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共分14章,全书的撰写按照经济发展的一般原理一资源因素一制度因素一结构状态一系统开放一动态调控的逻辑关系展开。第1、2、3和4章介绍发展经济学的一般原理;第5、6、7和8章分别介绍影响经济发展的资源因素,即资本、技术、人力资源和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第9、10章围绕制度、政府与经济发展展开;第11、12章分别介绍传统农业改造和工业化、城市化问题;第13章就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展开分析;第14章就发展战略与经济发展展开论述。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经济管理专业教材,也可作为经济管理工作者和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发展经济学
1.1.1 发展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1.2 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1.1.3 发展经济学的结构体系及研究方法
1.1.4 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
1.2 发展中国家
1.2.1 发展中国家的含义
1.2.2 发展中国家的分类
1.2.3 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征
1.3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1.3.1 经济增长
1.3.2 经济发展
1.3.3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与联系
本章小结
习题
第2章 发展经济学思想的演进
2.1 早期的经济发展思想
2.1.1 重商主义
2.1.2 重农学派
2.1.3 古典学派
2.1.4 马克思
2.1.5 熊彼特
2.2 当代发展经济学流派
2.2.1 结构主义经济发展理论
2.2.2 新古典主义经济发展理论
2.2.3 激进主义经济发展理论
2.3 发展经济学理论的新发展
2.3.1 新制度主义经济学思路
2.3.2 新历史经济学思路
2.3.3 寻租经济学思路
2.4 第三世界经济发展理论
2.4.1 发展主义
2.4.2 “依附论”
2.4.3 巴里洛克模式
2.4.4 新经济自由主义
2.4.5 体制变革论
2.4.6 重新定向论
本章小结
习题
第3章 经济增长理论
3.1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3.1.1 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
3.1.2 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3.1.3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的改进
3.1.4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的政策含义
3.1.5 对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的评论
3.1.6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的应用
3.2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3.2.1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思想与假设
3.2.2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内容
3.2.3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意义及其局限性
3.3 新剑桥学派的经济增长模型
3.3.1 新剑桥学派经济增长模型的前提假设
3.3.2 新剑桥学派经济增长模型的数学推导及理论含义
3.3.3 对新剑桥学派经济增长模型的评价
3.4 其他经济增长模型
3.4.1 米德经济增长模型
3.4.2 汉森经济增长模型
3.5 新经济增长理论
3.5.1 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内涵及思想渊源
3.5.2 发展经济学中的新经济增长理论简评
3.5.3 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兴起与知识经济的出现
3.6 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论”
3.6.1 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论”的主要内容
3.6.2 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论”对发展中国家的适用性
3.6.3 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论”的缺陷
本章小结
习题
第4章 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
4.1 收入分配问题
4.1.1 收入分配的类型
4.1.2 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度量
4.1.3 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
4.2 贫困问题
4.2.1 贫困的概念
4.2.2 贫困的种类
4.2.3 贫困的度量指标
4.2.4 世界反贫困战略
4.3 中国扶贫战略
4.3.1 中国的贫困状况
4.3.2 中国贫困问题的原因
4.3.3 中国扶贫战略与科学发展观
本章小结
习题
第5章 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
5.1 资本形成的含义与作用
5.1.1 资本与资本形成
5.1.2 资本形成的作用
5.1.3 正确认识资本形成的作用
5.1.4 资本与经济发展关系理论
5.2 资本形成的来源与方式
5.2.1 资本形成的来源
5.2.2 居民储蓄的决定因素
5.3 社会资本与经济发展
5.3.1 社会资本的概念
5.3.2 社会资本的特征及表现形式
5.3.3 社会资本与微观经济发展
5.3.4 社会资本与宏观经济发展
5.4 金融深化与资本形成
5.4.1 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5.4.2 发展中国家的二元金融结构
5.4.3 发展中国家金融深化的实践与误区
5.5 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
5.5.1 基础设施的概念
5.5.2 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5.5.3 中国的基础设施发展
本章小结
习题
第6章 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
6.1 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
6.1.1 技术进步的内涵
6.1.2 技术进步的类型
6.1.3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6.1.4 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6.2 技术引进与经济发展
6.2.1 技术差距与技术转移
6.2.2 技术引进
6.2.3 技术选择
6.3 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
6.3.1 创新理论
6.3.2 技术创新的内涵
6.3.3 国家创新体系
6.3.4 发展中国家促进技术创新的对策
6.3.5 中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本章小结
习题
第7章 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
7.1 人口理论与发展中国家人口状况
7.1.1 人口理论
7.1.2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状况及对策措施
7.2 营养、健康与人力资源
7.2.1 营养与健康投资的收益
7.2.2 发展中国家营养、健康的状况与问题
7.2.3 提高发展中国家健康水平的政策思路
7.3 教育与人力资本形成
7.3.1 人力资本理论
