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valuation of environment economy and 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policy in Sichuan.2012,Accounting of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副标题:无
作 者:王丽娟主编
分类号:
ISBN:9787536476837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四川省环境经济评估与环境政策研究(2012)(环境政策研究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梳理了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现状及问题,在总结各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相关实践的基础上,构建了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整体框架,对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权利义务主体、补偿标准、补偿方式、补偿实施及考核机制进行了整体设计,并在此框架指导下,对成都市自来水六厂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和内江市长沙坝一葫芦口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提出了相关建议。第二部分为四川省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研究(借鉴篇)——国内外排污权交易政策分析及启示,梳理了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的内涵与基本属性,在把握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基本原理基础上,借鉴美国排污权交易实践、提炼国内十个试点省市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实践,认真分析相关环境管理制度、借鉴碳排放交易和土地管理制度,结合成都市前期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实践,提出了四川省下一步实施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的相关政策建议。
目录
第一部分 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第一章 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现状及问题
第一节 饮用水水源保护重要地位及作用
第二节 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回顾
一、加强对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工作的领导
二、全面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三、完成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与评估工作
四、加强水源地污染整治和环境监管
五、加强水质监测,确保取水安全
第三节 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中存在问题
一、部分饮用水水源水质较差
二、饮用水水源保护机制不健全
三、饮用水水源保护能力较弱
四、保护区经济发展及生活状况不尽如人意
五、饮用水水源保护投入不足
第二章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第一节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必要性分析
一、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基本内涵
二、中国生态补偿机制必要性分析
三、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必要性分析
第二节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可行性分析
一、省级及地方政府可发挥主导作用
二、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提供了法律依据
三、城市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可作为突破口
第三章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的相关实践
第一节 相关实践
一、生态补偿的主体
二、补偿内容及标准的相关规定
三、补偿方式
四、监督与考核、奖惩机制
第二节 总结与问题发现
一、总结
二、问题发现
第四章 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之构建
第一节 总体目标
第二节 基本原则
一、公平性原则
二、经济激励原则
三、政府主导、市场支持原则
四、科学性、动态性与差异性协调原则
五、透明原则
第三节 补偿要素
一、权利义务主体
二、补偿标准
三、补偿方式
第四节 补偿实施
一、补偿额分担
二、补偿额分配
三、补偿额使用
四、社区作用之发挥
第五节 考核机制
一、对保护区所在地政府考核
二、对受益区所在地政府考核
第五章 案例分析
第一节 成都市自来水六厂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实践
一、水源保护区概况
二、生态补偿实践探索
三、基本评价
四、建议
第二节 内江市长沙坝—葫芦口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可行性分析
一、水源保护区概况
二、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必要性分析
三、生态补偿机制设想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建议
一、鼓励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建立饮用水源生态共建共享示范区
二、出台法规或规范性文件,形成生态补偿基本框架体系
三、建立适宜的生态补偿标准技术体系
四、加紧开展配套政策和能力建设
五、对关键性的重点问题继续组织力量予以研究
第二部分 四川省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研究(借鉴篇)
第一章 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概述
第一节 基本内涵
一、排污权基本内涵
二、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排污权交易两级市场
一、排污指标分配一级市场
二、排污权交易二级市场
三、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关系
第三节 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所需基础条件
一、制度基础
二、经济基础
三、环境基础
第四节 排污权交易类型
一、水污染物交易和气污染物交易
二、信用交易与总量控制交易
三、点源间交易和点源与非点源交易
第五节 制度设计和市场成功标志
一、制度成功标志
二、市场成功标志
第二章 美国排污权交易实践
第一节 美国排污权交易政策演进
第二节 美国排污权交易基本模式
一、主要类型
二、模式选择
三、指标管理
四、保障体系
第三节 美国排污权交易经验总结
一、特点及亮点
二、成效和问题
三、相关借鉴
第三章 十个试点省市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实践
第一节 实践基本情况介绍
一、目的和基本原则
二、试点范围
三、初始分配
四、指标管理
五、指标交易
六、管理机制
七、排污权抵押
八、保障体系
九、实施情况
十、中美排污权交易模式比较
第二节 相关问题分析
一、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的根本价值
二、排污权初始分配有偿使用
三、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四、为何仅对新、改、扩项目“情有独钟”
五、有偿使用费和排污收费
六、为什么交易指导价会大行其道
七、排污权银行成立的可行性分析
八、谨慎处理排污权抵押问题
九、影响活跃度因素的分析
第四章 以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为核心的环境管理政策链分析
第一节 总量控制制度
一、总量控制制度基本制度介绍
二、总量控制和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
第二节 排污许可证制度
一、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和排污许可的衔接
二、现有排污许可证制度介绍
三、相互支撑与协调分析
第三节 环境监控制度
一、环境监测制度
二、环境监察制度
三、环境监控与排污权交易相关性分析
四、启示
第五章 相关交易制度借鉴
第一节 碳排放权交易
一、碳排放权交易概述
二、全球主要碳交易市场
三、国内碳交易市场
四、相关启示
第二节 土地使用权交易
一、土地使用权交易概述
二、我国土地使用权交易市场概述
三、土地使用权交易与排污权交易对比分析
四、相关启示
第六章 成都市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案例研究
第一节 基本框架及解读
一、总则
二、指标管理
三、排污权交易
四、监督管理机制体制
五、法律责任
第二节 成都市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一、必要性分析
二、可行性初探
第三节 成都市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市场活跃程度预评估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
一、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的灵魂在于二级市场
