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主要包括土工参数概率分布统计优化分析、土工参数自相关距离性状、土工指标试验方法不确定性的概率评价、土性参数概率统计特征的区域研究等。通过试验数据的可靠性检查、概率模型的有限比较法拟合优度检验以及分布参数的推广贝叶斯法估计,可以实现土工参数概率分布在统计意义上的优化,而优化分析的关键是建立土工参数概率分布的区域资料。
目录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岩土工程概率分析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1.3 软黏土地基固结概率分析的研究历史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土工参数概率分布统计优化
2.1 引言
2.2 土工实验数据的优化整理
2.3 概率模型的优化拟合
2.4 分布参数的优化估计
2.5 应用实例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土工参数自相关距离性状
3.1 引言
3.2 土工参数自相关距离性状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土性指标试验方法不确定性
4.1 引言
4.2 互相关系数分析法
4.3 随机因子分析法
4.4 试验不确定性概率评定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太原粉质黏土空间概率特征
5.1 引言
5.2 太原土层形成历史和野外地质特征
5.3 太原粉质黏土空间变异性
5.4 太原粉质黏土概率分布模型
5.5 土性参数间的经验关系分析
5.6 太原粉质黏土土性参数间的经验关系
5.7 指标间经验关系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平湖淤泥质粉质黏土空间概率特征
6.1 引言
6.2 平湖土层的形成历史和野外地质特征
6.3 平湖淤泥质粉质黏土的空间变异性
6.4 平湖淤泥质粉质黏土的概率分布
6.5 平湖淤泥质粉质黏土经验关系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和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进一步工作的建议
参考文献
图目录
图2-1 N-Γ(N)关系曲线
图3-1(a) 自相关距离计算方法比较(1~20孔号)
图3-1(b) 自相关距离计算方法比较(20~40孔号)
图3-1(c) 自相关距离计算方法比较(40~60孔号)
图3-1(d) 自相关距离计算方法比较(60~80孔号)
图3-1(e) 自相关距离计算方法比较(80~100孔号)
图3-2 自相关距离与取样间距关系
图3-3 水平向自相关距离对比
图3-4 太原粉质黏土竖向自相关距离对比
图3-5 太原粉土竖向自相关距离对比
图3-6 平湖粉质黏土竖向自相关距离对比
图3-7 平湖粉土竖向自相关距离对比
图3-8 太原粉质黏土水平向自相关距离对比
图3-9 太原粉十水平向自相关距离对比
图3-10 平湖粉质黏土水平向自相关距离对比
图5-1 变异系数散点折线图(工程1~10)
图5-2 变异系数散点折线图(工程11~20)
图5-3 压缩模量的频数直方图
图5-4 压缩模量频率直方图
图5-5 压缩模量累计频率直方图
图5-6 三轴内摩擦角频数直方图
图5-7 三轴内摩擦角频率直方图
图5-8 三轴内摩擦角累计频率直方图
图5-9 三轴内黏聚力的频数直方图
图5-10 三轴内黏聚力频率直方图
图5-11 三轴内黏聚力累计频率直方图
图5-12 直剪内摩擦角的频数直方图
图5-13 直剪内摩擦角频率直方图
图5-14 直剪内摩擦角累计频率直方图
图5-15 直剪内黏聚力的频数直方图
图5-16 直剪内黏聚力频率直方图
图5-17 直剪内黏聚力累计频率直方图
图6-1 含水量变异系数
图6-2 密度变异系数
图6-3 孔隙比变异系数
图6-4 压缩系数变异系数
图6-5 内摩擦角变异系数
图6-6 黏聚力变异系数
图6-7 变异系数(工程1~10)
图6-8 变异系数(工程11~20)
表目录
表2-1 分位数
表2-2 压缩模量实验成果
表2-3 空间标准:差
表2-4 压缩指数统计数据
表2-5 压缩指数概率分布比较法检验
表2-6 压缩指数概率分布比较法检验结果
表2-7 孔隙比测定值和压缩指数的计算值
表3-1 水平向自相关距离对比
表3-2 不同指标的竖直向自相关距离(m)对比
表3-3 不同指标的水平向自相关距离(m)对比
表3-4 自相关距离不同向的对比