7.3.2 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
7.3.3 发展中国家的教育
7.4 劳动力迁移理论
7.4.1 刘易斯模式
7.4.2 拉尼斯—费景汉模式
7.4.3 乔根森模式
7.4.4 托达罗模式
7.5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教育培训
7.5.1 农村剩余劳动力概念
7.5.2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主要问题
7.5.3 农村教育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与作用
7.5.4 加快发展农村教育的若干政策建议
本章小结
习题
第8章 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
8.1 可持续发展
8.1.1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
8.1.2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8.1.3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8.2 资源持续利用与经济发展
8.2.1 资源持续利用的基本内涵
8.2.2 影响资源持续利用的因素
8.2.3 资源持续利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8.2.4 资源持续利用的几个概念性问题
8.3 环境公共品属性与经济发展
8.3.1 环境公共品属性
8.3.2 环境配置
8.3.3 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
8.4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8.4.1 中国可持续发展国家战略的形成过程
8.4.2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与任务
8.4.3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本章小结
习题
第9章 制度与经济发展
9.1 制度的定义与功能
9.1.1 制度的定义与本质
9.1.2 制度的构成
9.1.3 制度的功能
9.2 制度创新
9.2.1 创新及制度创新的概念
9.2.2 制度创新的动力
9.2.3 制度创新的过程
9.2.4 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互动
9.3 制度变迁的基本方式与诱因
9.3.1 制度变迁及其发生机理
9.3.2 制度变迁的周期
9.3.3 制度变迁的基本方式
9.4 经济体制与经济发展
9.4.1 计划经济制度
9.4.2 市场经济制度
本章小结
习题
第10章 市场、政府与经济发展
10.1 市场
10.1.1 市场与市场经济
10.1.2 市场失灵
10.1.3 发展中国家的几种主要市场经济模式
10.2 政府
10.2.1 政府的经济职能
10.2.2 政府失灵
10.2.3 政府干预经济的形式
10.2.4 提高政府能力的途径
10.3 经济发展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10.3.1 经济发展中政府与市场的结合
10.3.2 经济发展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动态演进
10.3.3 我国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
本章小结
习题
第11章 传统农业改造与农村发展
11.1 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1.1.1 农业的含义
11.1.2 经典论述:农业的贡献
11.1.3 农业的多功能定位
11.2 传统农业的特征与改造
11.2.1 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11.2.2 传统农业基本特点对农业产业化的影响
11.2.3 传统农业的改造
11.3 农业转型与农业现代化
11.3.1 农业转型和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性
11.3.2 农业转型的有效途径
11.3.3 农业现代化的特征
11.3.4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11.4 中国新农村建设
11.4.1 农村发展理论
11.4.2 新农村建设的国际经验
11.4.3 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背景和内涵
11.4.4 中国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与原则要求
11.4.5 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基本途径
本章小结
习题
第12章 工业化、城市化
12.1 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结构
12.1.1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12.1.2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特征
12.2 工业化与经济发展
12.2.1 工业化的内涵
12.2.2 工业化的模式
12.2.3 工业化与经济发展概述
12.3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
12.3.1 城市化的含义
12.3.2 城市化的发展类型
12.3.3 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12.3.4 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内涵
12.4 产业结构的演变与经济发展
12.4.1 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
12.4.2 产业结构调整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12.4.3 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变历程
12.5 中国的城市化、工业化发展
12.5.1 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曲折历程
12.4.2 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2.5.3 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思路
本章小结
习题
第13章 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
13.1 发展中国家的外贸发展战略
13.1.1 进口替代战略
13.1.2 出口导向战略
13.2 国外资本的引进与经济发展
13.2.1 双缺口模型
13.2.2 国外资本引进的途径
13.3 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发展
13.3.1 经济全球化的内涵
13.3.2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13.3.3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
13.4 加入WTO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
13.4.1 加入WTO给中国带来的机遇
13.4.2 加入WTO给中国带来的挑战
13.4.3 加入WTO后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
本章小结
习题
第14章 发展战略与经济发展
14.1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战略
14.1.1 平衡增长战略
14.1.2 不平衡增长战略
14.2 增长与分配战略
14.2.1 先增长后分配战略
14.2.2 先分配后增长战略
14.2.3 边增长边分配战略
14.3 赶超战略与比较优势战略
14.3.1 赶超战略
14.3.2 比较优势战略
14.3.3 赶超战略与比较优势战略的比较
14.4 要素禀赋与发展战略的选择
14.4.1 要素禀赋与经济发展
14.4.2 要素禀赋与发展战略——国家竞争优势战略的选择
14.4.3 国家竞争优势战略的措施分析
