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与所有艺术对于技术的依赖性一样,书法艺术自然也离不开书写技法。书法技法主要包括笔法、字法、章法、墨法。本书用了三分之一的篇幅专门讲解书法技法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读者诸君可以结合相关章节揣摩领会。需要强调的是,忽视书写技巧的胡乱“涂鸦”与认为书法技法“难于上青天”的认识都是偏颇的。“由技而艺”、“技进乎道”是许多书家用实践证明的成功之路。然而,“由技而艺”、“技进乎道”的历程并非一帆风顺。与所有艺术一样,技与道的相通需要书家的领悟。这种领悟,可以是长时间练习与学习后的渐悟,也可以是突然之间感于外物的顿悟。本书试图通过中国书法史上许多个案的分析,使读者能够从中体会到书法家们的顿悟与渐悟,参悟到书法作为艺术的某种独特性,进而为书法艺术的传承作出贡献。
本书的写作突出“话说”与“图说”风格。也就是说,既以平实而又不失活泼的课堂语言讲解知识,又用大量的图版来诠释文字;既有教材的严肃性,又注意读图时代文字浅易的特征。笔者相信,读者可以在图文对照中细细地领略书法艺术的奥妙,从而喜爱书法艺术,热爱书法艺术。 更多>>
目录
引言
第一讲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一、笔
二、纸
三、墨
四、砚
第二讲 千古不易:笔法
一、执笔无定法
二、指运而腕不知
三、基本用笔
四、五体笔法异同
第三讲 因时相传:字法
一、中宫与九宫
二、匀布与对比
三、五体字法异同
第四讲 一笔书五色:章法与墨法
一、一笔书
二、书法作品材料与章法的关系
二、书法作品常用的章法形式
四、字间、行间关系的对比方法
五、题款与用印
六、墨分五色
第五讲 先秦留珍:甲骨文、金文
一、甲骨文
二、金文
三、石鼓文
四、竹木简帛墨迹
第六讲 小篆书风:李斯与李阳冰
一、小篆圣手李斯与《峄山刻石》
二、权量诏版书法
三、李阳冰篆书
四、吴昌硕篆书
第七讲 两汉遗风:汉隶与清隶
一、隶书的势
二、汉隶
三、清隶
四、隶书分类
第八讲 魏晋风流:二王与帖学
一、“书圣”王羲之
二、关于《兰亭序》
三、二王行草欣赏
第九讲 中原古法:北碑与碑学
一、北碑
二、南碑
三、南北碑之关系
四、清代碑学
第十讲 书贵瘦硬与书尚丰肥:唐代楷书书风
一、书贵瘦硬——初唐书风
二、书尚丰肥——颜真卿与盛中唐书风
三、书尚骨力:柳公权与晚唐书风
第十一讲 天下无物非草书
一、草书的抒情性
二、草书的创作
三、草书的发展阶段及代表书家
第十二讲 适吾所适:宋四家
一、苏轼
二、黄庭坚
三、米芾
四、蔡襄
第十三讲 空元透性灵:赵董书风
一、赵孟頫
二、赵孟頫影响下的元朝书风
三、董其昌
第十四讲 天下书法归吾吴:吴门书派
一、祝允明
二、文征明
二、王宠
四、陈淳
五、吴门书派其他书家
第十五讲 好异尚奇:扬州八怪书风
一、扬州八怪得名
二、扬州八怪艺术特色
三、“扬州八怪”书风形成原因
四、扬州八怪代表书家
第十六讲 碑帖双楫:二十世纪书风
一、碑学的承变
二、帖学
三、碑帖结合:以帖人碑与以碑人帖
四、可取法对象的拓宽
第十七讲 借古开今:临摹与创作
一、临摹相关概念
二、临摹范本选择
三、工具的选择
四、临摹过程
五、从临摹到创作的转换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第一讲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一、笔
二、纸
三、墨
四、砚
第二讲 千古不易:笔法
一、执笔无定法
二、指运而腕不知
三、基本用笔
四、五体笔法异同
第三讲 因时相传:字法
一、中宫与九宫
二、匀布与对比
三、五体字法异同
第四讲 一笔书五色:章法与墨法
一、一笔书
二、书法作品材料与章法的关系
二、书法作品常用的章法形式
四、字间、行间关系的对比方法
五、题款与用印
六、墨分五色
第五讲 先秦留珍:甲骨文、金文
一、甲骨文
二、金文
三、石鼓文
四、竹木简帛墨迹
第六讲 小篆书风:李斯与李阳冰
一、小篆圣手李斯与《峄山刻石》
二、权量诏版书法
三、李阳冰篆书
四、吴昌硕篆书
第七讲 两汉遗风:汉隶与清隶
一、隶书的势
二、汉隶
三、清隶
四、隶书分类
第八讲 魏晋风流:二王与帖学
一、“书圣”王羲之
二、关于《兰亭序》
三、二王行草欣赏
第九讲 中原古法:北碑与碑学
一、北碑
二、南碑
三、南北碑之关系
四、清代碑学
第十讲 书贵瘦硬与书尚丰肥:唐代楷书书风
一、书贵瘦硬——初唐书风
二、书尚丰肥——颜真卿与盛中唐书风
三、书尚骨力:柳公权与晚唐书风
第十一讲 天下无物非草书
一、草书的抒情性
二、草书的创作
三、草书的发展阶段及代表书家
第十二讲 适吾所适:宋四家
一、苏轼
二、黄庭坚
三、米芾
四、蔡襄
第十三讲 空元透性灵:赵董书风
一、赵孟頫
二、赵孟頫影响下的元朝书风
三、董其昌
第十四讲 天下书法归吾吴:吴门书派
一、祝允明
二、文征明
二、王宠
四、陈淳
五、吴门书派其他书家
第十五讲 好异尚奇:扬州八怪书风
一、扬州八怪得名
二、扬州八怪艺术特色
三、“扬州八怪”书风形成原因
四、扬州八怪代表书家
第十六讲 碑帖双楫:二十世纪书风
一、碑学的承变
二、帖学
三、碑帖结合:以帖人碑与以碑人帖
四、可取法对象的拓宽
第十七讲 借古开今:临摹与创作
一、临摹相关概念
二、临摹范本选择
三、工具的选择
四、临摹过程
五、从临摹到创作的转换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大学书法鉴赏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