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 I,Die straftat
副标题:无
作 者:(德)冈特·施特拉腾韦特(Gunter Stratenwerth),(德)洛塔尔·库伦(Lothar Kuhlen)著;杨萌译
分类号:
ISBN:9787503661167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最初由冈特·施特拉腾韦特(giinter stratenwerth)独著,第一版于1971年面世。冈特·施特拉腾韦特是“目的行为论”的创立者汉斯·韦尔策尔(hans welzel)的学生,多年来,冈特·施特拉腾韦特教授在瑞士巴塞尔大学教授刑法和法哲学,但一直与德国刑法学保持着紧密联系,正如这本教材表明的那样。
自2000年出版第四版后,这本书的继续编写工作由另外一名作者承担。洛塔尔·库伦(lothar·kuhlen)1985年在法兰克福大学完成了教授资格论文,之后一直在曼海姆大学从事法学教育。被译成中文的第五版由两位作者共同编写。
这本教科书主要面向学生,当然也适合同行专业人士。我们当然希望,它能够为法律专业的学生介绍参加国家法律考试所需的刑法的现行规则。但是我们的首要目的是,促进对刊法基本问题的认识,因此,我们介绍的重点是,当今各种学说观点的教义学上的渊源、它们的哲学背景以及作为社会和文化制度组成部分的法律的地位。然而,如果想尽可能全面地满足这些要求,将会出现一本内容非常广泛的教材。
目录
目录
第一编 刑法的基本闻题
第一章 刑法的功能
第一节 刑法的社会控制功能
一 刑罚
(一) 别罚用以平衡罪责
(二) 刑罚是预防犯罪的工具
(三) 罪犯—受害人和解,补偿损失
(四) 结论
二 矫正与保安处分
(一) 功能
(二) 合法化
(三) 与刑弱的关系
三 类似的惩罚措施
(一) 行政处罚
(二) 惩戒处分
(三) 私刑
第二节 犯罪
一 犯罪的定义
(一) 以社会道德规范为据
(二) 提出实质的犯罪定艾的初衷
1 法益论
2 社会理论的初衷
(三) 批判性标准
二 对犯罪的理解
(一) 行为人刑法思想
(二) 行为刑法的变体
第二章 刑法的渊源和适用范围
第三节 刑法的渊源
一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不处罚”的基本原则
二 具体的法律渊源
(一) 制定法
(二) 习惯法
(三) 法官法
第四节 刑法的适用范围
一 联邦刑法
二 特别法
第二编 犯罪的一般理论
第一章 刑法的基本概念
第五节 犯罪概念的两分法
第六节 犯罪的基本形态
一 刑法上的行为概念
(一) 因果行为论
(二) 目的行为论
(三) 其他的行为概念
二 基本分类
(一) 作为与不作为
(二) 故意和过失
第七节 犯罪构造阶层
一 构成要件
(一) 定义
(二) 狭义的构成要件
二 违法性
三 罪责
四 可罚性的其他前提
第二章 故意的作为犯罪
第八节 构成要件该当性
一 客观构成要件
(一) 可能的行为人
(二) 行为
1 行为犯
2 结果犯
3 混合形式
(三) 行为人刑法
二 主观构成要件
(一) 主观构成要件的构造
(二) 故意
1 故意的构造
2 故意的认识层面
3 故意的意志层面
(三) 特殊的主观构成要件
第九节 违法性
一 具体的阻却违法事由
(一) 被害人的同意
1 主导思想
2 系统上的归类
3 具体要求
(二) 推定的同意
(三) 民法上的紧急避险
1 攻击性紧急避险
2 防卫性紧急避险
(四) 正当防卫
1 基本思想
2 具体要求
3 紧急自卫
4 防卫过当
(五) 阻却违法的紧急避险
1 系统意义
2 利益冲突
3 义务冲突
4 主观方面的要求
(六) 其他的阻却违法事由
1 职务行为
2 代替国家机关实施的行为
3 惩戒权
二 主观的阻却违法要素
(一) 基本要求
(二) 具体结论
三 错误以为存在阻却违法的客观状况
第十节 罪责
一 刑法上的罪责的概念
二 罪责的具体要求
(一) 责任能力
1 因未成年而无责任能力
2 精神障碍导致的无责任能力
(二) 可能的违法性认识
1 对禁止错误的界定
2 对禁止错误的处理
(三) 可期待性
