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公共经济学(第2版)》主要内容:公共经济学是经济学领域最富挑战性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与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等学科有着密切联系的交叉学科。《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公共经济学(第2版)》系统阐述了公共经济学的基本内容,诸如公共产品、公共选择、最优税收、公共企业、公共规制、政府预算、政府间财政关系等。公共经济学是在西方发展起来的,但因其研究的基点是市场经济,故对中国实践亦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公共经济学(第2版)》的一大特色是尝试用中国现实经济中的案例来说明公共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公共经济学(第2版)》也可作为财政学课程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公共经济学(第2版)》的读者对象主要是大学经济类和公共管理类本科生和相关教学科研人员。
目录
目录
0 导论
0.1 现实中的公共经济问题
0.2 公共部门与政府观
0.2.1 公共部门
专栏0-1 中国的政府组织体系
0.2.2 政府观(国家观)
专栏0-2 生命和财产的选择
专栏0-3 两个人的学校
0.3 公共经济活动与公共经济学
0.3.1 公共经济活动的种类
0.3.2 公共部门经济活动与公共经济学
0.4 公共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0.5 公共经济学与相关学科
0.5.1 公共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0.5.2 公共经济学与政治学
0.5.3 公共经济学与公共管理学
0.5.4 公共经济学与法学
0.6 公共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本书框架
0.6.1 公共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0.6.2 公共经济学研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0.6.3 本书特色
0.6.4 本书框架
小结
思考题
阅读与参考文献
附录公共经济学学习资源
1 市场失效与公共经济
1.1 市场效率与公平
1.1.1 效率
专栏1-1 帕累托及其学说
1.1.2 市场效率条件
1.1.3 社会福利与公平
12 市场失效
1.2.1 公共产品
1.2.2 外部性
专栏1-2 退耕还林与退牧还草
1.2.3 自然垄断
1.2.4 风险和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
1.2.5 社会分配不公(收入分配)
专栏1-3 中国的收入分配
专栏1-4 灰色收入与居民收入差距
1.2.6 宏观经济总量失衡
1.3 公共部门的经济作用
1.3.1 资源配置
专栏1-5 太原币污染权交易
1.3.2 收入分配
1.3.3 经济稳定
1.3.4 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的关系
1.3.5 公共部门经济作用的历史演变
小结
思考题
阅读与参考文献
2 公共产品
2.1 公共产品提供的局部均衡模型
2.1.1 庇古模型
2.1.2 鲍温模型
2.2 纯公共产品最优提供的一般均衡模型
2.3 公共产品供应的威克塞尔-林达尔模型
2.4 公共产品提供的困难与公共产品的私人提供
2.4.1 “囚犯困境”模型
2.4.2 “囚犯困境”的解脱
2.4.3 公共产品的私人提供
专栏2-1 希望工程
2.5 公共产品论的实验经济学视角研究
专栏2-2 史密斯与买验经济学
2.5.1 对公共产品提供实验的分类
2.5.2 对“搭便车”程度的研究
2.5.3 减少“搭便车”机制的研究
2.5.4 对公共产品论研究的其他影响
小结
思考题
阅读与参考文献
3 公共选择
3.1 公共选择论概述
3.1.1 公共选择论的发展
专栏3-1 布坎南
3.1.2 公共选择论研究的方法论
3.2 直接民主制下的公共选择
3.2.1 一致同意规则(一致性规则)
3.2.2 多数同意规则
3.2.3 投票悖论
3.2.4 单峰定理和中间投票人定理
