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依次叙述清代文化的各个方面,包括:自然科学、考据学、史学和地理学、文化和艺术、哲学政治思想和宗教、类书和丛书、中外文化交流等6章。
目录
目录
六、 明安图
三、 吕留良
四、 唐甄
五、 颜元和李塨
第四节 乾嘉以后的进步思想家
一、 戴震
二、 龚自珍
第五节 清代的宗教
一、 佛教
二、 民间宗教
第五章 类书和丛书
七、 博启
第一节 类书
一、 历代类书编纂的发展
二、 《古今图书集成》
第二节 丛书
一、 历代丛书编纂的发展
二、 《四库全书》的编纂
三、 《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和《四库全书荟要》
四、 《四库全书》编纂活动的评价
五、 《四库全书》的续修、刊印和现状
第六章 中外文化交流
八、 王贞仪
第一节 中国与亚非各国的文化交流
一、 中国文化在朝鲜的传播
1、 来华使团中的朝鲜学者
2、 中朝文人的唱酬
3、 中国的文物制度与朝鲜的“北学派”
4、 西方文化由中国的传入
二、 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1、 中国天文历算与医学的传入
2、 乾嘉学派与日本的考据学风
3、 中日文学的交流
九、 项名达
4、 中国艺术对日本的影响
5、 儒家思想在日本
三、 中国文化在越南的传播
1、 中国传统文化对越南的影响
2、 华侨对越南文化的贡献
四、 中国文化在其他亚非国家的传播
1、 中国文化在其他亚洲国家的传播
2、 中国与非洲的文化联系
第二节 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
一、 西学东渐
第二节 气象学
1、 西方传教士的东来
2、 西方文化的传入
二、 中国文化在西方的传播
1、 西方“汉学”的兴起
2、 中国文化的西传与影响
第三节 中国与俄国的文化交流
一、 北京的东正教传教士团
二、 清朝的俄语教学
三、 俄国对中国的研究
第四节 中国文化在美洲的传播
第三节 物理学
一、 中国的丝绸、瓷器影响了美洲居民的生活
二、 其他中国工艺品在美洲的流传
三、 美洲华人的贡献
后记
一、 方以智和蒙气差
二、 光学仪器制造家孙云球
三、 郑复光的光学著作《镜镜〓痴》
四、 安科学家黄履
绪论
第四节 农学、水利学和植物学
一、 农学
1、 张履祥和《补农书》
2、 杨〓的《知本提纲》和《〓风广义》
3、 乾隆时的《授时通考》
二、 水利学
1、 《居济一得》
2、 《行水金鉴》
3、 治河专家靳辅和陈潢
三、 植物学
第一章 自然科学
第五节 医药学
一、 内科
二、 外科
三、 妇产科和小儿科
四、 温病学说的成熟和种痘术的推广
五、 《本草纲目拾遗》及其他药物学著作
六、 古典医书的整理
七、 官修中医学专著《医宗金鉴》
第六节 土木建筑
一、 皇宫的扩建
第一节 天文历算
二、 美丽的“三山五园”
三、 避署山庄和外八庙
四、 壮丽的布达拉宫
五、 样房、算房和匠作则例
第二章 考据学、史学和地理学
第一节 考据学
一、 清代考据学派的演变
二、 著名的考据派学者
1、 顾炎武
2、 阎若璩
一、 时宪历的颁行
3、 惠栋及其弟子
4、 戴震
5、 段玉裁
6、 王念孙
7、 王引之
三、 整理古代文化的成绩
1、 儒家经典方面
2、 古文字学方面
3、 校勘方面
4、 辑佚方面
二、 薛凤祚和王锡阐
四、 考据学派的缺陷及其衰落
第二节 史料编纂学
一、 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及典章制度专书的新作
二、 对古史的研究
三、 对当代史的研究
四、 章学诚的史学理论
五、 几点突出的贡献
第三节 地理学
一、 《天下郡国利病书》
二、 《读史方舆纪要》
三、 梅文鼎
三、 对《水经注》的研究
四、 《大清一统志》
五、 康熙、乾隆时期的测绘地图
第三章 文学和艺术
第一节 小说
一、 《聊斋志异》
二、 《儒林外史》
三、 《红楼梦》
四、 《镜花缘》
五、 其他章回小说
四、 梅〓成
第二节 诗歌和散文
一、 主要诗人
二、 主要词人
三、 民歌
四、 散文
第三节 戏曲
一、 戏剧作家和戏剧理论家
二、 昆曲的衰落、地方戏和京剧的兴起
第四节 绘画
一、 著名的画家
五、 陈世仁
二、 杨柳青和桃花坞年画
第四章 哲学政治思想和宗教
第一节 地主阶级的正统哲学——孔孟之道、程朱理学
第二节 清初三大思想家
一、 黄宗羲
二、 顾炎武
三、 王夫之
第三节 清前期的其他进步思想家
一、 傅山
二、 李颙
3'(x
六、 明安图
三、 吕留良
四、 唐甄
五、 颜元和李塨
