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宋子文,签约作家,职业影评人,专攻华语电影研究。本书是国内第一本介绍台湾当代电影发展历程的著作,不仅以全面而宏观的视角,阐述了台湾电影自新电影运动拉开帷幕以来的三十年里,由兴到衰的变迁历程,并且重点分析了李行、胡金铨、侯孝贤、杨德昌、李安、蔡明亮等作者及其作品的美学风格与文化影响。作者较为客观地评估了台湾当代电影的价值与贡献,同时也透过大量的影人访问与行业调查,试图解析台湾电影走向衰落的历史症结,对大陆电影与整体华语电影的艺术创作及产业运作都颇有借鉴意义。
目录
蔡正晖序 台湾电影还埋藏着一个理想
陈坤厚序 不想多说
前言 致敬曾健在的台湾电影
第一章 琼瑶式文艺片的盛与衰
1. 琼瑶爱情公式的盛与衰
2. 70 年代琼瑶模式爱情文艺电影选读
《窗外》(1973)
《心有千千结》(1973)
《海鸥飞处》(1974)
《一帘幽梦》(1975)
《我是一片云》(1976)
[链接]琼瑶电影年表
[链接]二林二秦
第二章 时代之魂——台湾乡土电影
1. 70 年代至80 年代的台湾乡土电影发展
2. 李行——台湾乡土电影旗手
[链接]李行电影导演年表
3. 70 年代至80 年代台湾乡土电影选读
《汪洋中的一条船》(1978)
《原乡人》(1980)
《油麻菜籽》(1983)
第三章 社会写实冲击主流
1. 学生及社会现实题材作品影响深远
2. 70 年代末80 年代初学生及社会现实题材电影选读
《错误的第一步》(1979)
《拒绝联考的小子》(1979)
《一个问题学生》(1980)
第四章 未在台湾形成气候的武侠电影
1. 在艺术与低俗中喘息的台湾武侠功夫电影
2. 胡金铨——三千里江山,笑书神侠
[链接]胡金铨电影导演年表
3. 胡金铨武侠电影的艺术精神与美学造诣
第五章 新浪潮势力的到来
1. 新浪潮新在哪里
2. “破禁”与“解禁”
3. 一种理想的冲击
4. 80 年代台湾电影与“解严”
5. 新电影留给90 年代的文化误区
6. 80 年代台湾电影优秀代表作选读
《光阴的故事》(1982)
《小毕的故事》(1983)
《儿子的大玩偶》(1983)
《看海的日子》(1983)
《老莫的第二个春天》(1984)
《杀夫》(1984)
《玉卿嫂》(1984)
《我这样过了一生》(1985)
《冬冬的假期》(1984)
《童年往事》(1985)
《恋恋风尘》(1987)
《悲情城市》(1989)
第六章 80年代台湾电影的旗手
1. 侯孝贤——风柜来的人
2. 80 年代初期侯孝贤电影作品选读
《就是溜溜的她》(1980)
《风儿踢踏踩》(1981)
《在那河畔青草青》(1982)
《风柜来的人》(1983)
[链接]侯孝贤电影作品年表
3. 杨德昌——台湾城市电影的革命者
4. 80 年代杨德昌的城市生活三部曲
《海滩的一天》(1983)
《青梅竹马》(1985)
《恐怖分子》(1986)
[链接]杨德昌电影作品年表
5. 柯一正——为日渐沦丧的道德讴歌
6. 王童——美术大家
7. 综述——万仁、陈坤厚、张毅、曾壮祥
[链接]柯一正、王童、万仁、陈坤厚、张毅、曾壮祥电影年表
[链接]80 年代台湾电影与内地
第七章 台湾电影走入低迷
1. 90 年代台湾电影的转折
2. 90 年代台湾电影的商业化探索
3. 90 年代台湾电影中的少年问题
4. 90 年代台湾电影中的“新新势力”
盘踞在现代都市阵地的两块冰——蔡明亮与徐小明
[链接]蔡明亮、徐小明电影年表
艺术与生存的双重忧虑——林正盛、陈以文、陈国富
[链接]林正盛、陈以文、陈国富电影年表
理想派的坚持——王小棣、陈玉勋、张作骥、黄明川、尹祺、符昌锋、李岗
[链接]王小棣、陈玉勋、张作骥电影年表
5. 80 年代电影势力的新时代体验
[链接]何平、张艾嘉电影年表
6. 两种文艺的触碰——《暗恋桃花源》与《卧虎藏龙》
[链接]赖声川、李安电影作品年表
第八章 新千年以来仍在产业边缘挣扎的台湾电影
1. 新世纪以来台湾的“新”电影
2. 新世纪以来仍活跃在海外影展的台湾电影
