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以事关国计民生的雾霾污染防治为切入点,采用大量的经验数据,依托科学的数量方法,结合国家的环境规制政策,综合分析了大气污染的现状与特征,探索提出了经济结构优化的路径。书中既有分地区、分行业大气污染现状剖析,也有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双约束”等政策影响计量分析;既有全国视角的研究透视,也有地方层面的典型例证,深入浅出,逻辑严谨,不失为环境经济学领域尤其是雾霾研究方面理论、政策与实践三者有机结合的佳作。
目录
**章 导论/001
第二章 文献述评/003
**节 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003
第二节 对环境库兹涅茨假说的质疑/006
第三节 环境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007
第四节 环境质量与产业结构的关系/013
第三章 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分析/017
**节 1985~2013年全国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017
第二节 我国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及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情况/019
第三节 分地区的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分析/021
第四节 本章小结/040
第四章 分行业的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042
**节 2004~2012年我国工业二氧化硫排放情况/042
第二节 2004~2012年工业各行业二氧化硫排放情况/043
第三节 2004~2012年我国工业烟(粉)尘排放情况/055
第四节 2004~2012年工业各行业烟(粉)尘排放情况/056
第五节 2011~2012年工业各行业氮氧化物排放情况/068
第六节 本章小结/071
第五章 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指数变动及大气主要污染物浓度对比/072
**节 直辖市(4个)/072
第二节 省会城市(25个)/074
第三节 计划单列市(5个)/087
第四节 2008~2012年东部地区重点城市3种大气主要污染物浓度/090
第五节 2008~2012年中部地区重点城市3种大气主要污染物浓度对比/099
第六节 2008~2012年西部地区重点城市3种大气主要污染物浓度对比/103
第七节 2008~2012年东北地区重点城市3种大气主要污染物浓度对比/107
第八节 本章小结/110
第六章 雾霾污染的空间特征分析/112
**节 空间相关性检验/112
第二节 计量模型构建/117
第三节 变量选择/118
第四节 空间模型的计量分析/119
第七章 雾霾污染空间非均衡分布的影响因素/124
**节 产业结构/124
第二节 工业结构/126
第三节 能源消费结构/127
第四节 汽车保有量/129
第五节 火力发电占比/131
第六节 高污染行业产品分布/133
第七节 环境污染治理强度/137
第八章 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与经济结构优化/140
**节 研究背景与假说/140
第二节 门限模型介绍/142
第三节 门限模型计量分析/144
第四节 对京津冀鲁4地的考察:模拟与校准/147
第九章 “双约束”下的经济结构调整/151
**节 二氧化碳排放量测算/151
第二节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检验/152
第三节 短期动态关系/155
第四节 长期均衡关系/158
第五节 技术进步及新能源替代的影响/159
第十章 强化雾霾治理、优化经济结构的具体路径/161
**节 着力实施联防联控,提升雾霾防治效率/162
第二节 着力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提质增效/163
第三节 着力完善考评机制,引领资源优化配置/164
第四节 着力强化创新驱动,增强发展内生动力/165
第五节 着力创新发展途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166
参考文献/168
附 录/179
第三章 附录/179
表1 全国1985~2013年度污染排放总量及人均指标/179
表2 全国工业增加值及污染物对GDP占比/180
表3 东部地区1985~2013年度污染排放总量及人均排放指标/181
表4 中部地区1985~2013年度污染排放总量及人均排放指标/182
表5 西部地区1985~2013年度污染排放总量及人均排放指标/183
表6 东北地区1985~2013年度污染排放总量及人均排放指标/184
表7 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2011~2013年度氮氧化物排放指标/186
表8 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1985~2013年度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86
表9 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SO2和烟(粉)尘排放强度情况/187
表10 长江经济带1985~2013年度污染排放总量及人均指标/188
表11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1985~2013年度污染排放总量及人均指标/189
表12 京津冀地区1985~2013年度污染排放总量及人均指标/190
表13 3大支撑带2011~2013年度氮氧化物指标/192
第四章 附录/192
表14 2004~2012年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92