1 基本思想
2 不可期待性的具体情况
3 错误认为存在免责形势
(四) 超越法律的免责
第十一节 预备与未遂
一 故意行为的实行阶段
二 未遂
(一) 处罚未遂的理由
(二) 未遂的基本要素
1 犯罪决意
2 开始实行
(三) 未遂的可罚性
1 一般规定
2 正常的量刑范围
3 因为严重无知而未遂
4 主体不能犯
(四) 不受处罚的中止
1 基本思想
2 具体要求
3 法律后果
4 犯罪既遂的中止
第十二节 正犯与共犯
一 正犯
(一) 一般理论
1 形式一客观论
2 实质一客观论
3 主观论
4 犯罪支配论
5 补充要求
(二) 正犯的具体形式
1 直接正犯
2 间接正犯
3 共同正犯
4 同时犯
(三) 未遂与中止
1 未遂的开始
2 免受处罚的中止
二 共犯
(一) 共犯的处罚理由及从属性
1 共犯的处罚理由
2 共犯的从属性
3 行为不法的归责
(二) 共犯的具体形式
1 教唆犯
2 帮助犯
(三) 共犯未遂
1 共犯未遂
2 失败的共犯
3 犯罪约定
三 共同规则
(一) 特定的人之特征
1 罪责特征
2 其他的人之特征
3 结论
4 代理人责任
(二) 所谓的必要共犯
(三) 关于共犯角色的错误
(四) 数种共犯形式的竞合
1 共犯的共犯
2 多次参与共犯
第三章 故意的不作为犯罪
第十三节 故意的不作为犯罪的基本要素
一 作为与不作为
二 构成犯罪的具体要求
(一) 构成要件该当性
1 客观构成要件
2 主观构成要件
(二) 违法性
(三) 责任
第十四节 未遂与共犯
一 未遂
二 正犯与共犯
(一) 正犯
1 直接正犯
2 间接正犯
3 共同正犯
(二) 共犯
1 积极参加不作为犯罪
2 通过不作为参与共犯
第四章 过失犯罪
第十五节 过失的作为犯罪
一 过失的作为犯罪的基本要素
(一) 构成要件该当性
1 可能的行为人
2 犯罪行为
3 过失的主观要素
(二) 违法性
(三) 责任
1 要求
2 应受处罚性
二 没有造成结果的过失
三 过失共犯
(一) 责任范围的界定
1 信赖原则
2 过失参与故意犯罪
(二) 正犯和共犯
第十六节 过失的不作为犯罪
第五章 竞合
第十七节 行为单数与行为复数
一 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单数
二 自然的行为单数
三 连续的相互关系
四 集合犯一
第十八节 竞合的具体形式
一 不纯正竞合(法条竞合)
(一) 具体形式
1 特别关系
2 吸收关系
3 补充关系
4 不受处罚的后行为
(二) 法律后果
二 纯正竞合
(一) 想象竞合
1 前提
2 法律后果
(二) 实质竞合
1 前提
2 法律后果
附录 中德词条对照索引
中外文人名地名对照表
《刑法总论Ⅰ——犯罪论》译者后记
第一编 刑法的基本闻题
第一章 刑法的功能
第一节 刑法的社会控制功能
一 刑罚
(一) 别罚用以平衡罪责
(二) 刑罚是预防犯罪的工具
(三) 罪犯—受害人和解,补偿损失
(四) 结论
二 矫正与保安处分
(一) 功能
(二) 合法化
(三) 与刑弱的关系
三 类似的惩罚措施
(一) 行政处罚
(二) 惩戒处分
(三) 私刑
第二节 犯罪
一 犯罪的定义
(一) 以社会道德规范为据
(二) 提出实质的犯罪定艾的初衷
1 法益论
2 社会理论的初衷
(三) 批判性标准
二 对犯罪的理解
(一) 行为人刑法思想
(二) 行为刑法的变体
第二章 刑法的渊源和适用范围
第三节 刑法的渊源
一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不处罚”的基本原则
二 具体的法律渊源
(一) 制定法
(二) 习惯法
(三) 法官法
第四节 刑法的适用范围
一 联邦刑法
二 特别法
第二编 犯罪的一般理论
第一章 刑法的基本概念
第五节 犯罪概念的两分法
第六节 犯罪的基本形态
一 刑法上的行为概念
(一) 因果行为论
(二) 目的行为论
(三) 其他的行为概念
二 基本分类
(一) 作为与不作为
(二) 故意和过失
第七节 犯罪构造阶层
一 构成要件
(一) 定义
(二) 狭义的构成要件
二 违法性
三 罪责
四 可罚性的其他前提
第二章 故意的作为犯罪
第八节 构成要件该当性