3.3 间接民主制(代议制)下的公共选择
3.3.1 投票人
专栏3-2 北京申奥的关键一票
3.3.2 政治家
3.3.3 官僚(公共雇员)
专栏3-3 国内政府雇员制的推行
3.3.4 利益集团
专栏3-4 影响地方政府决策的利益集团
专栏3-5 当代中国十大社会阶层
3.3.5 其他人员
3.3.6 寻租
专栏3-6 寻租理论的发展
小结
思考题
阅读与参考文献
4 公共支出理论
4.1 公共支出分类
4.1.1 按政府职能分类
4.1.2 按支出的用途分类
4.1.3 按支出的使用部门分类
专栏4-1 中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之后的政府支出分类
4.1.4 按对市场需求的影响分类
专栏4-2 中国的公共支出
4.2 公共支出演变的理论分析
4.2.1 瓦格纳法则
4.2.2 时间型态模型
4.2.3 “发展型”增长论
4.2.4 公共支出增长的微观模型
4.2.5 公共产出水平的决定
4.2.6 非均衡增长模型公共部门要素价格和公共支出
专栏4-3 中国公务员加薪
专栏4-4 中国预算内公共支出的有关数字
4.2.7 未来的公共支出
4.3 社会成本-效益分析法
4.3.1 社会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4.3.2 社会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的困难
专栏4-5大坝惹是非
小结
思考题
阅读与参考文献
5 购买性支出
5.1 行政支出
专栏5-1 专家谈中国的行政成本
专栏5-2 政府采购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5.2 国防支出
专栏5-3 国防支出与“和平红利”
专栏5-4 中国的国防经费
5.3 文教科卫支出
5.3.1 教育支出
专栏5-5 教育券制度与浙江长兴县案例
5.3.2 科研支出
专栏5-6 中国航天科技的资全来源
5.3.3 公共投资支出
专栏5-7中国公共投资体制的演变
小结
思考题
阅读与参考文献
6 转移性支出
6.1 社会保障制度与公共部门
专栏6-1 俾斯麦与社会保障制度
专栏6-2 弗里德曼夫妇:福利国家的谬论
6.2 现实中的社会保障制度与社会保障支出
6.2.1 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类型
专栏6-3 智利的个人账户制度
专栏6-4 瑞典的名义账户制
6.2.2 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专栏6-5 中国的老龄化问题
专栏6-6 中国劳动力币场的变化趋势
6.2.3 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专栏6-7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
专栏6-8 美国的401(K)计划
6.3 财政补贴
6.3.1 财政补贴的种类
专栏6-9 新式企业亏损补贴
专栏6-10 世界贸易组织《财政与反补贴措施协议》
专栏6-11 林毅夫论中国的农业财政补贴
6.3.2 财政补贴效应
专栏6-12 石油特别收益金与财政补贴
6.4 其他转移性支出
6.4.1 援外支出
专栏6-13 中国的联合国会费缴纳情况
6.4.2 债务利息支出
小结
思考题
阅读与参考文献
7 税收理论
7.1 税收概述
专栏7-1 税收的起源:一种思想试验
7.1.1 税收概念
专栏7-2 英国对征税权的限制及其影响
7.1.2 税制要素
7.1.3 税收分类
7.1.4 税制结构
72 税收原则
7.2.1 税收原则思想的发展概述
7.2.2 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
7.2.3 瓦格纳的税收原则
7.2.4 现代税收原则
专栏7-3 税收原则的应用:国有商业银行税负问题之争
7.3 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
7.3.1 税收负担
7.3.2 税负转嫁与归宿
专栏7-4 对增值税税负重的抱怨合理吗
专栏7-5 物业税开征能够平抑房价吗
7.4 最优税收理论
7.4.1 最优商品税
专栏7-6 扛姆齐
7.4.2 最优所得税
7.5 税制设计理论
7.5.1 概述
7.5.2 真实世界中的最优税收
专栏7-7 中国的税收制度的演变
小结
思考题
阅读与参考文献
8 商品税
8.1 商品税概述
8.1.1 商品税定义
8.1.2 商品税的特点
8.1.3 商品税分类
8.2 销售税