第四节 乾嘉以后的进步思想家
一、 戴震
二、 龚自珍
第五节 清代的宗教
一、 佛教
二、 民间宗教
第五章 类书和丛书
七、 博启
第一节 类书
一、 历代类书编纂的发展
二、 《古今图书集成》
第二节 丛书
一、 历代丛书编纂的发展
二、 《四库全书》的编纂
三、 《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和《四库全书荟要》
四、 《四库全书》编纂活动的评价
五、 《四库全书》的续修、刊印和现状
第六章 中外文化交流
八、 王贞仪
第一节 中国与亚非各国的文化交流
一、 中国文化在朝鲜的传播
1、 来华使团中的朝鲜学者
2、 中朝文人的唱酬
3、 中国的文物制度与朝鲜的“北学派”
4、 西方文化由中国的传入
二、 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1、 中国天文历算与医学的传入
2、 乾嘉学派与日本的考据学风
3、 中日文学的交流
九、 项名达
4、 中国艺术对日本的影响
5、 儒家思想在日本
三、 中国文化在越南的传播
1、 中国传统文化对越南的影响
2、 华侨对越南文化的贡献
四、 中国文化在其他亚非国家的传播
1、 中国文化在其他亚洲国家的传播
2、 中国与非洲的文化联系
第二节 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
一、 西学东渐
第二节 气象学
1、 西方传教士的东来
2、 西方文化的传入
二、 中国文化在西方的传播
1、 西方“汉学”的兴起
2、 中国文化的西传与影响
第三节 中国与俄国的文化交流
一、 北京的东正教传教士团
二、 清朝的俄语教学
三、 俄国对中国的研究
第四节 中国文化在美洲的传播
第三节 物理学
一、 中国的丝绸、瓷器影响了美洲居民的生活
二、 其他中国工艺品在美洲的流传
三、 美洲华人的贡献
后记
一、 方以智和蒙气差
二、 光学仪器制造家孙云球
三、 郑复光的光学著作《镜镜〓痴》
四、 安科学家黄履
绪论
第四节 农学、水利学和植物学
一、 农学
1、 张履祥和《补农书》
2、 杨〓的《知本提纲》和《〓风广义》
3、 乾隆时的《授时通考》
二、 水利学
1、 《居济一得》
2、 《行水金鉴》
3、 治河专家靳辅和陈潢
三、 植物学
第一章 自然科学
第五节 医药学
一、 内科
二、 外科
三、 妇产科和小儿科
四、 温病学说的成熟和种痘术的推广
五、 《本草纲目拾遗》及其他药物学著作
六、 古典医书的整理
七、 官修中医学专著《医宗金鉴》
第六节 土木建筑
一、 皇宫的扩建
第一节 天文历算
二、 美丽的“三山五园”
三、 避署山庄和外八庙
四、 壮丽的布达拉宫
五、 样房、算房和匠作则例
第二章 考据学、史学和地理学
第一节 考据学
一、 清代考据学派的演变
二、 著名的考据派学者
1、 顾炎武
2、 阎若璩
一、 时宪历的颁行
3、 惠栋及其弟子
4、 戴震
5、 段玉裁
6、 王念孙
7、 王引之
三、 整理古代文化的成绩
1、 儒家经典方面
2、 古文字学方面
3、 校勘方面
4、 辑佚方面
二、 薛凤祚和王锡阐
四、 考据学派的缺陷及其衰落
第二节 史料编纂学
一、 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及典章制度专书的新作
二、 对古史的研究
三、 对当代史的研究
四、 章学诚的史学理论
五、 几点突出的贡献
第三节 地理学
一、 《天下郡国利病书》
二、 《读史方舆纪要》
三、 梅文鼎
三、 对《水经注》的研究
四、 《大清一统志》
五、 康熙、乾隆时期的测绘地图
第三章 文学和艺术
第一节 小说
一、 《聊斋志异》
二、 《儒林外史》
三、 《红楼梦》
四、 《镜花缘》
五、 其他章回小说
四、 梅〓成
第二节 诗歌和散文
一、 主要诗人
二、 主要词人
三、 民歌
四、 散文
第三节 戏曲
一、 戏剧作家和戏剧理论家
二、 昆曲的衰落、地方戏和京剧的兴起
第四节 绘画
一、 著名的画家
五、 陈世仁
二、 杨柳青和桃花坞年画
第四章 哲学政治思想和宗教
第一节 地主阶级的正统哲学——孔孟之道、程朱理学
第二节 清初三大思想家
一、 黄宗羲
二、 顾炎武
三、 王夫之
第三节 清前期的其他进步思想家
一、 傅山
二、 李颙
3'(x
清代文化[电子资源.图书]:传统的总结和中西大交流的发展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loading icon](/img/book/loading_solarSystem.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