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目录
目 录
序
一 校雠目录辨
二 《汉志·诗赋略》首三种分类
三 《汉志·诗赋略》首三种分类之标准
四 杂家为秦学说
五 《汉志》杂赋义例说臆
六 《史通》内外篇成书互有先后
七 家人
八 释“阑单”
九 释“交牙”
一○ 史述、史赞
一一《史记》之取资
一二 《三国志》魏、蜀、吴三书曾单行
一三 文章繁简
一四 裴荣期《语林》
一五 裴子野有良史才
一六 关于《史通》之疑古惑经
一七 先秦儒家之领袖
一八 唐代进士科举与文学的关系
一九 唐代进士行卷对诗歌发展的影响
二○ 行卷对古文运动的作用
二一 行卷风尚的盛行与传奇小说的勃兴
二二 关于古代神话
二三 《楚辞》与中原文化
二四 先秦哲理散文的特点
二五 赋之名义及特征
二六 赋之渊源
二七 汉赋发生之社会背景
二八 汉赋流别
二九赋之旁衍
三○ 关于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的一点想法
三一 纪传体与列传
三二 史传文学递嬗之迹
三三 杂传
三四 《曹瞒传》与《法显行传》
三五地理书
三六八代子书之衰落
三七 魏晋论辩文勃兴之因缘
三八论辩文题材之分析
三九 七言诗的发展
四○ 唐诗的历程
四一 宋代文学研究随想
四二 《宋诗精选》前言
四三 西昆派在北宋受到的两种批评
四四 王安石诗《试院中作》与《详定试卷》
四五谈晏几道的词
四六柳永与宋词的新变
四七 谈陈师道的诗
四八谈姜夔的词《暗香》、《疏影》
四九宋代话本的艺术特征
五○ 宋代的笔记小说与诗话
五一 明清的时调小曲
五二《儒林外史》的结构
五三 贾宝玉性格的叛逆性
五四 人境庐诗的特色与“诗界革命”
五五关于对联
五六 关于文学史的编写
五七 重叠的文学史
五八形与神
五九曲与直
六○物与我
六一 同与异
六二小与大
六三一与多
六四 一多对比:人、物
六五人与物
六六时空
六七布局
六八用韵
六九组诗
七○ 《古典诗歌描写与结构中的一与多》一文结论
七一 曹操《蒿里行》“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解
七二 左思《咏史》诗的旨趣
七三左思《咏史》诗的年代
七四 左思《咏史》诗的渊源
七五陶诗“少无适俗韵”韵字说
七六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显晦
七七 《春江花月夜》的由晦而显与诗坛风会
七八 《春江花月夜》的被理解及理解之深化
七九《春江花月夜》的被误解
八○ 隋代诗风与《春江花月夜》
八一 相同的题材与不相同的主题、形象、风格(一)
八二 相同的题材与不相同的主题、形象、风格(二)
八三 相同的题材与不相同的主题、形象、风格(三)
八四 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
八五 雪中芭蕉
八六 唐人边塞诗中的地理矛盾
八七 造成唐人边塞诗地理矛盾的原因
八八 王之涣《凉州词》中的地理问题
八九 岳飞《满江红》词的真伪问题
九○ 李白的两首《望庐山瀑布》
九一 徐凝《庐山瀑布》诗被某些人推重的原因
九二 苏轼的李(白)徐(凝)优劣论
九三 一个醒的和八个醉的
九四 饮中八仙·贺知章
九五 饮中八仙·李琎
九六 饮中八仙·李适之、崔宗之与苏晋
九七 饮中八仙·李白
九八 饮中八仙·张旭与焦遂
九九 杜甫《饮中八仙歌》的作年
一○○ 《饮中八仙歌》的艺术创造性
一○一 夭矫多姿与自然合度
一○二 与徐哲东先生论昌黎《南山》诗记
一○三 韩诗《李花赠张十一署》篇发微
一○四 韩愈以文为诗的范围
一○五 韩愈以文为诗的内容
一○六 韩愈诗在北宋的影响