8.2.1 销售税概述
8.2.2 开征销售税的主要原因
8.2.3 销售税的效率与公平作用
8.2.4 中国的销售税
专栏8-1 中国的消费税制改革
8.3 增值税
8.3.1 增值税概述
专栏8-2 中国增值税制转型
8.3.2 增值税的基本计算办法
8.3.3 增值税相关问题分析
8.3.4 现行中国增值税制
专栏8-3 中国的出口退税
8.4 关税
8.4.1 关税概述
8.4.2 中国关税制度
小结
思考题
阅读与参考文献
9 所得税
9.1 所得税概述
9.1.1 所得税定义的探讨
9.1.2 所得税的特点
专栏9-1 小贝与税收
9.1.3 所得税的类型
9.1.4 所得税的演变过程
9.2 个人所得税
9.2.1 个人所得税概述
专栏9-2 单一税制的讨论
9.2.2 中国个人所得税制
专栏9-3 个人所得税工资薪全所得减除标准调整听证会
专栏9-4 中国的个人所得税制的改革
9.3 企业(公司)所得税
9.3.1 企业(公司)所得税概述
专栏9-5 一元钱办企业
9.3.2 公司所得税制的基本结构
9.3.3 为什么要对公司征税
9.3.4 公司所得税的经济效应
9.3.5 公司所得税税负转嫁问题
9.3.6 中国企业所得税制
9.4 社会保障税
9.4.1 社会保障税概述
9.4.2 社会保障税的发展
小结
思考题
阅读与参考文献
10 其他税收
10.1 财产税概述
10.1.1 财产税的种类
10.1.2 财产税的优点
10.1.3 财产税的缺点
10.1.4 财产税相关问题分析
10.2 土地税
专栏10-1 中国的物业税改革
专栏10-2 中国的农业税制
10.3 遗产税和赠与税
10.3.1 遗产税概述
10.3.2 开征遗产税的原因
10.3.3 遗产税的类型
专栏10-3 美国遗产税
10.4 资源税类
10.5 印花税
10.5.1 印花税概述
10.5.2 中国现行印花税制
小结
思考题
阅读与参考文献
11 国有经济
11.1 国有资产收入的形式
11.1.1 国有资产的概念
专栏11-1 中央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
11.1.2 国有资产的分类
11.1.3 国有资产收入
11.1.4 国有资产收入的形式
11.2 财政公共化与国有资产收入
11.2.1 财政制度与国有企业改革关系回顾
专栏11-2 中国国有企业的形成
专栏11-3 有限的国有资本难以支撑庞大的国有经济盘子
专栏11-4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迈上新台阶
11.2.2 财政公共化对国有资产活动范围的要求
专栏11-5 国有企业改革的争论
11.2.3 国有经济布局
专栏11-6 中国国防工业与民营企业
专栏11-7 王权财富基金
专栏11-8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小结
思考题
阅读与参考文献
12 公共规制
12.1 公共规制:定义与种类
121.1 公共规制的定义
12.1.2 公共规制的种类
12.1.3 规制俘获理论
专栏12-1 美国经济规制简史
1.2.2 公共规制过程
12.2.1 规制立法
12.2.2 规制执法
12.2.3 放松或解除规制
12.3 规制的方式
12.3.1 进入规制或退出规制
12.3.2 标准规制
12.3.3 价格规制
专栏12-2 中国民航票价改革
专栏12-3 贷款修路,要收费多少年
12.3.4 征税规制
专栏12-4 污染税制设计
12.4 经济性规制基于绩效的规制
专栏12-5 拉丰
12.4.1 传统规制低效原因
12.4.2 规制合同的种类
12.4.3 完全信息下规制合同的设计与选择
12.4.4 信息不对称下规制合同的设计与选择
12.4.5 拉姆齐定价
12.4.6 规制合同的期限
专栏12-6 中国邮政是自然垄断的结果吗
12.5 社会性规制的加强
专栏12-7 中国安全生产监管机构
专栏12-8 中国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
专栏12-9 个人购买碳排放量
专栏12-10 市场创建案例
小结
思考题
阅读与参考文献
13 政府预算
13.1 政府预算概述
专栏13.1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13.1.1 预算的定义
13.1.2 政府预算制度的形成
专栏13.2 美国预算制度的建立
13.13 政府预算制度的基本性质
13.2 政府预算的种类
13.2.1 单一预算与复式预算
13.2.2 项目预算和绩效预算
