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人生大学问

副标题:无

作   者:郭庆祥著

分类号:

ISBN:9787506044189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此书是郭庆祥国学系列的一本。作者积60年之经验教训,博览群书,历时五年,四易其稿,引经据典于《四书五经》,旁征博引于“诸子百家”,纠正朱、程的篡改,依据古本,正本清源,从人性出发,人生着手,力求深入浅出,好看、好懂、好用。融思想、艺术、知识、普及、趣味性于一体,自认是目前解读《大学》最纯正的好书。通此书,可助你成才;谋篇章,可帮你答疑解惑。《大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被孙中山称之为:“中国政治哲学谓其最有系统之学,无论国外任何政治哲学家都未见过,都未说出,为中国独有之宝贝”。

目录


前  言
题  记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凝聚力,使中华文明得以绵延发展
二、“五经”的形成及其思想意义
    《周易》,中华文化的活水源头,哲学之源,辩证法之母,古代智慧的高度浓缩/11
    《尚书》,中国第一部政治文献汇编,中国古代政治哲学的基础指南,儒家学说的思想本原/14
    《诗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重要的历史文献和儒家经典/17
    《礼记》,中国第一部礼仪论文总集,约束规范中国数千年的经典/19
    《春秋左传》,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儒家重要经典/20
三、“四书”的形成及其思想意义
    《论语》,儒学的源头,修身、齐家的“圣经”,为人处世、安身立命的大道理/24
    《孟子》,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元典,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与大丈夫精神/28
    《中庸》,中国最早最精密的哲学著作,为人处世、安身立命的人生大智慧/30
四、《大学》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宝典
    《大学》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宝典,是修己以安百姓的大学问/33
    《大学》是建筑儒家思想宫殿的蓝图和施工程序/37
    《大学》之道,是内圣外王之道,是儒家通往最高理想的必经之道/38
    《大学》的“三纲”:“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39
五、“大学之道”,是“内圣外王”之道
    中国古代的小学学什么/42
    “大学之道”,是教育的总规律、总目的、总目标、终极纲领/46
六、程朱理学,修正的儒家思想,朱熹对《大学》的阐释/50
    程朱理学,修正了儒家思想/50
七、“在明明德”,是“内圣外王”之道的“内圣”之道
    “在明明德”,是继承发扬先圣高尚的品德品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通往“内圣”之道/57
八、“德”,是“知、仁、勇”,天下之三达德
    知,是知天、知地、知命、知性、知道、知德、知教、知人、知已、知物、知进退、知取舍、知可为、知不可为/68
    仁,是把自己当人也把别人当人;爱自己也爱别人,爱人也爱物;最终达到和天地万物内外的和谐/70
    勇,是一种勇气、能量、能力、魄力、气势,一种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77
九、“在亲民”,是“内圣外王”之道的“外王”之道
    “亲”,是把天下被统治者当做亲人对待/81
    “民”,是天下被统治最底层的劳苦大众/81
十、“三皇”、“五帝”是“亲民”的楷模
    “在亲民”,是亲民、爱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外王”之道/95
十一、“在止于至善”的终极目标是“天下为公,世界大同”
    “止”,是最终极的目标和最终的目的地/96
    “至”,是最理想的居所和最美好的精神境界/97
    人类活动的一切目的,是为了达到最美好的物质生活,最理想的精神境
    界;终极目标是“天下为公,世界大同”,“在止于至善”的最理想境界/102
十二、“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前提是实现“小康”社会
十三、“七证”的修养功夫,是通往“止于至善”的精神范畴
    “知”,是知道自己要追求的终极目标/112
    “止”,是知道自己要达到的终极目标/113
    “定”,是量力而行后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117
    “静”,是大自然中万物繁荣昌盛,万类长天竞自由的状态/117
    “安”,是安稳不动如山的追求“在止于至善”的境界/119
    “虑”,是谋划周密的思考,为了达到目的周密严谨的谋划/119
    “得”,是在“外得于人,内得于己”过程中的行有所得/120
十四、物有本末,就是不能本末倒置
    “物”的本义是牛,引申为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总和/122
