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缘起于一篇本来没想过要发表的文章或者说是一本书的写作提纲,因而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缺点。比如,书中的理论尚未充分展开、许多概念的定义还不够精确;由于写作的初衷不是为了发表,所以书中许多资料和观点的征引比较粗略,考证和分析也有待加强;本书基本上没有涉及春秋- 战国时代的国际关系及其对当时历史发展的影响;本书对战国时期各国强大战争能力的经济基础的考证十分薄弱;本书对目前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尚很少运用;本书对汉朝以后的中国历史基本是一笔带过,各个朝代之间的巨大差异及其对后代的影响均在这三言两语中打发了。
本书用理性化概念分析了战国时期的军事和政治主线,指出正是军事的理性化产生了君主专制政治的理性化,从而为中国日后两千多年的社会结构奠定了稳定的基础。他提出了一个普遍性的命题:军事的理性化和经济的理性化带给中国社会高度集权与分权的二极。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引论
第二章 本书论点的进一步阐述
第三章 相关研究回顾
第四章 本书的理论及其渊源
第五章 西周体制及其衰落
第六章 东周历史的分期
第七章 霸主时期(公元前770—前546年)
第八章 转型期(公元前546—前413年)
第九章 全民战争期(公元前419—前211年)
第十章 儒法国家的形成
第十一章 中国历史的模式
附录一: 本书对东周时期战争信息的计量方法
附录二: 评许田波《古代中国和近现代欧洲的战争及国家形成》
主要原始文献
参考文献
第一章 引论
第二章 本书论点的进一步阐述
第三章 相关研究回顾
第四章 本书的理论及其渊源
第五章 西周体制及其衰落
第六章 东周历史的分期
第七章 霸主时期(公元前770—前546年)
第八章 转型期(公元前546—前413年)
第九章 全民战争期(公元前419—前211年)
第十章 儒法国家的形成
第十一章 中国历史的模式
附录一: 本书对东周时期战争信息的计量方法
附录二: 评许田波《古代中国和近现代欧洲的战争及国家形成》
主要原始文献
参考文献
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