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对于因果关系问题的研究,尚处于起步之中,在研究方法的掌握上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要真正实现“思维的跳跃”,研究者就不能满足于简单的“一因一果”、“一因多果”、“多因一果”或者“多因多果”的具体分析,而应尽力找出那些具有理论辐射力的变量因素,使之对一系列问题的发生具有较为普遍的解释力。比如说在刑事程序法失灵问题的分析中,假如我们能够找到一条足以对各种程序规避问题都具有解释力的“理论线索”,并使得程序规避问题与该项理论线索之间的因果联系得到充分的阐释,那么,所谓的“因果律”其实也就不难推导出来了,研究者的理论贡献也就随之而得到了确立。
以上就是笔者对法学研究方法问题所做的一些总结,也是对本书的研究脉络所概括的一些提要。本书的写作历经了三年之久,几乎所有各章的精华部分都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政法论坛》等杂志上发表过,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引证效果。在收入本书出版时,笔者对各章又进行了修订、调整和补充,使得很多文章的篇幅都增加了一倍以上,不仅加强了理论上的论证,而且补充了很多必要的论据和经验资料。更多>>
目录
目次
惊心动魄的跳跃(代序言)
第一章 刑事诉讼的私力合作模式
一、 引言
二、 刑事和解制度的三种模式
三、 刑事和解的现实利益基础
四、 刑事和解对传统刑事诉讼理论的挑战
五、 刑事和解制度的未来
第二章 司法过程中的对抗与合作——一种新的刑事诉讼模式理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帕克和格里菲斯的诉讼模式理论
三、 对抗性司法及其局限性
四、 最低限度的合作模式
五、 协商性的公力合作模式
六、 私力合作模式
七、 一种新的合作性司法哲学
第三章 案卷笔录中心主义(1)——刑事第一审程序模式之研究
一、 引言
二、 “庭后移送案卷制度”的形成
三、 以案卷笔录为中心的法庭调查
四、 对案卷笔录可采性的天然“推定”
五、 对案卷笔录证明力的优先接受
六、 刑事证据法的存在空间
七、 仪式化、剧场效应与庭审功能
八、 结论
第四章 案卷笔录中心主义(2)——刑事第二审程序模式之研究
一、 引言
二、 二审程序中的“两步式构造”
三、 以案卷笔录为中心的“调查讯问”程序
四、 不开庭审理程序中的推定法则
五、 开庭审理程序中的案卷笔录
六、 “事实复审”的神话
七、 死刑案件的“二审开庭运动”
八、 进一步的评论
第五章 积极的实体真实探知主义——死刑复核程序的模式与反思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死刑复核的六大程序要素
三、 事实裁判的“风险转移”
四、 刑事司法制度的深层结构之一:积极的实体真实探知主义
五、 刑事司法制度的深层结构之二:非诉讼化的裁判方式
六、 刑事司法制度的深层结构之三:秘密的行政审批机制
第六章 向谁辩护,谁来倾听?——刑事审判前程序中的权利救济问题
一、 引言
二、 一个案例的引入
三、 “会见难”问题是如何形成的
四、 通过行政诉讼的司法救济
五、 向谁辩护,谁来倾听?
六、 侦查程序的可诉性问题
第七章 “客观追诉”的乌托邦——对“阅卷难”问题形成原因的另一种解释
一、 引言
二、 “阅卷难”问题的产生
三、 有关建立证据展示制度的争论
四、 司法介入的限度
五、 检察官的客观义务?
第八章 刑事程序失灵问题的初步研究
一、 引言
二、 刑事程序法的实施机制
三、 法律程序的成本问题
四、 遵守程序所带来的利益损失问题
五、 两种法律传统的博弈
六、 法律程序的司法体制保障
七、 结论
参考文献
索引
]K
惊心动魄的跳跃(代序言)
第一章 刑事诉讼的私力合作模式
一、 引言
二、 刑事和解制度的三种模式
三、 刑事和解的现实利益基础
四、 刑事和解对传统刑事诉讼理论的挑战
五、 刑事和解制度的未来
第二章 司法过程中的对抗与合作——一种新的刑事诉讼模式理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帕克和格里菲斯的诉讼模式理论
三、 对抗性司法及其局限性
四、 最低限度的合作模式
五、 协商性的公力合作模式
六、 私力合作模式
七、 一种新的合作性司法哲学
第三章 案卷笔录中心主义(1)——刑事第一审程序模式之研究
一、 引言
二、 “庭后移送案卷制度”的形成
三、 以案卷笔录为中心的法庭调查
四、 对案卷笔录可采性的天然“推定”
五、 对案卷笔录证明力的优先接受
六、 刑事证据法的存在空间
七、 仪式化、剧场效应与庭审功能
八、 结论
第四章 案卷笔录中心主义(2)——刑事第二审程序模式之研究
一、 引言
二、 二审程序中的“两步式构造”
三、 以案卷笔录为中心的“调查讯问”程序
四、 不开庭审理程序中的推定法则
五、 开庭审理程序中的案卷笔录
六、 “事实复审”的神话
七、 死刑案件的“二审开庭运动”
八、 进一步的评论
第五章 积极的实体真实探知主义——死刑复核程序的模式与反思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死刑复核的六大程序要素
三、 事实裁判的“风险转移”
四、 刑事司法制度的深层结构之一:积极的实体真实探知主义
五、 刑事司法制度的深层结构之二:非诉讼化的裁判方式
六、 刑事司法制度的深层结构之三:秘密的行政审批机制
第六章 向谁辩护,谁来倾听?——刑事审判前程序中的权利救济问题
一、 引言
二、 一个案例的引入
三、 “会见难”问题是如何形成的
四、 通过行政诉讼的司法救济
五、 向谁辩护,谁来倾听?
六、 侦查程序的可诉性问题
第七章 “客观追诉”的乌托邦——对“阅卷难”问题形成原因的另一种解释
一、 引言
二、 “阅卷难”问题的产生
三、 有关建立证据展示制度的争论
四、 司法介入的限度
五、 检察官的客观义务?
第八章 刑事程序失灵问题的初步研究
一、 引言
二、 刑事程序法的实施机制
三、 法律程序的成本问题
四、 遵守程序所带来的利益损失问题
五、 两种法律传统的博弈
六、 法律程序的司法体制保障
七、 结论
参考文献
索引
]K
Chinese pattern of the criminal procedure law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