一○七 关于以议论为诗
一○八《长恨歌》与《圆圆曲》
一○九 玉溪诗《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说
一一○ 《复堂词序》试释
一一一说“斜阳冉冉春无极”的旧评
一一二诗的旧与新
一一三 《杜诗镜铨》批抄选
一一四 说宋祁《落花》诗
一一五 说梅尧臣《悼亡》三首
一一六 说李觏《忆钱塘江》
一一七 说王安石《明妃曲》二首
一一八 说释道潜《临平道中》
一一九说秦观《春日》
一二○ 说陈师道《怀远》
一二一说刘子翚《汴京杂诗》
一二二说岳飞《池州翠微亭》
一二三说毛珝《甲午江行》
一二四 说叶绍翁《游园不值》
一二五读《倾盖集》所见
一二六王以铸《城西诗草》
一二八宋谋场《柳条春半楼诗稿》
一二七 吕剑《青萍结绿轩诗存》
一二九荒芜《纸壁斋诗选》
一三○ 孙玄常《瓠落斋诗词钞》
一三一 陈次园《朝彻楼诗词稿》
一三二 陈迩冬《十步廊韵语》
一三三 舒芜《天问楼诗》
一三四 聂绀弩《咄堂诗》
一三五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一三六 文学研究应“感”字当头
一三七 文学作品是理论批评的土壤
一三八从小说本身抽象出理论来
一三九文学研究的两点论
一四○ 文艺批评形式的多样化
一四一应当借鉴国外汉学研究成果
一四二 关于新方法问题
一四三 古籍整理应坚持的两个原则
一四四 关于古书今译的方式
一四五 关于古书今译的个性
一四六 学术研究的“敌情观念”
一四七 学术研究的创新
一四八学术研究的基本功
一四九学术研究中的三对矛盾
一五○ 学术研究的两个阶段
一五一 学术研究效果的检验
一五二应当重视学术论文的写作
一五三 大师的意义
一五四詹詹录
一五五读《老》
一五六 读《庄》七首
一五七 校《楚辞》毕辄题其后
一五八 甲申九月钞《咏怀诗》二家注成偶效其体九首
一五九戏为九绝句
一六○ 石禅适自台赴敦煌枉道过存出示见怀新作
奉酬六首兼寄仲华
一六一 重禹寄示绀弩二集因题其端
一六二题《倾盖集》二首
一六四 记苏诗讲义尾
一六三 破角诗一首效梅宛陵体
一六五《珍庐诗稿》序
一六六 跋爰居阁《秋日杂诗》
一六七 《友杳庵遗集》跋
一六八 书批校张青在刊本李注王荆公诗后
一六九《涉江诗稿》跋
一七○ 《涉江词稿目录》后记
一七一 《林散之书画集》弁言
一七二吴白匋先生诗词集序
一七三 跋集杜句为联赠绀弩
一七四 吴兴沈先生手书词稿四种跋
一七五 《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日译本序
一七六 《梦秋词》手稿题辞
一七八《金陵风景词选》序
一七七 题张汉怡治印
一七九《纪念陈寅恪先生诞生百年学术论文集》
所载拙文后记
一八○ 为品镇题范曾画《宋江浔阳楼题反诗》
一八一 马得画《惊梦图》为敦勇题
一八二重修瞻园记
一八三 跋为临海市郑广文纪念馆书杜诗
一八四 《赵少咸先生遗著》序
一八五圭翁杂忆
一八六 王闿运与袁世凯
一八七 读《蠲戏斋诗》杂记
一八八《〈清史稿艺文志〉拾遗》序
一八九琐记汉寿易氏与寒家世谊
一九○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孙君墓表
一九一《中国文言小说史》序
一九二 南京大学教授陈君墓碑
一九三 《阳湖文派研究》序
一九四 《史通》三家评校撮录题记
一九五《清人别集总目》序
一九六黄季刚老师最后一堂课和最后一首诗
一九七 大师之大
一九八“留连金凤”与“花天酒地”
一九九黄季刚和吴瞿安老师及其他
二○ ○ 有恒斋求学记
二○一闲堂自述
编后记 巩本栋
俭腹抄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