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副标题:无

作   者:潘懋元主编

分类号:

ISBN:9787536138292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大学教育质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这次大会的成果汇集,内容丰富,充分反映了来自世界10多个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专家学者的观点和理论。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建院30周年之际,在厦门大学召开的“大学教育质量的理论与买践研究”国际学术会议,是一次规模大、规格高的学术盛会。海内外学界名流会聚厦门,共同回溯高等教育学科30年的发展历程,展望未来高等教育学科的发展趋势;同时就大学教育质量的主题展开深入的探讨,形成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主要体现在大学教育质量与高校分类发展理论,以及中外高等教育质量的分析、研究与展望。

目录

版权页
序 三十年回顾与感悟 潘懋元
目录页
大学教育质量与高校分类发展
教学的活动理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 N.F.塔蕾金娜著 杨广云、顾鸿飞译
知识社会中的全球大学 塔皮奥·瓦瑞斯著 冯典译
社会学视角中的高等教育质量理论 有本章著 冯典译
大学在教育体系中的角色和作用 钟宇平
“高等教育质量:理论和应用”——基于教师教育机构的评估 具滋亿著 寇三军、冯典译
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的国际视野 吴玫
认证、问责和评估:转型国家高等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 DarwinD.Hendel& DarrellR.Lewis著 余斌译
对高等教育评价哲学的探讨 史秋衡 闫飞龙
高等教育质量的知识解读 毛亚庆 黄启兵
新时期质量观与高校质量管理 李志宏
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政策的特点及走向分析 卢晓中 刘志文
提高和保障高等教育质量需要治本之策 邹晓平
高等教育质量内部管理与外部监控的关系分析 胡建华
论高等学校课程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 王根顺
“三位一体”: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新模式的建构 余小波
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新趋势及我国的选择 王建华
认同、冲突与融合: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实践理性反思 刘玉静
高等教育的质量代价研究 汤晓蒙
高等学校为什么要分类以及怎样分类——加州高等教育规划分类体系与卡内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的比较 赵婷婷 汪乐乐
我国高等学校分类的走向探析 雷庆 宋中英
高等教育分类办学的多元价值分析 张彦通 赵世奎
中国高校分类标准及指标体系设计探讨 陈厚丰
我国重点学科建设对高校博弈与分层的影响与反思 左兵
对高等教育分类评估的思考 夏建国 刘文华
选优评估:中国高等教育评估的重要内容和特色制度 冯典
中外高等教育质量分析
基层制度创新与政府政策规范:独立学院的发展理路及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陈汉聪 陈学飞
论我国新建本科院校规模与质量 李泽彧
喧嚣中的高度:论民办高校质量发展 梁燕玲
研究生教育处在十字路口——兼对高等教育学科研究生教育改革趋向探讨 王洪才
我国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与机制创新 武毅英 陈梦
我国研究型大学师生对博士质量要素的认识研究——基于五所高校的调查 谢作栩 王蔚虹
中山大学博士教育质量个案研究 中山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组
高校教学质量保障新模式探索:以中国海洋大学为例 宋文红
西藏民族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分层次分类型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王学海 高学
高校战略选择的动力机制与空间——基于一则普通高校案例的分析 周巧玲
台湾的大学系所评鉴:制度设计规划与实施 杨莹 杨国赐 王保进
中美两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研究 庄丽君 刘少雪
美国大学教授终身制及晋升的标准和过程:评价其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效用 徐俞著 陈琰、冯典译
追求公平:高校招生的永恒主题——美国高校招生政策的争议与改革述论 郑若玲
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中的学生参与 赵叶珠
芬兰高等教育改革:对全球化的回应 阿瑞尔德·杰尔德夫著 冯典译
瑞典的教师教育与高等教育关系:未来的挑战 弗兰伯格·甘玛丽·伊丽莎白著 寇三军译 冯典校
世界高教组织质量保障:纳米比亚理工学院的经验 IreneHimeesoraKaimuas著 冯典译
亚太地区质量监控制度及其社会背景分析 汪航 郑晓齐 马永红
日本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及大学创新力预测分析 张慧洁编译
在全球和知识经济背景下,印度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阎凤桥 施晓光
高等教育研究质量分析与展望
潘懋元与第一本《高等教育学》 杨德广
中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先锋——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的创建及其历史意义 李均
潘懋元教授与中国高等教育学分支学科发展 刘志文
潘懋元先生的教师质量观摭论 金维才 朱家存
责任、使命与胆识:高教研究“而立之年”的思考与追问 龚放
高教政策的中国研究:两种可能的范式 鲍嵘
高等教育研究范式的三维视界 张欣
近十年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现状与未来走向——以《高等教育研究》刊发论文为样本 别敦荣 彭阳红
我国高等教育研究30年:研究主题的分布与嬗变——基于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1980—2006)的分析 韩映雄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30年:研究方法的演变——基于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1980—2006)的分析 丁学芳 周燕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30年:研究者与研究机构的分析——基于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1980—2006)的分析 张东海
近十年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走向——基于《高等教育研究》载文的分析 汪霞 蔡惠芬 吕林海
求异抑或趋同:中国女性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变迁与反思 覃红霞
高等教育研究不能回避性别——女性主义的视角 林莉
私立时期厦门大学教育学科的地位与影响 张亚群
国际著名学者的演讲提纲
转型时代的质量问题 罗纳德·伯纳特
高等教育质量——理论和分析的问题 金子元久
荷兰高等教育质量保证 NicoVerloop
外部质量保证模式与中国的选择 黄福涛
附录
在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高教所)建院(所)三十周年纪念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来宾欢迎词 史秋衡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高教所)建院(所)三十周年工作报告 刘海峰
载着光荣与梦想远航——在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高教所)建院(所)三十周年纪念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闭幕词 刘海峰
理论争鸣、案例佐证与学科反思三结合——“大学教育质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国际学术会议综述 冯典 史秋衡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