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在介绍当今世界流行的燃煤脱汞技术的基础上,论述了符合我国
国情的残炭吸附脱汞技术以解决相关的燃煤汞污染问题。
本书前半部分讲述了燃煤汞污染物形成及演化规律,并系统介绍了目
前主流的燃煤烟气汞污染控制技术及使用效果。本书后半部分介绍了作者
研究的一套新型的闭路处理系统,该系统可使资源循环利用,并变废为
利,此工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书可供相关专业科技工作者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学
校研究生及本科高年级学生教学用书。
目录
1 概论
2 汞的基本性质及污染危害
2.1 汞的基本性质
2.1.1 汞的发现及历史应用
2.1.2 丰度及赋存状态
2.1.3 汞的冶炼
2.1.4 主要物理性质
2.1.5 主要化学性质
2.1.6 毒理学和危害
2.1.7 汞污染控制的相关标准和法规
2.2 大气圈中汞的种类及汞循环
2.2.1 汞的种类
2.2.2 气圈汞污染源
2.2.3 大气圈汞循环
3 煤燃烧过程中汞污染物形成及演化的热力学过程
4 燃煤汞污染现状及控制
4.1 中国原煤及燃煤产物中汞的含量
4.1.1 中国原煤中汞的含量
4.1.2 飞灰和底灰中汞的含量
4.1.3 灰中汞的粒度分布
4.2 中国燃煤汞排放
4.2.1 中国燃煤汞排放的环境风险
4.2.2 中国和美国燃煤电厂汞排放状况的比较
4.3 当今燃煤汞污染控制综述
4.3.1 洗选煤技术
4.3.2 锅炉中捕集
4.3.3 除尘器捕获
4.3.4 吸附剂喷射方法
4.3.5 湿法脱硫工艺
4.3.6 选择性催化还原剂
4.3.7 组合工艺
4.3.8 电晕放电等离子体技术
4.3.9 活性炭汞脱除机理的研究
4.3.10 未燃残炭对燃煤烟气中汞的脱除研究.
4.4 汞污染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4.5 结论
5 飞灰未燃尽残炭的浮选柱分离
5.1 燃煤飞灰的基本性质
5.1.1 形态特征
5.1.2 化学成分
5.1.3 物相组成及其他性质
5.2 飞灰的综合利用
5.2.1 燃煤飞灰的资源特性
5.2.2 燃煤飞灰的利用现状
5.3 飞灰残炭的分离技术
5.3.1 浮游分选
5.3.2 电选
5.3.3 重力分选
5.4 双射流浮选柱的设计特点及配套流程
5.4.1 设计特点
5.4.2 配套流程
5. 5 人料的物化性质
5.6 残炭浮选柱的分离
5.6.1 浆料制备
5.6.2 浮选柱分选过程
5.6.3 占果分析
5.7 结论
6 飞灰汞分布及残炭物化性质
6.1 飞灰来源和分析方法
6.2 飞灰各组分的汞分布
6.3 残炭粒径分布
6.4 残炭化学组成
6.5 残炭单体微晶结构
6.6 残炭微观形态
6.6.1 原状灰微观形貌观察
6.6.2 残炭微观形貌观察
6.7 残炭比表面积及孔径/体积分布
6.8 残炭的表面官能团
6.9 结论
7 分离残炭对气相汞的模拟吸附试验
7.1 吸附的有关概念
7.1.1 定义
7.1.2 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7.1.3 物理吸附的势能
7.1.4 吸附焓/热
7.1.5 毛细管凝结
7.1.6 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回线
7.1.7 吸附研究中的重要变量
7.2 试验原料
7.3 气相汞发生系统
7.4 气相汞分析
7.5 实验过程
7.5.1 静态吸附实验
7.5.2 动态吸附实验
7.6 测试结果
7.6.1 未燃残炭和商业活性炭的汞吸附特性
7.6.2 残炭的动态吸附试验
7.7 吸附机理
7.7.1 试验残炭吸附等温线分析
7.7.2 活性点位的汞吸附
