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富强——中国近代的思想范式

副标题:无

作   者:王人博

分类号:

ISBN:9787100191197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面对近代中国的民族危难,不少仁人志士都为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探索出路,开具药方。在生存危机所引发的对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刺激之下,近代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选择了一条超出器物层面而迈向宪制及其文化的道路。但他们的思想路向似乎是:为了民族复兴,中国必须选择宪制,而作为救亡之民族主义运动的手段,中国的宪制运动又需借民族热情和强化民族意识来获得动力,民族主义精神的动员又必须强化民族文化,这种张力使得宪制在中国陷入两难的境地。与此相联系,宪制的中国化就自然地由“道”变“器”,从“体”而“用”正所谓“富强为体,宪制为用”似乎到今天,还是这样一种思路和预设。

本书就是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为了追求富强所设计的种种宪制主张之梳理与评价,鞭辟入里地分析了从龚自珍、魏源到严复,从康有为、梁启超到孙中山、陈独秀,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国民革命、五四运动等种种方案,呈现出作者对近代中国富强与宪制思想研究的范式创新。


目录


引言

*章 由中到西的思想变迁

一、龚自珍与经世致用学风的勃兴

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文化容量

三、洋务思潮对“师夷制夷”方略的回应

四、“君民共主”:制度层西化的*初设计

五、宪制文化范式的培育

第二章 航程的开启

一、民族觉醒与专制主义的批判

二、议院、民权的价值和功用

三、在“民本”与民主之间

四、“人”与“民”:中西宪制观的不同视点

第三章 理想与现实之间

一、康有为的“平等乌托邦”

二、儒学传统的“西化诠释”

三、《大同书》:道德救赎与宪制理念的冲突

四、是堕落还是执着?

第四章 寻求综合

一、梁启超的群概念的价值指向

二、“新民”不是宪制里的“公民”

……


【书摘与插画】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寻求富强——中国近代的思想范式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