二、中国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的总体概况
三、中国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试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四、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的可行性已不是问题
五、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和相关环境管理制度的关系
六、成都市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基本评价
七、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具有合法性
八、要正确认识而不能夸大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制度的作用
第二节 建议
一、关于制度设计中的建议
二、关于实践开展建议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一章 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现状及问题
第一节 饮用水水源保护重要地位及作用
第二节 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回顾
一、加强对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工作的领导
二、全面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三、完成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与评估工作
四、加强水源地污染整治和环境监管
五、加强水质监测,确保取水安全
第三节 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中存在问题
一、部分饮用水水源水质较差
二、饮用水水源保护机制不健全
三、饮用水水源保护能力较弱
四、保护区经济发展及生活状况不尽如人意
五、饮用水水源保护投入不足
第二章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第一节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必要性分析
一、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基本内涵
二、中国生态补偿机制必要性分析
三、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必要性分析
第二节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可行性分析
一、省级及地方政府可发挥主导作用
二、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提供了法律依据
三、城市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可作为突破口
第三章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的相关实践
第一节 相关实践
一、生态补偿的主体
二、补偿内容及标准的相关规定
三、补偿方式
四、监督与考核、奖惩机制
第二节 总结与问题发现
一、总结
二、问题发现
第四章 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之构建
第一节 总体目标
第二节 基本原则
一、公平性原则
二、经济激励原则
三、政府主导、市场支持原则
四、科学性、动态性与差异性协调原则
五、透明原则
第三节 补偿要素
一、权利义务主体
二、补偿标准
三、补偿方式
第四节 补偿实施
一、补偿额分担
二、补偿额分配
三、补偿额使用
四、社区作用之发挥
第五节 考核机制
一、对保护区所在地政府考核
二、对受益区所在地政府考核
第五章 案例分析
第一节 成都市自来水六厂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实践
一、水源保护区概况
二、生态补偿实践探索
三、基本评价
四、建议
第二节 内江市长沙坝—葫芦口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可行性分析
一、水源保护区概况
二、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必要性分析
三、生态补偿机制设想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建议
一、鼓励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建立饮用水源生态共建共享示范区
二、出台法规或规范性文件,形成生态补偿基本框架体系
三、建立适宜的生态补偿标准技术体系
四、加紧开展配套政策和能力建设
五、对关键性的重点问题继续组织力量予以研究
第二部分 四川省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研究(借鉴篇)
第一章 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概述
第一节 基本内涵
一、排污权基本内涵
二、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排污权交易两级市场
一、排污指标分配一级市场
二、排污权交易二级市场
三、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关系
第三节 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所需基础条件
一、制度基础
二、经济基础
三、环境基础
第四节 排污权交易类型
一、水污染物交易和气污染物交易
二、信用交易与总量控制交易
三、点源间交易和点源与非点源交易
第五节 制度设计和市场成功标志
一、制度成功标志
二、市场成功标志
第二章 美国排污权交易实践
第一节 美国排污权交易政策演进
第二节 美国排污权交易基本模式
一、主要类型
二、模式选择
三、指标管理
四、保障体系
第三节 美国排污权交易经验总结
一、特点及亮点
二、成效和问题
三、相关借鉴
第三章 十个试点省市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实践
第一节 实践基本情况介绍
一、目的和基本原则
二、试点范围
三、初始分配
四、指标管理
五、指标交易
六、管理机制
七、排污权抵押
八、保障体系
九、实施情况
十、中美排污权交易模式比较
第二节 相关问题分析
一、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的根本价值
二、排污权初始分配有偿使用
三、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四、为何仅对新、改、扩项目“情有独钟”
五、有偿使用费和排污收费
六、为什么交易指导价会大行其道
七、排污权银行成立的可行性分析
八、谨慎处理排污权抵押问题
九、影响活跃度因素的分析
第四章 以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为核心的环境管理政策链分析
第一节 总量控制制度
一、总量控制制度基本制度介绍
二、总量控制和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
第二节 排污许可证制度
一、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和排污许可的衔接
二、现有排污许可证制度介绍
三、相互支撑与协调分析
第三节 环境监控制度
一、环境监测制度
二、环境监察制度
三、环境监控与排污权交易相关性分析
四、启示
第五章 相关交易制度借鉴
第一节 碳排放权交易
一、碳排放权交易概述
二、全球主要碳交易市场
三、国内碳交易市场
四、相关启示
第二节 土地使用权交易
一、土地使用权交易概述
二、我国土地使用权交易市场概述
三、土地使用权交易与排污权交易对比分析
四、相关启示
第六章 成都市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案例研究
第一节 基本框架及解读
一、总则
二、指标管理
三、排污权交易
四、监督管理机制体制
五、法律责任
第二节 成都市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一、必要性分析
二、可行性初探
第三节 成都市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市场活跃程度预评估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
一、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的灵魂在于二级市场
二、中国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的总体概况
三、中国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试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四、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的可行性已不是问题
五、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和相关环境管理制度的关系
六、成都市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基本评价
七、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具有合法性
八、要正确认识而不能夸大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制度的作用
第二节 建议
一、关于制度设计中的建议
二、关于实践开展建议
结束语
参考文献
Evaluation of environment economy and 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policy in Sichuan.2012,Accounting of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