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历史学卷

副标题:无

作   者: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编;姜义华,武克全[卷]主编

分类号:

ISBN:9787208057098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历史学卷》以翔实的资料综述了中国现代历史学在二十世纪百年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分述了中国现代历史学各分支学科在百年发展中的状况及其主要成就,概述了中国现代历史学在百年发展中的重大学术论争,论述了中国现代历史学在这一发展时期的教育沿革、学术机构、学术团体、学术刊物及中外交流概貌,梳理了中国现代历史学百年发展中的大事。是一部对中国现代历史学二十世纪百年发展历程进行全面系统总结的、学术性的著述。

目录

目录
第一编 二十世纪中国现代史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 传统史学向现代史学的转型
(一) 社会变革与史学变革的发端
(二) 新史学的初创
(三) 新史学的深化:以方法和史料为重的转变
(四) 考古学的初步建立
(五) 新式历史教育与史学发展
(六) 历史学术期刊的兴起与史学发展
二 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诞生
(一) 唯物史观的介绍与传播
(二)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成长与壮大
(三)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体系的构建
三 现代史学的多元发展
(一) 史料考据派
(二) “中国本位”或“新国粹”派
(三) 其他非马克思主义学派
四 马克思主义史学支配地位的确立及其曲折
(一) 马克思主义史学支配地位的确立
(二) “以阶级斗争为纲”政治环境下历史研究的困厄
五 现代化全球化场景下的当代中国史学
(一) 教条化历史演进法则的动摇
(二) 历史认识论研究的展开
(三) 立足于现代化与全球化:史学多元化多样化的发展
(四) 史学社会功能的确认与历史教育的推进
(五) 1949年以来台港地区的史学
第二编 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各学科的发展及其主要成就
一 史学理论研究的展开
(一) 从世纪之初到四十年代:起步与第一次高潮
(二) 五十至七十年代:取消和替代
(三) 八十年代初至八十年代中期:史学概论研究的复兴
(四) 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历史认识研究的深化
二 史学史研讨:从经验到理性的学科自省
(一) 从传统“史评”到现代意义上的历史学科史(1901—1949)
(二) 曲折与发展(1950—2000)
(三) 别张一帜的港台地区史学史研究(1950—2000)
三 中国考古学的历程与成就
(一) 中国考古学的诞生
(二) 起步阶段的探索与成就
(三)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考古学的发展
(四) 发展历程的回顾与思考
四 历史文献的新发现和历史资料的整理
(一) 清光绪、宣统年间(1900—1911)
(二) 民国年间(1912—1949)
(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历史文献的新发现与整理
(四) 改革开放时期历史文献的发现与整理(1979—2000)
五 中国古代通史编著
(一) 新式中国通史编著样式的建立
(二) 新式通史编撰的初创及第一次高潮
(三) 新式通史编撰史的第二阶段
(四) 马克思主义通史编撰样式的确立
六 中国古代断代史研究的进展
(一) 先秦史研究概况
(二) 秦汉史研究
(三) 魏晋南北朝史研究
(四) 隋唐五代史研究
(五) 宋史研究概述
(六) 元史研究
(七) 二十世纪的中国明史研究
(八) 清史研究回顾
七 中国古代专门史研究的拓展
(一) 中国古代政治史研究
(二) 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回顾
(三) 中国古代社会史研究概述
(四) 中国古代文化史研究综述
八 中国近现代通史与专门史研究的繁荣
(一) 二十世纪上半期的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二) 二十世纪后半期的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三) 台、港、澳的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九 中国地方史与地方志的编纂
(一) 古代地方史志到近代地方史志的过渡(1900—1926)
(二) 近代地方史志的定型(1927—1949)
(三) 现代地方史志的创立(1950—1978)
(四) 现代地方史志的大发展(1979—2000)
十 筚路蓝缕的世界史研究
(一) 世界史翻译和编著的展开
(二) 世界史研究的初创
(三) 苏联史学体系的影响
(四) 世界史研究的繁荣
十一 从传统的沿革地理学到现代的历史地理学
(一) 传统沿革地理学及其近代发展
(二) 中国传统地理学的近代转型
(三) 历史地理学的建立
(四) “文革”后的历史地理学
第三编 二十世纪史学领域重大论争
一 东西方文化论争
(一) 五四东西方文化论争
(二) 三十年代的文化论争
(三) 八九十年代的文化论争
二 疑古信古论争
(一) 清末民初的经今古文论争
(二) 古史辨运动
(三) 九十年代以来的疑古信古论争
三 中国社会史和社会性质问题论争
(一) 世纪之初的中国社会史与社会性质论争
(二) 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史与社会性质论争
(三) 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的论争
四 中国古史分期问题论争
(一) 社会史论战中的古史分期问题
(二) 四十年代关于古史分期问题的论争
(三) 五十至八十年代的论争
(四) 九十年代以来对古史分期问题的讨论及反思
五 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论争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五十年代关于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讨论的第一次高潮
(三) 关于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讨论的第二个热潮
六 关于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问题论争
(一) 三十年代社会史问题论争中的停滞论
(二) 秋泽修二的停滞论与中国学者的论争
(三) 五十年代论争再起
七 历史主义与阶级观点论争
(一) 历史主义与阶级观点源流
(二) 论争的起源
(三) 六十年代的论争
(四)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论争
(五) 讨论的继续
八 社会形态演进法则的论争
(一) 论争的由来
(二) 1930年前后高度政治化的论争
(三) 五十年代争论复起
(四) “拨乱反正”中的重新审视
(五) 社会形态演进理论的新进展
九 历史发展动力问题的论争
(一) 论争的发端
(二) 众说纷呈格局的形成
(三) 新形势下发展观的变迁
第四编 二十世纪历史教育与研究机构、史学社团和报刊、中外史学交流
一 中小学历史教育与教科书的沿革
(一) 中国近代中小学历史教育的开端
(二) 民国时期中小学历史教育和教科书的沿革
(三) 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小学历史教育的波浪式发展
(四) 九十年代的中小学历史课程教材改革和教学法的更新
(五) 港台中小学历史教育和教科书的编纂
二 高等学校的历史教育
(一) 清末高等学校的历史教育
(二) 民国时期高等学校的历史教育
(三) 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高等学校历史教育
(四) 七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末高等学校历史教育
三 史学专门研究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一) 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
(二) 清华国学研究院
(三)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四)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属的史学研究机构
(五) 各省、市、自治区历史研究机构
(六) 高等学校历史研究机构
(七) 中央与地方档案文献、文物及党史、国史研究机构
四 史学社团的建立和演变
(一) 晚清至民国前期的史学社团
(二) 五四时期至二十年代的史学社团
(三) 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的史学社团
(四) 建国后的史学社团
五 史学报刊的创办和历史沿革
(一) 晚清至民初的史学报刊
(二) 五四时期至二十年代的史学报刊
(三) 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的史学报刊
(四) 建国后的史学报刊
六 二十世纪中外史学交流
(一) 十九世纪中外史学交流
(二) 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外史学交流
(三) 二十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中外史学交流
(四)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中外史学交流
附录 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发展大事记
后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历史学卷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