表15 2004年工业各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94
表16 2005年工业各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95
表17 2006年工业各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96
表18 2007年工业各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97
表19 2008年工业各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97
表20 2009年工业各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98
表21 2010年工业各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99
表22 2011年工业各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99
表23 2012年工业各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200
表24 2004~2012年工业烟(粉)尘排放量/201
表25 2004年工业各行业烟(粉)尘排放量/203
表26 2005年工业各行业烟(粉)尘排放量/204
表27 2006年工业各行业烟(粉)尘排放量/205
表28 2007年工业各行业烟(粉)尘排放量/206
表29 2008年工业各行业烟(粉)尘排放量/206
表30 2009年工业各行业烟(粉)尘排放量/207
表31 2010年工业各行业烟(粉)尘排放量/208
表32 2011年工业各行业烟(粉)尘排放量/208
表33 2012年工业各行业烟(粉)尘排放量/209
表34 2011~2012年工业氮氧化物排放量/210
表35 2011年工业各行业氮氧化物排放量/211
表36 2012年各行业二氧化氮排放量/212
第五章 附录/213
表37 2014年各直辖市AQI指数表/213
表38 2014年东部地区省会城市AQI指数表/214
表39 2014年中部地区省会城市AQI指数表/214
表40 2014年西部地区省会城市AQI指数表/215
表41 2014年东北地区省会城市AQI指数表/215
表42 2014年各计划单列市AQI指数表/216
表43 2008~2012年东部地区重点城市SO2平均浓度表/216
表44 2008~2012年东部地区重点城市NO2平均浓度表/218
表45 2008~2012年东部地区重点城市PM10平均浓度表/219
表46 2008~2012年中部地区重点城市SO2平均浓度表/221
表47 2008~2012年中部地区重点城市NO2平均浓度表/222
表48 2008~2012年中部地区重点城市PM10平均浓度表/223
表49 2008~2012年西部地区重点城市SO2平均浓度表/224
表50 2008~2012年西部地区重点城市NO2平均浓度表/225
表51 2008~2012年西部地区重点城市PM10平均浓度表/226
表52 2008~2012年东北地区重点城市SO2平均浓度表/227
表53 2008~2012年东北地区重点城市NO2平均浓度表/228
表54 2008~2012年东北地区重点城市PM10平均浓度表/228
第二章 文献述评/003
**节 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003
第二节 对环境库兹涅茨假说的质疑/006
第三节 环境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007
第四节 环境质量与产业结构的关系/013
第三章 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分析/017
**节 1985~2013年全国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017
第二节 我国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及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情况/019
第三节 分地区的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分析/021
第四节 本章小结/040
第四章 分行业的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042
**节 2004~2012年我国工业二氧化硫排放情况/042
第二节 2004~2012年工业各行业二氧化硫排放情况/043
第三节 2004~2012年我国工业烟(粉)尘排放情况/055
第四节 2004~2012年工业各行业烟(粉)尘排放情况/056
第五节 2011~2012年工业各行业氮氧化物排放情况/068
第六节 本章小结/071
第五章 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指数变动及大气主要污染物浓度对比/072
**节 直辖市(4个)/072
第二节 省会城市(25个)/074
第三节 计划单列市(5个)/087
第四节 2008~2012年东部地区重点城市3种大气主要污染物浓度/090
第五节 2008~2012年中部地区重点城市3种大气主要污染物浓度对比/099
第六节 2008~2012年西部地区重点城市3种大气主要污染物浓度对比/103
第七节 2008~2012年东北地区重点城市3种大气主要污染物浓度对比/107
第八节 本章小结/110
第六章 雾霾污染的空间特征分析/112
**节 空间相关性检验/112
第二节 计量模型构建/117
第三节 变量选择/118
第四节 空间模型的计量分析/119
第七章 雾霾污染空间非均衡分布的影响因素/124
**节 产业结构/124
第二节 工业结构/126
第三节 能源消费结构/127
第四节 汽车保有量/129
第五节 火力发电占比/131
第六节 高污染行业产品分布/133
第七节 环境污染治理强度/137
第八章 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与经济结构优化/140
