. J. Collier & M. Thomas的跨文化身份协商能力理论..................137

5.5 W. R. Cupach & T. Imahori的跨文化身份管理能力模型..................139

5.6 S. Ting-Toomey & A. Kurogi的跨文化冲突中面子行为能力模型..................142

5.7 B. B. Haslett的跨文化面子能力理论..................145

5.8 T. K. Nakayama & J. N. Martin的跨文化伦理能力理论..................148

5.9 L. Chen & J. Du的组织跨文化能力理论..................151

5.10 安然的孔子学院志愿者跨文化能力模型..................154

5.11 A. Bird et al.的全球领导者跨文化能力模型..................156

5.12 小结..................159

第六章 跨文化能力的评估..................161

6.1 跨文化能力评估的基础..................162

6.2 跨文化能力评估的对象与目标..................167

6.3 跨文化能力评估的方法..................171

6.4 跨文化能力评估结果的分析..................179

6.5 小结..................183

第七章 跨文化能力的评估工具..................184

7.1 跨文化能力评估工具概要..................184

7.1.1 跨文化行为评估量表..................185

7.1.2 跨文化适应能力评价量表..................185

7.1.3 跨文化交际行为评估量表..................185

7.1.4 社会文化适应量表..................186

7.1.5 跨文化敏感性评价量表..................186

7.1.6 跨文化交际意愿量表..................186

7.1.7 一般化的族群中心主义量表..................187

7.1.8 跨文化敏感性量表..................187

7.1.9 多元文化人格问卷..................187

7.1.10 跨文化调整潜力量表..................188

7.1.11 跨文化发展评价量表..................189

7.1.12 文化智力量表..................189

7.1.13 跨文化交际能力量表..................189

7.1.14 跨文化效力量表..................190

7.1.15 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自测量表..................190

7.1.16 中国大学生跨文化能力评估量表..................191

7.2 跨文化能力评估工具评介(一):ICCS与ICCAS..................192

7.2.1 ICCS..................194

7.2.2 ICCAS..................197

7.3 跨文化能力评估工具评介(二):GENE与ISS..................199

7.3.1 GENE..................199

7.3.2 ISS..................202

7.4 跨文化能力评估工具评介(三):SCAS与IES..................206

7.4.1 SCAS..................206

7.4.2 IES..................209

7.5 跨文化能力评估工具评介(四):MPQ-SF与CQS..................213

7.5.1 MPQ-SF..................213

7.5.2 CQS..................216

7.6 小结..................220

第八章 跨文化能力研究的未来展望..................221

8.1 跨文化能力概念的辨析与重新界定..................221

8.2 跨文化能力理论视角的梳理、批评与建构..................225

8.3 跨文化能力评估工具的验证、改进与创建..................232

8.4 小结..................238

参考文献..................240

推荐文献..................267

索引..................269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跨文化能力研究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