13.2.3 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13.2.4 其他分类方法
13.3 政府预算的编制、执行与决算
13.3.1 政府预算编制的会计基础: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
专栏13.3 收付买现制与权责发生制
13.3.2 政府预算的编制:原则与方法
专栏13.4 转型期预算的肢解
专栏13.5 中国的部门预算改革
13.3.3 政府预算的执行
专栏13.6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13.3.4 政府预算的调整
13.3.5 政府决算
小结
思考题
阅读与参考文献
14 赤字、公债与财政政策
14.1 政府收支对比关系
14.1.1 财政平衡公式
14.1.2 财政赤字的弥补
专栏14.1 财政部向中央银行借款的历史问题
14.1.3 中国的财政赤字
14.2 公债
14.2.1 公债的含义
14.2.2 公债的产生与发展
14.2.3 公债的种类
专栏14-2 我国的大学负债情况
14.2.4 公债的结构
14.2.5 公债的发行
专栏14-3 中国“327”国债期货事件
14.2.6 公债的偿还
14.2.7 公债市场
专栏14-4 杨怀定如何变成“杨百万”
14.2.8 公债的负担
14.2.9 中国公债简况
专栏14-5 特别国债与国债余额管理
14.3 公债理论的发展
14.3.1 早期公债理论:利弊之争
14.3.2 李嘉图等价定理
14.4 财政政策
14.4.1 财政政策的定义
14.4.2 财政政策的目标
专栏14-6 菲利普曲线
14.4.3 财政政策的类型
14.4.4 财政政策的运作机理
专栏14-7 中国的财政政策
小结
思考题
阅读与参考又献
15 政府间财政关系
15.1 财政体制
专栏15-1 国家的结构形式(联邦制与单一制)
15.2 政府间的职责分工
15.21 资源配置职能的分工
专栏15-2 长江三角洲的问题
15.2.2 收入分配职能的分工
专栏15-3 义务教育的责任
15.2.3 稳定职能的分工
15.3 政府间收入权限的划分
专栏15-4 关于地方政府是否应该发行公债的争论
15.4 政府间转移支付
15.4.1 为什么会有政府间转移支付
15.4.2 转移支付的种类
15.4.3 转移支付数量的确定
15.5 中国的政府间财政关系
15.5.1 中国财政体制概况
15.5.2 中国现实政府间财政关系
专栏15-5 行政性分权与经济性分权
15.5.3 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缺陷与出路
专栏15-6 中国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
专栏15-7 中国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
小结
思考题
阅读与参考文献
第1版后记
Kgj
0 导论
0.1 现实中的公共经济问题
0.2 公共部门与政府观
0.2.1 公共部门
专栏0-1 中国的政府组织体系
0.2.2 政府观(国家观)
专栏0-2 生命和财产的选择
专栏0-3 两个人的学校
0.3 公共经济活动与公共经济学
0.3.1 公共经济活动的种类
0.3.2 公共部门经济活动与公共经济学
0.4 公共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0.5 公共经济学与相关学科
0.5.1 公共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0.5.2 公共经济学与政治学
0.5.3 公共经济学与公共管理学
0.5.4 公共经济学与法学
0.6 公共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本书框架
0.6.1 公共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0.6.2 公共经济学研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0.6.3 本书特色
0.6.4 本书框架
小结
思考题
阅读与参考文献
附录公共经济学学习资源
1 市场失效与公共经济
1.1 市场效率与公平
1.1.1 效率
专栏1-1 帕累托及其学说
1.1.2 市场效率条件
1.1.3 社会福利与公平
12 市场失效
1.2.1 公共产品
1.2.2 外部性
专栏1-2 退耕还林与退牧还草
1.2.3 自然垄断
1.2.4 风险和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
