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笔名主要有过哀时客、饮冰子、饮冰室主人、新民子、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曼殊室主人、少年中国之少年等。广东新会人。他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著名政治活动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学者。他的一生,经历了晚清与民国两个时期;他的业绩,并包了政治和学术两个方面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人们大体上只知道他是“改良派”,却不了解他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本选集的选文分为五个专题,第一部分,“追随潮流击进”。这里选录的主要是他追随流关注社会问题的文章,从中可以也解他的思想发展情况。第二部分,“倡导文化思想更新”。这里其倡导革命新中最富“魔力”的一部分文章。第三部分,“‘新文体’和时评政论”。着重介绍了《自由书》和《新民说》两部专集的主要内容,还选录了《说希望》《少年中国说》等影响很大的文章。第四部分,“沟通新、旧和东、西文化的传记”。第五部分,“学术研究和治学方法。”更多>>
目录
前言
追随潮流击进
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
中国积弱溯源论
第一节 积弱之源于理想者
第二节 积弱之源于风俗者
第三节 积弱之源于政术者
第四节 积弱之源于近事者
变法通议(节录)
论不变法之害
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
万木草堂小学学记
西政丛书叙
南学会叙
与林迪臣太守书
《清议报》叙例
三十自述
保教非所以尊孔论
论教育当定宗旨
论佛教与群治之关系
论中国国民之品格
社会主义论序
侥幸与秩序
中国道德之大原(节录)
学与术
国性篇
初归国演说辞
鄙人对于言论界之过去及将来
莅北京大学校欢迎会演说辞
一年来之政象与国民程度之映射
暗杀之罪恶
述归国后一年来所感
革命相续之原理及其恶果
良知(俗识)与学识之调和
孔子教义实际裨益于今日国民者何在欲昌明之其道何由
吾今后所以报国者
作官与谋生
实业与虚业
国民浅训(节录)
第九章 乡土观念与对外观念
第十章 公共心
第十一章 自由平等真解
第十二章 不健全之爱国论
第十三章 我国之前途
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袁政府伪造民意密电书后
辟复辟论
反对复辟电
代段祺瑞讨张勋复辟电
护国之役回顾谈
军阀私斗与国民自卫
无枪阶级对有枪阶级
复张东荪书论社会主义运动(节录)
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教育应用的道德公准
人生观与科学
致罗素电
无业游民与有业平民
无产阶级与无业阶级
学校读经问题
倡导文化思想更新
论学术之势力左右世界
新史学(节录)
中国之旧史
史学之界说
论正统
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告小说家
夏威夷游记(节录)
饮冰室诗话(节录)
《晚清两大家诗钞》题辞
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
欧游心影录(节录)
上篇 大战前后之欧洲
一 楔子
二 人类历史的转捩
五 社会革命暗潮
六 学说影响一斑
七 科学万能之梦
八 文学的反射
九 思想之矛盾与悲观
十 新文明再造之前途
十一 物质的再造及欧局现势
下篇 中国人之自觉
一 世界主义的国家
二 中国不亡
三 阶级政治与全民政治
四 着急不得
五 尽性主义
六 思想解放
七 彻底
八 组织能力及法治精神
九 宪法上两要点
十 自治
十一 社会主义商榷
十二 国民运动
十三 中国人对于世界文明之大责任
美术与科学
美术与生活
“知不可而为”主义与“为而不有”主义
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科学精神与东西文化
学问之趣味
什么是文化
非“唯”
清华研究院茶话会演说辞
“新文体”和时评政论
说橙
论独立
呵旁观者文
过渡时代论
少年中国说
十种德性相反相成义
其一 独立与合群
其二 自由与制裁
其三 自信与虚心
其四 利己与爱他
其五 破坏与成立
结论
说希望
自由书(节录)
叙言
成败
俾士麦与格兰斯顿
英雄与时势
养心语录
理想与气力
国权与民权
破坏主义
自信力
善变之豪杰
精神教育者自由教育也
