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郭小安的这本《网络民主的可能及限度》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统方法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媒介与民主的一般理论进行溯源和总结,提炼出媒介和民主关系的一般理论;然后从现实出发,比较媒介民主关系在不同政治生态下的差异,并在比较分析中理清媒介与民主关系的现状及困境等;论述网络技术的扩散和网络民主的兴起的背景,以及网络民主的定义、内涵、运行机制;重点考察比较不同政治生态下网络民主功能的差异,并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从差异中的原因中寻找网络民主的效度及影响因素;并从网络民主的结构性缺陷、功能性缺陷等方面出发,论述网路民主的缺陷,最后提出网络民主的出路。
目录
导论
一 问题提出
二 研究综述
三 选题价值
四 研究方法与逻辑结构
第一章 媒介与民主关系的一般理论
第一节 大众媒介及政治功能
一 传播、媒介与大众媒介
二 大众传播的特点
三 大众媒介的政治功能
第二节 有关媒介与民主关系的经典论述
一 古典思想家笔下的政治传播观
二 启蒙思想家有关“言论自由”、“新闻自由”的经典论述
三 精英民主理论思想家有关“媒介和政治”的论述
四 发展传播理论有关“媒介与政治发展”的论述
五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媒介与政治关系的论述
第三节 媒介与民主关系的理论概括
一 大众媒介的政治能动性
二 大众媒介的政治依附性
第二章 媒介与民主的关系:现状与困境
第一节 西方民主政治中的大众媒介
一 媒介与民主关系的历史进程
二 “政治媒介化”背景下媒介的功能异化及其表现
第二节 西方民主政治中媒介功能异化的政治后果
一 政治参与水平低下――“没有公民的参与”
二 政治生态失衡――政党政治的衰落和议会权力的虚化
三 社会资本的下降――“独打保龄球”
四 公共领域的萎缩――“再度封建化”的危险
第三节 中国媒介与民主的关系现状
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媒介与民主关系的历史演变
二 大众媒介属性的变化对中国民主政治的影响
第四节 中国媒介与民主关系面临的困境
一 身份困境:政治属性还是市场属性
二 发展困境:自由与秩序的两难
三 监督困境:建设性还是批判性为主
小结
第三章 走出困境的曙光:网络民主的兴起
第一节 互联网兴起的历程
一 互联网技术的兴起与扩散
二 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网络与民主的契合性
一 互动结构的改变――高度交互性
二 控制结构的改变――隐蔽性和离散性
三 信息格局的改变――“自媒体”时代的来临
四 参与结构的改变――平等性和非中介性
第三节 “网络民主”的概念及内涵
一 从电视民主到网络民主:媒介民主形式的变迁
二 相近概念的辨析
三 “网络民主”的概念界定
四 网络民主的科学内涵
第四节 网络民主的表现形式及运行机制
一 网络民主的实现途径:网络政治互动
二 网络民主的载体:网络公共空间
三 网络民主的外在体现:网络舆论
四 网络民主的运行机制:虚拟与现实的相互作用
第四章 网络民主的效度:不同政治生态下的考察
第一节 有关网络民主的价值层次
一 重振代议民主
二 重塑代议民主
三 颠覆代议民主
四 培育代议民主
第二节 网络民主在西方民主政治中的现实功能
一 网络选举:“得网络者得天下”
二 网络监督:“让扒粪运动来得更猛烈些”
三 网络结社:更加多元化的集团政治格局
四 网络决策:更多的直接民主实践
第三节 网络民主在中国的角色和地位
一 民主的中国式表达
二 网络民主在中国的特定意涵
第四节 网络民主给中国民主政治带来的变化
一 输入主体变化:从“沉默的大多数”到“新意见阶层”
二 公共决策模式变化:从“黑箱模式”到“新群众路线”
三 监督力量变化:从“只打苍蝇不打老虎”到“离地三尺有网民”
四 纠错模式变化:从“内部纠正”到“咬定青山不放松”
第五章 网络民主的限度:结构和功能的视角
第一节 网络民主的结构性缺陷
一 网络民主的主体缺陷:“网络民主”还是“网络贵族民主”
二 网络公共空间:离理想的公共领域还有多远
