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运用哲学方法论较全面而系统地总结、阐述中医的理论和方法。在回顾不同社会历史条件所形成的中、西医两种不同理论、方法体系的基础上,介绍了作为中医基本方法论的阴阳五行学说,作为中医生理、病理学说理论方法的藏象学说,作为中医对疾病认识和治疗理论方法的辨证论治学说;论述了学习中医 这方法论的意义;探讨了中医发展,特别是中医现代化的途径、方法及战略思想。
本书是在原《祖国医学方法论》第三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增加了“天人合一论”、“阴阳学说与元气论”、“中医药物与方剂的方法论”和“关于中医学的继承和发展”等内容,并在各章节融入近年国内外中医药研究的最新成果和进展,大大丰富了原著内容。同时补充了100余幅经典历史图片和人物插图,全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可读性强。可供广大中医院校师生和中医师阅读,也可作为中、西医研究生的研修参考,对哲学工作者则是了解中医哲学的入门指导。
目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结构和中医理论的现代阐述
——第三版代序
第三版序言
本版序言
再版前言
第三版前言
三版前言
第一章 研究中医学方法论的意义
第一节 中医学的创建与发展
第二节 西方医学略述
第三节 中西医汇通的尝试
第四节 中医学的继往开来
第二章 医学与方法论
第一节 中医、西医在方法论上的差异
第二节 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与中医方法论
第三章 关于阴阳学说
第一节 阴阳学说的形成
第二节 阴阳对立统一的思想方法涵盖中医学的各个领域
第三节 五行学说与人体有序
第四节 阴阳学说中自然和人相关的思想
. 第五节 天人合一观
第六节 阴阳学说与元气论
第七节 阴阳学说的现代研究
第八节 阴阳学说与中医学的继承和发扬
第四章 关于藏象学说
第一节 藏象学说的形成及其认识方法
第二节 试论“内景返观”
第三节 藏象说系统地贯穿了阴阳对立统一和整体联系的观点
第五章 关于辨证论治学说
第一节 辨证论治学说的形成
第二节 关于辨证论治学说的“证”
第三节 “审证求因”——中医学对于病因的认识方法
第四节 中医学对于病证认识的方法
第五节 中医学治则中的方法论
第六章 关于中药学和方剂
第一节 中药、方剂与中医学的关系
第二节 中药的四气五味及其组合
第三节 中药的升降浮沉
第四节 中药的归经
第五节 八法
第六节 系统组织——方剂的君臣佐使
第七节 方剂中七情和合药物配伍要求
第七章 关于中医学的继承和发展
第一节 回顾与小结
第二节 中医学的继承与发展
——第三版代序
第三版序言
本版序言
再版前言
第三版前言
三版前言
第一章 研究中医学方法论的意义
第一节 中医学的创建与发展
第二节 西方医学略述
第三节 中西医汇通的尝试
第四节 中医学的继往开来
第二章 医学与方法论
第一节 中医、西医在方法论上的差异
第二节 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与中医方法论
第三章 关于阴阳学说
第一节 阴阳学说的形成
第二节 阴阳对立统一的思想方法涵盖中医学的各个领域
第三节 五行学说与人体有序
第四节 阴阳学说中自然和人相关的思想
. 第五节 天人合一观
第六节 阴阳学说与元气论
第七节 阴阳学说的现代研究
第八节 阴阳学说与中医学的继承和发扬
第四章 关于藏象学说
第一节 藏象学说的形成及其认识方法
第二节 试论“内景返观”
第三节 藏象说系统地贯穿了阴阳对立统一和整体联系的观点
第五章 关于辨证论治学说
第一节 辨证论治学说的形成
第二节 关于辨证论治学说的“证”
第三节 “审证求因”——中医学对于病因的认识方法
第四节 中医学对于病证认识的方法
第五节 中医学治则中的方法论
第六章 关于中药学和方剂
第一节 中药、方剂与中医学的关系
第二节 中药的四气五味及其组合
第三节 中药的升降浮沉
第四节 中药的归经
第五节 八法
第六节 系统组织——方剂的君臣佐使
第七节 方剂中七情和合药物配伍要求
第七章 关于中医学的继承和发展
第一节 回顾与小结
第二节 中医学的继承与发展
中医学方法论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