1.2.5 社会分配不公(收入分配)
专栏1-3 中国的收入分配
专栏1-4 灰色收入与居民收入差距
1.2.6 宏观经济总量失衡
1.3 公共部门的经济作用
1.3.1 资源配置
专栏1-5 太原币污染权交易
1.3.2 收入分配
1.3.3 经济稳定
1.3.4 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的关系
1.3.5 公共部门经济作用的历史演变
小结
思考题
阅读与参考文献
2 公共产品
2.1 公共产品提供的局部均衡模型
2.1.1 庇古模型
2.1.2 鲍温模型
2.2 纯公共产品最优提供的一般均衡模型
2.3 公共产品供应的威克塞尔-林达尔模型
2.4 公共产品提供的困难与公共产品的私人提供
2.4.1 “囚犯困境”模型
2.4.2 “囚犯困境”的解脱
2.4.3 公共产品的私人提供
专栏2-1 希望工程
2.5 公共产品论的实验经济学视角研究
专栏2-2 史密斯与买验经济学
2.5.1 对公共产品提供实验的分类
2.5.2 对“搭便车”程度的研究
2.5.3 减少“搭便车”机制的研究
2.5.4 对公共产品论研究的其他影响
小结
思考题
阅读与参考文献
3 公共选择
3.1 公共选择论概述
3.1.1 公共选择论的发展
专栏3-1 布坎南
3.1.2 公共选择论研究的方法论
3.2 直接民主制下的公共选择
3.2.1 一致同意规则(一致性规则)
3.2.2 多数同意规则
3.2.3 投票悖论
3.2.4 单峰定理和中间投票人定理
3.3 间接民主制(代议制)下的公共选择
3.3.1 投票人
专栏3-2 北京申奥的关键一票
3.3.2 政治家
3.3.3 官僚(公共雇员)
专栏3-3 国内政府雇员制的推行
3.3.4 利益集团
专栏3-4 影响地方政府决策的利益集团
专栏3-5 当代中国十大社会阶层
3.3.5 其他人员
3.3.6 寻租
专栏3-6 寻租理论的发展
小结
思考题
阅读与参考文献
4 公共支出理论
4.1 公共支出分类
4.1.1 按政府职能分类
4.1.2 按支出的用途分类
4.1.3 按支出的使用部门分类
专栏4-1 中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之后的政府支出分类
4.1.4 按对市场需求的影响分类
专栏4-2 中国的公共支出
4.2 公共支出演变的理论分析
4.2.1 瓦格纳法则
4.2.2 时间型态模型
4.2.3 “发展型”增长论
4.2.4 公共支出增长的微观模型
4.2.5 公共产出水平的决定
4.2.6 非均衡增长模型公共部门要素价格和公共支出
专栏4-3 中国公务员加薪
专栏4-4 中国预算内公共支出的有关数字
4.2.7 未来的公共支出
4.3 社会成本-效益分析法
4.3.1 社会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4.3.2 社会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的困难
专栏4-5大坝惹是非
小结
思考题
阅读与参考文献
5 购买性支出
5.1 行政支出
专栏5-1 专家谈中国的行政成本
专栏5-2 政府采购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5.2 国防支出
专栏5-3 国防支出与“和平红利”
专栏5-4 中国的国防经费
5.3 文教科卫支出
5.3.1 教育支出
专栏5-5 教育券制度与浙江长兴县案例
5.3.2 科研支出
专栏5-6 中国航天科技的资全来源
5.3.3 公共投资支出
专栏5-7中国公共投资体制的演变
小结
思考题
阅读与参考文献
6 转移性支出
6.1 社会保障制度与公共部门
专栏6-1 俾斯麦与社会保障制度
专栏6-2 弗里德曼夫妇:福利国家的谬论
6.2 现实中的社会保障制度与社会保障支出
6.2.1 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类型
专栏6-3 智利的个人账户制度
专栏6-4 瑞典的名义账户制
6.2.2 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专栏6-5 中国的老龄化问题
专栏6-6 中国劳动力币场的变化趋势
6.2.3 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专栏6-7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
专栏6-8 美国的401(K)计划
6.3 财政补贴
6.3.1 财政补贴的种类
专栏6-9 新式企业亏损补贴
