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治道及其实践

副标题:无

作   者:张增田著

分类号:

ISBN:9787306026149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中国传统治道是中国古代思想的原生形态,具有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挖掘这一博大精深的思想资源,无论是对于建立中国思想研究的主体性,还是对于建立当代世界合理的社会秩序和心灵秩序,促进人类文明的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由我系黎红雷教授主编的《中国传统治道研究丛书》最近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第一辑共五本,包括张增田著《黄老治道及其实践》、唐雄山著《贾谊礼治思想研究》、戴黍著《淮南子治道思想研究》、阎世平著《刘劭人材思想研究》、程宇宏著《荀悦治道思想研究》 。 主编黎红雷在其一万多字的《丛书总序》中指出:“中国传统治道是中国古代思想的原生形态,具有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挖掘这一博大精深的思想资源,无论是对于建立中国思想研究的主体性,还是对于建立当代世界合理的社会秩序&心灵秩序,促进人类文明的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相信该丛书的出版,必将进一步促进和深化中国传统原创思想文化的研究。 更多>>

目录

目录
导论
一 无为政治·黄老思想·问题意识
二 黄老之学
1 黄老之学形成于何时
2 黄老学的学派属性
三 《黄老帛书》
1 《黄老帛书》的称名
2 《黄老帛书》的成书年代
3 《黄老帛书》的思想主旨
第一章 道与天道:《黄老帛书》治道的两重理据
第一节 法道而为治及其内在矛盾
一 法道而为治
二 道是万物的本源
三 道是万物的基质
四 道何以生法
第二节 法天道而为治
一 “天地之道”与“天道”
二 人道法天
三 法天在人
第三节 帛书天道究实
一 对立法则
二 周期法则
第二章 法道因天:《黄老帛书》无为而治的方法论
第一节 据阴阳:为治的认识论
一 阴阳与神明
二 见知之稽与见知活动
第二节 因天时:为治的时机论
一 文与武
二 得时与失时
三 天时与农时
第三节 守雌用雄:为治的行为方式论
一 雄节
二 雌节
三 守雌用雄,以刚为柔
第三章 自“从俗”到“案法”:《黄老帛书》的四种为治手段
第一节 “从其俗”与习俗规范
第二节 “用其德”与道德规范
第三节 “发号令”与制度规范
一 号令、形名与制度
二 名由天成
三 正道不殆
四 正道与国次
第四节 “案法而治”与法律规范
一 案法而治
二 阴阳刑德
第四章 《黄老帛书》与黄老无为学说
第一节 据天法道:“黄老”称名的依据
一 “黄老”称名研究概要
二 人道法天:“黄”的意含
三 人道法道:“老”的意含
四 老子之道:天道的抽象形式
第二节 因顺:黄老无为的根本方法
一 老子因道以为治的内在矛盾
二 黄老无为:因天与循道
三 因阴阳之大顺
四 黄老天道思维探析
第三节 名法:黄老治术的基本手段
一 正名以治
二 君逸臣劳
三 法度是依
四 刑德并施
第五章 黄老之学与汉初政治
第一节 黄老无为的基本特质
第二节 黄老治道在汉初政治中的实践
一 从曹参入朝到窦太后之死
二 斗城的寓意:都城法天
三 循名奉法:无为之本
四 刑德兼施:因天道顺人情
第三节 黄老学在汉初兴盛及其衰微探因
附录
附录一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二 《黄老帛书》研究综述
后记
'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黄老治道及其实践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