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勒玫《至大论》比较研究

副标题:无

作   者:邓可卉著

分类号:

ISBN:9787532856787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希腊数理天文学溯源:托勒玫〈至大论〉比较研究》以托勒玫《至大论》的最新英译本作为主要原始文献,详细介绍托勒玫关于每一种天体理论的几何模型的建立、各种模型间等价性的分析和必要的证明,以及在观测基础上提出模型的过程和对模型参数的进一步检验和修正的工作;探讨《至大论》中各种天体理论表格的构造和计算过程,重点分析托勒玫蕴涵于《至大论》各种表格中的数学计算方法;对《至大论》中出现的一些名词术语和概念及其发展的历史背景给予解释和澄清。另外,《希腊数理天文学溯源:托勒玫〈至大论〉比较研究》还对《元史?历志》和《明史?历志》中有关《授时历》中弧矢割圆术的一些重要法测和方法与托勒玫的“弦表”及其球面坐标变换进行比较,并且得出了比较有趣的结论。《希腊数理天文学溯源:托勒玫〈至大论〉比较研究》涉及了《至大论》产生的历史背景,特别是托勒玫的前辈依巴谷的主要工作;介绍了《至大论》出版后近1800年中在世界范围的流传和影响。通过《希腊数理天文学溯源:托勒玫〈至大论〉比较研究》对《崇祯历书》中介绍的《至大论》的有关内容的释读和分析,读者可以了解其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另外,《希腊数理天文学溯源:托勒玫〈至大论〉比较研究》还涉及了西方学术界对《至大论》的研究和评价史。《希腊数理天文学溯源:托勒玫〈至大论〉比较研究》是国内以《至大论》为专题并进行全面研究的第一部专著。

