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教育发展史

副标题:无

作   者:张彬等著

分类号:

ISBN:9787807580119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浙江教育发展史》是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国家级重点课题“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子课题《浙江教育史》(已于2006年12月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基础上撰写而成。《浙江教育发展史》的基本史料来源于《浙江教育史》,但编写体例不同,内容更为精炼,重点更为突出。《浙江教育史》分古代、近代、当代3篇,完全按朝代、按时间顺序撰写;而《浙江教育发展史》则依据教育发展规律,依次展现了浙江古代教育的起源、发展与兴盛,近代教育的兴起、发展与体系形成等。

目录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古代教育的起源与发端
第一节 河姆渡文化与良渚文化
一 河姆渡文化时期的教育
二 良渚文化时期的教育
第二节 越族、越国与越文化
一 越族与越文化的形成
二 越文化时期的教育
三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第三节 秦汉时期教育渐兴
一 秦代对越族的教化
二 汉代文教之风的兴起
第四节 六朝时期家学的兴起
一 家学的兴起
二 余姚虞氏家学
三 吴兴沈氏家学
第五节 唯物主义教育家王充
一 唯物主义的哲学观
二 “学为世用”的教育观
第二章 古代教育的发展与兴盛
第一节 地方官学的普遍设立
一 唐宋时期的地方官学
二 元明清的地方官学
三 热心教育的地方官
第二节 南宋时期国学的建立
一 南宋重建国学
二 太学招生与教学
三 太学的学生风潮
第三节 蒙学与教材教法
一 蒙学教育的发展
二 蒙学教材的编写
三 程端礼的《读书分年日程》
第四节 书院的发展与兴盛
一 吕祖谦与金华丽泽书院
二 “北山四先生”与书院教育
三 明代书院的讲会之风
四 阮元、俞樾与诂经精舍
第五节 科举人仕的人才优势
一 科举制的确立和发展
二 浙江科举入仕的优势
第三章 宋明时期教育思想的繁荣
第一节 吕祖谦的教育思想
一 “杂博”的人性论
二 “育实材”的教育目标
三 “经史并重”的学习观
四 行之有效的方法论
第二节 陈亮、叶适的教育思想
一 “天赋平等”的人性论
二 “德才兼备”的人才观
三 “广闻博识”的学习观
四 “勤勉质疑”的方法论
第三节 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一 “致良知”的教育目的
二 “知行合一”的道德修养
三 “践履”、“实行”的学习方法
四 “顺应自然”的儿童教育观
第四节 浙中王门的教育思想
一 徐爱的教育思想
二 钱德洪的教育思想
三 王畿的教育思想
第五节 刘宗周的教育思想
一 “心性合一”的人性论
二 “慎独”为宗的修养说
三 “为学”、“为道”之方法
四 学做“庸人”的平常心
第四章 明清之际实学教育思潮的兴起
第一节 封建专制教育的加强
一 推崇理学,加强思想统治
二 严订学规,大兴“文字狱”
三 八股取士,学校沦为附庸
第二节 西学人浙及其影响
一 李之藻对西学的引入
二 艾儒略对西学的译介
第三节 朱之瑜的实学教育思想
一 论学校教育的功能
二 “主实弃虚”的为学宗旨
三 “注重实效”的治学之道
四 以“敬”为本的道德修养论
第四节 陈确的实学教育思想
一 “继善成性”的教育作用论
二 “知行合一”的道德修养论
三 “崇实弃虚”的为学目的论
四 “学无止境”的终身学习论
第五节 黄宗羲的民主教育思想
一 “公其非是于学校”
二 宽于取士,严于用士
三 经史并重,贵在适用
四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第五章 近代教育的兴起和发展
第一节 龚自珍改革封建教育的先声
一 改革封建制度的呐喊
二 提倡个性自由和解放
三 倡导经世致用的学风
四 疾呼“不拘一格降人材”
第二节 门户开放与教会学校的设立
一 教会组织的不断扩展
二 早期教会学校的设立
三 华花圣经书房
第三节 变法维新与知识阶层的觉醒
一 知识阶层的变法维新活动
一 张元济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三 汪康年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第四节 清末各地的兴学热潮
一 各地兴办的新式学堂
二 民间极盛的兴学之风
第五节 林启在杭州的兴学活动
一 创办求是书院
一 筹建养蚕学堂
三 设立养正书塾
第六节 孙诒让在浙南的兴学活动
一 创办应时需的学堂
二 成立学会以助兴学
三 发展温、处地方教育
第六章 近代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第一节 民国成立以后的教育改革
一 教育方针和学制改革
二 教育行政机构的演变
第二节 民国初年各类教育的发展
一 初等教育迅速发展
二 中等教育全面加强
三 高等教育专业化程度提高
第三节 五四时期教育改革的推进
一 省教育会对新教育的宣传
二 五四时期旧观念的转变
三 各地教育改革的试行
第四节 1922年学制的贯彻实施
一 初等教育进一步发展
二 中等教育的重点调整
三 教学方法的改革
第七章 近代教育体系的基本形成
第一节 制度化的教育管理
一 教育行政机构的变革
二 视导制度与辅导制度
第二节 教育格局的调整
一 高等学校的增设
二 中学教育的加强
三 师范学校的分立
第三节 义务教育的推行
一 普设乡镇初级小学
二 加大私塾改良力度
三 发展短期义务教育
第四节 民众教育的兴办
一 民众教育机构的建立
二 民众教育师资的培训
三 民众教育活动的开展
第八章 近代教育家的思想与实践
第一节 王国维与西方教育思想的导人
一 译介西方教育学理论
二 导入西方美育思想
三 翻译东西方教科书
第二节 杜亚泉的科学教育实践及特点
一 编辑自然科学教科书
二 编办学术杂志,宣传科学
三 科学教育实践的特点
