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喀拉拉邦社会政治的民族志

副标题:无

作   者:吴晓黎著

分类号:K351.8

ISBN:9787301156025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选取印度西南一隅的喀拉拉邦作为考察的单位——虽然主要的田野调查地点是在一个村庄,仍然要广泛地涉及喀拉拉的地区历史和今日全局性的议题。本书的议题中,喀拉拉邦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世界三大宗教群体——印度教徒、穆斯林、基督徒--自久远以来和平共存于这一方土地,二是自十九世纪末期以来公共行动的密集和人们高昂的政治意识。本书分两个部分探讨喀拉拉的社会经验,一是围绕身份问题而展开,探讨了在老喀拉拉和今日喀拉拉各宗教和平共处的形式,并讨论了印度宪法对公民身份的规定;二是讨论了组织、行动、政治与民主层面的问题。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印度民主的故事及本书的主题
   第二节 研究框架
   第三节 我的“田野”
  第一章 背景:喀拉拉
   第一节 “雨诞生的地方”
   第二节 历史回顾
   第三节 稻乡概况
  第二章 宗教作为集体身份
   第一节 宗教作为信仰、习俗与文化
   第二节 宗教作为社群身份
   第三节 宗教社群政治与宗教民族主义
   第四节 语言民族整合对宗教民族主义
  第三章 种姓作为集体身份
   第一节 种姓、种姓系统与种姓阶序
   第二节 种姓、阶级与家庭地位
   第三节 种姓与阶级在底层的交汇:表列种姓
   第四节 种姓身份的再生产:内婚制
   第五节 种姓(及类种姓)作为政策范畴
   第六节 种姓的族群化
  第四章 社会的组织化
   第一节 社群组织
   第二节 阶级、大众组织
   第三节 社群与阶级
   第四节 社会文化组织
   第五节 怎样的公民社会?
  第五章 政治领域与政治文化
   第一节 政党组织
   第二节 社群组织与选举政治
   第三节 组织化群体、街头政治及其他
  第六章 地方自治下的民主与发展
   第一节 地方自治政府选举
   第二节 一个乡潘查亚特的运作
  结论
   一、社群的现代演化与大众民主
   二、阶级的组织、民主语言的普及与政治表达模式
   三、公民社会、政党政治与民主的新动力
   四、喀拉拉之于印度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主要人物及关系表
  附录二 缩略语对照表及货币比率
  附录三 词汇表(马拉亚拉姆语及进入马拉亚拉姆语的英语)
  致谢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印度喀拉拉邦社会政治的民族志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