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阐释学研究

副标题:无

作   者:周裕锴著

分类号:

ISBN:9787208046450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从阐释学的角度来重新审视中国古代传统学术是一个绕有兴味的课题。本书试图通过收集分析散见于各种典籍中有关言说和文本的理解与解释的论述,演绎经学、玄学、佛学、禅学、理学、诗学中蕴藏着的丰富的阐释学理论内涵,由此揭示出中国古代阐释学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以及异于西方阐释学的独特价值。   周裕锴,祖籍四川新繁,1954年6月生于成都,在双流华阳接受小学和初中教育。1982年四川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1984年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毕业获硕士学位;1997年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毕业,获博士学位。自1984年留校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任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副所长,韩国东亚人文学会副会长,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日本大阪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客员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文学批评、禅学、阐释学以及俗文化的研究。先后在海内外学术杂志上发表过论文多篇,出版过专著《中国禅宗与诗歌》、《枕头代诗学通论》、《文字禅与宋代诗学》、《禅宗语言》等。   本书以西方阐释学理论为观照,以中国学术史为对象,对中国古代内在俱足的阐释学理论和诞生于中国文化土壤之上的阐释学传统作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进行了理论上的归纳和总结。本书认为“先秦诸子的论道辩名,两汉诸儒的宗经正纬,魏晋名士的谈玄辩理,隋唐高僧的译经讲义,两宋居士的参禅说诗,元明才子的批书评文,清代学者的探微索隐,各有其标举的阐释理论或阐释方法,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这种诞生于中国文化土壤上的独具特色、自成体系的阐释学理论足可与西方阐释学理论相媲美。本书充分注意到中西文化之间存在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精神的深刻差异,力图建构中国古代阐释学的理论网络,以实现东西方文化之间有体系的跨文化对话。   

目录

内容提要(中文)

内容提要(英文)

前言

第一章 先秦诸子论道辨名

一、 循名责实:指称与世界

二、 知者不言:真理与体验

三、 尽言尽意:形上等级制

四、 以意逆志:意图的重建

五、 知言知人:理解的循环

六、 见仁见知:象喻性文本

第二章 两汉诸儒宗经正纬

一、 阴阳谶纬:神学的诠释

二、 教化讽谏:政治的诠释

三、 训诂笺注:语言的诠释

第三章 魏晋名士谈玄辨理

一、 言意之辨:正名与无名

二、 得意忘言:九方皋相马

三、 辨名析理:清谈的妙用

第四章 隋唐高僧译经讲义

一、 译经:橘化为枳

.二、 义解:移花接木

三、 习禅:见月亡指

第五章 两宋文人谈禅说诗

一、 疑古:理性批判

二、 心解:情性体察

三、 论世:本末探究

四、 释事:密码破译

五、 活参:自由解读

六、 亲证:存在还原

第六章 元明才子批诗评文

一、 水月镜花:抗诠释文本

二、 醉翁寱语:不说破原则

三、 借杯浇臆:主观性阐发

四、 赏文析义:艺术性诠解

第七章 清代学者探微索隐

一、 返经汲古:文本的复原

二、 通诂明道:本义的确立

三、 实事求是:诠释的验证

四、 诗史互证:背景的指认

五、 抉隐阐幽:意图索解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中国古代阐释学研究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