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目的转型:从终极者到普通人:基于人性视角的研究

副标题:无

作   者:于忠海著

分类号:

ISBN:9787511706454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教育目的转型:从终极者到普通人》由于忠海编著。    《教育目的转型:从终极者到普通人》的内容有:    如何认识教育目的既是教育改革的的核心问题,也是教育研究中的基   本问题,它不仅关系到教育活动的实践走向,还决定着教育活动的本体论   存在,即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在本质上区别于其它社会实践的根本所在。   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和人性认识的新进展要求以培养“人”为己任的教   育必须从自身内部主动实现教育目的的转型,肩负起促进个体发展的历史   使命。    传统教育目的体现为建立在理性秩序设计下的终极者,以期解决和超   越人的“有限性”、“矛盾性”、“历史性”等现实局限,因而,作为终   极   者的人主要表现为理性层面的无限性、价值层面的无矛盾性、存在层面的   非历史性。这种至善至美的终极者分为社会精英、规训者和普通大众三个   等级,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最佳终极定位。人所承担或扮演的生活、社   会角色等同于整体性、复杂性、鲜活性的人自身,将人片面化、定型化、   终极化,生命被职能化、工具化,为自己所追求的理性异化。终极者教育   目的追求理性设计的“园艺教育观”,将教育视为“造人”的一项工程,   维护理性社会和“园艺教育”自身的再生产。    社会发展和理性反思赋予人有限、生成和共生的人性内涵,有限性包   括人的差异性、平等性和未完成性,生成性包括人的自治性、超越性和不   确定性,共生性包括人的共在性、共融性和非同质性。普通人就是基于人   的有限性、生成性和共生性存在与发展的一种应然人格,是开放、多元和   自主的生命体,“普通”仅仅是一种人性属性和成人规范的界定,而非实   体性的终极目标存在,正是由于有限、生成和共生,普通人的内涵才是不   断生成和发展的。与“完美的”、“定型的”、“终结性的”外在于人的   终   极者不同,有限、生成和共生的普通人折射了人之为人的生命真谛,普通   人是生活和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和源泉,自然就是教育的目的所在,也   符合确立教育目的的人类学、心理学和道德规范。所以,从终极者到普通   人就成为基于人性的教育目的转型的内在追求。    教育目的转型为普通人的合理性首先体现为社会、心理发展趋势以及   理性自身反思与复杂人性观所奠定的人性认识基础;其次,普通人教育所   引发的教育功能、教育价值和教育机制变革则确立了教育自身的合理性。   普通人教育践行实践、自由和公正内在地统一于普通人人性自身的教育   观,其中,自我实践是人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自由则是个体生命意志   的本质体现,公正是人作为社会性存在的共生规范。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缘起和追问
   (一)来自教育实践的思考
   (二)问题的具体内涵
   (三)问题追问的视野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及其方法论审视
   (一)国内教育目的转型研究现状分析
   (二)国外教育目的转型研究现状分析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的启示
   三、研究方法论的选择和运用
   (一)元教育研究方法论
   (二)理性反思与批判方法论
   (三)复杂性思想方法论
   (四)历史研究方法论
   四、论文的核心概念与逻辑结构
   (一)论文的核心概念:普通人
   (二)论文的逻辑结构与主要观点
  第一章 传统教育目的的历史考察:终极者及其教育观批判
   一、西方教育目的的历史画像:终极者形态的演变
   (一)古希腊时期的“智慧人”
   (二)中世纪时期的“宗教人”
   (三)启蒙时期的“自然人”
   (四)近现代时期以来的“理性人”
   二、中国教育目的的历史变迁:终极者情结的演绎
   (一)古代教育中的“圣人”、“君子”追求
   (二)民国时期的多元教育目的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全面人”情结:变异的终极者
   三、终极者的特征及其教育观批判
   (一)终极者的特征
   (二)终极者的等级构成
   (三)终极者教育观批判:园艺教育观
  第二章 教育目的转型的规范取向
   一、终极者教育目的的自身定位反思
   (一)教育目的与人的关系:终极者是个体发展的既定模型
   (二)教育目的与社会的关系:终极者是服务于社会的工具
   (三)教育目的与教育的关系:终极者是监控教育的权威
   二、教育目的转型的规范建构
   (一)认识教育目的的方法论转型
   (二)教育目的的定位转型
   (三)教育目的的价值转型
   三、转型为新教育目的的标准规范
   (一)教育目的的人类学规范
   (二)教育目的的心理学规范
   (三)教育目的的道德规范
  第三章 普通人界定:基于人性的视角
   一、普通人涵义演变的语用学考察
   (一)普通人的词源学解读
   (二)中西方“普通人”的语用学考察
   (三)终极论视角下的普通人定位
   二、普通人的人性基础
   (一)人的有限性
   (二)人的生成性
   (三)人的共生性
   三、普通人的重新定位及其价值颠覆
   (一)普通人的重新定位
   (二)普通人的价值颠覆
  第四章 教育目的转型为普通人的人性基础辩护
   一、社会发展转型对普通人的呼唤
   (一)社会形态转型对普通人的呼唤
   (二)科技发展对普通人的支持
   (三)社会及其科技发展对教育目的转型为普通人的启发
   二、心理层面上的人性假设趋势对普通人的支持
   (一)传统心理观对人性的假设和人的认识
   (二)建构主义和多元智能论对普通人的人性认识
   (三)心理层面人性假设对教育目的转型为普通人的启发
   三、理性反思与复杂性人性论对普通人的辩护
   (一)知性视角下的理性观反思
   (二)复杂性人性观
   (三)理性反思与复杂性人性观对教育目的转型为普通人的启发
  第五章 教育目的转型为普通人的教育合理性辩护
   一、教育功能视角
   (一)普通人内含超越既定社会的教育功能
   (二)普通人教育促进个体不断生成的功能
   (三)普通人目的论维护教育独立性的功能
   二、教育价值视角
   (一)普通人教育的内在目的价值观
   (二)普通人教育的个人与社会共生本位论
   (三)普通人的价值与人性规范的内在统
   三、教育机制视角
   (一)普通人人性论内舍教育的基本规范
   (二)普通人教育目的观下的学生发展论
   (三)师生共生观的教育机理
  第六章 普通人教育理念
   一、普通人教育追求自我生成的实践理念
   (一)实践的内涵
   (二)普通人人性的自我生成性实践诉求
   (三)追求自我生成性实践的普通人教育
   二、普通人教育追求生命的自由理念
   (一)自由的内涵
   (二)普通人人性的自由诉求
   (三)追求生命自由的普通人教育
   三、普通人教育追求公正的社会理念
   (一)公正的内涵
   (二)普通人人性的公正诉求
   (三)追求公正的普通人教育
  第七章 普通人教育观下的应试教育改革
   一、应试教育的“合理性”审视
   (一)应试教育的历史根基传承
   (二)应试教育的现实需要
   (三)教育活动自身的惰性维护
   二、应试教育改革的学生认识转向
   (一)从抽象人走向具体人
   (二)从单向度的人走向解放的人
   (三)从塑造的人走向自治的人
   三、应试教育改革的活动认识转向
   (一)教育存在从从属到独立
   (二)培养目标从精英到普通人
   (三)教育机制从传授到共生
  结语:普通人教育的追求
  参考文献
  后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教育目的转型:从终极者到普通人:基于人性视角的研究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