表3-5 强度指标竖直向和水平向的自相关距离对比
表3-6 太原典型土层的自相关距离
表3-7 平湖典型:上层的自相关距离
表3-8 上海地区典型土层的自相关距离(m)统计结果
表3-9 杭州地区主要土层的自相关距离
表3-10 太原某工程场地竖直向自相关距离
表3-11 太原某工程场地竖直向相关距概率特征
表4-1 未预固结和预固结三轴试验结果对比
表4-2 现场和室内试验结果对比
表4-3 三轴试验指标
表4-4 直剪试验指标
表4-5 强度指标回归方程
表4-6 太原粉质黏土强度指标
表4-7 太原粉土强度指标
表4-8 试验方法不确定性因子
表5-1 岩土参数变异性的原因
表5-2 工程位置一览
表5-3 太原粉质黏土土性参数空间变异性
表5-4 太原粉质黏土不排水强度指标空间变异性
表5-5 粉质黏土均值和空间变异系数
表5-6 土层变异类型统计
表5-7 压缩模量的统计量
表5-8 压缩模量经验分布
表5-9 拟合数值和结果
表5-10 拟合优度检验
表5-11 强度指标的统计量
表5-12 强度指标的经验分布
表5-13 β分布拟合数值
表5-14 强度指标的概率密度
表5-15 直剪内摩擦角的β分布拟合优度检验
表5-16 直剪黏聚力分布拟合优度检验
表5-17 三轴内摩擦角分布拟合优度检验
表5-18 三轴黏聚力分布拟合优度检验
表5-19 太原粉质黏土土性参数分布拟合优度检验
表5-20 太原粉质黏土土性参数概率分布
表5-21 回归计算成果
表5-22 方差分析表
表5-23 方差计算分析表
表5-24 实际工程检验
表5-25 用液限求塑限
表5-26 回归计算成果
表5-27 方差计算分析表
表5-28 回归计算成果
表5-29 方差计算分析表
表5-30 回归计算成果
表5-31 方差计算分析表
表5-32 土工试验成果
表5-33 回归方程预报成果
表5-34 回归计算成果
表5-35 方差计算分析表
表5-36 回归计算成果
表5-37 方差分析表
表5-38 回归计算成果
表5-39 方差分析表
表5-40 相关系数
表5-41 回归计算成果
表5-42 方差分析表
表5-43 强度指标
表5-44 回归计算成果
表5-45 方差分析表
表5-46 太原粉质黏土物理力学指标间经验公式
表6-1 平湖淤泥质粉质黏土土性参数空间变异性
表6-2 平湖淤泥质粉质黏土空间变异系数
表6-3 我国若干地区的变异系数
表6-4 平湖淤泥质粉质黏土概率分布
表6-5 平湖淤泥质粉质黏土经验公式
表6-6 相关系数
,*x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岩土工程概率分析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1.3 软黏土地基固结概率分析的研究历史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土工参数概率分布统计优化
2.1 引言
2.2 土工实验数据的优化整理
2.3 概率模型的优化拟合
2.4 分布参数的优化估计
2.5 应用实例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土工参数自相关距离性状
3.1 引言
3.2 土工参数自相关距离性状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土性指标试验方法不确定性
4.1 引言
4.2 互相关系数分析法
4.3 随机因子分析法
4.4 试验不确定性概率评定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太原粉质黏土空间概率特征
5.1 引言
5.2 太原土层形成历史和野外地质特征
5.3 太原粉质黏土空间变异性
5.4 太原粉质黏土概率分布模型
5.5 土性参数间的经验关系分析
5.6 太原粉质黏土土性参数间的经验关系
5.7 指标间经验关系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平湖淤泥质粉质黏土空间概率特征
6.1 引言
6.2 平湖土层的形成历史和野外地质特征
6.3 平湖淤泥质粉质黏土的空间变异性
6.4 平湖淤泥质粉质黏土的概率分布
6.5 平湖淤泥质粉质黏土经验关系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和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进一步工作的建议
参考文献
图目录
图2-1 N-Γ(N)关系曲线
图3-1(a) 自相关距离计算方法比较(1~20孔号)
图3-1(b) 自相关距离计算方法比较(20~40孔号)
图3-1(c) 自相关距离计算方法比较(40~60孔号)
