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胡国华: 出生于1970年,江西高安市人,1991年从武汉大学新闻系毕业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现任中央电台总编室副主任(兼任中央台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应急办公室主任)、高级编辑,是人社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撰写多篇新闻力作,获得国家级新闻大奖20多项
目录
目录
◎序
与时代同行见证历史,与新闻相约共话未来
第一篇新闻作品
◎述评、通讯
列车有偿供水面面观
92’中国房地产沉思录
BP机呼出的思考
风雨老字号
却待动脉畅通时
——京九铁路津霸联络线施工在河北永清县境内受阻
“保护伞”下的歹徒
假药寻源
——来自沈阳南五非法药市的报道
警惕有人乱打“三峡牌”
如此合作改建的“三晋大厦”
王丁丁事件引发的思考
附:“王丁丁事件”报道的总结与体会
一堆无名垃圾的启示
托起一片蔚蓝
英雄,魂兮归来
附:成似容易却艰辛
——系列报道《不该忘却的纪念》采制心得
救救孩子
和平鸽为何夭折
“哭不回”的承包地
果园是他们的命根子
一场国资风波的警示
一个中国乘客的抗争
带泪的渴望
风霜不改赤子心
——走近邱娥国
附:一言难尽邱娥国
——《风霜不改赤子心》采访感想
“黑户”刘婷婷
“白衣天使”冷对弱女一跪
凶杀片与少年犯
与时代同行◎访谈节目
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做教育文章
——中国第一个外国名校校长杨福家专访
附:一心为了听众
——专访杨福家有感
《行政许可法》:明确政府有限责任
为中国的未来投资
——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解读助学贷款新政策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让不公开成为例外
“西部计划”,唱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主旋律
新《义务教育法》三大亮点
统筹城乡兴农强农
——访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
◎评论
2007春运时评1:春运需要大联合
2007春运时评2:一言难尽的车票故事
2007春运时评3:该出手时就出手
2007春运时评4:点滴做起共创和谐
2007春运时评5:相信依靠群众打好春运硬仗
2007春运时评6:提升服务加强管理
2007春运时评7:安全第一人本为先
第二篇论文
浅论新闻纵横“集群式报道”
香港回归专题报道采制心得
难忘大江截流
从澳门回归报道看中央电台节目改革
中国广播呼唤大战略
——贺《中国广播》100期
转变就在“俯仰”之间
——从《新闻背景》两会特别报道《做客中央台》看主持人角色意识
的转变
机制比节目更重要
——从《海湾零距离》节目看中央电台新闻频率改革中几项机制的建设
信息量是检验广播录音报道的重要标准
扬长避短合作互动抢占先机
——从抗震救灾报道看中央电台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设
“全国奥运广播联盟”:合作新平台,发展新起点
加强引导,创新手段,增强广播影响力
《今日论坛》:谈话的艺术
沧海横流现本色应急关头显身手
——解析中央电台近年来在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中的作为及前景
突破重大主题宣传报道的“定式”
——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中国文化改革发展纪事》创作体会
附:《中国文化改革发展纪事》第一集:《文化强国托举复兴梦想》
与时代同发展和人民共命运
——中国记协三项学习教育巡回演讲报告
胸中有大局笔锋带感情质量是关键创新无止境
——第二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三篇获奖作品分析
服务大局贴近民生创新手段开拓渠道
——中央电台2013年两会宣传报道改进文风工作启示
深入实施“台网互动”战略加速推进新老媒体融合
——由中央电台2014两会宣传报道引发的媒体融合思考
加速推进媒体融合深层改革亟待破题
——浅析中央电台2015两会报道中的媒体融合工作
第三篇随笔
我的精神家园
做敢讲真话的记者
有话请说
我居然当了主持人
《新闻背景》主持人追梦
讲点战略眼光
——献给新世纪的《新闻背景》
韦尔奇式“无为”
——读《韦尔奇自传》有感之一
一次自然主义的成功演出
“黄健翔解说门事件”带来的思考
《夜宴》,一部反逻辑的影片
冬日的送别
——在父亲追悼会上的祭文
用母爱诠释师德
后记
与时代同行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