目录

绪论
1 《至大论》的历史背景和结构介绍
2 托勒玫的简要生平及评价
3 《至大论》在中世纪的流传及其研究价值
4 《至大论》研究的现状、方法和意义
第一章 《至大论》天体理论基础
1 托勒玫的宇宙论
2 《至大论》中的数学知识
3 《至大论》中的年表和天文术语
4 《至大论》中的球面天文学
第二章 太阳理论
1 回归年的分析和测算
2 黄赤交角的测量和计算
3 太阳的平运动
4 对几何模型的一般考虑
5 参量的确定
6 太阳在任意时间的真位置的计算步骤
7 关于太阳日的不等长问题——时差
第三章 月球理论
1 月球运动的周期、角速度和平运动表格
2 第一月球几何模型
3 月球第一模型的有关参量的确定
4 关于托勒玫浑仪的结构
5 关于月球的双非匀速运动的假设
6 第二月球模型——出差理论
7 提出第三月球几何模型
8 月球真位置的一般计算程序
9 关于月球真位置的完整的计算
10 月球的纬度理论
第四章 月球的视差理论和恒星理论
1 月球的视差和视差仪器
2 月球和太阳距离的证明和计算
3 关于太阳和月球视差的计算
4 视差表及其分析和计算
5 黄道经度和纬度视差
6 固定恒星理论
7 恒星星表及西方学术界的研究和评价
第五章 日食和月食理论
1 平朔望表
2 真朔望的决定
3 食限和食的频率
4 食分
5 日食和月食表格及其计算
第六章 行星理论
1 行星的运动周期和平角速度
2 关于外行星模型的基本概念
3 火星理论
4 土星理论
5 木星的观测数据和各项参数值
6 地内行星理论介绍
7 金星和水星的平运动及其几何模型的选择
8 金星理论
9 水星理论
第七章 行星的逆行、大距现象和纬度理论
1 阿波罗尼奥斯法则和托勒玫的证明
2 托勒玫对阿波罗尼奥斯法则的一般化
3 逆行运动的一般理论
4 “留表”的构造和计算
5 金星和水星的大距
6 行星的纬度理论
7 行星的地平升起和落下现象
第八章 《至大论》与《授时历》中若干问题的比较及其在中国的流传与影响
1 托勒玫的“弦表”与《授时历》中的弧矢割圆术
2 《至大论》与弧矢割圆术中的黄赤道坐标变换精度的比较
3 对于会圆术的进一步分析
4 《至大论》在中国的流传和影响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附录
后记
绪论
1 《至大论》的历史背景和结构介绍
2 托勒玫的简要生平及评价
3 《至大论》在中世纪的流传及其研究价值
4 《至大论》研究的现状、方法和意义
第一章 《至大论》天体理论基础
1 托勒玫的宇宙论
2 《至大论》中的数学知识
3 《至大论》中的年表和天文术语
4 《至大论》中的球面天文学
第二章 太阳理论
1 回归年的分析和测算
2 黄赤交角的测量和计算
3 太阳的平运动
4 对几何模型的一般考虑
5 参量的确定
6 太阳在任意时间的真位置的计算步骤
7 关于太阳日的不等长问题——时差
第三章 月球理论
1 月球运动的周期、角速度和平运动表格
2 第一月球几何模型
3 月球第一模型的有关参量的确定
4 关于托勒玫浑仪的结构
5 关于月球的双非匀速运动的假设
6 第二月球模型——出差理论
7 提出第三月球几何模型
8 月球真位置的一般计算程序
9 关于月球真位置的完整的计算
10 月球的纬度理论
第四章 月球的视差理论和恒星理论
1 月球的视差和视差仪器
2 月球和太阳距离的证明和计算
3 关于太阳和月球视差的计算
4 视差表及其分析和计算
5 黄道经度和纬度视差
6 固定恒星理论
7 恒星星表及西方学术界的研究和评价
第五章 日食和月食理论
1 平朔望表
2 真朔望的决定
3 食限和食的频率
4 食分
5 日食和月食表格及其计算
第六章 行星理论
1 行星的运动周期和平角速度
2 关于外行星模型的基本概念
3 火星理论
4 土星理论
5 木星的观测数据和各项参数值
6 地内行星理论介绍
7 金星和水星的平运动及其几何模型的选择
8 金星理论
9 水星理论
第七章 行星的逆行、大距现象和纬度理论
1 阿波罗尼奥斯法则和托勒玫的证明
2 托勒玫对阿波罗尼奥斯法则的一般化
3 逆行运动的一般理论
4 “留表”的构造和计算
5 金星和水星的大距
6 行星的纬度理论
7 行星的地平升起和落下现象
第八章 《至大论》与《授时历》中若干问题的比较及其在中国的流传与影响
1 托勒玫的“弦表”与《授时历》中的弧矢割圆术
2 《至大论》与弧矢割圆术中的黄赤道坐标变换精度的比较
3 对于会圆术的进一步分析
4 《至大论》在中国的流传和影响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附录
后记
绪论
1 《至大论》的历史背景和结构介绍
2 托勒玫的简要生平及评价
3 《至大论》在中世纪的流传及其研究价值
4 《至大论》研究的现状、方法和意义
第一章 《至大论》天体理论基础
1 托勒玫的宇宙论
2 《至大论》中的数学知识
3 《至大论》中的年表和天文术语
4 《至大论》中的球面天文学
第二章 太阳理论
1 回归年的分析和测算
2 黄赤交角的测量和计算
3 太阳的平运动
4 对几何模型的一般考虑
5 参量的确定
6 太阳在任意时间的真位置的计算步骤
7 关于太阳日的不等长问题——时差
第三章 月球理论
1 月球运动的周期、角速度和平运动表格
2 第一月球几何模型
3 月球第一模型的有关参量的确定
4 关于托勒玫浑仪的结构
5 关于月球的双非匀速运动的假设
6 第二月球模型——出差理论
7 提出第三月球几何模型
8 月球真位置的一般计算程序
9 关于月球真位置的完整的计算
10 月球的纬度理论
第四章 月球的视差理论和恒星理论
1 月球的视差和视差仪器
2 月球和太阳距离的证明和计算
3 关于太阳和月球视差的计算
4 视差表及其分析和计算
5 黄道经度和纬度视差
6 固定恒星理论
7 恒星星表及西方学术界的研究和评价
第五章 日食和月食理论
1 平朔望表