《自由门神》(2001)
《你那边几点》(2001)
《天桥不见了》(2002)
《不见》(2003)
《不散》(2003)
《月光下,我记得》(2004)
《天边一朵云》(2004)
未完的结语
附录一 金马奖三十年获奖名单
附录二 台湾电影三十年大事记
陈坤厚序 不想多说
前言 致敬曾健在的台湾电影
第一章 琼瑶式文艺片的盛与衰
1. 琼瑶爱情公式的盛与衰
2. 70 年代琼瑶模式爱情文艺电影选读
《窗外》(1973)
《心有千千结》(1973)
《海鸥飞处》(1974)
《一帘幽梦》(1975)
《我是一片云》(1976)
[链接]琼瑶电影年表
[链接]二林二秦
第二章 时代之魂——台湾乡土电影
1. 70 年代至80 年代的台湾乡土电影发展
2. 李行——台湾乡土电影旗手
[链接]李行电影导演年表
3. 70 年代至80 年代台湾乡土电影选读
《汪洋中的一条船》(1978)
《原乡人》(1980)
《油麻菜籽》(1983)
第三章 社会写实冲击主流
1. 学生及社会现实题材作品影响深远
2. 70 年代末80 年代初学生及社会现实题材电影选读
《错误的第一步》(1979)
《拒绝联考的小子》(1979)
《一个问题学生》(1980)
第四章 未在台湾形成气候的武侠电影
1. 在艺术与低俗中喘息的台湾武侠功夫电影
2. 胡金铨——三千里江山,笑书神侠
[链接]胡金铨电影导演年表
3. 胡金铨武侠电影的艺术精神与美学造诣
第五章 新浪潮势力的到来
1. 新浪潮新在哪里
2. “破禁”与“解禁”
3. 一种理想的冲击
4. 80 年代台湾电影与“解严”
5. 新电影留给90 年代的文化误区
6. 80 年代台湾电影优秀代表作选读
《光阴的故事》(1982)
《小毕的故事》(1983)
《儿子的大玩偶》(1983)
《看海的日子》(1983)
《老莫的第二个春天》(1984)
《杀夫》(1984)
《玉卿嫂》(1984)
《我这样过了一生》(1985)
《冬冬的假期》(1984)
《童年往事》(1985)
《恋恋风尘》(1987)
《悲情城市》(1989)
第六章 80年代台湾电影的旗手
1. 侯孝贤——风柜来的人
2. 80 年代初期侯孝贤电影作品选读
《就是溜溜的她》(1980)
《风儿踢踏踩》(1981)
《在那河畔青草青》(1982)
《风柜来的人》(1983)
[链接]侯孝贤电影作品年表
3. 杨德昌——台湾城市电影的革命者
4. 80 年代杨德昌的城市生活三部曲
《海滩的一天》(1983)
《青梅竹马》(1985)
《恐怖分子》(1986)
[链接]杨德昌电影作品年表
5. 柯一正——为日渐沦丧的道德讴歌
6. 王童——美术大家
7. 综述——万仁、陈坤厚、张毅、曾壮祥
[链接]柯一正、王童、万仁、陈坤厚、张毅、曾壮祥电影年表
[链接]80 年代台湾电影与内地
第七章 台湾电影走入低迷
1. 90 年代台湾电影的转折
2. 90 年代台湾电影的商业化探索
3. 90 年代台湾电影中的少年问题
4. 90 年代台湾电影中的“新新势力”
盘踞在现代都市阵地的两块冰——蔡明亮与徐小明
[链接]蔡明亮、徐小明电影年表
艺术与生存的双重忧虑——林正盛、陈以文、陈国富
[链接]林正盛、陈以文、陈国富电影年表
理想派的坚持——王小棣、陈玉勋、张作骥、黄明川、尹祺、符昌锋、李岗
[链接]王小棣、陈玉勋、张作骥电影年表
5. 80 年代电影势力的新时代体验
[链接]何平、张艾嘉电影年表
6. 两种文艺的触碰——《暗恋桃花源》与《卧虎藏龙》
[链接]赖声川、李安电影作品年表
第八章 新千年以来仍在产业边缘挣扎的台湾电影
1. 新世纪以来台湾的“新”电影
2. 新世纪以来仍活跃在海外影展的台湾电影
《自由门神》(2001)
《你那边几点》(2001)
《天桥不见了》(2002)
《不见》(2003)
《不散》(2003)
《月光下,我记得》(2004)
《天边一朵云》(2004)
未完的结语
附录一 金马奖三十年获奖名单
附录二 台湾电影三十年大事记
台湾电影三十年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