第三节 中等教育改革的先驱者经亨颐
一 倡导人格教育
二 改革师范教育
三 主持春晖中学
第四节 蔡元培与浙江高等教育
一 促办国立浙江大学
二 筹建国立艺术院
第五节 杨贤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
一 论教育的本质和职能
二 论社会主义社会教育
三 论“全人生指导”
第九章 抗战及战后教育的艰难发展
第一节 战时学校的搬迁与发展
一 高等院校的迁徙与发展
二 省立中等学校的搬迁与重组
三 浙西南学校教育的发展
第二节 抗日军民的反奴化教育
一 沦陷区的奴化教育
二 抗日军民的反奴化教育措施
第三节 国民教育的推行与实验
一 国民教育制度的推行
二 俞子夷与国民教育实验
第四节 竺可桢与浙江大学的崛起
一 实施通才教育
二 制定“求是”校训
三 提倡教授治校
第五节 战后学校复员和面临的困境
一 战后学校的复员和发展
二 战后教育面临的困境
三 教育界的爱国民主运动
第十章 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初步建立
第一节 接管、改造旧教育
一 对公立学校的接管
二 对私立学校的接办
三 对旧教育的初步改造
第二节 培养新中国的教师队伍
一 调整、充实教师队伍
二 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改造
第三节 调整学校设置
一 高等学校的院系调整
二 中等学校的调整
三 重点中小学的举办
第四节 学习苏联教育经验
一 学习苏联教育理论和经验
二 改进中小学教学工作
三 改进高校教学工作
第五节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教育
二 时事政治教育
三 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教育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曲折发展
第一节 教育方针的实施与教育“大革命”
一 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实施
二 各类教育的“大革命”
第二节 教育事业从有序到无序的发展
一 “一五”期间教育的有计划发展
二 “教育革命”背景下的教育“大跃进”
第三节 “八字方针”的贯彻落实
一 教育事业的调整、整顿
二 三个《条例》的实施
三 “两种教育制度”的推行
第四节 “反右”扩大化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一 “反右”斗争的扩大化
二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开展
第十二章 “文化大革命”对教育的极大冲击
第一节 教育领域的全面动乱
一 “文革”风暴的掀起
二 红卫兵“大串联”
三 “造反派”夺权与武斗
四 “复课闹革命”
五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第二节 “两个基本估计”指导下的“教育革命”
一 改变教育管理体制
二 缩短大、中、小学学制
三 改变招生制度
四 重编、改编各类教材
第三节 教育事业历尽劫波
一 大中专学校遭受极大冲击
二 中小学教育的盲目发展
第十三章 教育发展战略地位的确立
第一节 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
一 推倒“两个基本估计”
二 全面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三 恢复正常教育秩序
四 科学总结历史经验
第二节 各类教育的初步调整
一 调整中小学规模与布局
二 调整、整顿师资队伍
三 调整中等教育结构
第三节 教育发展战略地位的确立
一 把教育列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
二 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三 教育投入逐年增加
第十四章 创新·发展·跨越——迈向“教育强省”之路
第一节 从“科教兴省”到“教育强省”
一 “科教兴省”、“教育强省”战略的确立
二 各级政府保障教育经费的投入
三 《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纲要》的颁布
第二节 基础教育的蓬勃发展
一 幼儿教育多元发展
二 义务教育成绩显著
三 普通高中迅速发展
四 改革教育管理体制
五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第三节 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一 高校规模的迅速扩大
二 专业调整和学科建设
三 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
四 深化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第四节 职业教育的突破性进展
一 职业教育的发展壮大
二 贴近地方经济,强化专业特色
三 以人为本,推进教学改革
四 校企结合,产教一体
五 探索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
六 组建职业教育集团
第五节 师范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一 中、高等师范院校的调整改革
二 教师继续教育的大力推行
三 教师素质全面提高
第六节 成人教育的稳步发展
一 农村成人教育的三级网络
二 职工教育如火如荼
三 成人高等教育快速增长
四 自学考试持续发展
五 社区教育生机盎然
第七节 民办教育的重新崛起
一 民办教育的“浙江现象”
二 民办教育的发展背景
三 民办教育的制度创新
四 民办教育的发展趋势
主要参考文献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浙江教育发展史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