一 客观构成要件
(一) 可能的行为人
(二) 行为
1 行为犯
2 结果犯
3 混合形式
(三) 行为人刑法
二 主观构成要件
(一) 主观构成要件的构造
(二) 故意
1 故意的构造
2 故意的认识层面
3 故意的意志层面
(三) 特殊的主观构成要件
第九节 违法性
一 具体的阻却违法事由
(一) 被害人的同意
1 主导思想
2 系统上的归类
3 具体要求
(二) 推定的同意
(三) 民法上的紧急避险
1 攻击性紧急避险
2 防卫性紧急避险
(四) 正当防卫
1 基本思想
2 具体要求
3 紧急自卫
4 防卫过当
(五) 阻却违法的紧急避险
1 系统意义
2 利益冲突
3 义务冲突
4 主观方面的要求
(六) 其他的阻却违法事由
1 职务行为
2 代替国家机关实施的行为
3 惩戒权
二 主观的阻却违法要素
(一) 基本要求
(二) 具体结论
三 错误以为存在阻却违法的客观状况
第十节 罪责
一 刑法上的罪责的概念
二 罪责的具体要求
(一) 责任能力
1 因未成年而无责任能力
2 精神障碍导致的无责任能力
(二) 可能的违法性认识
1 对禁止错误的界定
2 对禁止错误的处理
(三) 可期待性
1 基本思想
2 不可期待性的具体情况
3 错误认为存在免责形势
(四) 超越法律的免责
第十一节 预备与未遂
一 故意行为的实行阶段
二 未遂
(一) 处罚未遂的理由
(二) 未遂的基本要素
1 犯罪决意
2 开始实行
(三) 未遂的可罚性
1 一般规定
2 正常的量刑范围
3 因为严重无知而未遂
4 主体不能犯
(四) 不受处罚的中止
1 基本思想
2 具体要求
3 法律后果
4 犯罪既遂的中止
第十二节 正犯与共犯
一 正犯
(一) 一般理论
1 形式一客观论
2 实质一客观论
3 主观论
4 犯罪支配论
5 补充要求
(二) 正犯的具体形式
1 直接正犯
2 间接正犯
3 共同正犯
4 同时犯
(三) 未遂与中止
1 未遂的开始
2 免受处罚的中止
二 共犯
(一) 共犯的处罚理由及从属性
1 共犯的处罚理由
2 共犯的从属性
3 行为不法的归责
(二) 共犯的具体形式
1 教唆犯
2 帮助犯
(三) 共犯未遂
1 共犯未遂
2 失败的共犯
3 犯罪约定
三 共同规则
(一) 特定的人之特征
1 罪责特征
2 其他的人之特征
3 结论
4 代理人责任
(二) 所谓的必要共犯
(三) 关于共犯角色的错误
(四) 数种共犯形式的竞合
1 共犯的共犯
2 多次参与共犯
第三章 故意的不作为犯罪
第十三节 故意的不作为犯罪的基本要素
一 作为与不作为
二 构成犯罪的具体要求
(一) 构成要件该当性
1 客观构成要件
2 主观构成要件
(二) 违法性
(三) 责任
第十四节 未遂与共犯
一 未遂
二 正犯与共犯
(一) 正犯
1 直接正犯
2 间接正犯
3 共同正犯
(二) 共犯
1 积极参加不作为犯罪
2 通过不作为参与共犯
第四章 过失犯罪
第十五节 过失的作为犯罪
一 过失的作为犯罪的基本要素
(一) 构成要件该当性
1 可能的行为人
2 犯罪行为
3 过失的主观要素
(二) 违法性
(三) 责任
1 要求
2 应受处罚性
二 没有造成结果的过失
三 过失共犯
(一) 责任范围的界定
1 信赖原则
2 过失参与故意犯罪
(二) 正犯和共犯
第十六节 过失的不作为犯罪
第五章 竞合
第十七节 行为单数与行为复数
一 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单数
二 自然的行为单数
三 连续的相互关系
四 集合犯一
第十八节 竞合的具体形式
一 不纯正竞合(法条竞合)
(一) 具体形式
1 特别关系
2 吸收关系
3 补充关系
4 不受处罚的后行为
(二) 法律后果
二 纯正竞合
(一) 想象竞合
1 前提
2 法律后果
(二) 实质竞合
1 前提
2 法律后果
附录 中德词条对照索引
中外文人名地名对照表
《刑法总论Ⅰ——犯罪论》译者后记
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 I,Die straftat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