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的书名是《国外社会福利制度》,但是书中讨论的主要内容却是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这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需在说明,我们在这本书中是怎样理解社会福利的。社会福利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不少人将社会福利理解为总括所有的社会政策和部分公共政策的文义概念,他们认为,不仅国家提供的社会救助和各项社会补贴是社会福利,而且社会保险、公共卫生、住房政策等有关公益的事业也属于社会福利的范畴。只要和“公共”“社会”沾边的国家支付计划都算是社会福利,但是,目前在世界上更为广泛应用的社会福利概念还是狭义的、可操作的社会福利。狭义的社会福利在有些国家里以全体国民为对象,而在其他国家里不仅以社会弱势群体为对象。
其次还需说明,本书的主旨不是通对不同类型社会福利的讨论不同特点,相反,本书的目的在于通过讨论不同特点和社会福利制度,了解社会福利在世界上的经难共性,(例如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之间的互换和互补关系)或者它们的逻辑共性和功能共性(例如它们在功能转换时的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从而为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改革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共套丛书共五册。
目录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中国早期文明与早期社会福利
一 远古社会的生存条件与福利需求
二 养生送死:传说时代的社会福利原则
三 “大同”社会理想与远古文化精神
四 “废疾者”的地位:“半人”神话·割体葬仪·瞽史形象
五 民族学资料所见早期社会福利史的信息
第二章 夏商周三代:中国社会福利史的开端
一 《吕刑》的记录
二 殷代的社会福利形式
三 敬老慈少:周文王的德政建设
四 先秦诸子的社会福利意识
五 孟子的原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六 《周礼》的社会福利设计
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社会福利
一 《吕氏春秋》体现的社会福利意识
二 汉王朝的社会福利宣传和社会福利措施——以帝王诏令为视窗
三 王杖制度及其实证
四 秦汉社会福利立法
五 秦汉民政事务中的社会福利内容
六 除肉刑·恤废疾·眇伛各有所宜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代:社会福利的多种形式
一 走马楼简中的社会福利史料
二 魏蜀吴民政:复除·赐谷·赈恤
三 晋王朝社会福利政策的记录
四 南朝民政创制:“六疾馆”与“孤独园”
五 北朝社会福利——以北魏孝文帝时代为中心
六 “救厄恤患,分灾共庆”的民间互助形式
第五章 隋唐五代社会福利的历史记录
一 “义仓”制度
二 朝廷的“赈恤”
三 恤鳏寡:良吏的责任
四 唐律宽免“老小重疾”的条文
五 悲田养病坊
六 福利政策与社会的治乱
七 敦煌社邑文书中的社会福利史料
第六章 宋元帝国的社会福利政策
一 “广惠仓”设置
二 “安济坊”与“居养院”
三 颁方赐药
四 惠民药局
五 礼敬高年
六 愍恤鳏寡孤独
第七章 明代的社会福利状况
一 天下郡县置“养济院”
二 “助官赈民”现象及其奖励
三 大疫的流行与救疫措施
四 优恤老人
五 对于“鳏寡孤独”的特殊政策
第八章 传统社会福利的完善——清王朝的社会福利政策
一 清代社会福利机构
二 清代的优恤老人政策
三 福利机构的经济来源和管理
第九章 清代后期社会福利事业的新变化
一 官办福利事业的重建
二 民办福利事业的兴起
三 外国教会举办的福利事业
四 清代社会福利事业的几点分析
第十章 民国时期的社会福利事业
一 民国初年的社会福利状况
三 抗日战争时期的难童救济
第十一章 新中国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
一 新中国社会福利事业的初创时期(1949年~1958年)
二 新中国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时期(1958年~1986年)
三 新中国社会福利事业的转型时期(1986年~现在)
四 近五十年来中国社会福利史的启示
第十二章 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的文化构成与历史影响
一 儒家社会福利思想的原则及其历史作用
二 佛学的社会福利思想
三 道教的社会福利思想
四 民间礼俗体现的社会福利观念
五 近代中国的社会福利思想
后记
前言
第一章 中国早期文明与早期社会福利
一 远古社会的生存条件与福利需求
二 养生送死:传说时代的社会福利原则
三 “大同”社会理想与远古文化精神
四 “废疾者”的地位:“半人”神话·割体葬仪·瞽史形象
五 民族学资料所见早期社会福利史的信息
第二章 夏商周三代:中国社会福利史的开端
一 《吕刑》的记录
二 殷代的社会福利形式
三 敬老慈少:周文王的德政建设
四 先秦诸子的社会福利意识
五 孟子的原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六 《周礼》的社会福利设计
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社会福利
一 《吕氏春秋》体现的社会福利意识
二 汉王朝的社会福利宣传和社会福利措施——以帝王诏令为视窗
三 王杖制度及其实证
四 秦汉社会福利立法
五 秦汉民政事务中的社会福利内容
六 除肉刑·恤废疾·眇伛各有所宜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代:社会福利的多种形式
一 走马楼简中的社会福利史料
二 魏蜀吴民政:复除·赐谷·赈恤
三 晋王朝社会福利政策的记录
四 南朝民政创制:“六疾馆”与“孤独园”
五 北朝社会福利——以北魏孝文帝时代为中心
六 “救厄恤患,分灾共庆”的民间互助形式
第五章 隋唐五代社会福利的历史记录
一 “义仓”制度
二 朝廷的“赈恤”
三 恤鳏寡:良吏的责任
四 唐律宽免“老小重疾”的条文
五 悲田养病坊
六 福利政策与社会的治乱
七 敦煌社邑文书中的社会福利史料
第六章 宋元帝国的社会福利政策
一 “广惠仓”设置
二 “安济坊”与“居养院”
三 颁方赐药
四 惠民药局
五 礼敬高年
六 愍恤鳏寡孤独
第七章 明代的社会福利状况
一 天下郡县置“养济院”
二 “助官赈民”现象及其奖励
三 大疫的流行与救疫措施
四 优恤老人
五 对于“鳏寡孤独”的特殊政策
第八章 传统社会福利的完善——清王朝的社会福利政策
一 清代社会福利机构
二 清代的优恤老人政策
三 福利机构的经济来源和管理
第九章 清代后期社会福利事业的新变化
一 官办福利事业的重建
二 民办福利事业的兴起
三 外国教会举办的福利事业
四 清代社会福利事业的几点分析
第十章 民国时期的社会福利事业
一 民国初年的社会福利状况
三 抗日战争时期的难童救济
第十一章 新中国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
一 新中国社会福利事业的初创时期(1949年~1958年)
二 新中国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时期(1958年~1986年)
三 新中国社会福利事业的转型时期(1986年~现在)
四 近五十年来中国社会福利史的启示
第十二章 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的文化构成与历史影响
一 儒家社会福利思想的原则及其历史作用
二 佛学的社会福利思想
三 道教的社会福利思想
四 民间礼俗体现的社会福利观念
五 近代中国的社会福利思想
后记
国外社会福利制度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