14.5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模式
14.5.1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战略模式的设想
14.5.2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探讨
本章小结
习题
参考文献
第1章 导论
1.1 发展经济学
1.1.1 发展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1.2 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1.1.3 发展经济学的结构体系及研究方法
1.1.4 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
1.2 发展中国家
1.2.1 发展中国家的含义
1.2.2 发展中国家的分类
1.2.3 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征
1.3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1.3.1 经济增长
1.3.2 经济发展
1.3.3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与联系
本章小结
习题
第2章 发展经济学思想的演进
2.1 早期的经济发展思想
2.1.1 重商主义
2.1.2 重农学派
2.1.3 古典学派
2.1.4 马克思
2.1.5 熊彼特
2.2 当代发展经济学流派
2.2.1 结构主义经济发展理论
2.2.2 新古典主义经济发展理论
2.2.3 激进主义经济发展理论
2.3 发展经济学理论的新发展
2.3.1 新制度主义经济学思路
2.3.2 新历史经济学思路
2.3.3 寻租经济学思路
2.4 第三世界经济发展理论
2.4.1 发展主义
2.4.2 “依附论”
2.4.3 巴里洛克模式
2.4.4 新经济自由主义
2.4.5 体制变革论
2.4.6 重新定向论
本章小结
习题
第3章 经济增长理论
3.1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3.1.1 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
3.1.2 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3.1.3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的改进
3.1.4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的政策含义
3.1.5 对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的评论
3.1.6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的应用
3.2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3.2.1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思想与假设
3.2.2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内容
3.2.3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意义及其局限性
3.3 新剑桥学派的经济增长模型
3.3.1 新剑桥学派经济增长模型的前提假设
3.3.2 新剑桥学派经济增长模型的数学推导及理论含义
3.3.3 对新剑桥学派经济增长模型的评价
3.4 其他经济增长模型
3.4.1 米德经济增长模型
3.4.2 汉森经济增长模型
3.5 新经济增长理论
3.5.1 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内涵及思想渊源
3.5.2 发展经济学中的新经济增长理论简评
3.5.3 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兴起与知识经济的出现
3.6 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论”
3.6.1 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论”的主要内容
3.6.2 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论”对发展中国家的适用性
3.6.3 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论”的缺陷
本章小结
习题
第4章 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
4.1 收入分配问题
4.1.1 收入分配的类型
4.1.2 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度量
4.1.3 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
4.2 贫困问题
4.2.1 贫困的概念
4.2.2 贫困的种类
4.2.3 贫困的度量指标
4.2.4 世界反贫困战略
4.3 中国扶贫战略
4.3.1 中国的贫困状况
4.3.2 中国贫困问题的原因
4.3.3 中国扶贫战略与科学发展观
本章小结
习题
第5章 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
5.1 资本形成的含义与作用
5.1.1 资本与资本形成
5.1.2 资本形成的作用
5.1.3 正确认识资本形成的作用
5.1.4 资本与经济发展关系理论
5.2 资本形成的来源与方式
5.2.1 资本形成的来源
5.2.2 居民储蓄的决定因素
5.3 社会资本与经济发展
5.3.1 社会资本的概念
5.3.2 社会资本的特征及表现形式
5.3.3 社会资本与微观经济发展
5.3.4 社会资本与宏观经济发展
5.4 金融深化与资本形成
5.4.1 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5.4.2 发展中国家的二元金融结构
5.4.3 发展中国家金融深化的实践与误区
5.5 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
5.5.1 基础设施的概念
5.5.2 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5.5.3 中国的基础设施发展
本章小结
习题
第6章 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
6.1 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
6.1.1 技术进步的内涵
6.1.2 技术进步的类型
6.1.3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6.1.4 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6.2 技术引进与经济发展
6.2.1 技术差距与技术转移
6.2.2 技术引进
6.2.3 技术选择
6.3 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
6.3.1 创新理论
6.3.2 技术创新的内涵
6.3.3 国家创新体系
6.3.4 发展中国家促进技术创新的对策
6.3.5 中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本章小结
习题
第7章 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
7.1 人口理论与发展中国家人口状况
7.1.1 人口理论
7.1.2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状况及对策措施
7.2 营养、健康与人力资源
7.2.1 营养与健康投资的收益
7.2.2 发展中国家营养、健康的状况与问题
7.2.3 提高发展中国家健康水平的政策思路
7.3 教育与人力资本形成
7.3.1 人力资本理论
7.3.2 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
7.3.3 发展中国家的教育
7.4 劳动力迁移理论
7.4.1 刘易斯模式
7.4.2 拉尼斯—费景汉模式
7.4.3 乔根森模式
7.4.4 托达罗模式
7.5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教育培训
7.5.1 农村剩余劳动力概念
7.5.2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主要问题