图3-1(d) 自相关距离计算方法比较(60~80孔号)
图3-1(e) 自相关距离计算方法比较(80~100孔号)
图3-2 自相关距离与取样间距关系
图3-3 水平向自相关距离对比
图3-4 太原粉质黏土竖向自相关距离对比
图3-5 太原粉土竖向自相关距离对比
图3-6 平湖粉质黏土竖向自相关距离对比
图3-7 平湖粉土竖向自相关距离对比
图3-8 太原粉质黏土水平向自相关距离对比
图3-9 太原粉十水平向自相关距离对比
图3-10 平湖粉质黏土水平向自相关距离对比
图5-1 变异系数散点折线图(工程1~10)
图5-2 变异系数散点折线图(工程11~20)
图5-3 压缩模量的频数直方图
图5-4 压缩模量频率直方图
图5-5 压缩模量累计频率直方图
图5-6 三轴内摩擦角频数直方图
图5-7 三轴内摩擦角频率直方图
图5-8 三轴内摩擦角累计频率直方图
图5-9 三轴内黏聚力的频数直方图
图5-10 三轴内黏聚力频率直方图
图5-11 三轴内黏聚力累计频率直方图
图5-12 直剪内摩擦角的频数直方图
图5-13 直剪内摩擦角频率直方图
图5-14 直剪内摩擦角累计频率直方图
图5-15 直剪内黏聚力的频数直方图
图5-16 直剪内黏聚力频率直方图
图5-17 直剪内黏聚力累计频率直方图
图6-1 含水量变异系数
图6-2 密度变异系数
图6-3 孔隙比变异系数
图6-4 压缩系数变异系数
图6-5 内摩擦角变异系数
图6-6 黏聚力变异系数
图6-7 变异系数(工程1~10)
图6-8 变异系数(工程11~20)
表目录
表2-1 分位数
表2-2 压缩模量实验成果
表2-3 空间标准:差
表2-4 压缩指数统计数据
表2-5 压缩指数概率分布比较法检验
表2-6 压缩指数概率分布比较法检验结果
表2-7 孔隙比测定值和压缩指数的计算值
表3-1 水平向自相关距离对比
表3-2 不同指标的竖直向自相关距离(m)对比
表3-3 不同指标的水平向自相关距离(m)对比
表3-4 自相关距离不同向的对比
表3-5 强度指标竖直向和水平向的自相关距离对比
表3-6 太原典型土层的自相关距离
表3-7 平湖典型:上层的自相关距离
表3-8 上海地区典型土层的自相关距离(m)统计结果
表3-9 杭州地区主要土层的自相关距离
表3-10 太原某工程场地竖直向自相关距离
表3-11 太原某工程场地竖直向相关距概率特征
表4-1 未预固结和预固结三轴试验结果对比
表4-2 现场和室内试验结果对比
表4-3 三轴试验指标
表4-4 直剪试验指标
表4-5 强度指标回归方程
表4-6 太原粉质黏土强度指标
表4-7 太原粉土强度指标
表4-8 试验方法不确定性因子
表5-1 岩土参数变异性的原因
表5-2 工程位置一览
表5-3 太原粉质黏土土性参数空间变异性
表5-4 太原粉质黏土不排水强度指标空间变异性
表5-5 粉质黏土均值和空间变异系数
表5-6 土层变异类型统计
表5-7 压缩模量的统计量
表5-8 压缩模量经验分布
表5-9 拟合数值和结果
表5-10 拟合优度检验
表5-11 强度指标的统计量
表5-12 强度指标的经验分布
表5-13 β分布拟合数值
表5-14 强度指标的概率密度
表5-15 直剪内摩擦角的β分布拟合优度检验
表5-16 直剪黏聚力分布拟合优度检验
表5-17 三轴内摩擦角分布拟合优度检验
表5-18 三轴黏聚力分布拟合优度检验
表5-19 太原粉质黏土土性参数分布拟合优度检验
表5-20 太原粉质黏土土性参数概率分布
表5-21 回归计算成果
表5-22 方差分析表
表5-23 方差计算分析表
表5-24 实际工程检验
表5-25 用液限求塑限
表5-26 回归计算成果
表5-27 方差计算分析表
表5-28 回归计算成果
表5-29 方差计算分析表
表5-30 回归计算成果
表5-31 方差计算分析表
表5-32 土工试验成果
表5-33 回归方程预报成果
表5-34 回归计算成果
表5-35 方差计算分析表
表5-36 回归计算成果
表5-37 方差分析表
表5-38 回归计算成果
表5-39 方差分析表
表5-40 相关系数
表5-41 回归计算成果
表5-42 方差分析表
表5-43 强度指标
表5-44 回归计算成果
表5-45 方差分析表
表5-46 太原粉质黏土物理力学指标间经验公式
表6-1 平湖淤泥质粉质黏土土性参数空间变异性
表6-2 平湖淤泥质粉质黏土空间变异系数
表6-3 我国若干地区的变异系数
表6-4 平湖淤泥质粉质黏土概率分布
表6-5 平湖淤泥质粉质黏土经验公式
表6-6 相关系数
,*x
土工参数空间概率特征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loading icon](/img/book/loading_solarSystem.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