**节 研究背景与假说/140
第二节 门限模型介绍/142
第三节 门限模型计量分析/144
第四节 对京津冀鲁4地的考察:模拟与校准/147
第九章 “双约束”下的经济结构调整/151
**节 二氧化碳排放量测算/151
第二节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检验/152
第三节 短期动态关系/155
第四节 长期均衡关系/158
第五节 技术进步及新能源替代的影响/159
第十章 强化雾霾治理、优化经济结构的具体路径/161
**节 着力实施联防联控,提升雾霾防治效率/162
第二节 着力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提质增效/163
第三节 着力完善考评机制,引领资源优化配置/164
第四节 着力强化创新驱动,增强发展内生动力/165
第五节 着力创新发展途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166
参考文献/168
附 录/179
第三章 附录/179
表1 全国1985~2013年度污染排放总量及人均指标/179
表2 全国工业增加值及污染物对GDP占比/180
表3 东部地区1985~2013年度污染排放总量及人均排放指标/181
表4 中部地区1985~2013年度污染排放总量及人均排放指标/182
表5 西部地区1985~2013年度污染排放总量及人均排放指标/183
表6 东北地区1985~2013年度污染排放总量及人均排放指标/184
表7 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2011~2013年度氮氧化物排放指标/186
表8 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1985~2013年度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86
表9 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SO2和烟(粉)尘排放强度情况/187
表10 长江经济带1985~2013年度污染排放总量及人均指标/188
表11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1985~2013年度污染排放总量及人均指标/189
表12 京津冀地区1985~2013年度污染排放总量及人均指标/190
表13 3大支撑带2011~2013年度氮氧化物指标/192
第四章 附录/192
表14 2004~2012年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92
表15 2004年工业各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94
表16 2005年工业各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95
表17 2006年工业各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96
表18 2007年工业各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97
表19 2008年工业各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97
表20 2009年工业各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98
表21 2010年工业各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99
表22 2011年工业各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99
表23 2012年工业各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200
表24 2004~2012年工业烟(粉)尘排放量/201
表25 2004年工业各行业烟(粉)尘排放量/203
表26 2005年工业各行业烟(粉)尘排放量/204
表27 2006年工业各行业烟(粉)尘排放量/205
表28 2007年工业各行业烟(粉)尘排放量/206
表29 2008年工业各行业烟(粉)尘排放量/206
表30 2009年工业各行业烟(粉)尘排放量/207
表31 2010年工业各行业烟(粉)尘排放量/208
表32 2011年工业各行业烟(粉)尘排放量/208
表33 2012年工业各行业烟(粉)尘排放量/209
表34 2011~2012年工业氮氧化物排放量/210
表35 2011年工业各行业氮氧化物排放量/211
表36 2012年各行业二氧化氮排放量/212
第五章 附录/213
表37 2014年各直辖市AQI指数表/213
表38 2014年东部地区省会城市AQI指数表/214
表39 2014年中部地区省会城市AQI指数表/214
表40 2014年西部地区省会城市AQI指数表/215
表41 2014年东北地区省会城市AQI指数表/215
表42 2014年各计划单列市AQI指数表/216
表43 2008~2012年东部地区重点城市SO2平均浓度表/216
表44 2008~2012年东部地区重点城市NO2平均浓度表/218
表45 2008~2012年东部地区重点城市PM10平均浓度表/219
表46 2008~2012年中部地区重点城市SO2平均浓度表/221
表47 2008~2012年中部地区重点城市NO2平均浓度表/222
表48 2008~2012年中部地区重点城市PM10平均浓度表/223
表49 2008~2012年西部地区重点城市SO2平均浓度表/224
表50 2008~2012年西部地区重点城市NO2平均浓度表/225
表51 2008~2012年西部地区重点城市PM10平均浓度表/226
表52 2008~2012年东北地区重点城市SO2平均浓度表/227
表53 2008~2012年东北地区重点城市NO2平均浓度表/228
表54 2008~2012年东北地区重点城市PM10平均浓度表/228
雾霾防治与经济结构优化路径:“鱼”和“熊掌”何以兼得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