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目前许多关于中国三农问题的研究,都有一个明确的政策归因:为推
行国家的工业化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伤害了农民、农业和农村,造成三农
问题。
但不该因此忘记另一个根本的原因:当我们的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
向现代工业化社会转型的时候,必然会出现三农问题。农业的产业性质决
定其经济总量受消费农产品的总人口制约,在工业化开始后农业的经济地
位必然下降,因此就有了农业问题;又由于农民是具体的、居住在乡村的
、有一定社会属性的人,所以农业人口的非农化绝不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
移那么简单,即使西方先工业化国家三次产业间产值结构的变化和就业结
构也相当的不同步,这种不同步必然带来农民问题;由于乡村人口密度远
小于城市,受市场条件限制其非农产业必然落后于城市,也就必然带来农
村发展问题。这说明三农问题是转型期的必然,研究者的视角应该更多的
放在这个必然的“客观历史过程”上。
目录
引言 定县再调查告诉我们什么
第一节 理论与政策中对农民的假设
第二节 农业的生计地位已经下降
第三节 乡村居民已经不是“乡下人”
第四节 社会转型后才有职业农民
第五节 真正的问题
第一章 转型期结构性贫困
第一节 农民问题的中国性
第二节 社会结构转型与农民贫困
第三节 农民问题的阶段性
第四节 生计重构是农民问题的核心
第二章 贫困的原因
第一节 80年来的归因
第二节 贫困定律
第三节 “部分人先富”战略
第三章 农民就业问题
第一节 工业化优先战略惠及农民
第二节 “农民工”问题
第三节 “离土不离乡”问题
第四节 异地就业问题
第四章 家庭经营问题
第一节 口粮农业的含义
第二节 以经营代替就业
第三节 粮食问题
第五章 社区建构问题
第一节 农业社会的均质人口分布
第二节 现代社会的非均衡布局
第三节 迁移问题
第四节 乡村都市化问题
第六章 社会转型时期的乡村管理
第一节 传统社会的乡村管理
第二节 转型期的村治问题
第三节 乡村管理的出路与政策建议
第七章 农民问题的出路
第一节 解决农村问题的社会主义道路
第二节 用国家手段解决农民问题
参考文献
第一节 理论与政策中对农民的假设
第二节 农业的生计地位已经下降
第三节 乡村居民已经不是“乡下人”
第四节 社会转型后才有职业农民
第五节 真正的问题
第一章 转型期结构性贫困
第一节 农民问题的中国性
第二节 社会结构转型与农民贫困
第三节 农民问题的阶段性
第四节 生计重构是农民问题的核心
第二章 贫困的原因
第一节 80年来的归因
第二节 贫困定律
第三节 “部分人先富”战略
第三章 农民就业问题
第一节 工业化优先战略惠及农民
第二节 “农民工”问题
第三节 “离土不离乡”问题
第四节 异地就业问题
第四章 家庭经营问题
第一节 口粮农业的含义
第二节 以经营代替就业
第三节 粮食问题
第五章 社区建构问题
第一节 农业社会的均质人口分布
第二节 现代社会的非均衡布局
第三节 迁移问题
第四节 乡村都市化问题
第六章 社会转型时期的乡村管理
第一节 传统社会的乡村管理
第二节 转型期的村治问题
第三节 乡村管理的出路与政策建议
第七章 农民问题的出路
第一节 解决农村问题的社会主义道路
第二节 用国家手段解决农民问题
参考文献
Structural poverty of the peasant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loading icon](/img/book/loading_solarSystem.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