忧国与爱国
保全支那
传播文明三利器
惟心
慧观
天下无无价之物
舌下无英雄笔底无奇士
难乎为民上者
说悔
世界外之世界
舆论之母与舆论之仆
文明与英雄之比例
奴隶学
希望与失望
成败
学问与利禄之路
不悦学之弊
新民说(节录)
叙论
论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
释新民之义
论公德
论进取冒险
论自由
论进步
论合群
论毅力
论义务思想
论私德
一 私德与公德之关系
二 私德堕落之原因
三 私德之必要
说常识
说幼稚
沟通新、旧和中、西文化的传记
为什么要注重叙事文字(节录)
作文教学法
谭嗣同传
南海康先生传
第一章 时事与人物
第二章 家世及幼年时代
第三章 修养时代及讲学时代
第四章 委身国事时代
第五章 教育家之康南海
第六章 宗教家之康南海
第七章 康南海之哲学
第八章 康南海之中国政策
第九章 人物及其价值
南海先生七十寿言
公祭康南海先生文
祭蔡松坡文
亡友夏穗卿先生
黄帝以后第一伟人赵武灵王传
附:李牧传
近世文明初祖二大家之学说(节录)
霍布士学案
斯片挪莎学案
卢梭学案(节录)
法理学大家孟德斯鸠之学说
政治学大家伯伦知理之学说(节录)
近世第一女杰罗兰夫人传
意大利建国三杰传(节录)
发端
第一节 三杰以前意大利之形势及三杰之幼年
第二节 玛志尼创“少年意大利”及上书撒的尼亚王
第三节 加富尔之躬耕
第四节 玛志尼加里波的之亡命
第五节 南美洲之加里波的
第六节 革命前之形势
第七节 千八百四十八年之革命
第八节 罗马共和国之建设及其灭亡
第九节 革命后之形势
第十节 撒的尼亚新王之贤明及加富尔之入相
第十一节 加富尔改革内政
第十二节 加富尔外交政策第一段(格里米亚之役)
第十三节 加富尔外交政策第二段(巴黎会议)
第十五节 意奥开战之准备
第十六节 意奥战争及加富尔之辞职
第十七节 加里波的之辞职
第十八节 加富尔之再相与北意大利之统一
第十九节 当时南意大利之形势
第二十节 加里波的戡定南意大利
第二十一节 南北意大利之合并
第二十三节 加富尔之长逝及其未竟之志
第二十六节 意大利定鼎罗马大一统成
结论
学术研究和治学方法
中国历史研究法(节录)
自序
史之改造
先秦政治思想史(节录)
本问题之价值
结论
读《孟子》界说
老子哲学(节录)
本体论
作用论
儒家哲学(节录)
儒家哲学是什么
为什么要研究儒家哲学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节录)
清代学术变迁与政治的影响(上)
历史上中华国民事业之成败及今后革进之机运(节录)
地理及年代
第一节 地理
第二节 年代
评胡适之《中国哲学史大纲》
评胡适之的《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
论宗教家与哲学家之长短得失
佛陀时代及原始佛教教理纲要
说无我
印度与中国文化之亲属的关系(节录)
敬业与乐业
为学与做人
趣味教育与教育趣味
治国学杂话
东南大学课毕告别辞
研究文化史的几个重要问题
治国学的两条大路
梁启超简谱&易鑫鼎编
追随潮流击进
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
中国积弱溯源论
第一节 积弱之源于理想者
第二节 积弱之源于风俗者
第三节 积弱之源于政术者
第四节 积弱之源于近事者
变法通议(节录)
论不变法之害
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
万木草堂小学学记
西政丛书叙
南学会叙
与林迪臣太守书
《清议报》叙例
三十自述
保教非所以尊孔论
论教育当定宗旨
论佛教与群治之关系
论中国国民之品格
社会主义论序
侥幸与秩序
中国道德之大原(节录)
学与术
国性篇
初归国演说辞
鄙人对于言论界之过去及将来
莅北京大学校欢迎会演说辞
一年来之政象与国民程度之映射
暗杀之罪恶
述归国后一年来所感
革命相续之原理及其恶果
良知(俗识)与学识之调和
孔子教义实际裨益于今日国民者何在欲昌明之其道何由
吾今后所以报国者
作官与谋生
实业与虚业
国民浅训(节录)
第九章 乡土观念与对外观念
第十章 公共心
第十一章 自由平等真解
第十二章 不健全之爱国论
第十三章 我国之前途
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袁政府伪造民意密电书后
辟复辟论
反对复辟电
代段祺瑞讨张勋复辟电
护国之役回顾谈
军阀私斗与国民自卫
无枪阶级对有枪阶级
复张东荪书论社会主义运动(节录)
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教育应用的道德公准
人生观与科学
致罗素电
无业游民与有业平民
无产阶级与无业阶级
学校读经问题
倡导文化思想更新