专栏6-10 世界贸易组织《财政与反补贴措施协议》
专栏6-11 林毅夫论中国的农业财政补贴
6.3.2 财政补贴效应
专栏6-12 石油特别收益金与财政补贴
6.4 其他转移性支出
6.4.1 援外支出
专栏6-13 中国的联合国会费缴纳情况
6.4.2 债务利息支出
小结
思考题
阅读与参考文献
7 税收理论
7.1 税收概述
专栏7-1 税收的起源:一种思想试验
7.1.1 税收概念
专栏7-2 英国对征税权的限制及其影响
7.1.2 税制要素
7.1.3 税收分类
7.1.4 税制结构
72 税收原则
7.2.1 税收原则思想的发展概述
7.2.2 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
7.2.3 瓦格纳的税收原则
7.2.4 现代税收原则
专栏7-3 税收原则的应用:国有商业银行税负问题之争
7.3 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
7.3.1 税收负担
7.3.2 税负转嫁与归宿
专栏7-4 对增值税税负重的抱怨合理吗
专栏7-5 物业税开征能够平抑房价吗
7.4 最优税收理论
7.4.1 最优商品税
专栏7-6 扛姆齐
7.4.2 最优所得税
7.5 税制设计理论
7.5.1 概述
7.5.2 真实世界中的最优税收
专栏7-7 中国的税收制度的演变
小结
思考题
阅读与参考文献
8 商品税
8.1 商品税概述
8.1.1 商品税定义
8.1.2 商品税的特点
8.1.3 商品税分类
8.2 销售税
8.2.1 销售税概述
8.2.2 开征销售税的主要原因
8.2.3 销售税的效率与公平作用
8.2.4 中国的销售税
专栏8-1 中国的消费税制改革
8.3 增值税
8.3.1 增值税概述
专栏8-2 中国增值税制转型
8.3.2 增值税的基本计算办法
8.3.3 增值税相关问题分析
8.3.4 现行中国增值税制
专栏8-3 中国的出口退税
8.4 关税
8.4.1 关税概述
8.4.2 中国关税制度
小结
思考题
阅读与参考文献
9 所得税
9.1 所得税概述
9.1.1 所得税定义的探讨
9.1.2 所得税的特点
专栏9-1 小贝与税收
9.1.3 所得税的类型
9.1.4 所得税的演变过程
9.2 个人所得税
9.2.1 个人所得税概述
专栏9-2 单一税制的讨论
9.2.2 中国个人所得税制
专栏9-3 个人所得税工资薪全所得减除标准调整听证会
专栏9-4 中国的个人所得税制的改革
9.3 企业(公司)所得税
9.3.1 企业(公司)所得税概述
专栏9-5 一元钱办企业
9.3.2 公司所得税制的基本结构
9.3.3 为什么要对公司征税
9.3.4 公司所得税的经济效应
9.3.5 公司所得税税负转嫁问题
9.3.6 中国企业所得税制
9.4 社会保障税
9.4.1 社会保障税概述
9.4.2 社会保障税的发展
小结
思考题
阅读与参考文献
10 其他税收
10.1 财产税概述
10.1.1 财产税的种类
10.1.2 财产税的优点
10.1.3 财产税的缺点
10.1.4 财产税相关问题分析
10.2 土地税
专栏10-1 中国的物业税改革
专栏10-2 中国的农业税制
10.3 遗产税和赠与税
10.3.1 遗产税概述
10.3.2 开征遗产税的原因
10.3.3 遗产税的类型
专栏10-3 美国遗产税
10.4 资源税类
10.5 印花税
10.5.1 印花税概述
10.5.2 中国现行印花税制
小结
思考题
阅读与参考文献
11 国有经济
11.1 国有资产收入的形式
11.1.1 国有资产的概念
专栏11-1 中央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
11.1.2 国有资产的分类
11.1.3 国有资产收入
11.1.4 国有资产收入的形式
11.2 财政公共化与国有资产收入
11.2.1 财政制度与国有企业改革关系回顾
专栏11-2 中国国有企业的形成
专栏11-3 有限的国有资本难以支撑庞大的国有经济盘子
专栏11-4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迈上新台阶
11.2.2 财政公共化对国有资产活动范围的要求
专栏11-5 国有企业改革的争论
11.2.3 国有经济布局
专栏11-6 中国国防工业与民营企业
专栏11-7 王权财富基金
专栏11-8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小结
思考题
阅读与参考文献
12 公共规制
12.1 公共规制:定义与种类
121.1 公共规制的定义
12.1.2 公共规制的种类
12.1.3 规制俘获理论
专栏12-1 美国经济规制简史