7.7.3 汞在炭质上吸附的概念模型
7.7.4 凝结机理
7.8 汞吸附等温线的数学描述
7.9 结论
8 载汞残炭的汞脱附研究
8.1 概述
8.2 试验原料制备
8.3 试验步骤
8.4 试验结果
8.5 再生残炭的汞吸附试验
8.6 结论
9 燃煤电厂汞污染控制成本估计
索引
参考文献
2 汞的基本性质及污染危害
2.1 汞的基本性质
2.1.1 汞的发现及历史应用
2.1.2 丰度及赋存状态
2.1.3 汞的冶炼
2.1.4 主要物理性质
2.1.5 主要化学性质
2.1.6 毒理学和危害
2.1.7 汞污染控制的相关标准和法规
2.2 大气圈中汞的种类及汞循环
2.2.1 汞的种类
2.2.2 气圈汞污染源
2.2.3 大气圈汞循环
3 煤燃烧过程中汞污染物形成及演化的热力学过程
4 燃煤汞污染现状及控制
4.1 中国原煤及燃煤产物中汞的含量
4.1.1 中国原煤中汞的含量
4.1.2 飞灰和底灰中汞的含量
4.1.3 灰中汞的粒度分布
4.2 中国燃煤汞排放
4.2.1 中国燃煤汞排放的环境风险
4.2.2 中国和美国燃煤电厂汞排放状况的比较
4.3 当今燃煤汞污染控制综述
4.3.1 洗选煤技术
4.3.2 锅炉中捕集
4.3.3 除尘器捕获
4.3.4 吸附剂喷射方法
4.3.5 湿法脱硫工艺
4.3.6 选择性催化还原剂
4.3.7 组合工艺
4.3.8 电晕放电等离子体技术
4.3.9 活性炭汞脱除机理的研究
4.3.10 未燃残炭对燃煤烟气中汞的脱除研究.
4.4 汞污染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4.5 结论
5 飞灰未燃尽残炭的浮选柱分离
5.1 燃煤飞灰的基本性质
5.1.1 形态特征
5.1.2 化学成分
5.1.3 物相组成及其他性质
5.2 飞灰的综合利用
5.2.1 燃煤飞灰的资源特性
5.2.2 燃煤飞灰的利用现状
5.3 飞灰残炭的分离技术
5.3.1 浮游分选
5.3.2 电选
5.3.3 重力分选
5.4 双射流浮选柱的设计特点及配套流程
5.4.1 设计特点
5.4.2 配套流程
5. 5 人料的物化性质
5.6 残炭浮选柱的分离
5.6.1 浆料制备
5.6.2 浮选柱分选过程
5.6.3 占果分析
5.7 结论
6 飞灰汞分布及残炭物化性质
6.1 飞灰来源和分析方法
6.2 飞灰各组分的汞分布
6.3 残炭粒径分布
6.4 残炭化学组成
6.5 残炭单体微晶结构
6.6 残炭微观形态
6.6.1 原状灰微观形貌观察
6.6.2 残炭微观形貌观察
6.7 残炭比表面积及孔径/体积分布
6.8 残炭的表面官能团
6.9 结论
7 分离残炭对气相汞的模拟吸附试验
7.1 吸附的有关概念
7.1.1 定义
7.1.2 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7.1.3 物理吸附的势能
7.1.4 吸附焓/热
7.1.5 毛细管凝结
7.1.6 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回线
7.1.7 吸附研究中的重要变量
7.2 试验原料
7.3 气相汞发生系统
7.4 气相汞分析
7.5 实验过程
7.5.1 静态吸附实验
7.5.2 动态吸附实验
7.6 测试结果
7.6.1 未燃残炭和商业活性炭的汞吸附特性
7.6.2 残炭的动态吸附试验
7.7 吸附机理
7.7.1 试验残炭吸附等温线分析
7.7.2 活性点位的汞吸附
7.7.3 汞在炭质上吸附的概念模型
7.7.4 凝结机理
7.8 汞吸附等温线的数学描述
7.9 结论
8 载汞残炭的汞脱附研究
8.1 概述
8.2 试验原料制备
8.3 试验步骤
8.4 试验结果
8.5 再生残炭的汞吸附试验
8.6 结论
9 燃煤电厂汞污染控制成本估计
索引
参考文献
燃煤汞污染及其控制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