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纪录片的发展与社会变迁

副标题:无

作   者:唐晨光著

分类号:

ISBN:9787106034047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在以20世纪百年来的中国社会为背景,在探讨中国纪录片的发展与中国社会的变迁时,试图就史学与纪录片理论的发展形成一个中国纪录片的研究专著。透过它,一方面折射出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另一方面,也总结出中国纪录片自身的发展轨迹,从而为飞速发展的我国影视大众传媒提供一些历史的借鉴,也为纪录片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目录


总序  影像中的20世纪中国
第一篇章  诞生和萌发
  序言:纪录片的传入及其萌发(1896—1905年)
      一、纪录片的传入
      二、中国的第一部纪录片
  第一章  早期纪录片映照社会的动荡(1905—1931年)
    第一节  早期纪录片:一幅斑斓的民族奋争史
      一、1905—1921年的发展概况
      二、1922—1926年的发展概况
      三、1927—1931年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  早期纪录片的形态特征:初始的新闻纪录
      一、简单再现
      二、纪录片的初始形态
    第三节  早期的社会与纪录片:真实的映照
      一、近现代文化演进的轨迹
      二、五四运动带来的生机
    第四节  美学特征形成之一:从“杂耍”起步
      一、从“杂耍”起步
      二、电影成为艺术
      三、中国电影的独特体系
  第二章  与时代共舞的抗战纪录片(1931—1945年)
    第一节  抗战纪录片:一幅抗日战争烽火图
      一、1932—1937年:划时代的变革时期
      二、1937—1945年:抗日战争烽火图
    第二节  抗战纪录片的形态特征:用事实说话
      一、形态特征
      二、典型作品
    第三节  抗战时期的社会与纪录片
      一、左翼电影运动的影响
      二、聚焦抗战
    第四节  美学特征形成之二:鼓动民众
      一、左翼电影运动的缘起
      二、苏联电影理论的引进
      三、现实主义的美学特征
  第三章  新时代的曙光——解放战争(1945—1949年)
    第一节  解放区纪录片:一首由千千万万人民英雄书写的历史叙事长诗
      一、共产党领导下的制片活动
      二、国统区的纪录片创作
      三、台湾的纪录片创作
    第二节  时代变动中的纪录片形态特征
      一、解放区纪录片的形态特征
      二、以《民主东北》的形态特征为例
      三、以《百万雄师下江南》的形态特征为例
    第三节  时代变动中的社会与纪录片
      一、国民党政治上独裁、经济上独占使得民怨载道
      二、国民党撕毁停战协议,学生抗议示威,社会一片混乱
      三、解放军开始战略反攻,进步电影摇旗呐喊
      四、配合战争,解放区电影鼓动宣传
    第四节  美学特征形成之三:记录胜利
      一、国统区电影美学特征之成因
      二、解放区电影美学特征之成因
第二篇章  发展和扭曲
  序言
  第四章  新中国“十七年”纪录片(1949-一1966年)
    第一节  纪录片的走向:在曲折中行进
      一、继续完成民主革命未竞任务的1949—1953年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953一1966年
    第二节  社会背景与纪录片形态特征
      一、创作的指导思想
      二、关于真实性问题的讨论
      三、纪录片形态特征
      四、再次讨论真实性,制止拍摄中的浮夸现象
    第三节  变革中的社会与纪录片
      一、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之
      二、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之二
      三、抗美援朝战争
      四、镇压反革命运动
      五、“三反”、“五反”运动
      六、开门整风运动
      七、“大跃进”运动
    第四节  美学特征形成之四:形象化政论
      一、苏联电影的影响
      二、美学特征之成因
  第五章  “文革”时期的纪录片(1966—1976年)
    第一节  纪录片的艰难跋涉
      一、新影厂和八一厂摄制的新闻纪录片
      二、伊文思与《愚公移山》
      三、电视纪录片
    第二节  纪录片的主要特色及创作经验
      一、主要特色
      二、创作经验
    第三节  “十年浩劫”中的社会与纪录片
      一、历史与影像交织回放
      二、“文化大革命”起因的探究
    第四节  美学特征形成之五:为政治服务
      一、“三突出”、“四句话”成为主要的创作原则
      二、为政治服务成为主要的创作目的
  第六章  转折时期的纪录片(1976-一1989年)
    第一节  在徘徊中前进的纪录片
      一、新闻纪录电影
      二、电视纪录片
    第二节  艺术复兴的最初实绩
      一、创作特点
      二、新闻片、纪录片、专题片的区别
    第三节  转折时期的社会与纪录片
      影像中的历史在眼前回放
    第四节  美学特征形成之六:政论性回归
      一、纪录片创作中的时代特征
      二、美学特征之成因
第三篇章  突破和局限
  序言
  第七章  迈向新世纪的纪录片(1989—2000年)
    第一节  与时代同步  与世界对话
      一、关于主流纪录片
      二、关于精英纪录片
      三、关于大众纪录片
      四、关于边缘纪录片
    第二节  纪录片的发展与繁荣
      一、纪录片形态上的改变
      二、关于中国电视专题节  目的分类
      三、《东方时空·生活空间》的探索
    第三节  全方位描绘大时代的风采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情况
      二、“与时代共舞”的中国纪录片
      三、20世纪中国社会出现的四次大转型
      四、20世纪中国的文艺学发展趋势
    第四节  美学特征形成之七:走向多元化
      一、回顾与比较
      二、美学特征分析
结束语  纪录片与历史,在互动与交流中整合
参考文献
后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中国纪录片的发展与社会变迁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