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o-Japanese relations: the post-war towards new era

副标题:无

作   者:(日)毛里和子著;徐显芬译

分类号:D822.3

ISBN:9787509706459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中日两国有源远流长的交流历史,也有近代的战争与交恶。近年来,   中日两国交往中出现的教科书事件、钓鱼岛之争、反日游行等引人注目的   事件,引起了中日两国相关学者的关注。超越偏激和狭隘,正确认识对方   ,是建立健全中日关系的基础。本书站在相对客观的立场上对从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到现在为止的中日关系进行了总结,针对今后的两国关系,提   出了关系理性化、首脑进行定期接触、针对双方存在问题进行多层次的交   流、妥善解决历史问题、推进政府间的共同国家事业、建立东亚共同体等   建议。   

目录

  关于毛里和子教程的新著 步 平/1
  序 言 1
  第一章 冷战时期 1
    第一节 《旧金山和约》与“日台条约”1
      ◆1.旧金山媾和/2.吉田书简/3.“日台条约”/4.中国的批判
    第二节 战后日本的“脱亚”与对华政策8
      ◆1.疏远的亚洲/2.与东南亚的赔偿谈判/3.第一本外交蓝皮书/
       4.首次发表对华统一见解/5.《日韩基本条约》/6.东南亚的开
       发/7.佐藤政权与亲台派
    第三节 中国对日基本政策 18
      ◆1.向苏联一边倒/2.“把军国主义者和日本人民区分开来”/
       3.“对日工作”的组织机构/4.“对日政策和对日活动的方针
       和计划”/5.促进对日邦交正常化/6.在华日侨的归国与战犯/
       7.日本对华的战争赔偿问题/8.为什么放弃赔偿要求?
    第四节 民间贸易及其作用 30
      ◆1.冷战与禁运/2.与民间贸易有关的四个组织/3.四次中日民
       间贸易协定/4.长崎国旗事件/5.廖高(LT)贸易/6.中日备
       忘录贸易(MT贸易)/7.友好贸易/8.中日关系的制约因素
  第二章 走向邦交正常化之路 43
    第一节 中美接近 43
      ◆1.中美接触的开始/2.巴基斯坦通道/3.美国的战略意图/
       4.中国的战略意图/5.基辛格的秘密访华/6.10月访华/
       7.基辛格、周恩来会谈的要点/8.尼克松访华/9.上海公报
       /10.中美两国的对日战略/11.中美两国的日本认识
    第二节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过程 57
      ◆1.“日本军国主义”批判/2.周恩来四条件与财界向中国
       “倾斜”/3.实现邦交正常化的政治过程/4.所谓的“竹入
       笔记”/5.田中、大平访华/6.正常化谈判的要点/7.谈判
       的最精彩场面/8.《中日联合声明》的制定/9.与台湾断交
    第三节如何评价正常化? 68
      ◆1.日本方面的问题/2.历史问题解决了吗?/3.与中美接近的
       比较/4.赔偿与舆论/5.中国外交的战略性/6.中国外交的道
       义性/7.“1972年体制”论/8.1972年的协议是永久不变的吗?
  第三章 中国的现代化与日本 84
    第一节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 84
      ◆1.蜜月时代/2.《中日和平友好条约》/3.邓小平访日与日
       元贷款/4.第一次长期贸易协议/5.大型设备合同的取消/
       6.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7.独立自主路线的确立
    第二节 中国的现代化政策与日本的援助93
      ◆1.中国决定接受日元贷款/2.大平首相的对华援助三原则
       /3.大平政权的环太平洋政策/4.胡耀邦与对日关系/
       5.四次对华日元贷款/6.最大的受援国/7.中国对ODA的
       评价/8.北京“政治风波”/9.“回归亚洲的日本”
    第三节 围绕历史问题发生的摩擦 107
      ◆1.历史教科书问题/2.参拜靖国神社问题/3. 9·18“反
       日游行”/4.后藤田谈话/5.光华寮事件
  第四章 结构性变动期的中日关系 113
    第一节 冷战后与新的问题点 113
      ◆1.何谓结构性变动?/2.经济的“相互依赖”/3.中国的崛起
       /4.核试验与无偿援助的冻结/5.台湾海峡危机/6. 日美安
       保的重新定义与“周边事态”/7.日美新指针/8.钓鱼岛纷争
    第二节 “战后是否已经结束”? 124
      ◆1.日本的“双重标准”/2.战后50年的“了结”/3.战后50
       年的村山谈话/4.日本政治的变化/5.民间索赔的动向/6.日
       本政府的立场/7.江泽民访日与历史问题
    第三节 中国的新民族主义与“对日新思维”135
      ◆1.爱国主义教育/2.中国的极端民族主义/3.“愤青”/4.新日本论/
       5.“对日新思维”/6.孤立的“新思维”/7.《抗日战争研究》上的争论
    第四节 日本的新民族主义与中国 147
      ◆1.战争观的变化/2.对历史的重新评估/3.新历史教科书/4.新
       民族主义/5.中国的日本论/6.参拜靖国神社问题/7.甲级战犯
       与东京审判/8.中国批判参拜靖国神社/9.被象征化的靖国神社
  第五章 走向新的关系——能否成为伙伴? 162
    第一节 2005年的“反日游行”162
      ◆1.“反日游行”的高涨/2.中国领导层内部的意见分歧?/
       3.游行的前兆/4.网上民族主义
    第二节 相互认识的恶化 167
      ◆1.中国的对日印象/2.日本对华印象的变化
    第三节 中日间新的问题点 170
      ◆1.日本谋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问题/2.中国政府的态
       度/3.台湾问题与日美安保体制/4.ODA问题/5.领土、领海问题
    第四节 中日关系的新结构 177
      ◆1.三个行为体/2.三个层次的问题
    第五节 如何重新建构中日关系 180
      ◆1.首先加强危机管理/2.六个提议/3.亚洲中的日本/4.亚洲中的中国
  续 章 两国关系的制度化建设——“后小泉时代”中日关系的重建187
    ◆1.首脑往来的恢复/2.中日关系制度化之启动/3.中日能否走向新时代?
  结 语 218
  引用文献 225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Sino-Japanese relations: the post-war towards new era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