7.5.3 农村教育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与作用
7.5.4 加快发展农村教育的若干政策建议
本章小结
习题
第8章 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
8.1 可持续发展
8.1.1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
8.1.2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8.1.3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8.2 资源持续利用与经济发展
8.2.1 资源持续利用的基本内涵
8.2.2 影响资源持续利用的因素
8.2.3 资源持续利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8.2.4 资源持续利用的几个概念性问题
8.3 环境公共品属性与经济发展
8.3.1 环境公共品属性
8.3.2 环境配置
8.3.3 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
8.4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8.4.1 中国可持续发展国家战略的形成过程
8.4.2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与任务
8.4.3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本章小结
习题
第9章 制度与经济发展
9.1 制度的定义与功能
9.1.1 制度的定义与本质
9.1.2 制度的构成
9.1.3 制度的功能
9.2 制度创新
9.2.1 创新及制度创新的概念
9.2.2 制度创新的动力
9.2.3 制度创新的过程
9.2.4 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互动
9.3 制度变迁的基本方式与诱因
9.3.1 制度变迁及其发生机理
9.3.2 制度变迁的周期
9.3.3 制度变迁的基本方式
9.4 经济体制与经济发展
9.4.1 计划经济制度
9.4.2 市场经济制度
本章小结
习题
第10章 市场、政府与经济发展
10.1 市场
10.1.1 市场与市场经济
10.1.2 市场失灵
10.1.3 发展中国家的几种主要市场经济模式
10.2 政府
10.2.1 政府的经济职能
10.2.2 政府失灵
10.2.3 政府干预经济的形式
10.2.4 提高政府能力的途径
10.3 经济发展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10.3.1 经济发展中政府与市场的结合
10.3.2 经济发展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动态演进
10.3.3 我国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
本章小结
习题
第11章 传统农业改造与农村发展
11.1 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1.1.1 农业的含义
11.1.2 经典论述:农业的贡献
11.1.3 农业的多功能定位
11.2 传统农业的特征与改造
11.2.1 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11.2.2 传统农业基本特点对农业产业化的影响
11.2.3 传统农业的改造
11.3 农业转型与农业现代化
11.3.1 农业转型和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性
11.3.2 农业转型的有效途径
11.3.3 农业现代化的特征
11.3.4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11.4 中国新农村建设
11.4.1 农村发展理论
11.4.2 新农村建设的国际经验
11.4.3 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背景和内涵
11.4.4 中国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与原则要求
11.4.5 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基本途径
本章小结
习题
第12章 工业化、城市化
12.1 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结构
12.1.1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12.1.2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特征
12.2 工业化与经济发展
12.2.1 工业化的内涵
12.2.2 工业化的模式
12.2.3 工业化与经济发展概述
12.3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
12.3.1 城市化的含义
12.3.2 城市化的发展类型
12.3.3 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12.3.4 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内涵
12.4 产业结构的演变与经济发展
12.4.1 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
12.4.2 产业结构调整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12.4.3 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变历程
12.5 中国的城市化、工业化发展
12.5.1 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曲折历程
12.4.2 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2.5.3 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思路
本章小结
习题
第13章 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
13.1 发展中国家的外贸发展战略
13.1.1 进口替代战略
13.1.2 出口导向战略
13.2 国外资本的引进与经济发展
13.2.1 双缺口模型
13.2.2 国外资本引进的途径
13.3 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发展
13.3.1 经济全球化的内涵
13.3.2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13.3.3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
13.4 加入WTO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
13.4.1 加入WTO给中国带来的机遇
13.4.2 加入WTO给中国带来的挑战
13.4.3 加入WTO后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
本章小结
习题
第14章 发展战略与经济发展
14.1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战略
14.1.1 平衡增长战略
14.1.2 不平衡增长战略
14.2 增长与分配战略
14.2.1 先增长后分配战略
14.2.2 先分配后增长战略
14.2.3 边增长边分配战略
14.3 赶超战略与比较优势战略
14.3.1 赶超战略
14.3.2 比较优势战略
14.3.3 赶超战略与比较优势战略的比较
14.4 要素禀赋与发展战略的选择
14.4.1 要素禀赋与经济发展
14.4.2 要素禀赋与发展战略——国家竞争优势战略的选择
14.4.3 国家竞争优势战略的措施分析
14.5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模式
14.5.1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战略模式的设想
14.5.2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探讨
本章小结
习题
参考文献
发展经济学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