三 网络舆论的喜与忧:自由之花上的苦涩果实
第二节 网络民主的功能性缺陷
一 “蒙面式民主”的代价
二 “群体极化”和“协同过滤”带来的极端化和碎片化
三 “人肉搜索”的道德和法律困境
结语 网络民主的出路与展望
一 现实政治的对接和容纳
二 培养多元化的民主力量而不是仅仅寄希望于网络民主
三 与其他民主形式相互协调和补充
四 以网络民主来促进民主形式的平衡发展
参考文献
后记
一 问题提出
二 研究综述
三 选题价值
四 研究方法与逻辑结构
第一章 媒介与民主关系的一般理论
第一节 大众媒介及政治功能
一 传播、媒介与大众媒介
二 大众传播的特点
三 大众媒介的政治功能
第二节 有关媒介与民主关系的经典论述
一 古典思想家笔下的政治传播观
二 启蒙思想家有关“言论自由”、“新闻自由”的经典论述
三 精英民主理论思想家有关“媒介和政治”的论述
四 发展传播理论有关“媒介与政治发展”的论述
五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媒介与政治关系的论述
第三节 媒介与民主关系的理论概括
一 大众媒介的政治能动性
二 大众媒介的政治依附性
第二章 媒介与民主的关系:现状与困境
第一节 西方民主政治中的大众媒介
一 媒介与民主关系的历史进程
二 “政治媒介化”背景下媒介的功能异化及其表现
第二节 西方民主政治中媒介功能异化的政治后果
一 政治参与水平低下――“没有公民的参与”
二 政治生态失衡――政党政治的衰落和议会权力的虚化
三 社会资本的下降――“独打保龄球”
四 公共领域的萎缩――“再度封建化”的危险
第三节 中国媒介与民主的关系现状
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媒介与民主关系的历史演变
二 大众媒介属性的变化对中国民主政治的影响
第四节 中国媒介与民主关系面临的困境
一 身份困境:政治属性还是市场属性
二 发展困境:自由与秩序的两难
三 监督困境:建设性还是批判性为主
小结
第三章 走出困境的曙光:网络民主的兴起
第一节 互联网兴起的历程
一 互联网技术的兴起与扩散
二 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网络与民主的契合性
一 互动结构的改变――高度交互性
二 控制结构的改变――隐蔽性和离散性
三 信息格局的改变――“自媒体”时代的来临
四 参与结构的改变――平等性和非中介性
第三节 “网络民主”的概念及内涵
一 从电视民主到网络民主:媒介民主形式的变迁
二 相近概念的辨析
三 “网络民主”的概念界定
四 网络民主的科学内涵
第四节 网络民主的表现形式及运行机制
一 网络民主的实现途径:网络政治互动
二 网络民主的载体:网络公共空间
三 网络民主的外在体现:网络舆论
四 网络民主的运行机制:虚拟与现实的相互作用
第四章 网络民主的效度:不同政治生态下的考察
第一节 有关网络民主的价值层次
一 重振代议民主
二 重塑代议民主
三 颠覆代议民主
四 培育代议民主
第二节 网络民主在西方民主政治中的现实功能
一 网络选举:“得网络者得天下”
二 网络监督:“让扒粪运动来得更猛烈些”
三 网络结社:更加多元化的集团政治格局
四 网络决策:更多的直接民主实践
第三节 网络民主在中国的角色和地位
一 民主的中国式表达
二 网络民主在中国的特定意涵
第四节 网络民主给中国民主政治带来的变化
一 输入主体变化:从“沉默的大多数”到“新意见阶层”
二 公共决策模式变化:从“黑箱模式”到“新群众路线”
三 监督力量变化:从“只打苍蝇不打老虎”到“离地三尺有网民”
四 纠错模式变化:从“内部纠正”到“咬定青山不放松”
第五章 网络民主的限度:结构和功能的视角
第一节 网络民主的结构性缺陷
一 网络民主的主体缺陷:“网络民主”还是“网络贵族民主”
二 网络公共空间:离理想的公共领域还有多远
三 网络舆论的喜与忧:自由之花上的苦涩果实
第二节 网络民主的功能性缺陷
一 “蒙面式民主”的代价
二 “群体极化”和“协同过滤”带来的极端化和碎片化
三 “人肉搜索”的道德和法律困境
结语 网络民主的出路与展望
一 现实政治的对接和容纳
二 培养多元化的民主力量而不是仅仅寄希望于网络民主
三 与其他民主形式相互协调和补充
四 以网络民主来促进民主形式的平衡发展
参考文献
后记
网络民主的可能及限度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