1.2.2 公共规制过程
12.2.1 规制立法
12.2.2 规制执法
12.2.3 放松或解除规制
12.3 规制的方式
12.3.1 进入规制或退出规制
12.3.2 标准规制
12.3.3 价格规制
专栏12-2 中国民航票价改革
专栏12-3 贷款修路,要收费多少年
12.3.4 征税规制
专栏12-4 污染税制设计
12.4 经济性规制基于绩效的规制
专栏12-5 拉丰
12.4.1 传统规制低效原因
12.4.2 规制合同的种类
12.4.3 完全信息下规制合同的设计与选择
12.4.4 信息不对称下规制合同的设计与选择
12.4.5 拉姆齐定价
12.4.6 规制合同的期限
专栏12-6 中国邮政是自然垄断的结果吗
12.5 社会性规制的加强
专栏12-7 中国安全生产监管机构
专栏12-8 中国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
专栏12-9 个人购买碳排放量
专栏12-10 市场创建案例
小结
思考题
阅读与参考文献
13 政府预算
13.1 政府预算概述
专栏13.1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13.1.1 预算的定义
13.1.2 政府预算制度的形成
专栏13.2 美国预算制度的建立
13.13 政府预算制度的基本性质
13.2 政府预算的种类
13.2.1 单一预算与复式预算
13.2.2 项目预算和绩效预算
13.2.3 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13.2.4 其他分类方法
13.3 政府预算的编制、执行与决算
13.3.1 政府预算编制的会计基础: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
专栏13.3 收付买现制与权责发生制
13.3.2 政府预算的编制:原则与方法
专栏13.4 转型期预算的肢解
专栏13.5 中国的部门预算改革
13.3.3 政府预算的执行
专栏13.6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13.3.4 政府预算的调整
13.3.5 政府决算
小结
思考题
阅读与参考文献
14 赤字、公债与财政政策
14.1 政府收支对比关系
14.1.1 财政平衡公式
14.1.2 财政赤字的弥补
专栏14.1 财政部向中央银行借款的历史问题
14.1.3 中国的财政赤字
14.2 公债
14.2.1 公债的含义
14.2.2 公债的产生与发展
14.2.3 公债的种类
专栏14-2 我国的大学负债情况
14.2.4 公债的结构
14.2.5 公债的发行
专栏14-3 中国“327”国债期货事件
14.2.6 公债的偿还
14.2.7 公债市场
专栏14-4 杨怀定如何变成“杨百万”
14.2.8 公债的负担
14.2.9 中国公债简况
专栏14-5 特别国债与国债余额管理
14.3 公债理论的发展
14.3.1 早期公债理论:利弊之争
14.3.2 李嘉图等价定理
14.4 财政政策
14.4.1 财政政策的定义
14.4.2 财政政策的目标
专栏14-6 菲利普曲线
14.4.3 财政政策的类型
14.4.4 财政政策的运作机理
专栏14-7 中国的财政政策
小结
思考题
阅读与参考又献
15 政府间财政关系
15.1 财政体制
专栏15-1 国家的结构形式(联邦制与单一制)
15.2 政府间的职责分工
15.21 资源配置职能的分工
专栏15-2 长江三角洲的问题
15.2.2 收入分配职能的分工
专栏15-3 义务教育的责任
15.2.3 稳定职能的分工
15.3 政府间收入权限的划分
专栏15-4 关于地方政府是否应该发行公债的争论
15.4 政府间转移支付
15.4.1 为什么会有政府间转移支付
15.4.2 转移支付的种类
15.4.3 转移支付数量的确定
15.5 中国的政府间财政关系
15.5.1 中国财政体制概况
15.5.2 中国现实政府间财政关系
专栏15-5 行政性分权与经济性分权
15.5.3 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缺陷与出路
专栏15-6 中国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
专栏15-7 中国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
小结
思考题
阅读与参考文献
第1版后记
Kgj
Public economics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