论学术之势力左右世界
新史学(节录)
中国之旧史
史学之界说
论正统
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告小说家
夏威夷游记(节录)
饮冰室诗话(节录)
《晚清两大家诗钞》题辞
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
欧游心影录(节录)
上篇 大战前后之欧洲
一 楔子
二 人类历史的转捩
五 社会革命暗潮
六 学说影响一斑
七 科学万能之梦
八 文学的反射
九 思想之矛盾与悲观
十 新文明再造之前途
十一 物质的再造及欧局现势
下篇 中国人之自觉
一 世界主义的国家
二 中国不亡
三 阶级政治与全民政治
四 着急不得
五 尽性主义
六 思想解放
七 彻底
八 组织能力及法治精神
九 宪法上两要点
十 自治
十一 社会主义商榷
十二 国民运动
十三 中国人对于世界文明之大责任
美术与科学
美术与生活
“知不可而为”主义与“为而不有”主义
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科学精神与东西文化
学问之趣味
什么是文化
非“唯”
清华研究院茶话会演说辞
“新文体”和时评政论
说橙
论独立
呵旁观者文
过渡时代论
少年中国说
十种德性相反相成义
其一 独立与合群
其二 自由与制裁
其三 自信与虚心
其四 利己与爱他
其五 破坏与成立
结论
说希望
自由书(节录)
叙言
成败
俾士麦与格兰斯顿
英雄与时势
养心语录
理想与气力
国权与民权
破坏主义
自信力
善变之豪杰
精神教育者自由教育也
忧国与爱国
保全支那
传播文明三利器
惟心
慧观
天下无无价之物
舌下无英雄笔底无奇士
难乎为民上者
说悔
世界外之世界
舆论之母与舆论之仆
文明与英雄之比例
奴隶学
希望与失望
成败
学问与利禄之路
不悦学之弊
新民说(节录)
叙论
论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
释新民之义
论公德
论进取冒险
论自由
论进步
论合群
论毅力
论义务思想
论私德
一 私德与公德之关系
二 私德堕落之原因
三 私德之必要
说常识
说幼稚
沟通新、旧和中、西文化的传记
为什么要注重叙事文字(节录)
作文教学法
谭嗣同传
南海康先生传
第一章 时事与人物
第二章 家世及幼年时代
第三章 修养时代及讲学时代
第四章 委身国事时代
第五章 教育家之康南海
第六章 宗教家之康南海
第七章 康南海之哲学
第八章 康南海之中国政策
第九章 人物及其价值
南海先生七十寿言
公祭康南海先生文
祭蔡松坡文
亡友夏穗卿先生
黄帝以后第一伟人赵武灵王传
附:李牧传
近世文明初祖二大家之学说(节录)
霍布士学案
斯片挪莎学案
卢梭学案(节录)
法理学大家孟德斯鸠之学说
政治学大家伯伦知理之学说(节录)
近世第一女杰罗兰夫人传
意大利建国三杰传(节录)
发端
第一节 三杰以前意大利之形势及三杰之幼年
第二节 玛志尼创“少年意大利”及上书撒的尼亚王
第三节 加富尔之躬耕
第四节 玛志尼加里波的之亡命
第五节 南美洲之加里波的
第六节 革命前之形势
第七节 千八百四十八年之革命
第八节 罗马共和国之建设及其灭亡
第九节 革命后之形势
第十节 撒的尼亚新王之贤明及加富尔之入相
第十一节 加富尔改革内政
第十二节 加富尔外交政策第一段(格里米亚之役)
第十三节 加富尔外交政策第二段(巴黎会议)
第十五节 意奥开战之准备
第十六节 意奥战争及加富尔之辞职
第十七节 加里波的之辞职
第十八节 加富尔之再相与北意大利之统一
第十九节 当时南意大利之形势
第二十节 加里波的戡定南意大利
第二十一节 南北意大利之合并
第二十三节 加富尔之长逝及其未竟之志
第二十六节 意大利定鼎罗马大一统成
结论
学术研究和治学方法
中国历史研究法(节录)
自序
史之改造
先秦政治思想史(节录)
本问题之价值
结论
读《孟子》界说
老子哲学(节录)
本体论
作用论
儒家哲学(节录)
儒家哲学是什么
为什么要研究儒家哲学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节录)
清代学术变迁与政治的影响(上)
历史上中华国民事业之成败及今后革进之机运(节录)
地理及年代
第一节 地理
第二节 年代
评胡适之《中国哲学史大纲》
评胡适之的《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
论宗教家与哲学家之长短得失
佛陀时代及原始佛教教理纲要
说无我
印度与中国文化之亲属的关系(节录)
敬业与乐业
为学与做人
趣味教育与教育趣味
治国学杂话
东南大学课毕告别辞
研究文化史的几个重要问题
治国学的两条大路
梁启超简谱&易鑫鼎编
梁启超选集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