2 真朔望的决定
3 食限和食的频率
4 食分
5 日食和月食表格及其计算
第六章 行星理论
1 行星的运动周期和平角速度
2 关于外行星模型的基本概念
3 火星理论
4 土星理论
5 木星的观测数据和各项参数值
6 地内行星理论介绍
7 金星和水星的平运动及其几何模型的选择
8 金星理论
9 水星理论
第七章 行星的逆行、大距现象和纬度理论
1 阿波罗尼奥斯法则和托勒玫的证明
2 托勒玫对阿波罗尼奥斯法则的一般化
3 逆行运动的一般理论
4 “留表”的构造和计算
5 金星和水星的大距
6 行星的纬度理论
7 行星的地平升起和落下现象
第八章 《至大论》与《授时历》中若干问题的比较及其在中国的流传与影响
1 托勒玫的“弦表”与《授时历》中的弧矢割圆术
2 《至大论》与弧矢割圆术中的黄赤道坐标变换精度的比较
3 对于会圆术的进一步分析
4 《至大论》在中国的流传和影响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附录
后记
绪论
1 《至大论》的历史背景和结构介绍
2 托勒玫的简要生平及评价
3 《至大论》在中世纪的流传及其研究价值
4 《至大论》研究的现状、方法和意义
第一章 《至大论》天体理论基础
1 托勒玫的宇宙论
2 《至大论》中的数学知识
3 《至大论》中的年表和天文术语
4 《至大论》中的球面天文学
第二章 太阳理论
1 回归年的分析和测算
3 太阳的平运动
4 对几何模型的一般考虑
5 参量的确定
6 太阳在任意时间的真位置的计算步骤
7 关于太阳日的不等长问题——时差
第三章 月球理论
1 月球运动的周期、角速度和平运动表格
2 第一月球几何模型
3 月球第一模型的有关参量的确定
4 关于托勒玫浑仪的结构
5 关于月球的双非匀速运动的假设
6 第二月球模型——出差理论
7 提出第三月球几何模型
8 月球真位置的一般计算程序
9 关于月球真位置的完整的计算
10 月球的纬度理论
第四章 月球的视差理论和恒星理论
1 月球的视差和视差仪器
2 月球和太阳距离的证明和计算
3 关于太阳和月球视差的计算
4 视差表及其分析和计算
5 黄道经度和纬度视差
6 固定恒星理论
7 恒星星表及西方学术界的研究和评价
第五章 日食和月食理论
1 平朔望表
2 真朔望的决定
3 食限和食的频率
4 食分
5 日食和月食表格及其计算
第六章 行星理论
1 行星的运动周期和平角速度
2 关于外行星模型的基本概念
3 火星理论
4 土星理论
5 木星的观测数据和各项参数值
6 地内行星理论介绍
7 金星和水星的平运动及其几何模型的选择
8 金星理论
9 水星理论
第七章 行星的逆行、大距现象和纬度理论
1 阿波罗尼奥斯法则和托勒玫的证明
2 托勒玫对阿波罗尼奥斯法则的一般化
3 逆行运动的一般理论
4 “留表”的构造和计算
5 金星和水星的大距
6 行星的纬度理论
7 行星的地平升起和落下现象
第八章 《至大论》与《授时历》中若干问题的比较及其在中国的流传与影响
1 托勒玫的“弦表”与《授时历》中的弧矢割圆术
2 《至大论》与弧矢割圆术中的黄赤道坐标变换精度的比较
3 对于会圆术的进一步分析
4 《至大论》在中国的流传和影响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附录
后记
绪论
1 《至大论》的历史背景和结构介绍
2 托勒玫的简要生平及评价
3 《至大论》在中世纪的流传及其研究价值
4 《至大论》研究的现状、方法和意义
第一章 《至大论》天体理论基础
1 托勒玫的宇宙论
2 《至大论》中的数学知识
3 《至大论》中的年表和天文术语
4 《至大论》中的球面天文学
第二章 太阳理论
1 回归年的分析和测算
2 黄赤交角的测量和计算
3 太阳的平运动
4 对几何模型的一般考虑
5 参量的确定
6 太阳在任意时间的真位置的计算步骤
7 关于太阳日的不等长问题——时差
第三章 月球理论
1 月球运动的周期、角速度和平运动表格
2 第一月球几何模型
3 月球第一模型的有关参量的确定
4 关于托勒玫浑仪的结构
5 关于月球的双非匀速运动的假设
6 第二月球模型——出差理论
7 提出第三月球几何模型
8 月球真位置的一般计算程序
9 关于月球真位置的完整的计算
10 月球的纬度理论
第四章 月球的视差理论和恒星理论
1 月球的视差和视差仪器
2 月球和太阳距离的证明和计算
3 关于太阳和月球视差的计算
4 视差表及其分析和计算
5 黄道经度和纬度视差
6 固定恒星理论
7 恒星星表及西方学术界的研究和评价
第五章 日食和月食理论
1 平朔望表
2 真朔望的决定
3 食限和食的频率
4 食分
5 日食和月食表格及其计算
第六章 行星理论
1 行星的运动周期和平角速度
2 关于外行星模型的基本概念
3 火星理论
4 土星理论
5 木星的观测数据和各项参数值
6 地内行星理论介绍
7 金星和水星的平运动及其几何模型的选择
8 金星理论
9 水星理论
第七章 行星的逆行、大距现象和纬度理论
1 阿波罗尼奥斯法则和托勒玫的证明
2 托勒玫对阿波罗尼奥斯法则的一般化
3 逆行运动的一般理论
4 “留表”的构造和计算
5 金星和水星的大距
6 行星的纬度理论
7 行星的地平升起和落下现象
第八章 《至大论》与《授时历》中若干问题的比较及其在中国的流传与影响
1 托勒玫的“弦表”与《授时历》中的弧矢割圆术
2 《至大论》与弧矢割圆术中的黄赤道坐标变换精度的比较
3 对于会圆术的进一步分析
4 《至大论》在中国的流传和影响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附录
后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托勒玫《至大论》比较研究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