    “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部,引申为事物的根源或根基/122
    “末”的本义是树梢,引申为事物的末梢和终极,最终的目标和结果/123
    “事”,就是人类的一切事物/123
    “终”的本义是丝线缠到最后打的结,引申为结果和最终目的/123
    “始”的本义是女子的初生,引申为最初的开端和原因/124
十五、格物之道,是探索运用万事万物规律的过程
    “格物”的最好方法,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134
    “博学之”,力求了解、认识、掌握宇宙间万事万物更多的知识/135
    “审问之”,详尽、周密、慎重地追根求源/138
十六、慎思之道,是谨慎细心持重,力求正确无误
    “慎思之”,对已掌握的知识要谨慎地思考,细心地推敲,力求正确无误/141
    “明辨之”,明察秋毫,明辨是非对错,去伪存真,透过现象看本质/143
    “笃行之”,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147
十七、致知之道,是探索、追求、接近、把握、运用真理的过程
    人的知识是“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知之”的总和/153
    人生是什么?人生就是生活着的人/154
    人生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好好地活着/154
    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更好、更充实、更自由、更有尊严地活着/154
    天,人类所处的大环境,是不可思议改变人命运的力量/154
    命,左右人命运的大趋势,是不可思议左右人命运的力量/155
    地利,指所居住、生存、发展空间的有利环境/157
    人和,是民心所归,与民同乐,同心同德,团结一致,和谐发展,荣辱与共/159
十八、要知人和人性,知天和天命
    天命,人对之以为无可奈何的必然性命运/165
    人性,指人类的本能、本性、本色、本质/169
十九、道为大路,德为行路,天道是人类共生共存共发展之路
    天道,就是人道,人类共生、共存、共发展之道/174
    德行,道为大路,德为行路。德行,是人生路上一往无前的笃行和实践精神/176
二十、诚意之道,就是不欺人,不自欺,慎独
    “慎独”,一个人在无人监督、独处闲居时的严格自律和谨慎/189
二十一、正心之道,是不受私欲的支配,保持内心的客观公正/196
    “正心”,是不受情感和私欲的支配,保持内心的客观公平公正/196
    正心的标准,是以人为本;正心的目的,是亲民爱民/198
二十二、修身之道,是“内圣外王”之道
    “修身”的目的,是“齐家、治国、平天下”/208
    “修身”的程序,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208
    “修身”是修德,是“修己以安百姓”;是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强造福于民的本领/209
二十三、修身的目标:由“内圣”到“外王”
    圣人:丰功伟绩、彪炳千秋/220
二十四、争取做君子,力争做成人
    贤人:德才兼备,丰功伟绩,万世敬仰,名垂青史/226
    君子:自强不息,意志坚强,厚德载物,身体力行,修身养性,从善如流/227
    成人:清廉无欲,聪明睿智,勇者不惧,多才多艺,约之以礼,和之以乐,舍生取义,穷且益坚/232
二十五、做有恒者、善人,远离真小人,慎防伪君子
    善人:善良、怜悯、有同情之心,勤学好问,乐善好施,助人为乐/234
    有恒者:“学而不厌,诲人不倦”/235
    小人:巧言令色,谄媚取宠,言而无信,反复无常,忘恩负义,以怨报德/237
    君子与小人的区别:主要看是否见利忘义/239
    真小人与伪君子的区别:真小人易被人看透,伪君子难以辨清/240
    伪君子:冠冕堂皇,口蜜腹剑,包藏祸心,深藏不露/241
二十六、修身的方法: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二十七、修身需自勉、自强、自知、自信、自得、自乐
二十八、齐家之道,家的含义
    什么是家?家的产生/260
    《大学》中的家,应为卿大夫之家/263
二十九、齐家,以公平公正之心治家,以孝悌之道齐家
三十、男婚女嫁,人之大伦,家的开端
    婚配:门当户对为佳,郎才女貌为好/282
    择偶:择妻,要以德、貌、才为序;择夫,要以德、才、貌为序/283
三十一、勤俭,持家之本
    家和万事兴;和谐,兴家之本/291
    婚姻:婚,古代黄昏时分举行婚礼;姻,因婚姻结成的亲戚,称姻亲/292
三十二、至乐无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诗书,起家之本;教子,延家之本;至乐无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298
    善教:是因材施教的兴趣激励,是润物无声的启迪规矩/299
三十三、百善孝为首,百孝顺为先
    孝悌,是齐家之本/311
三十四、治国之道,爱民而已
    治国目的:使国强民富、民主公正、文明尊严、幸福和谐安康、持续发展/319
    圣人治国:不法古,不修今,当时而立功,在难而能免/320
