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在大众传媒成为话语中心的时代,知识分子应该怎样言说)在这一东西方由冲突到对话的时代,中国学者应该如何学会同西方中心主义进行多元对话?在消费主义甚嚣尘上的时代,个体知识分子应该怎样呈现自己的不同于他者的思想和责任?对于新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而言,这些问题链绝非可以等闲视之的。 记得2001年秋天的一个下午,法国思想家雅克?德里达 卜acques Derrida)到北大哲学系与中国学者就若干学术前沿问题展开对话。我向德里达教授提了几个问题;第一,““宽恕”和”怨恨“是什么关系P无条件的绝对的宽恕是否可能?第二,作为第三世界的中国文学和哲学在话语体系中成为欧洲中心的边缘。应该用怎样的文化策略消解西方中心主义?而这种消解是否可能?第三。解构是不是绝对的?绝对的解构是否可能?而且当代中国讨论解构之后的重建问题,那么建构是否可能?解构和建构是什么关系?二者是不是对立的?有没有其他第三种可能性?德里达的回答是要摧毁西方中心主义和欧洲中心主义,使中国不再是欧洲中心的边缘.但是也不能成为“中国中心主义”。他希望的是哲学在世界范围内建立新的“人类性”观念。解构不是摧毁不是批判,解构不是否定的而是肯定的,即对不可能的肯定。德里达的回答事实上同他原著中对”解构”的摧毁性和批判性解释有了差距,说明德里达立场滑动的回答具有某种话语策略。大概“解构”本来就是一种不断滑动的话语行为。
目录
上编 发现东方
发现东方与文化输出论纲
东方大哲的沉思:《老子》
穿越历史时空的孔子
汉字文化与汉语思想
意境话语与审美之维
现人性与东方主义话语
中国“后学”与现代性处境
下编 中国形象
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西部
长江文明的历史重量与艺术铭刻
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态
……
Discover the Orient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