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cover.yuntu.io/73/17/9787509717776.jpg)
Prestige, property rights, and management:the mystery of university-run enterprises in China
副标题:无
作 者:郭建如著
分类号:
ISBN:9787509717776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围绕着产权、组织、控制方式等问题以及学校和企业与更大的社会或社会过程之间的关系来展开对校企关系的分析,通过提出和发展一些核心概念,形成理论框架以对校办科技企业校企关系的发展轨迹及其内在的发展机理的解释,解开学校与企业之间在产权、 管理形式以及企业的组织形式等诸方面存在着的种种纠葛。如提出政学企之间存在着“声望等级结构”解释企业利用大学平台获得各级政府支持的现象以及大学牌子在校企发展中的特殊作用;提出“转化策略”进一步探讨了企业如何把一些公司项目转化成大学的职责,大学又如何把大学内的事项转化成为政府的事项或“工程”;提出“双重体制”和“体制嫁接”的概念分析了校企体制如何能够迅速发展但却很快陷入发展困境的缘由;用“文化冲突”、“组织缺陷”和“产权多重占有”的概念分析了大学在企业管理上形成“弱势婆婆、强势企业”现象的组织结构原因以及这种管理体制的产权根源,最后用“体系再生产”概念分析了校企何以结合又何以分离的内在根源。
目录
序言
导言
一 研究缘起与研究问题
二 研究内容与分析框架
三 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
四 本书的结构安排
第1章 校办科技企业的渊源:计划体制下的实践
第一节 校办工厂第一阶段:创办及运行机制
第二节 校办工厂第二阶段:产学研结合新体制
第三节 校办工厂的历史经验与遗产:对前两个阶段的总结
第2章 院系科技企业的发展机制与发展轨迹
第一节 院系企业的创办背景
第二节 院系企业创办人员的出现、双重体制的确立与企业在院系中的定位
第三节 大学的资源投入
第四节 相关方利益的制度划分
第五节 院系企业业务的开展、产学研经验的探索与经济效益
第六节 院系企业的管理体制与管理方式
第七节 产权、组织管理与人际关系——院系企业发展的制度障碍探讨
第八节 院系企业难办大的进一步分析——制度障碍、能力与偏好
第九节 院系企业的地位变化与最终命运
第十节 小结与讨论
第3章 方正集团公司的发展轨迹与校企关系
第一节 方正集团公司的创建与发展
第二节 民族品牌、校办科技企业旗帜的树立及对公司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 研究所与公司的关系演变及方正发展过程中的冲突与动荡
第四节 从高校企业向社会企业转变中的企业管理与文化
第五节 公司与学校之间的关系:支持、控制与脱离
第六节 大学与企业之间的产权安排与管理框架——企业发展的制度障碍
第七节 小结——方正模式的若干问题
第4章 院系企业升格而成的校级企业集团:以青鸟、未名为例
第一节 青鸟集团的发展轨迹
第二节 未名集团的发展轨迹
第5章 校办科技企业集团的发展机制与轨迹
第一节 院系企业发展到集团企业需要的基本要素
第二节 大学的资源对科技企业集团发展的作用
第三节 企业、大学、政府与“声望等级结构”——层级性的社会结构、象征的作用与转化的策略
第四节 企业发展道路、组织结构与企业名人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第6章 大学管理校企的方式、管理症结与校企关系变化
第一节 大学管理校办工厂的方式及其遗产
第二节 大学管理校办科技企业的方式与管理症结
第三节 校企关系演变陷入“锁闭状态”——公司的“内部人控制”、校企脱离与“家族化”问题
第四节 北大的重塑与校企关系的新变化
第7章 总结与探讨:大学的社会形塑与校企关系的演变
第一节 从体系再生产的视角理解校企关系变化曲线
第二节 大学创办校企“屡败屡办”之谜
第三节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与尚待研究的问题
附录:北京大学科技收入与校企收入情况统计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言
一 研究缘起与研究问题
二 研究内容与分析框架
三 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
四 本书的结构安排
第1章 校办科技企业的渊源:计划体制下的实践
第一节 校办工厂第一阶段:创办及运行机制
第二节 校办工厂第二阶段:产学研结合新体制
第三节 校办工厂的历史经验与遗产:对前两个阶段的总结
第2章 院系科技企业的发展机制与发展轨迹
第一节 院系企业的创办背景
第二节 院系企业创办人员的出现、双重体制的确立与企业在院系中的定位
第三节 大学的资源投入
第四节 相关方利益的制度划分
第五节 院系企业业务的开展、产学研经验的探索与经济效益
第六节 院系企业的管理体制与管理方式
第七节 产权、组织管理与人际关系——院系企业发展的制度障碍探讨
第八节 院系企业难办大的进一步分析——制度障碍、能力与偏好
第九节 院系企业的地位变化与最终命运
第十节 小结与讨论
第3章 方正集团公司的发展轨迹与校企关系
第一节 方正集团公司的创建与发展
第二节 民族品牌、校办科技企业旗帜的树立及对公司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 研究所与公司的关系演变及方正发展过程中的冲突与动荡
第四节 从高校企业向社会企业转变中的企业管理与文化
第五节 公司与学校之间的关系:支持、控制与脱离
第六节 大学与企业之间的产权安排与管理框架——企业发展的制度障碍
第七节 小结——方正模式的若干问题
第4章 院系企业升格而成的校级企业集团:以青鸟、未名为例
第一节 青鸟集团的发展轨迹
第二节 未名集团的发展轨迹
第5章 校办科技企业集团的发展机制与轨迹
第一节 院系企业发展到集团企业需要的基本要素
第二节 大学的资源对科技企业集团发展的作用
第三节 企业、大学、政府与“声望等级结构”——层级性的社会结构、象征的作用与转化的策略
第四节 企业发展道路、组织结构与企业名人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第6章 大学管理校企的方式、管理症结与校企关系变化
第一节 大学管理校办工厂的方式及其遗产
第二节 大学管理校办科技企业的方式与管理症结
第三节 校企关系演变陷入“锁闭状态”——公司的“内部人控制”、校企脱离与“家族化”问题
第四节 北大的重塑与校企关系的新变化
第7章 总结与探讨:大学的社会形塑与校企关系的演变
第一节 从体系再生产的视角理解校企关系变化曲线
第二节 大学创办校企“屡败屡办”之谜
第三节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与尚待研究的问题
附录:北京大学科技收入与校企收入情况统计表
参考文献
后记
Prestige, property rights, and management:the mystery of university-run enterprises in China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loading icon](/img/book/loading_solarSystem.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