    “三皇以道治;五帝以德化;三王由仁义;五霸用权谋;后代多用法治”/322
三十五、治国之道,因时而变
    墨家治国:提倡兼爱和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从根本上富国强兵/330
三十六、王道及王道的治国思想
    王道为政:以不扰民为安,以不取民为与,以不害民为利,以行所无事,为民兴利除弊/336
    能使天下者,惟神、惟德、惟惠、惟威/337
三十七、霸道与王道的区别
    王者之政化之,降心服志也/346
    霸者之政威之,强国之政胁之/347
    治国首在安民,安民首在公平公正/348
    依法治国是根本/349
三十八、恩威并济,赏罚并用,群策群力,众志成城
    恩威并济、赏罚并用是治国良策/358
    以术治国,提高执政能力/360
    依靠人民,群策群力,众志成城,乃治国之道/362
三十九、以势治国,公生明,廉生威
    君主要以身作则,恩威并用,言而有信,才能威服天下/368
    使人威之,不若使人愧之/371
    圣人无心,以百姓心为心;顺民心者得天下,顺民欲者得民心/372
四十、中国传统文化的治国思想/377
    重民:食为民本,民为国本,国为君本;民富国强,民安国安,国安君安/378
    变革:法无常,近民为要,要与时俱进/380
四十一、法家:依法治国,赏罚分明,刑罚为主,以礼辅助
    管子治国:以民为本,依法治国,严刑重赏,礼法并用,加强君权,寓兵于农,民富国强/385
    商鞅治国:变法图强,重视农业,重刑厚赏,重视战争,统一民心制度/389
    韩非治国:以法为本的法治,法、术、势的结合。法,是规矩、准绳;术,是
    国君驾驭群臣的手段;势,是国君的权威威势;强调“事在四方,要在中央”的中央集权/389
    资本主义法治:通常包括议会制度、普选制度、两党或多党制度,提倡人权和民主等形式/391
    社会主义法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民主与法
    制相辅相成,其根本任务是打击敌人、保护人民,保障社会主义秩序,建
    设社会主义,巩固无产阶级专政/392
四十二、儒家治国:主张“德治仁政”,崇尚“礼乐仁义”,
    提倡“忠恕中庸”
    儒之始祖——周公:制定礼乐,推行仁政,礼贤下士,“周公吐哺,天下归心”/394
    孔子的思想:“仁爱”、“忠恕”、“仁政”、“君臣”、“秩序”/395
    孟子的思想:是君仁臣义,尊贤使能,以民为本,统一天下的“王道”和
    “仁政”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念;“性善论”的哲学思想/397
    荀子的政治思想:是礼(制度),义(伦理),法(刑罚);哲学思想是“性恶论”和“人定胜天”/399
四十三、墨家“兼爱”的“人治”;道家“顺其自然”的“道治”
    墨子思想的总纲:“兼相爱,交相利”;政治思想:“尚贤、尚同、非攻”;经
    济思想:“节用、节葬、非乐”;宗教思想:“天志、明鬼”/403
    墨子以“三表”,即“历史经验,人民的评判,国家人民的利益”,作为判断是非对错真假的标准/405
    道家治国:“无为自化,清净自正,修身养性,无为而治”的“道治”/406
    列子治国:主张“清静无为,无为而治”/408
    杨朱治国:“全性葆真”,“利己,不损人”,与庄子的“遁世”相似/408
四十四、老子“无为而治”;庄子“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老子的“无为自化,清净自正,顺其自然”;“以弱胜强”;“无为,不争”/411
    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物我两忘”,“独与天地精神往来”/413
四十五、法家以法治国,儒家以礼治国,墨家以人治国,道家以道治国
    儒家“仁政”、“礼乐”、“忠恕”、“中庸”、“圣君”、“王道”的“礼治”/421
    法家“依法治国,赏罚分明,刑罚为主,以礼辅助”的法治/422
    墨家“兼相爱,交相利”的“以人为本”的“人治”/422
    道家“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的“道治”/426
四十六、“平天下”之道,追求“天下为公,世界大同”之道
    平,是普天下受压迫穷人的追求和理想/430
    天下,古指全中国,现指全世界;平天下,指平定天下或使天下太平/431
    领导要起楷模和表率作用,才能治理好国家和处理好复杂的各种关系/432
    圣人无心,以天下民心为心/433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434
    天命,乃人心民意,治国要以人为本/436
    当政者要以诚信立身,取信于民;“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
    人”;“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絮矩之道”是儒家治国平天下之道/439
    政治家要以仁德施政,治国要开源节流,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科学发展观/440
附原本(古本)《大学》原文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大学》人生大学问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